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文筆有特色?

喜歡我請加油討厭我請繼續


怎樣讓文筆有特色?這個問題是一個多層次的問題,要想讓自己的文筆更有特色,我以為應該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文筆水平。

所謂文筆水平就是文字表達能力。一個寫作者文筆的好壞,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你是否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寫作者。那麼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文筆水平?一是博覽群書,要多讀書,讀好書,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凡是書就拿來讀,要有重點,要有精點,要結合自己的愛好和長處去讀。二是要多練,就是要多動筆,多練習。若是初學者也可以仿寫文章,模仿好文章去寫,慢慢自己去寫,要把讀書學習的東西體現在你的文章裡,要有自己的思想。三是要熱愛,要喜歡,一個人很難做好一件你不喜歡的事情,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發現自己的長處。

這裡說的長處,是建立在有了文字表達基礎上的長處,所謂長處就是你擅長的東西,你比較拿手的東西。我們可以看幾位當代作家的作品就知道什麼是長處。北島、顧城、舒婷他們的作品就比較朦朧,一種朦朧美感,路遙、陳忠實等一批作家,他們的作品大都一種滄桑感,厚重感。給人的這種感受感覺就是他們的長處,也是他們的特色。所以每一位比較成熟的寫作者都會有自己的長處。要能發現自己,要從自己作品上看見自己的特點,比如文筆溫婉,文筆大氣,文筆細膩等等,要讀懂別人的,更要看清自己的。

再是,發揮好自己的長處。

發現長處,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好自己的長處。那麼,如何發揮自己的長處?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光大特長,讓自己的特點更有特點,萬萬不可什麼也想有,什麼也不精,只有有自己特點的才是你的強項,要用你的強項比較別人的弱項,在寫作中,把自己擅長的東西發揮好了,你的文筆也就具有特色了。

囉囉嗦嗦說了這些,也只是我自己在寫作過程中的一點體會,若有不當,祈望悟空問答編輯和眾師友批評指正,興華謝謝。


賈興華


歪理邪說。就是不正常的表達。例如太陽,就不要寫太陽,寫成:月亮心中的情人,他與她總是背道而馳,無數個夜晚她靜靜地等候,也換不回一句我愛你。是宿命,還是命中註定?也許只有等到下一次宇宙破裂,才能與他擦肩而過。也許,就沒有也許。

總之,這樣寫能增加很多字,寫作文的時候就不怕字數限制了。


驤1騰


您好,關於怎麼提升“文筆”我有幾點建議。


一、有特色文筆是怎麼來的?


《北齊書·封隆之傳》裡面就有:“孝琰 文筆不高,但以風流自立,善於談謔。”的說法,這裡的文筆是指文章的筆法,或者風格,應該契合題主的意思。 其實我自己很長一段時間也在為文筆不好而煩惱, 我的經驗是:好文筆、有特色的文筆離不開大量閱讀基礎的模仿。


這個要看自己寫的最多的是什麼類型的文章,新媒體文章、報紙雜誌文章、小說體、公務書函等等,他們在文筆的應用上都是不一樣的。


要讓自己的文筆有特色,離不開大量的閱讀,比如你是寫小說的,可以找一些公認文筆好的作家的作品來閱讀,把你認為好的句子摘下來,分析他的用詞、句子成分、修辭方法等等,活學活用。



以我很喜歡的作家海明威為例子, 他的寫作特點是用最簡單的詞彙、句式,卻可以表現出複雜而生動的含義, 他的經典作《老人與海》中第一章有這麼一個句子:


他渾身顯得很老,但雙眼除外;它們有海水的顏色,透露出樂觀和永不言敗的神色。


簡單幾句,就把老人蒼老,但是又樂觀堅韌的形象刻畫出來。他的寫作風格有一個“冰山原則”,即用最少的字表達最深遠的意思,少用形容詞跟副詞,多用動詞。


除了海明威的作品,我也推薦可以讀一讀美國威廉·曼徹斯特寫的鴻篇鉅製《光榮與夢想》,因為作者新聞工作者背景,文字風格同樣非常簡約,文筆也非常好。


我們來實戰一下,這裡以我們寫文章描述一個少女非常美麗為例子,作一下對比。


句子A:她有著烏黑的頭髮,小小的嘴唇, 長長的睫毛,笑起來兩個小酒窩非常可愛。


句子B:她撩起長髮,眨了下眼,則過臉向小夥一笑, 小夥頓時酥在那裡動彈不得。


顯然,句子B的衝擊力,要比句子A要大一些,因為B用了大量動詞,而A的形容詞用的太多了。


再看一個例子,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國》的開篇第一句。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


