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通過了,職位薪資都談好了,offer一個月了還沒出來,有沒有人分析一下原因?

BillyBillybilly


去年8月份中旬面試的恆大旅遊,下旬打電話談好薪資待遇後,開始走流程,直到9月末才通知上崗(9月初就去了體制內的公司)。有些單位走流程比較慢,可以在網上查詢一下這個單位一概的做法,就能確定是不是要繼續等下去了。


李永紅573


這種情況,基本沒戲了,趕快找好下家吧。


3月份我一個朋友的朋友也是這樣的情況,她當時面試了一家國內top10的大公司,面試過程非常愉快,HR說走流程可能比較慢,然後她就一直等,等了3個禮拜,就想先問問流程走的怎麼樣了?HR回覆說還在走,然後又等了一個禮拜,她又問HR,流程走的咋樣了,HR回覆說要跟部門經理確認下,就沒有下文了。最後她找了介紹她的獵頭去問什麼原因,下面就是回覆過程。很現實也很無奈。


職場劉小小


雖然我沒有做過HR,但是以我親身經歷和大家聊聊。面試時HR可能和你談得好好的,包括崗位薪酬,未來發展方向等等,我認為這個崗位勢在必得,可是HR確告訴你,一週內給我回復,因為內部還要走流程才能拿到Office,流程走完了會通知你。我剛開始傻傻的信了,因為我特別喜歡這份工作,我一直等呀等,結果等著等著就是沒有消息了。

我分析了下原因,有以下幾點可以參考:

一、HR招聘崗位,一般面試多個人最終確認。

HR在招聘崗位時,看到合適的電話約面試,不會說前來面試的都錄取,HR都會問各種問題,從各個角度去看,你是不是合適這個崗位,企業都喜歡比較穩定的應聘者,你之前工作有頻繁跳槽的,會覺得你的不是很穩定,會在面試多個人之後得出的結果,覺得合適就會通知你前來試工。

二、HR應聘崗位,不是看應聘專業能力而是適應能力。

我認為應聘者的專業能力,在HR眼裡也是很重要的,不過主要還是看適應能力,專業能力不是很強可以在入職以後慢慢培養,資質差點也沒關係的,而適應能力就有所不同,看你在工作中壓力能不能適應,這個社會,適者生存。

這是我個人觀點,如果覺得好予以採納,謝謝。


南方小語兒


謝謝!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題主的問題是:面試通過了,職位薪資都談好了,Offer一個月了還沒有出來,想讓大家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

我的觀點是:題主不用再等這份Offer了,可以肯定的說這個面試已經失敗了。

我曾經任職的公司就經歷過這樣的招聘烏龍。記得是在2012年吧,公司中標一高速公路整體修建項目工程。項目全長約100公里,設三個標段項目同時開展建設工作,而公司準備在各標段配備一套人馬。

為此我們開展了緊張的招聘工作,當時在招聘項目辦公室主任時,很巧的是有一次同時面試了兩位合適的人選。

我們將第一標段項目辦公室主任配備到崗後,公司決定暫緩另一位合適人選的報到工作,待第二標段準備開工時,再通知報到上班,為此我們給第二位求職者談了各項薪酬福利等,相當於已經完成了入職培訓工作,最後通知這樣求職者,具體報到時間公司另行通知,預計在10天以內可以到公司報到。

因公司與甲方合作出現意外,導致第二標段遲遲無法開工建設,我們也無法通知第二求職者到公司報到。這位求職者期間有電話確認報到時間,我們只能無奈的回覆他再等等。

就這樣一個月過去了,該求職者多次電話確認報到時間,但我們的回覆結果都是再等等,最後這位求職者可能找到滿意的工作也就沒有再給我們電話確認報到時間,而準備前往工作的項目最後也撤場無法開工。

迴歸題主問題:

題主遇到這樣的事情還在堅持等待,我認為是不明智的,我的分析如下。

1)HR給題主的回覆明顯帶著忽悠成份在裡面,請題主想一想,見過哪家公司招聘人員時,錄用審批流程需要等待一個月來完成的。

對於用人單位來講,如果很中意求職者,他們會擔心因自己通知比其它公司晚,該求職者就被其它公司捷足先登給錄用了,所以HR的回覆是不可信的。

2)

題主完全沒有必要繼續等待這家公司的報到通知,這樣自己會冒著很大的風險。題主可以一邊另尋其它工作的同時一邊等待。如果有滿意的工作就直接入職,何必給自己未知的等待呢?

