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可恨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你如何理解?

心恬澹


“可恨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既然我們看到了可恨的地方,那就引以為戒,讓自己成為大家可“愛”的人,而不是可“恨”的人。中國有句古話“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對別人寬讓包容,對自己嚴格自律,相信你無論到哪裡、什麼時候都會是一個“可愛之人”,而不是一個“可恨之人”



養生一節課


常言道: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最初,我對這句話不十分接受,覺得可憐與可恨之間,沒有相互的內在關聯,更不會相信,這兩種狀態會發生在一個人的身上。

我和孫福是發小,穿開襠褲一起長大的。畢業後,又同時被招到一家單位工作。孫福個性有些懦弱,說話細聲細氣兒,膽小怕事。他家裡姊妹多,他老大,負擔重,幾乎每個月的工資全都上交,只留下中午的飯錢,比較拮据。可能是他的性格使然,單位上很多人瞧不起他,有的還欺負他。只要我看到這種現象,立馬打抱不平,站在孫福一邊指責對方。所以,有我和孫福在一起的時候,別人都不敢對他怎樣,因為都知道我倆關係鐵。他家經濟條件不好,我常常把他叫到家裡,讓母親炒兩個菜一塊吃。我們兩個無話不說,有時一聊到深夜,天太晚了,他就和我睡在一張床上。我同情孫福,某些時候還覺得他挺可憐的。

幾年後,我被調到孫福所在的科室當主任,當時孫福已是副主任。上任之前我就有些顧慮,如果我不來,正主任的位子就是孫福的了。我仍然一如既往對待他,有事和他商量。但不知道為什麼他總是有意無意地躲我,我也隱隱覺得我們之間好像有了一堵無形的牆。

有一年,單位選聘一名副經理,上級領導有意讓我幹,但要通過民意測驗,走走形式。最後我的票數通過,只待上報主管部門批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有關部門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上羅列了我的一些“罪行”,說此人不可重用云云。

後來,上級主管部門經過調查,信中內容全系捏造,無中生有。我才得以洗清,被選拔到領導崗位。

事隔幾年,我的一位朋友,也是孫福的朋友,無意中告訴我,原來那封信是孫福寫的。孫福是酒後吐真言,他說,看著我被提拔,他心裡不平衡,所以才背後搞我。

後來怎麼樣?後來,他覺得無顏面對我,悄悄調走了。

毋庸贅言。通過我講的這件事,你也許大體理解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了吧。


東音八度


都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這樣的例子。一個看似可憐的人,一般都是由於他之前的過錯或者咎由自取造成的。知錯不改,屢教不止才是這個人的可恨之處。比如:小時候,家附近來了一個斷了胳膊的乞丐。缺衣少穿,縮在寒風中。鄰居們都覺得可憐。送衣又送吃的。後來才知道,他年輕的時候,又懶又好賭。家產都敗光了。媳婦都被他賭出去了。被人打斷了胳膊。又不想出力幹活。只好當乞丐。這就是咎由自取。還有的女人屢屢被家暴,就是不離開那個男人。婦女協會的多次幫助,還是不聽勸。最後釀成慘劇。。我們奉獻愛心的時候也要分清真可憐還是假可憐。不能做東郭先生,濫用同情心。


多多媽咪吖


你好!談談我的觀點

這個問題問的好

“可恨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讓我想到“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我糾結了,是你的問題有問題,還是我的問題。後來想想覺得還是我的問題,也許這是很多人的問題,習慣性糾錯。特別是那種流傳很廣的語句,有個意思相近的,我們就會先習慣性的認為問題有問題,然後猜想他所表達的是不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個問題,然後照著這個問題去解答,會不會所問非所答呢[捂臉]

有時很多問題很簡單,是不是我們想的太複雜了

你品,你細品,你細細的品[機智]

可恨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我再說個相反的意思可愛之人必有可愛之處

有的人既有可恨的一面,也有可愛的一面,具體他是可愛的還是可恨的取決於我們的看法,觀念和認知。當我們過度關注他可恨的地方時,我們當然就會覺得他是可恨的而忽略了他也有可愛的一面。

所以有些問題我們要多角度去看,既要看到他不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他好的一面做綜合的評估才能更準確的評價一個人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注我瞭解更多關於心理和情緒方面的問題[微笑]




