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廣告行業何去何從?

(我的家鄉是內蒙古的一個四線城市,美麗的紅山文化坐在地——赤峰,這裡的經濟並不發達,與很多城市一樣,經濟發展依靠地產,當然,房價也是到了一萬五的望塵莫及的標準,在這裡,四千元的工資已經是出類拔萃的存在......我所在的是本土一家有著20年輝煌的廣告傳媒公司,我的職位是策劃,當然,不是靈魂存在的那種。)


疫情過後,廣告行業何去何從?


受疫情衝擊,赤峰這裡本就並不發達的第三產業,尤其是零售、旅遊、餐飲、娛樂等行業,幾乎可以預見性看見疫情過後的市場狀態。而我們公司作為本土最大的廣告傳媒公司,一個提供中間服務的公司,自然也會受到波及和影響。但是,事實如此,總要尋找新的出路,至少,在疫情過後的一段時間內,為自己贏得一點喘息之機。

不僅我們公司,所有同行業的廣告人都遇到同樣的危機,那麼如何去應對危機,去發現“機遇”,不禁產生思考————

疫情之下,絕大部分廣告主需求下降,廣告投入減少,大量品牌項目延期擱置,廣告營銷合作滯止。即使是投放,效果也大打折扣,收益無法全覆蓋運營成本。一些專注線下路演、快閃店、營銷活動、峰會的公司,也無法舉辦或者延期,戶外廣告更是失去效果。大量公司延期開工,錯過了黃金招納期,人才無法聚攏,外拍團隊受阻,整體業務放緩。

凡是都有兩面,廣告傳媒行業自然也是如此,有衝擊自然有機遇。

疫情期間,線下受阻,線上成為人們主要活動交流的地方。短視頻高速發展,短視頻營銷迎來短期高速發展,遊戲、在線教育、康養行業迸發新機,線上廣告明顯增加。隨著線上流量的競爭激烈,數字營銷發展快速,線上線下快速融合,出現了新的異業營銷,社交+電商的模式出現新的活力,數字化辦公更是進一步發展,同時,熱點營銷也迎來轉變。

看到這裡,會第一時間想到,廣告行業的同仁們一定會更加註重線上傳播。

但是,疫情的影響已經存在,即使是發展線上,又該如何著手呢?

根據今日頭條、抖音等自媒體的數據顯示結果,可惜分析出兩個方面——

一,品牌更加註重社會責任。

二,品牌產品更加註重市場的深耕植作。

所以,我個人認為,企業持有的品牌一定會在某一些地方集中發力,應對疫情過後的市場低迷,同時支撐企業存續,併產生盈利。那麼,根據市場產品在市場的特性,中腰部產品就是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絕佳對象。

故而,廣告行業的機遇,一定會集中在各個企業的中腰部產品上,輔助企業進行新一輪的市場深耕植作。

企業的品牌的中腰部產品需要在市場上發力,就必須找到KOL。

疫情之後,企業將更加註重精準有效的營銷傳播,深入垂直領域,性價高的中腰部,KOL將成為第一選擇,在銷售範圍內,是企業持續發展穩定市場活躍品牌影響力的第一選擇。

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是營銷學上的概念,通常被定義為,擁有更多、更準確的產品信息,且為相關群體所接受或信任,並對該群體的購買行為有較大影響力的人。

在線上,通常是指我們常說的大V、網紅。

在線下,通常是指具有一定權威性、口碑性的認證團體或機構。

所以,企業在廣告商的投入,一定會集中在中腰部,所選擇的方式一定會集中在KOL上,屆時,線上大V自媒體和線下的實力推廣單位都將成為廣告主的青睞對象。

既然還有生機,還有機遇,好存留一線,就要把握機會,趁機壯大,夯實基礎。

建立線上環狀引流生態鏈,歸流社群

根據各家自媒體平臺活躍數據,選擇主流自媒體,搭建自媒體生態鏈。

頭條號、百家號、企鵝號、大魚號是四大自媒體平臺,可選擇作為內容自媒體生態鏈的首選,通過內容引流,建立專屬粉絲通道,將流量轉化,實現社群基礎搭建。

知乎,作為知識自媒體第一平臺,建立專業的知識號,普及廣告行業知識,凝聚廣告行業線上人才建言獻策,實現線上流量轉化,歸流社群,為社群注入新鮮血液。

抖音、快手、美拍、秒拍等短視頻平臺,建立視頻自媒體生態鏈,依靠不同風格的視頻建立粉絲流量,然後歸流。

另外,西瓜視頻、優酷、騰訊、愛奇藝、搜狐視頻等可以作為後備生態鏈,選擇優質視頻內容上傳,逐步引流優質粉絲,然後作為影視通道,引流歸流。

(其實,對於線上,還可以進行網絡活動,依靠微信公眾號、微信朋友圈、H5、小程序、微商城等等方式,針對客戶產品營銷策劃,進行線上活動的方式,不一定建立系媒體生態鏈,同樣可以獲得線上流量引入歸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