3)如果這家公司最後有通知題主報到入職,題主如果已經入職,完全可以考慮是否去這家公司報到入職。讓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我想這樣更讓自己放心。

以上,請題主三思而行,謝謝!

以上僅代表我個人觀點,如果各位朋友有什麼更好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留言告訴我。

如果大家認同我的觀點,請大家【關注】我,我專注職場領域,持續提供職場資訊。


荷在職場


我是做銷售的,我曾經面試過一家公司,前後5次面試都通過了,最後在沒有給我任何公司政策和全年預算的前提下,讓我給他們做一份年度生意計劃的PPT,我想前面5輪都過來了,那就做一下吧,2天時間把PPT做好發給對方HR(自己感覺做的還不錯),等了大概一個禮拜,對方HR說可以了,準備給我發Offer,需要走流程。然後就是繼續無休止的等待,中間也問過進度,對方一直說在走流程,後來大概有一個月的時候,又去詢問,對方說,這個職位從公司內部提拔了。事情到這裡其實應該結束了,我也沒多想,結果又過了兩個月以後,對方HR又找我說,要給我發Offer,因為內部提拔的這個人考察下來,不適合這個崗位,這個時候我恰好拿到另一家公司的Offer,直接回絕,給多少錢都不會再去了!


豐收的大楊


沒戲了,趕緊繼續找,我來說下我自己,最近才發生的,尷尬了,也怪自己太著急了,面試地產公司工程經理崗,行業top前10,具體12月中旬在總部面試,第二天給了電話,錄取了,薪資待遇全談好了,開始走了背調和薪資調查,這個也是正常程序,12月20日談入職時間,我準備春節過後入職,畢竟到年底了,堅持下去還有年終獎,新公司非要年前入職還要儘快入職,那就定了元月6日報道,開始走offer流程,我從就職公司提出離職申請,就職公司領導也祝賀,沒有挽留,畢竟跳槽到行業前10公司,對未來發展會更好些,到了12月底,我問hr流程怎麼還沒好,hr回覆集團要覆盤,人員先內部調整,年後有職位空缺立即錄用,這都是搞了什麼事,離職申請都上集團了,請項目總跟集團上面打招呼,希望撤下來,集團總裁直接拒絕了,畢竟我這個位置不上不下,隨時可以招新鮮血液,忠誠度問題,沒辦法,自己只能裸辭了,從行業規則來說,正常一個星期就流程走完流程,這種事情都很難發生,就偏偏發生在自己身上


浮飄64219726


很悲催的告訴你,很有可能,你被公司放鴿子了。

職場中,我們HR都習慣了被候選人放鴿子,可也有很多公司放過候選人的鴿子

1、初級坑:面試官給了口頭Offer,卻沒下文了

在面試中,過五關斬六將,輪到終面時,和負責人相談甚歡。臨結束前,負責人握著你的手說,期待你加入我們公司,具體的Offer安排我們HR同事會進一步和你聯繫。

於是,你在滿心歡喜中等著HR的電話,一天兩天一週,你和負責人保持著微信聯繫,負責人不斷的安撫你那顆等Offer焦慮的心,“我們錄用流程比較長,你放心等著就好了”。

兩週後,負責人微信跟你說“真不好意思,這個崗位我們集團老闆有了更合適的人選,耽誤你的時間了”,一句對不起,留下在風中凌亂的你。-----這是我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當初從北京轉回家鄉,談好了一家大集團下的家鄉分公司的HRM崗位,面試官是分公司一把手,他當初飛到北京參與終面敲定了崗位人選,可最終還是抵不過大老闆的一句話。

對策分析:從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到,該面試官並非最終做錄用決策的人。他以為下屬的選擇權在自己手裡,可一旦他的上級領導或公司層面插手錄用事項,他也無可奈何。

因此,公司在招聘環節時,要把錄用決策權明確化,不同崗位對應著不同的錄用決策人,切記,做最終決策的人不在多而在精準。

求職者在找工作時,要有心理準備,口頭的Offer存在風險,如果一家公司遲遲沒有發Offer,你一定要做好多手準備,面試時承諾的再好,也沒有一份有約束力的Offer來的可靠。

2、高級坑:Offer到手後,卻被公司取消了

前段時間,在某論壇上看到個帖子,求職者吐槽,已收到書面Offer,在入職前一天晚上10點HR打電話通知要延期入職,最後就以架構變動職位取消打發了他。

是的,口頭Offer不可靠,書面Offer也存在不確定性,因為你不知道面對的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啊!

