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戰疫”冰封的影視行業,何以謀出路?

新冠狀病毒貫穿著這個春節,至今情況依然嚴峻,每個人都在這場戰疫中變得更加敏感但又更加堅韌。而疫情在威脅著人們健康的同時,也將我們的影視娛樂行業拉向了一個更加冰封的“寒冬”。

從春節各大電影輪番宣佈撤檔,到現在多家上市公司又集體宣佈虧損。我們每年都能聽到刷新票房的記錄,從幾億到幾十億,但為何如此頻頻出爆款叫座的影視公司卻接二連三的虧損?

在這場疫情之中,本來被寄予厚望的春節檔幾乎是顆粒無收,整個行業似乎陷入停滯之中,那麼在這場戰疫之中,給整個娛樂行業的衝擊無疑是巨大的,作為影視行業又能做些什麼,以求自救?

舊疾未愈,又添新傷

春節檔錯失良機、劇組延期開工、影視基地臨時關閉......對於當前的整個影視行業而言,可謂是舊疾未愈,又添新傷。

就當前而言,令人滿懷期待的春節檔近乎於顆粒無收。因為疫情病毒的高傳染性,為了避免交叉傳播,線下的所有娛樂活動停止,這樣對整個掙扎中的影視行業而言,不僅僅是按下了暫停鍵這麼簡單,而是雪上加霜。

春節檔對影視行業而言能帶動多少收入?

根據恆大研究院對疫情所造成的的經濟影響對比分析可以看到:春節檔7天在全年票房收入中佔據重要地位,2019年春節檔票房58.59億,佔全年票房642.66億的9%。

2020年春節檔原本飽受期待《唐人街探案3》《囧媽》《奪冠》《姜子牙》《緊急救援》、《急先鋒》和《熊出沒7》等7部影片被譽為“史上最強春節檔”,春節檔預計總票房近70億,大年初一票房預售就有近3億。(《囧媽》求生,6個多億賣了版權,但是這只是在特殊時期,頭條方面也是為了宣傳拉新,但是放在平時而言,能這樣耗資的去買一部電影版權的公司不多。)

從上面不難看出,春節檔歷來就是電影行業的大事,為了2020年的這個春節,電影人可謂是鉚足了勁。據不完全統計,春節檔2周多時間,一共有44部電影上映。這其中包括已經上映的《誤殺》,這部改編自印度高分電影《誤殺瞞天記》釋放出來的口碑尚佳,有可能成為賀歲檔的一部小黑馬,但讓突然襲來的疫情打斷了票房增長的腳步。

另外,春節檔萬達電影主控的《唐人街探案3》目前是春節檔所有影片中熱度最高的。據各大影評反映,點映時期口碑非常高,本來已經提前鎖定首日票房冠軍,可惜到現在上映日期還是個未知數。

因此受疫情衝擊,觀影需求急劇下滑,1月23日,7部春節檔主要影片宣佈撤檔,不少大型院線也均選擇暫停營業。2020年大年初一票房僅181萬,而2019年同期票房高達14.58億,電影行業迎來寒冬。

拍攝停止,基地關閉

如果只是春節檔的取消對影視的打擊的話那也還好,但這次疫情的影響使整個影視行業幾乎停擺,而且還在持續發酵。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發佈《關於新冠疫情期間停止影視劇拍攝工作的通知》,要求防疫期間,所有制片公司、影視劇組、影視演員按照國家規定,暫停影視劇拍攝。

被“戰疫”冰封的影視行業,何以謀出路?

據骨朵網絡影視統計,疫情爆發之前,影視行業各影視基地中,開機劇組已超50家。如今疫情還在持續,大量原定於二月、三月開機的劇組,不得不延期拍攝;而即便邁入第二季度,迎來疫情最有望控制的時刻,受前期影視作品延期影響,大量作品堆積且影視基地可供拍攝的場地有限,能順利開機的劇組也實為少數。

保守估計,受疫情影響的劇組遠超百家。“假如一個季度、半年都拍不了戲,那麼今年劇集數量減少四分之一都是樂觀估計。”有從業者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道。

其實,早在文件發佈之前,全國多地影視基地就已發佈暫停對外開放的通知。武漢封城第二天,即1月24日,無錫影視基地和浙江象山影視城就對外宣佈各景區暫停對外開放。隔天,焦作影視城也通過官微發佈了暫時性閉園。

兩天後,1月27日浙江橫店影視城也接到政府部門通知,出於控制疫情的需求,關閉橫店影城各轄區內拍攝場景,並通知在拍劇組暫停拍攝活動。而據《半島都市報》報道,青島東方影都融創影視產業園雖沒發佈過任何公告,但受疫情影響,園內早在年前就沒有劇組在進行拍攝工作。

而停拍期間,對劇組所造成的損失也是巨大的。全劇組的食宿費用、場租費、器材費,每天都是鉅額開支,疫情何時結束卻無法預測。一位正在橫店有兩部戲拍的資深製片人表示,目前全組800多人,“每天一睜眼就是一百多萬,壓力太大了。”