短短的句子,卻充滿了畫面感,也讓人對書中雪國發生的故事產生遐想。


當然簡約的文筆只是一種特色,華麗也可以是一種特色, 比如郭敬明,


“曾經也有一個笑容出現在我的生命裡,可是最後還是如霧般消散,而那個笑容,就成為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條湍急河流,無法泅渡,那河流的聲音,就成為我每日每夜絕望的歌唱。”——郭敬明


但個人不是非常喜歡這種華而不實的風格。唐宋時期韓愈、柳宗元發起古文運動,就是要徹底摒棄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 排偶的駢文,讓秦漢時期質樸自由的散文重新復興,以便更好地反映社會現實,這對我們追求所謂的“文筆”是有參考意義的。


總而言之,要讓文筆有特色, 離不開大量的閱讀跟模仿,與其華麗不若質樸,這是我的個人觀點。


二、除了“文筆”,這三個要素更重要


在日常寫作中,文筆只是其中一個要素, 不要高估文筆的重要性。 尤其是我們現在大多數的寫作場景都是自媒體寫作, 我們可以發現,在頭條閱讀十萬、百萬的文章,很多都談不上所謂的文筆。



1. 內核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篇文章而言最重要的是它的“內核”,即這篇文章你最想表達的意思, 就如我這個問答主要表達的意思就是,簡約的文筆比華麗的好,這個就是內核。


2. 邏輯


其次,除了文筆跟內核之外,一篇文章的“邏輯”也非常重要。所謂邏輯,就是能夠讓你所寫的內容不至於突兀,能夠自圓其說。這是可能需要大量的例子、觀點去論證你的“內核”的一個過程。比如你要寫特斯拉電動車,這就可能需要長期對國內外電動車行業的觀察,通過這些觀察產生的想法,去完善你寫文章時候的“邏輯”。


3.行文


行文就是文章的寫法, 也可以說是主線。 怎麼樣去展開一個故事,怎麼去論證一個觀點。故事可以有順序、倒敘、雙時間軸等;論證可以用論點——論據——論證 三段式的寫法。 如果說故事性的,在行文過程中要避免平鋪直敘,一定要有衝突。


行文方法我們在寫作過程中可以不斷地去總結,找出適合自己的行文方式。




上面談了我對文筆的看法跟提高的手段,還有一些寫作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哦!


君說新語


要想讓文筆有特色,就必須要多學習,多寫,無論你是有文化還是文化不高,都要去學著去寫,就像小孩學說話一樣,一旦說的多了,思路清晰了,語音能力強了,詞彙量大了,加上一點技巧,相信你文筆就會有很大提高,這是我就當前肺炎疫情嚴峻形勢,為單位工作落實情況做的階段彙報,僅供參考。喜歡的就點個關注唄。

題目是:金安區城管局 精準施策  “三個到位”全力抗擊肺炎疫情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的嚴峻形勢,為有效防控疫情擴散,金安區城管局第一時間進入“戰備狀態”,幹部、黨員全部下沉、全員上陣,立足城市管理職責,精準施策,始終做到“組織到位、執行到位、自我防護到位”三個到位,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組織到位。1月22日,區城管局成立了由局黨組書記、局長任組長,班子成員任副組長,局屬各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全局(支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並認真制定(金安支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方案。同時,根據疫情蔓延形勢,局黨組連續多次召開疫情防控部署會,第一時間傳達貫徹市、區各級指示精神,明確各部門間應對疫情突發事件的聯動協作職責,切實履行好公共衛生防治工作職責,做到組織到位。