很多HR同行都有這種經歷,當初說好的招招招,到最後說關閉就關閉。公司定好了招聘計劃,HR部門按照計劃不停的找簡歷約面試求入職,過了段時間,公司戰略層面原因,下發通知,停止一切招人工作,公司人員只出不進!

一句戰略原因,讓HR背了多少鍋。專業點的HR,會一一通知候選人,低聲下氣的求候選人諒解,耐心地安撫候選人的不滿,勸他們放棄Offer,另尋東家。隨性點的HR,通知候選人不用來報道後,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求職者和公司的兩難

一方面,公司從招聘角度考慮,希望求職者答應了入職就要做到,最好連其他的面試機會都一併拒絕;另一方面,求職者在沒有入職前,總想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機會,而Offer就是兩者矛盾的產物。

你看,為了遵守我們彼此的約定,通過Offer的形式把雙方的權益定下來,既表達了雙方的誠意--都想做彼此的唯一;也冀希望於法律效力--承諾的事情必須做到,否則就要承擔違約成本。

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因Offer引發的勞動糾紛很少,根源在於它的違約成本不高。人都有種心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即使這種事損害了個人利益,但考慮到付出的精力和維權的成本,還是算了吧。


林說職場


“面試通過了,職位和薪金都談好了。Offer一個月了還沒出來,究竟是什麼原因?”對於這種情況,相信很多求職的朋友都面臨過。筆者做為外資企業資深主管,也同HR一道參與了很多招聘:既有管理崗位,也有技術崗位。就藉此機會,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遲遲拿不到Offer的具體原因。

首先,要清楚招聘的兩種形式:校招、社招。

校招:用人單位在高校內舉行的、面向應屆畢業生的招聘方式。意在吸納可塑性強、有發展潛力的儲備人才。社招:即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意在錄用有人脈資源、工作經驗、專業素質高的人才。

其次,要清楚招聘的程序:一般而言,HR招聘分為初試、複試(面試)、筆試、複審、錄用等程序。參公程序:網申、筆試、面試、體檢。

最後,要了解招聘的週期,即從面試到入職的時間。不同規模、不同類別的招聘單位,其週期長短不定。一般崗位在一週至二週會收到HR的正式通知。極個別重點核心崗位的招聘,需最高負責人親自拍板的,週期會相對長一點。如果過期仍無消息,十之八九是沒有希望了。

在弄清楚上述定義和程序後,我們就知道:面試OK,只是通過了部分程序而已,即使已經談妥職位和福利待遇。具體分折,即然己談妥職位和薪金,證明招聘單位在首次甄選中,與你的條件符合度高,但最終可能有以下四個原因導致了沒有最終拿到Offer。