心海心理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是有道理的,而不是空穴來風。我有個同學,他人根本分,很靠譜,但老伴病逝後不顧大家的勸說和牽線,義無反顧的與舞伴結合,激情燃燒後開始戰火紛飛!那個女的根本不會過日子,就會玩會揮霍,來了脾氣就是個十足的潑婦。四度離合還在湊合,悲哀!大家給他介紹的都是有素質的人,他鬼迷心竅,非要舞伴不可,結果不但不幸福,還過的一塌糊塗!他真的是即可憐又可恨,我們都認為他是咎由自取!


jsw焦淑文


可恨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一點都不假。生活當中,時時處處都有可能碰到這樣的人。

比如,有時候我們在外面餐廳吃飯,正當你吃的正開心的時候,旁邊有人大聲喧譁。更有甚者,有的人他吃完了,便旁若無人地隨地吐痰,這種情形真的令人倒胃口,這種人可恨不可恨?

還有,無論在公園或是在一些風景區內,甚至是在馬路邊上,我都碰到過一些愛美的人士(女士),在賞花季節,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花枝或者花朵,在人少沒人注意的情況下,隨意地折取, 目的是拿回家做成插花,自我欣賞,這樣的行為可恨不可恨?

我去過一個名叫花溪谷的景區,當時正值繡球花盛開的季節。三五成群的美女們,爭先恐後的在鮮豔嬌美的花朵前合影留念,等她們離開後,她們所到之處植物倒地、花朵、花瓣散落一地,原本十分養眼的美景,瞬間變得一片狼藉。這樣的愛美之人,你說可恨不可恨?

還有,當我們駕車行駛在高速路上時,你的前方有一輛車正不緊不慢地行駛著,在不超速的情況下,你想超過他,無論你給他閃燈或是鳴笛示意他讓路,可他根本不予理睬,迫使你從他右邊超過。這樣的人可恨不可恨?

還有,在高速上行駛,經常看到前車有人向車窗外拋擲菸頭、食品包裝袋、飲料瓶,易拉罐等現象,給後面行駛的車輛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這種行為可恨不可恨?

還有,到了收費站不自覺排隊而隨意插隊的人也不少,由此選成的車輛相互擠撞、刮蹭及追尾事故幾乎每天都會發生。對於那些不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的人,可恨不可恨?

再有,就是那些損公肥私、損人利己、不講信用、坑蒙拐騙、雞鳴狗盜之流,統統都是可恨之人。

諸如此類的可恨之人及所做的可恨之事,枚不勝舉,層出不窮,也不可能終結。昨天發生過的今天仍有發生,今天過後明天還會發生。

我想,人之所以有可恨之處,無外乎兩點:一是私心過重。私心過重,凡事都會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自高自大,排他性較強。二是自覺和自律意識淡薄。缺乏自覺和自律,做任何事情都不計後果,無拘無束,我行我素,不顧他人感受。

當然,我在別人眼裡,肯定也有可恨之處。比如凡事太過認真,固執己見,性子急躁等等。

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努力去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只要我們人人都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那麼社會風氣和社會秩序必然好轉,讓那些可恨之人越來越少,可愛之人越來越多。





三點水981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原話揭示的是生活哲學問題和對少部分人的批判。意思是用通常道德標準衡量,一個人貌似可憐之人現實的不如意,一定是由於之前的過錯或咎由自取造成的,知道自己錯了還屢教不改和咎由自取即是此類人的可恨之處。

中文名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外文名

Whoever is pitiful must have a cause to be despised.