    執行到位。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區城管局積極貫徹執行區委、區政府和區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各項要求,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組織局屬各單位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來。一是強化環境衛生整治。區城管局督促金安環衛所對垃圾中轉站、公廁、垃圾車斗進行消毒,並加大保潔清運力度,做到“日產日清”,同時要求轄區各居民小區物管企業對所屬小區衛生死角進行及時清理。二是加強市場管控。為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避免接觸的交叉感染,區城管局強化對各類流動攤點的管理,嚴格取締路邊市場和流動攤點。同時配合市場監管部門,組織城管執法人員和市場勸導員對城區各類農貿市場實行定點值守和不間斷巡查的方法嚴加管理,集中對農貿市場周邊進行巡查,開展暫停活禽交易和宰殺的執法整治行動。三是科學宣傳防控。為引導市民群眾理性認識、科學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消除恐慌心理,區城管局強化輿論導向,要求各執法大隊做好執勤巡查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宣傳。疫情防控期間,先後錄製宣傳小喇叭21個,在廣場公園佈置橫幅25條,轄區所有場館、遊樂設施全部停止開展一切公眾聚集性活動,每天發動近30名執法人員進入各小區進行抗疫知識宣傳,勸導市民戴口罩600餘人次。通過科學宣傳,引導廣大市民提高疫情防控意識,營造人人知曉的輿論氛圍。四是認真摸排篩查。為及時掌握轄區人口流動變化情況,區城管局多次組織執法人員和志願者服務隊深入小區、農貿市場、在建工地、沿街商鋪等一線開展摸排篩查工作,先後對毛坦廠、木廠、孫崗等主要交通要道進行交通管制,24小時無縫隙認真排查人員車輛,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精準對象。

    自身防護到位。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區城管局為全局幹部職工、一線執法人員、一線清掃保潔人員、市政等作業人員及時配發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及應急物資,要求全局幹部職工必須配戴口罩執勤和作業。在馳援毛坦廠鎮疫情防控道路管制工作中,局領導班子不僅積極參與檢測卡點執勤巡查,還經常來到各個卡點對一線執勤隊員噓寒問暖,要求大家一定要注意身體保暖,避免傷風感冒,積極佩戴口罩,做好自身防護工作。

    病毒無情,人有情。在抗擊肺炎疫情工作中,金安區城管局領導幹部始終靠前指揮,精準施策,做到“三個到位”,執法隊員堅守崗位,履職盡責,不怕苦不怕累。在此,區城管局也堅信,只要齊心協力、攻堅克難,跑出疫情防控的加速度,就必將在與病魔的鬥爭中贏得最終勝利。


幸福不曾來


寫作既有普遍規律,又有用個性化特點。所謂文筆有特色,其實指的是語言特色。

如果要想突出自己的文筆特色,首先要看自己喜歡怎樣的表達方式。有的人文筆幽默,比如王朔,有的文筆人尖銳,比如魯迅,有的人文筆優美,比如餘秋雨……看他們的作品,會久久不忘,好像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和你聊天。讀王朔的作品,你會忍不住笑,魯迅則讓你立刻嚴肅起來,而餘秋雨會讓你感受那種浩然的歷史感,還有大氣磅礴的氣韻。

如果想自己的文筆有特色,首先要有選擇的讀,甚至能夠記住幾篇名家作品。其次要有針對性的練筆寫。比如,就寫語言犀利的雜文,或優雅細膩的散文。積累一段時間後,就會有些樣子了。

寫作不必故意追求特色,還是要順其自然。有的人生性幽默,有的人一直古板,想追求另一種風格並不容易。

所以,要根據自己本身具有的特點進行寫作,揚長避短,也許會更好。


管窺蒼穹


文筆特色?

你這個問題就比較難了。

特色也就代表突出,眾異,它有時比優秀要高出一籌,有時又比優秀低一些。

它的下限很高,上限也很高,煉成的難度也很高。

你覺得鬥破蒼穹裡面的苦笑,冷笑,無奈,凝重,這種託詞算得上是特色的文筆嗎?

