年少懵懂讀《飄》,只知"壞女孩"郝思嘉,他年看懂已半生

歡迎關注 ,女性成長聚集地,願你不用盔甲在身,也能抵擋萬千生活不易。


北大教授戴錦華先生曾在接受《造就》訪談時,對當下盛行的大女主戲表達了她的看法。

她認為,如果是在單純意義上,她是支持這些正面的女性形象的,但她也說:"這些作品更換了角色的性別身份,但是絲毫沒有改變故事的權力邏輯。"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些所謂的獨立女主形象,其實只是在迎合當前某些觀念的男性成功邏輯,既無新意,也沒有什麼價值。

她們的形象,總是走向完美、正義、無私偉大,完全符合世俗對美好女性的定義,而這些千篇一律的形象,給人們留下的影響之大,遠不如那些桀驁不馴的"壞女孩"。


年少懵懂讀《飄》,只知

提到"壞女孩",繞不過一部經典名著中的女性——郝思嘉。


年少懵懂讀《飄》,只知

艱難困苦改變了思嘉的人生態度:從虛榮自私到善良堅強

十六歲的郝思嘉,享受著每天被不同的愛慕眼光包圍著的美好感覺,但是她經歷了一次,令她倍感羞辱的告白失敗---她喜歡了很久的艾希禮承認對她有意,但還是選擇和媚蘭結婚。

為了賭氣,思嘉搶先一步嫁給了媚蘭的哥哥。戰爭爆發後,郝思嘉成了寡婦,而初戀艾希禮上了戰場,臨行把妻子託付給了思嘉。

炮火威脅著亞特蘭大,思嘉在上一秒還怨恨媚蘭成為自己的累贅,下一秒,她就只能在"無法無天的"瑞德幫助下,帶著剛剛經歷分娩的媚蘭和孩子們一路逃向故鄉塔拉莊園。


年少懵懂讀《飄》,只知

更糟糕的是,瑞德半路離開,思嘉不得不面臨令人絕望的困境:她必須以一人之力,帶著她要保護的人,穿過炮火連天的戰場,獨自應對前路未知的風險。

命運的惡意,似乎無休無止。迎接郝思嘉一行的是,遭遇劫掠,已經面目全非的塔拉莊園、母親去世、父親也變得神志不清。以往的生活都毀了,失去翼護的思嘉知道,"塔拉就是她的命運,就是她所面臨的戰鬥,她一定要征服它。"

為了生存,思嘉徹底告別過去的嬌縱脆弱,每日為生活奔波。

她坐在土壠上,用雙手挖掘殘存蔬菜的時候,才明白了土地的意義:這是世界上唯一值得為之工作、戰鬥、犧牲的東西。

十九歲的思嘉,沒有退路,她清楚知道自己必須扛起重擔。她告訴自己:"明天,明天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面對當下的困境,解決眼前事是度過一切暗夜的前提。坎坷困難是人生歷程必經的磨鍊,因為它們,人才會變得更加勇敢。


年少懵懂讀《飄》,只知

積極追求金錢利益,使思嘉百折不撓

滿目瘡痍的土地,是戰爭留給思嘉的唯一的財富。

她決定在這片紅土地上重新開始,養活自己和身邊的人。

為了保護家園,思嘉鼓起勇氣,殺了闖入家中的北方騎兵。這個曾經連獵場上小動物哀號,都不忍卒聽的姑娘,殺人的時候"心裡湧起了一種冷靜而殘忍的喜悅"。

為了得到三百美元繳納稅金,保住塔拉莊園,郝思嘉打算去找她一直看不起的、別人眼裡的"下流坯子"瑞德。

當她知道瑞德,無法提供幫助的時候,立刻設法欺騙並嫁給了弗蘭克•肯尼迪。這個商人手頭還有五百美元,原本打算和她的妹妹蘇倫結婚。

書中這樣寫到:"這時她抓住了命運之船沉沒時,上面飄浮著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個決定幾乎是一瞬間,就已經在思嘉腦海裡成型。她也很迅速地給自己找到了理由:她會給塔拉帶來最大的利益,而蘇倫不能。


年少懵懂讀《飄》,只知

利益至上的思嘉,在婚姻生活裡奪取了全方面的主導權,掙脫並完全蔑視傳統規則對女性的種種束縛,"像個男人一樣"出去做生意。為了追求最大的利潤,她撒謊、示弱、傾軋同行、僱傭囚犯,毫不在乎所謂的道德原則。十六歲的思嘉,會因為吸引了所有男人的注意而沾沾自喜,而現在的思嘉已經發現,自己在他們面前毫不遜色,甚至更加出色。自信帶來勇氣,勇氣指引人生。

在年少之時,讀到郝思嘉的這一段經歷,根本無法理解,但是人到中年,會理解、會同情、會深思。

在殘酷的戰爭面前,帶著家人一起活著是唯一理由,而郝思嘉的冷靜和理智無人能比。


年少懵懂讀《飄》,只知

心懷希望,永不認輸: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從十二橡樹村的宴會開始,瑞德眼看著思嘉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成長為精明強幹的女人,而思嘉卻還是不明白自己的感情。

