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炸雞店老闆娘的自述

這個冬天對於餐飲行業而言似乎格外寒冷,令人措手不及的疫情,讓餐飲行業相繼告急。賬上現金流抗不過3個月的西貝、休市9天便損失超7億的海底撈、1000多名一線和後勤員工相繼自願申請減薪的木屋燒烤,均映射出了這個行業最為蕭條的一面。

龍頭企業尚且如此,小型餐飲業的處境也沒好到哪去。本次天極網便以一個小型餐飲連鎖店為模板,來看一看餐飲行業最為寫實的一面。

一位炸鸡店老板娘的自述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安全,圖片與配文毫無關係)

一位炸雞店老闆娘的自述

時間追溯至2019年7月份,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小曹(化名)看中了一個來自韓國正宗秘方炸雞的連鎖品牌,而之所以有這樣一種衝動,其一是因品牌名稱比較洋氣、其二是有受眾、其三便是受夠了職場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職場生涯,一觸即破的塑料友誼,讓她決定開始一個全新的職業生涯,起碼這個職業生涯能讓她過得更為充實。

她也清楚,一旦選擇了連鎖品牌,就要比其他商戶付出額外的加盟費用。但對於一個單純喜愛炸雞的入學者而言,加盟顯然是進階的最快途徑,有品牌的背書、有人負責原材料進貨、以及線上線下推廣等事務,在基於自身什麼都不具備的前提之下,加盟的誘惑始終讓她難以抗拒。

如果說什麼是決策最佳的推動力,那無疑是衝動。這份衝動,讓她毅然決然的將幾十萬本金投入在了自己的新事業裡。兩個月後,歷經選址、裝修、招聘等一系列前期工作,這家炸雞店終於在位於北京二環邊上的一個購物中心裡正式開業。

一位炸鸡店老板娘的自述

(圖片與配文無關)

但就這家店而言,從開業第一天起便面臨著租金、運營、與加盟費三大塊成本。其中大頭便是來自前兩者,租金始終是最大一筆開銷,尤其是黃金地段的租金,更容易拖垮這類小型餐飲企業。而在運營成本中,又囊括了人員薪酬以及水電費等多個維度的開銷。

後者則是唯一能夠大幅去優化的,在近半年的摸索中,也讓她慢慢找到了貨源渠道、學會了流水的統計、與線上線下促銷如何展開等事務,使其能在脫離加盟商的情況下自主去運營,從而節省掉了很大一筆開銷,起碼當時確實如此。

半年的時間,承擔著如此之大的運營成本,外加新店鋪引流花費的額外支出,整個店鋪運營情況只能用沒有開始賺錢來形容。在她看來沒有賠錢,便是對自己苦心經營的最佳的肯定。而這一次疫情,來的著實有些讓她措手不及。

疫情下小型餐飲行業的思考

措手不及的原因之一,來源於租金問題。暫定20號重新開業的物業通知,意味著從大年三十到正月二十七這段期間,店鋪面臨著只出不進的尷尬處境。雖然物業表示將會出一些政策來安撫商戶,但這個方案顯然無法達到商戶本身的預期。

而作為商戶之一,你更不能去做“出頭鳥”,聯合其他商戶去進行談判。本身在這裡開店的首要因素,便是做好人際關係處理,寄人籬下的你,如果聯合其他商戶去進行施壓,那未來的日子就不容樂觀了。

比如在商場檢查時,對方很可能會帶著質檢部門一起過來查你的店鋪,對方隨便挑個錯便能輕輕鬆鬆罰你上萬元之多。要知道,第二天的太陽,只會灑在有求生欲的人身上。

一位炸鸡店老板娘的自述

(圖片與配文無關)

焦慮之二來源於人員流失問題。和其他大型餐飲行業不同,相比主動清退員工,她更擔心人員上的流失。

據天極網瞭解,這家炸雞店目前為止總共招聘了兩位員工(不算老闆娘),其中一個從開業以來幹到至今,另一位員工已換了三人之多,且目前也因通勤距離較長,透露了想走的意向,不過由於沒招到合適的替代人員,才被迫繼續待在崗位。

因此,對於這種小型餐飲而言,人員流失問題本身就很嚴重,只不過在疫情之下,這一問題被放大而出。勞工問題可以適當協商,不一定非得嚴格依照《勞動法》來執行這招,放在此處根本行不通。

而她能做的,便是絞盡腦汁的留下幹了半年之久的那位員工,就算復工時間還要往後延長,這段時間的工資也不能少發一分一毫,甚至還要單加過年紅包來穩定員工的心態。

即便是這樣,人員能否留下也依然是個未知數。在延誤復工的這段期間裡,亦存在大量左右其選擇的因素,比如現今一些大型企業開始為歇業企業商戶員工提供短期工作崗位,這很可能萌發員工不想再回京的衝動,亦或是找到了薪酬更好的崗位。

焦慮之三便是復工後的流水,復工不代表著疫情的消退,門庭若市的景象很可能在短時間內不會發生,餐飲行業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元氣,這顯然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至於後續,這家炸雞店或許會更多嘗試線上活動的推廣,但這也讓其重新回到了學習線上推廣階段,等於說主動權又交還到了別人手中。

或許,復工的那一天,才是這家店鋪自身戰役拉開的第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