就拿之前網絡上就已經廣泛預熱,受外界關注的古裝大劇《有翡》來說,受疫情影響暫停拍攝。以劇組每天損失50萬的保守數字來計算,一月劇組損失1500萬也極有可能。

出不出爆款,都集體虧損

截止目前,A股有將近20家影視上市公司已發佈了2019年業績預告,根據業績預告顯示,巨頭們的表現貌似不太樂觀,近七成出現了虧損,其中12家的虧損規模均在億元以上。像萬達、華誼、北京文化,唐德影視、歡瑞世紀等多家影視公司業績均出現了虧損。

根據華誼兄弟發佈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9年虧損約39.67億元-39.62億元,去年同期為淨虧損10.93億元。對此,華誼兄弟表示,主要原因為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長期股權投資及其他資產減值準備以及報告期內公司主投主控影片缺失等。

華誼的這次虧損和商譽減值,和當時鬧得沸沸揚揚的崔永元和馮小剛的《手機2》爭端也不無關係,同樣的也波及了整個影視行業。而為了緩解公司資金面壓力,華誼的甚至王中磊甚至賣畫挽救公司。

但同樣虧損情況比較嚴重的,還有北京文化。根據業績預告顯示,2019年北京文化預計淨利潤虧損19.5億-24.5億。而北京文化的虧損則主要來自於收購的兩家子公司,在業績對賭之後表現不佳,計提商譽減值準備13.7億元~14.7億元。

要知道,北京文化是業內當之無愧的“搖錢樹”。2017年出品爆款影片《戰狼2》,2018年上映《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來電狂響》等八部電影,同時參與出品了2019年春節檔票房冠軍《流浪地球》。沒想到昔日的“爆款生產機”也會出現業績虧損的情況。

而作為行業巨頭的萬達電影卻成了這次影視公司的虧損指望,預計2019年虧損33億元-45億元,其中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的45億-55億。

試想行業巨頭都虧得一塌糊塗,作為其他小的影視公司就更難說好過。

司南君查找了電影行業的相關數據,發現從2018年開始,中國的影視行業的增長就已經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隨著近些年我國影視行業的飛速發展,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銀幕數量、觀影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影視產業整體收益與產業鏈完善度等方面,我國影視產業與世界影視強國仍有不小差距,同時也擁有巨大的提升空間與發展潛力,行業迎來新機遇。

2015年開始,全球電影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18年,全球數字銀幕數量達到18.2萬塊,同年電影票房達到411億美元。從全球區域分佈看,四大地區的電影票房基本保持穩定。其中,亞太地區近年票房增速迅猛,從2014年的124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167億美元,增幅達到34.7%。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接近610億,同比增長9.1%,五年來首次回落至10%以下。這也難怪,高速增長的後遺症也終於顯現了出來,市場良莠不齊、為流量論、以及資本的闖入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又限制了導演編劇等的發揮、競爭激烈等等。

影視行業戰役,停下腳步思考

對於當前幾乎停擺的影視行業而言,在當下眾志成城抗議期間,行業工作者能夠做些什麼?

首先,線下工作停止了,那麼就變成了一個拼庫存的線上時期。對於那些已經殺青但是後期還未製作完成的影視作品而言,這部分工作完全可以搬到線上完成。而當前影視行業各公司庫存情況又如何呢?

例如像華策影視存貨超10部,都市情感、懸疑探案為主要類型,瞄準受眾偏年輕態;在疫情爆發之前,耀客手中大劇均已進入殺青狀態,並確定播出平臺;歡瑞世紀積壓劇與存貨並舉,現實題材、刑偵諜戰、古裝傳奇劇佔比居多;完美世界參與的新劇《暴風眼》已定於東方衛視、浙江衛視、騰訊視頻播出,另有幾部已經殺青的作品也可能於今年早些面向觀眾。

其次,影視行業經過這幾年的高速發展,存在著許多亂象,作品不少但精品難出,甚至有的許多創作被爆出僅僅是為了洗錢而已。從業者也未免心浮氣躁,並出現急功近利的情況,此次疫情恰好能夠讓影視業各個環節的從業者靜下心來,在保持行業信心的同時,思考並解決影視業已暴露出的問題,進一步排除市場泡沫,對庫存作品進行處理,提升內容創作能力,減負增質。利用疫情這個時機,沉澱打磨出好的作品、創作出好的劇本,被打壓的價值也終將會迴歸。

災難帶來悲痛,也帶來故事。影視作為一種記錄現實,反映現實的載體,此次的疫情蔓延全國為影視行業提供不少的好素材。從個人到國家、不缺悲慟也不缺感動,記錄和觀察時代的作品,也很容易深入人心。

影視業蘊含的發展潛力有目共睹,其中在電影領域,據《微博電影白皮書》顯示,2019年微博電影興趣用戶呈現新一輪躍升,達到了4.09億,較上年同期增長近49%,且用戶下沉格局穩定,三四線城市增幅達到了50%。而在電視劇領域,據騰訊視頻2019年度指數報告顯示,2019年騰訊視頻電視劇頻道單日播放量創下紀錄,峰值突破15億,這表明市場的無效產能降低,精品優化率得到提高。

雖然影視產業在高速發展後進入了一個調整期,同樣潛力也是巨大的,但這個時代對整個行業所呼喚前提是,對得起觀眾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