因為他的小說讀完之後人們記住了。

在我看來這隻能算得上是一種出現在文中詞頻較高的詞,讓人洗腦記住了而已。

追求特色文筆之前,你得

反思自己的故事

反思自己的故事

反思自己的故事

重要的事情說一遍。

三體作者劉慈欣沒有追求啥文筆,他自己是把自己的想法寫了出來,憑藉豐富的知識儲備構建了一個足夠精彩,邏輯清晰的世界,受人追捧。

還有知乎專欄上面的真實故事計劃,裡面的每一個故事都是把故事完完整整的寫了出來,像新聞排版那樣陳述了事件的全部過程,用故事贏得了粉絲。

我自始至終都相信文筆是用來錦上添花的,而不是雪中送炭的。

如果內容空洞,即便文筆再好讀者也會厭倦。

要以內容為王,向讀者輸出你的故事。


趣味俱樂部


你這個問題就比較難了。

特色也就代表突出,眾異,它有時比優秀要高出一籌,有時又比優秀低一些。

它的下限很高,上限也很高,煉成的難度也很高。

你覺得鬥破蒼穹裡面的苦笑,冷笑,無奈,凝重,這種託詞算得上是特色的文筆嗎?

因為他的小說讀完之後人們記住了。

在我看來這隻能算得上是一種出現在文中詞頻較高的詞,讓人洗腦記住了而已。

追求特色文筆之前,你得

反思自己的故事

反思自己的故事

反思自己的故事

重要的事情說一遍。

三體作者劉慈欣沒有追求啥文筆,他自己是把自己的想法寫了出來,憑藉豐富的知識儲備構建了一個足夠精彩,邏輯清晰的世界,受人追捧。

還有知乎專欄上面的真實故事計劃,裡面的每一個故事都是把故事完完整整的寫了出來,像新聞排版那樣陳述了事件的全部過程,用故事贏得了粉絲。

我自始至終都相信文筆是用來錦上添花的,而不是雪中送炭的。

如果內容空洞,即便文筆再好讀者也會厭倦。

要以內容為王,向讀者輸出你的故事。


音樂調料


一個關鍵點:表達的準確性。所謂寡淡,稚嫩,造作,矯飾……本質都是一種文字、主觀意念及客觀事物三者間不同程度的偏離錯位,如同唱歌走音。

為什麼會走音?

一,氣息控制不好。對應寫作,就是運字能力問題。需多看,多練,所謂熟能生巧。若想快速找到訣竅,我認為白景往 (答案已刪,勿再私問)總結得精闢,已經抽絲剝繭,精華喂嘴邊了。幾個答案中,可行性最高,行文本身也做了較好的示範。另外,答主所推崇之風格(即文章下筆講究韻律,節奏,留白,意趣,生動),是典型的傳統中國畫式審美,主流、健康,跟著走,大方向不會錯。縱觀歷史大家尤其民國時期以文采著稱者(汪曾祺,沈從文,魯迅兄弟,張愛玲),確是那麼回事——照貓畫虎練起來,不談風骨神韻、格局內涵,樣子先有了三分。

當然,這只是教你怎麼“運氣”,前提是,你得有“氣”。

——所以走音的第二大原因:“氣”不夠用。什麼是“氣”,就是詞彙量。哲學界有一句話叫作“語言創造了世界。” 我認為應當有這樣一層註解:一個人精神世界的豐富程度,由他所認識和掌握的語言詞彙量決定。譬如,你不認識洋槐,桂花,香樟,法桐,刺桐,榆錢,白楊,紅柳,冷杉……那你的世界裡就只有“樹”;你不曾認真研究過茫然,失落,傷感,挫敗,憂悒,酸楚,悲愴,苦澀,痛楚,絕望,枯槁……,你有的就只是“不舒服”,“難過”;你不曾細辨過緋紅,鮮紅,水紅,猩紅,血紅,殘紅……面對它們,只能說:“啊,好紅好紅。”——詞彙的匱乏,是一種精神匱乏,也是文筆不出彩的根源。當一束光,一絲情愫,一幅畫面投射到心上,等待聚焦成像開花結果時,大腦在詞庫裡搜索不到最準確的表述,只能就近替補,找大詞、偏詞——出來的東西就乾癟、不生動,讀者也得不到驚喜、共鳴。

提高文筆,重點在運字,前提在於詞彙。只有極其豐沛的詞彙,才能支撐得起技巧,經得起運。

好的詞彙從哪裡來?來自名家,日常,個人再創造。

我們把前兩者叫做“現有詞彙”,約定俗成,廣為使用(或只被部分文筆好的人在用)。從現在起,重新收集。經典好文,日常交談,都是渠道。相對於孩童母語習得期,這是一個重新認識世界、豐富語言體系、積累素材題材的好機會。

