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裡看花”中“一針見血”,武漢護士長誇“山東隊打針技術就是好”

2月8日,我的排班是護理12組的下午3點至晚上9點,也就是傳統元宵節的夜班。因為是第一次坐班車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院區C區7樓西,中午12點把所有的午餐都吃光了,唯獨沒敢喝湯和水。

疫線日記 |“霧裡看花”中“一針見血”,武漢護士長誇“山東隊打針技術就是好”

下午3點接班,我們1點50分就到了中法戰區醫院大門門口。下了班車,順著醫護人員員工通道標識一步步往裡走,大白天空無一人,安靜得很。到達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病房門口的第一道門,按照當地護理老師的指導穿好刷手衣進去。

關鍵環節是穿防護服階段,我跟馮冰及青醫附院的2名護理人員一小組,保持一定距離,開始穿戴帽子、口罩、手套、手術衣、外科手套、鞋套、防護服、長鞋套、護目鏡、外科口罩、面罩,互相協助監督穿好防護服,寫上“山東隊+名字”。感覺防護服很輕鬆沒有憋氣,但是第一次體會到了“霧裡看花”的感覺,全部“武裝完畢”,相互確認完全防護嚴密後才進入隔離病房。

病房裡、護士站、治療室,一個個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都在有序地忙碌著。在“霧裡看花”狀態下跟著同濟醫院的老師一個病房一個病房地床頭交接班,患者有輸液的、有吸氧的、還有戴無創呼吸機的,這裡絕對沒有一個陪人。交接班過程中耳邊不斷聽到的聲音是:“3床呼叫、9床呼叫、16床呼叫、28床呼叫、39床呼叫、45床呼叫、51床呼叫……”

交完班熟悉完所管病人後開始我的工作。換點滴、輸液條簽字、輸液結束封管、留置針貼膜等,原本再簡單不過的常規護理操作,這一刻卻放慢了速度。剛忙碌不到半小時,新入院一位老大爺需靜脈留置針輸液,“霧裡看花”中一針見血穿刺成功。這裡的護士長說:“山東隊打針技術就是好!”

巡視病房到39床時正趕上我們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王連忠主任給病人連接無創呼吸機,立即有條不紊地協助主任連接好呼吸機並安撫好病人。

給病人打開水,霧化器加水、傾倒冷凝水、答覆病人的各種諮詢、確定病人各項檢查複查時間、病人體溫一人一表一測試、血氧飽和度一人一測試等等。將近4個半小時的緊張工作,護目鏡確實有些緊,卡得鼻樑和麵頰有些疼。出來時一步步小心翼翼地脫下防護服,雙氧水漱口、生理鹽水沖洗眼部、愛爾碘棉籤消毒鼻孔和耳朵,最後才戴著外科口罩走出隔離病房,這才發現上身衣服差不多溼透、面部臉頰全是壓痕。

離開病房,看到給準備的工作餐是湯圓,這才意識到是元宵節。吃了一碗熱乎乎的湯圓,感覺全身都暖和了,這是我吃的世上最最好吃的元宵節湯圓。

(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李相雲9日晚發於湖北武漢)

新時報記者蘇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