類別

生活哲學

揭示內容

生活哲學問題和對少部分人的批判

詳細解釋

路邊的老乞丐伸著一雙裂滿口子的手,你忍心拒絕?小姐妹情場屢屢失意,你不給她的“梨花帶雨”貢獻個肩膀?親戚在股市上把家底都搭進去了,你不伸把援手?中國人講究“人情味”,以“鐵石心腸”為恥。可是,偏偏這句叫“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話,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讓人們去批判這些可憐人。這是落井下石,還是理智行事呢?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這句話在剛說出的時候很多人不在意,流傳也不廣,這幾年突然大為流行,很多電視節目或個人都有借用,就我個人而言是以下幾點造成的:

第一,網絡媒體發達,網絡沒有流行之前我們的眼界很小,知道外界的事情也不多,但現在不一樣了,我們看到了很多之前自己身邊沒有發生過的奇葩事。

第二,思想更為理智,我們總是說中國人都很重視“人情味”,見到看似可憐的人必伸出援手,但是我們逐漸的瞭解,並不是所有看似可憐的人都是真正的可憐人。

第三,語言與現實的相符,之前這樣的一句話不被重視,就是很多人沒有認識到原來這句話說的是如此之對,正好對應了社會的某一類人,讓大家看出了哪一類人才是假可憐與真可恨之人。

總結了一下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我們眼界開闊了,思想更理智了,但是是不是可憐的人我們就不去幫助他了呢,所以我們一定要理解“可憐”一詞的真正意思。

真的可憐=不幸(比如天災:地震,旱澇。或者人禍:車禍,先天性疾病),這一類可憐與不幸之人,我們一定要去幫助,因為這些天災人禍都是不可控的。

而假可憐=可恨,只是因為自己之前的造成的錯誤已成定局還不吸取教訓,得到大家同情之後還屢教不改的這一類人,這是不值得我們去同情與幫助的,所以大家一定不要片面的去理解這句話真實的含義。

具體做法

假乞丐換衣服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助人本是兩方都受益的行為,但有時也讓人十分矛盾。一方面,通過助人我們能體會到力量感和道德高尚感。但另一方面,人有趨利避害的本能,“痛著別人的痛”並不讓人好受。而且,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也說明了濫用同情心的壞處。

可憐分“真可憐”和“假可憐”。前者是自己經過儘可能的努力但境況仍然不佳或災難降臨在自己身上,這種“可憐”相當於“不幸”和“可敬”,求助與施助雙方在心理上是平等的,比如地震後依然樂觀的四川同胞。後者則是有些人有意無意地放低姿態或偽裝,用來獲取某種好處的手段或博取別人的同情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街頭的“假乞丐”。痴情女遇到狼心狗肺的男人對其施暴和出軌,經過大家勸解或警察的幫助,仍然執迷不悟沉浸其中,最後造成嚴重後果。


程志紅


首先先把標題更正一下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說明對事也好對人也好都有兩面性比如說好與壞陰與陽包括與人做事有的人做事為一己私立做人沒有底線表面去看這人很老實以前看到過這樣一件事一個乞丐在公交站臺爬著往前走正好做公交的美女踩在他的衣角這時他的偽裝暴露出來厡來他是一個健狀的氣丐他在博取別人的同情為了一己私利做人尊嚴都沒有這種才是真正的可憐之人可恨嗎可恨一個建康的人偽裝乞丐博取大家同情真的這種做人無底線`


腎移植大叔創業記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是那種居居高臨下,毫無憐憫,冷漠無情人說的話。一個人在懶得給予需要幫助的人幫助時,捨不得付出時,推卸責任時。就會那這句話作為自己站在道德高點的依據。遠的不說就說這次疫情,那些無辜受到感染的人何其可憐。那些就因為和感染者坐一輛車,說一句話、擦肩而過的人何其可憐。那些為抗疫倒在工作崗位的醫護敬畏人員何其可憐。試問他們的可恨之處在哪裡。當我們面對一個需要給予關懷和支持的人時,請給予力所能及的關懷吧。哪怕是一句安慰,也很可能是別人生存下去的支撐。即使因為能力問題無法提供幫助,那安靜的走開就好,不用在對方身上尋找可恨的理由安慰自己。


清淨喜悅


社會是一個大集體,有強勢的就有弱勢的,我們不應該對那些弱勢群體帶走歧視,不管你是哪種人,只要三觀能讓大家認可,那就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凡是可憐之人,必有其可恨之處,他們的三觀平日裡看不出什麼不對之處,接觸之後你就會發現,他是真的活該,活該可憐,腦子裡只有仇視,看不得別人的好,對別人滿腦子的不滿意,從不從自身找問題,內心強大的人是是靠自己內心的強大,不是靠別的,自己滿身的臭毛病,不改,一味的質問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