後者呢?我們叫“自創詞彙”。“長橢圓臉”屬於現有詞彙,“棗核臉”“拖把臉”屬於自創詞彙。“現有詞彙”用得好,能滿足日常基本規範的表達,文章從“路人”變“美女”,“自創”詞彙用得好,則文字變“活”,有形有味有脾氣,美女變女神。

“自創詞彙”是一種個人微創作,從字到詞的搭配再造,本身是一種單位最小、成本最低、易模仿、顯效快的“練筆”。練習“自造詞”,不僅擴大詞彙量,還能在反覆“造詞”過程中,逐漸摸索到一種“搭配”的感覺。即“運字”手感。

詞彙量儲備到一定程度,我們開始“造句,成章”。主謂賓定狀補不說了,長短句怎麼切,聲色氣味怎麼加,節奏怎麼定,韻律怎麼調?——看其他答案。寫完了,縫一縫,補一補,縫什麼補什麼?詞彙庫裡找!找不到怎麼辦,形非神同的早就儲備了一大把,拿來替代。

————

下面提一個儲備詞彙的方法。

1、筆記本一個,筆一支(手機備忘錄APP日記本也行)

2、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經典佳文、日常雜話,七姑八姨、三教九流……隨時隨地,收集“好詞”“妙詞”

3、腦洞常開,舉一反三

4、分門別類,定期整理(大類即可,過細加重記憶負擔)

如:有人寫一個人“豬臉”,你可以建一個“臉”譜:豬臉,山羊臉,驢臉,馬臉,蛇臉,羊駝臉,梅花臉,棗核臉,鴨蛋臉,……

下次寫人,不再是“他長著一張長方形的臉”,而是“他生著一張馬臉”

如:有人寫“碎牛肉色”的旗袍,你可建一個“色譜”:豬腰紫,豌豆綠,雛鴨黃,蟹殼青,醋黑,火腿紅……

寫到一個奇裝異服的女孩

不再是“她穿著粉紅色絲襪,黃色包包,紫色長裙,彆著綠色髮夾……哦,五顏六色的裝扮。”

而是“豬腰色的紗裙下露出兩截火腿,屁股上一隻巨卵狀的鵝黃漆皮挎包,髮辮上兩根豌豆綠夾子……哦,一塊行走的披薩。”(有人說喜歡這句,那你記啊,下次看到乞丐,你就有了“行走的雞毛撣”,瘦子,就有了“行走的牙籤”,美女,就有了“一瓶行走的香水”,“一枝行走的君子蘭”)

如:看到“七情六慾”,哪七情?哪六慾?各自能否找出三個以上的同義詞?查字典,記下來。——古往今來,人類可能的情感,恐怕逃不脫這半頁紙了。

如:一個迂懦的教授,有一雙“丫鬟的眼睛”。嗯,有點意思,下次不必苦苦思索“他因飽受壓迫……軟弱被動……”,只需一句“丫鬟的眼睛”,就夠了。

——什麼?太多記不完?不會!第一天,你是一粒一粒記,記的是詞……第十天,第二十天,已是一坨一坨,一捆一捆,記的,是一種遣詞造句的思維方式……

另外,須注意:

1,這裡的“詞彙”既包括日月山川等自然萬物,也包括摸爬滾打瞪瞟睥睨等行為動作,既包括聽得到的嘰嘰喳喳咯咯滴滴,也包括看不到摸不著的抽象概念。

2,從語法講,他們是“詞彙”;跳出語法,他們就是“事物”,是題材也是思想。

3,積累詞彙,不是為了讓文章強勢恢宏,更不可“堆砌炫耀”,而是從語言入手,激活我們的感知,通過完善語言來完善思想,搭建起文字、主、客觀 (我,世界,文字)三者聯繫,使我們“眼有所觸,必有所想,心有所想,必有文應,文既出,必準狠”。

4,腹中“弱水三千”,用時只取一瓢,儘可能是準確的那一瓢

————————————

說下其他幾個提升文筆的建議

關於“模仿”。

對於初學者,基礎詞句模仿,可以。籠統模仿不可取,難度大。模仿誰?哪一篇哪一段?模仿口吻?韻味?觀點?如何模仿?具體步驟?——獅子吃天,無從下口。

關於“長短句”