瑞德與其說是懂她之人,不如說他們是一樣的人。

生活中,思嘉是勇敢的,但在愛情裡,她卻遲遲不肯面對事實。


年少懵懂讀《飄》,只知

媚蘭的死,讓思嘉再次失去精神支柱。她終於明白了,她對艾希禮的愛是如此虛幻:"他簡直是個孩子,是個還沒有長大的人……我愛的是某個虛構的東西。"

從幻想中清醒的思嘉,這才注意到了瑞德的感情。然而,這個總是在她最需要的時候,就會出現的男人,已經筋疲力盡,選擇離開了。被留下來的思嘉,必須面對這個新的現實:身邊的人逐一離去,她也沒能留住任何一個重要的東西。除了塔拉莊園。塔拉莊園曾經庇護了她一次又一次,讓她重新堅強,這次一樣也能拯救她:"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明天我就能想出一個辦法,把他弄回來。"只要心懷希望,就能度過命中之劫。


年少懵懂讀《飄》,只知

摩根·弗里曼說:"生活不會向你許諾什麼,尤其不會向你許諾成功。它只會給你掙扎、痛苦和煎熬的過程。"

思嘉身上的每一個缺點,我們都能在自己或者身邊人身上找到影子,似曾相識;她的勇敢、自信和積極進取,也能在生活裡找到同樣的故事。

為什麼,郝思嘉的形象會如此鮮活?她經歷了生活磨難,在男性至上的世界裡,登上了一個足以嘲笑他們的高度。這無疑是驚世駭俗的,雖然這個女孩一路走來,腳下踩著的,除了許多男性的尊嚴和驕傲,還有她自己向來不屑一顧的許多"不重要的東西",比如:自尊、道德、廉恥,甚至良心。

但是,她給了自己一個夢想,並且一直朝著那個方向前進。

讀懂郝思嘉,是需要時間的。

思嘉的積極品質與積極力量來自於愛、勇氣、熱情、韌性、自我認識、自我調節以及智慧等等因素,只依靠她的自我設定,從不依據他人的標準,她的堅韌、勇敢與獨立是她成功的關鍵。


年少懵懂讀《飄》,只知

那麼,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怎樣才能讓自己內心強大,有勇氣走出困境呢?

01 既有勇氣挑戰,也能順勢而為

"世界上只有一種東西,一種能抵抗命運帶來任何災難的可靠保障,那就是金錢。"這是思嘉第二次婚姻的目的,明確而尖銳。

為此,她起早貪黑去經營鋸木廠的生意,無數次經過危險的樹林;她親自兜售木材,毫不忌諱身處一群粗魯和"壞名聲"的工人之中;她甚至迅速接受了被戰爭改變的社會秩序,學會了放下她的驕傲去交好那些"該死的北方佬",以便獲取潛在的利益。

她做生意的冷酷手段令人駭異,但是她不在乎—她的目標很明確"上帝作證,我再也不會捱餓。"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生存。

人有各種不同的目標,許多時候,為了完成它們,既需要付出努力,還需要適當地妥協,正如書中寫到"風暴一來,小麥都倒了。會彎曲的蕎麥,在風暴過後一樣挺拔。"


年少懵懂讀《飄》,只知

02 積極樂觀,直面困境

思嘉天性之中,有一種特別、冷靜到近乎冷酷的自信,她相信自己,相信後續的每一個明天。

這種自信給予她勇氣,讓她在短暫的悲傷痛苦之後,表現出了一種不畏艱險勇於奮鬥的驚人的毅力。

這也是她身上最吸引人的、最可貴的東西。

當她面對殘破的塔拉莊園,面對忍飢挨餓的生活的時候;

當她一再失去親人、為生活不得不學會忍耐、示弱、欺騙、以及許多為人所不齒的手段的時候;

當她最終從幻想中清醒卻又要經受最可怕的分離的時候……

她還是沒有被打倒。

擔子是給那些肩膀足夠強壯的人去挑的,思嘉正是這樣的人。

擁有樂觀精神,時刻向上進取的人,不會把時間和生命浪費在,無休止的抱怨、頹廢與傷感之中,相反會把挫折轉變成自己的能量,讓自己擁有更多技能和勇氣。


年少懵懂讀《飄》,只知

03 接受改變,永不言棄

經歷了戰爭的殘酷,思嘉對生活有了更清醒深刻地認識,這一點尤其表現在她對金錢的追逐上。

她需要養活身邊的人,重建塔拉莊園,發誓不再受苦。母親留給她的淑女式教育,在黑暗可怕的現實裡毫無用處,一切都變了。

"她簡單而毫無疑問地接受這場戰鬥,誰也休想從她手中把塔拉奪走。"

同樣,誰也不能把勇氣和希望從思嘉心裡奪走。

哪怕到最後身邊,什麼都沒有留下,她也能冷靜地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

只要心裡的信念沒有被摧毀,一切都有重新開始的希望。

人需要有這種不畏懼失敗的精神,就算失敗擺在眼前。


年少懵懂讀《飄》,只知

無論在哪一個背景、哪一個時代裡,郝思嘉都是絕無僅有的女性經典形象。她不依賴任何人,而是善於給自己創造機會;她始終保持著生活的熱情,始終不曾絕望。

沒有人可以回到過去改變自己,但誰都可以從今天出發,像思嘉一樣勇於拼搏永不認輸:"所有隨風而逝的都屬於昨天的,所有歷經風雨留下來的才是面向未來的。"

年少懵懂讀《飄》,只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