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赤腳醫生的她,憑什麼和鍾南山齊名,成為孩子們的偶像?

疫情期間,孩子們該追什麼樣的“偶像”?當然是為了百姓的安全健康,奔赴戰場的醫護人員和科學家們。

鍾南山作為抗擊非典型肺炎和此次新冠肺炎的領軍人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而這位73歲的老太太,也同樣值得我們和孩子的尊敬和學習。

她建議武漢封城,政府欣然採納。她戰功赫赫,卻深藏功與名;和藹可親,卻堪稱巾幗不讓鬚眉的國之脊樑;做過高官,卻始終心繫蒼生。

曾是赤腳醫生的她,憑什麼和鍾南山齊名,成為孩子們的偶像?


這樣的傳奇女性,早該被我們認識了。她是此次疫情阻擊戰的關鍵一員——李蘭娟院士。

學她的艱苦奮鬥

1947年,李蘭娟出生於浙江紹興的一戶貧寒人家。那年戰火連天,百姓苦不堪言。父親患有眼疾,養家的重擔全都壓在了母親一人身上。從小成績優異的李蘭娟被保送到紹興市第一初級中學,可剛讀到初二,母親就讓她輟學了。家裡連吃飯都成問題,根本已無力供她上學。

曾是赤腳醫生的她,憑什麼和鍾南山齊名,成為孩子們的偶像?


看著母親每天挑著山貨走30公里的艱辛,李蘭娟抱憾選擇了放棄。準備離開學校那天,她收拾完行李含淚和班主任告別,班主任看著這般場景,便問她:“你自己是不是很想讀書?”她趕緊答道:“是的!”班主任建議她請假在家自學一個月,到時候回來參加期末考試。

果然,這個的辦法奏效了。李蘭娟這次期末考優異的成績,為自己爭取到了繼續唸書的機會。最終,在多位老師的幫助下,她靠著獎學金堅持唸完了初中和高中。

學她如何選擇

可沒等她參加高考,就爆發了文化大革命。別無選擇,她只能回老家做代課老師。從小見慣了鄉親們因常年勞作飽受腰背疼痛困擾的李蘭娟,腦海裡蹦出了一個念頭:我想為他們做點事。在回鄉前,她聯繫上了浙江中醫院學習針灸。聰慧如她,無論是教書還是治病,她都幹得相當出色,卻也再次因為貧寒的家境面臨兩難的選擇。代課老師,月工資24塊,赤腳醫生,月工資只有3塊。

曾是赤腳醫生的她,憑什麼和鍾南山齊名,成為孩子們的偶像?


理想和現實,到底選哪個?要立志成為醫生的她,後來想明白了:“只要腦袋裡有知識,老師什麼時候都能做;可做赤腳醫生,就有機會進一步參加培訓學習醫學。”從此,她風雨無阻,披星戴月,輾轉於全村400多戶人家之間,當起了赤腳醫生。

學她的默默付出

在疫情面前,和病毒賽跑就是拯救蒼生,她根本無暇關心其他。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院長說:七十幾歲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晝夜,她凌晨4點多下了火車,吃過早餐就趕緊去開會......

可她這些年,差不多一直都是這樣過來的,一心撲在工作上。和同樣是院士的鄭樹森結婚後,兩人工作都忙。雖在同一家醫院上班,但兩人每天的交流時間只有起床到8點去醫院。鄭樹森甚至打趣李蘭娟說:一年只在大年三十做一頓飯,什麼家務也不做,算不上賢妻良母。而今年,她這一年一次做飯的機會都錯過了。除夕之夜,參加完疫情會議的她從北京回杭州時,已九點多了。在北京機場隨便吃的一份餃子,便是她的晚飯。

曾是赤腳醫生的她,憑什麼和鍾南山齊名,成為孩子們的偶像?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院士,更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李蘭娟。可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們,依然可以學習她家境貧困時的艱苦奮鬥,學習她理想和現實面前的權衡,學習她為國為民的發光發熱。即使無法和李蘭娟一樣優秀,孩子們從她身上學到的東西,仍是能讓孩子走得更長遠更堅定的可貴品質。(本頭條號致力於分享有價值的原創文章,讓家長們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如果覺得我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點擊關注,關注後可觀看本頭條號上傳的各領域知識啟蒙教學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