個人審美傾向長短句搭配。

能耐不夠時先從短句學起,易學。有一定感覺,再練長句,長短結合,“長驅千里,忽而收韁”。不會長句只寫短句至少也是小家碧玉,活奔亂跳;沒學會短句卻通篇惡俗臃腫的長句,是真惹人厭。

關於“閱歷體驗”。

這是戰地、軍旅作家的重點,不是一般只想提高文筆人的重點。“經驗”就是生活,生活,誰都不缺。寫不出,寫不準,寫不美,不是缺乏經驗,而是語言匱乏,客觀事物“入眼”,語庫中沒有精準的對照物;意念情緒想表達,沒有精準的對照物可供輸出。

文筆好壞,不在題材宏大驚奇,而在於,對最平凡、簡單的事物,能挖掘刻畫到什麼程度。

好文筆若能配上好的立意,就是好文章。

所以——還是從基礎做起,收集儲備,觀察對照,補充歸類,思考內化,寫,寫出來慢慢加工。

最後,據我觀察,越是多情的人,越能寫出細膩的文。一個路過樹葉便愛上樹葉,路過海棠便愛上蜜蜂的人,寫文應該不會太差。

嘗試讓自己多情起來吧。




早上煙火


可以先定義什麼是特色。特色可以是不同層面的,比如內容、句式、中心思想,一個人寫的不同東西,只要能典型而有規律的、有跡可循,這就可以說是文筆有特色。


但是,即使文筆有特色,也不能說明文筆是優秀的。這種特色是追求形式的特色,沒有內容本身作為根基,所以,剛開始看的時候感覺很不一樣,時間長了人們就會覺得沒有新意。


鍛鍊文筆,其實不應該單純追求特色,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在寫作動機與目的上下功夫,就好比金庸小說中的小無相功,內功深厚之後,稍加練習別的門派招式,就能威力倍增。


動機鮮明,立意有章有節,有情懷和深度的文章,往往自帶特色。



怎樣擁有好的寫作動機?


之所以“有好的動機,就不愁沒有特色”,是因為寫作動機也是一個人的寫作情感,為人風格,像古人做詩經,都是表達真情實感的,這樣的文字一般都會精煉而真實,讀者從文中可以看到坐著的內心,文字簡約,卻印象深刻。再者說,這世界上沒有相同的人,也就沒有相同文章,自然的表達情感,文章一定是與眾不同的。


怎樣增加真情實感?


每個人寫東西都是根據其經驗創造的,經驗可以來自書中、電影中、生活中、聊天中,平日裡多體驗,多獲得不同的感受,寫東西的角度也就會創新,時間長了,專有的個人寫作風格就會產生,而這時的特色也難以被抄襲,因為抄襲者只能抄了形式,而抄不了創作出這種獨特形式的經驗。


電影方法論


1、多多學習。多看書,先從你喜歡的著手;適當增加部分你不喜歡的風格的。

2、自我認知。搞清楚適合自己的行文風格。是辭藻華麗的,是行文樸素的,是思想性的,是風趣幽默的等等。你自己是否搞清楚了?有些人風格多變,並且樣樣精通,那都是經過大量學習與練習,而且天分很高的人才。古龍最早模仿金庸,成就不大;後來確定古龍體,風行華人圈。這很重要。

3、注重思維。搞清楚自己的行文思維習慣,擅長敘事,擅長抒情,擅長思辨等等,各人有個人不同的優劣。行文風格搭配不同的思維風格加持,會有創造更豐富的特色。

4、發現靈感,多多寫作。根據學習的積累,行文和思維的自我認知,在工作生活中多多觀察思考,就某時閃現的靈感,進行腹稿創作;對於很有感觸的行之成文。這會成為習慣,久而久之,筆下自然流暢,擋都擋不住。


推薦:《培根論文》(思維型)、《錢鍾書論文》(知識+思維型)、《梁實秋散文》(文采+思維型)、《賈平凹散文》(情感+思維型)

把這幾本身仔細揣摩,找出自己適合的風格,慢慢培養出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