背調出問題

背調即背景調查,是用人單位在面試應聘者的同時,對應聘者資歷信息進行調查核實的過程。主要集中在對應聘者崗位勝任力、法律及職業操守、薪資成本等方面。

哪些用人單位喜歡進行背調?外資企業,它採用的是西方管理制度。這很好理解。國內知名企業,如互聯網巨頭BAT。

哪些崗位可能需要背調?關鍵性崗位,如會計總監。核心技術崗位,如設計總監、首席設計師。還有中高層管理人員。

通過哪幾種方式進行?一般採用三種方式中的一種。自主調查,委託獵頭公司,聘請專業的第三方公司。

在簡歷中弄虛作假,或在面試時不如實陳述,往往會導致背調出問題,甚至列入用人單位不誠信名單。



招聘凍結

市場信息千變萬化,用人單位會因種種原因凍結或中止招聘。而這種信息又可能涉及到公司機密、戰略考量等因素不對外公開,形成了信息的不對等。

人才結構的調整

因市場擴張形成人力資源規模過大。通過內部整合重組,形成末位淘汰的狼性文化。同時決定對頂尖人才、核心人才實行體系內培養。

淘汰人海戰術

隨人工薪酬的大幅上漲,單位利潤持續走低。高層下定決心推行“機器代替人工”項目。相應的崗位需項目結束後再行商議。

生產鏈的轉移

產品附加值低,需大為削減生產成本。在海外增設生產基地,需從嚴管控現有生產規模,招聘凍結。



招聘單位有更佳人選

同一職位有無數的應聘者。HR就是需要從中篩選出最合適的人員到崗,每一個崗位都有相應的招聘計劃:特別是經驗及核心要求,其次是薪酬待遇。

通過初試只能說明應聘者符合招聘基本條件。如學歷,年齡段,崗位匹配度等。

到複試階段,己經刷掉了很多的競爭者。剩下的都是強有力的對手。很多人是在這一關被KO掉的。會具體詳談工作經歷,在原單位的成就,以及對薪資的要求。

在複試OK後就會進行背調。對符合條件的應聘者進行復審。這個階段可能是HR內部進行無領導組織討論,也可能是人員增補申請組別領導拍板。沒有問題者順利進入錄取階段。



對應聘者的終極考驗

不排除最後一種情況:是招聘單位對應聘者的終極考驗:面對未知情況的處置能為。

招聘單位手中有幾個備選名單,無明顯的選擇取向,決定晾一晾:看看誰會優先同HR進行溝通。這種機率非常低,應聘者需早溝通早計劃。



每個人都是優秀的,在職場上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職位。今天沒有成功,不代表明天沒有希望。努力的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伯樂就在不遠的地方等你!

如果你喜歡,歡迎關注“帥哥鏟屎官”。分享有價值的職場資訊。


帥哥鏟屎官


面試通過了,職位薪資待遇都談好了,HR講幫你走流程出OFFRT。然後到現在流程還沒有走完。中間聯繫過幾次HR。回覆講流程沒有走完,只能耐心等待。不過真的很著急了。不知道是什麼套路?應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分析。

第一你只是該企業的備胎,為什麼這麼講呢?就是因為一個月流程還沒有走完。是因為當時該企業已經選擇了其它的人員。一個月後看看該員能不能通過試用期,如果能那你就沒戲了。如果沒有通過試用期,那恭喜你,你的流程走完了。可以拿到OFFER了。


根據我的經驗,有些企業就喜歡這樣做的。在一些不是很核心的部門經常換人。這樣做的目的是省錢。試用期工資和轉正的工資不一樣的。還有就是五險一金的問題。在很多企業試用期是不買社保和公積金的。

第二該企業應該是不太正規的企業。一個OFFER發了一個月可想它們的辦事效率是多麼的差勁。

第三你比較心急可能企業還存在準備壓你薪資待遇的可能。估計過段HR在等你聯繫他的時候,就開始和你談價格了。

如果真的是因為走流程就走了一個月的話。這個企業就一定不能去的了。如此效率的企業它的效益會好到哪裡去呢?

總之,一個OFFER走流程走了一個月,還沒有通知到你的話。那你一定不要去。因為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情。


職場江湖人


只要沒簽合同,一切都會有變掛的餘地,所以你的擔心是合理的。不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現在這種情況,有幾種可能。


1、確實在走流程


大公司走流程比較慢,基層崗位還好,尤其是中高層職位,有時走流程確實都可能走一個月,不知道題主是應聘的基層,還是中高層,因為如果是中高層,還有可能有一個背調的過程,也是需要耗費時間。


這種情況下,你是可以相信HR的答覆,除此之外,你還要做好另一手準備,看看其他家合適的公司。


2、被當備胎了


很有可能這個職位,你是合適的人選,但是你不是最合適的那個人選,而且這個職位也不是著急需要人員上崗,所以HR和公司在穩住你的同時,還在多方尋找,看看有沒有更合適的人選。


這種情況下,如果你還是很想去這家公司,你依舊可以選擇相信HR的答覆,但是小博勸你,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offer不要盯死一家公司。


offer多拿幾個,你才有比較和選擇的餘地,也才不會陷入到你提問時的被動境地,死等一家公司的offer。至於你想確認hr說得真假,大可以找那家公司裡面的人詢問下,如果你有認識的人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