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羅田一家5名鄉醫都在“抗疫前線”,成黃岡“最美抗疫家庭”

《中國紀錄》新媒體記者 於境源 特約記者 黃宣傳 發自湖北黃岡羅田

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於泰山。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這就是眾志成城的中國力量,就是我們戰勝疫情的最大底氣。

這是沒有硝煙的戰場,白衣戰士衝鋒在前。

共同迎戰新冠肺炎疫情,不分父母子女,他們都是無畏的戰士。

在湖北黃岡市羅田縣駱駝坳鎮胡家大壪,就有這樣一支特殊的戰“役”隊:一家6人,祖孫三代,父親彭友朝、母親王桂香、兒子彭拯、兒媳饒菲菲、女兒彭瑾等5人都是醫護人員,其中3名黨員、1名入黨積極分子,都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

“我建了一個微信群,有6個人,爸爸、媽媽,弟弟、弟媳,還有我和老公,群名叫‘抗疫小分隊’。”

2020年2月8日,彭瑾對記者說,我們6個人分別戰鬥在一村一鎮一縣一市抗疫第一線,彼此不能見面,大家在群裡相互打氣,每天抽空報聲平安,讓家人安心。

疫情面前,他們勇於擔當,被譽為最美“抗疫小分隊”。

母親王桂香:全力守住村級防控關口

湖北羅田一家5名鄉醫都在“抗疫前線”,成黃岡“最美抗疫家庭”

“大家莫出來,外頭危險,呆在屋裡烘火,看電視……”王桂香是胡家大壪村村醫,每天上門為村民監測體溫,她經常這樣叮囑村民。

經排查,全村有247名外出返鄉人員。

疫情期間,王桂香每天穿梭在村裡各個壪落間,監測村民體溫、普及防控知識、耐心勸導一時不理解的村民……

村裡封路了,王桂香每天步行半小時到村衛生室,每天分批次通知村民測體溫,及時登記外出返鄉人員自測體溫數據。

監測完村民體溫,她趕回村衛生室,造表建檔,將當天情況上報鎮衛生院公衛科。

對一些不便出門的村民,她主動上門服務,做到了“不落一戶、不漏一人、不斷一天”。

她當村醫30年,兢兢業業。疫情面前,她不退縮。讓她放心不下的是每天獨自在家的小孫女。

“她還不到4歲。特殊時期,我不敢讓別人幫忙照看。”王桂香說,她只好抽空回家給小孫女做點吃的,安撫好小孫女後,便又奔向自己的工作崗位,因為村級疫情防控不能沒有她。

父親彭友朝:全鎮疫情防治衝在前

湖北羅田一家5名鄉醫都在“抗疫前線”,成黃岡“最美抗疫家庭”

“每天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護目鏡,還是有些不適應……”2月8日,元宵節,在羅田縣駱駝坳鎮衛生院普通門診和發熱門診輪流值守的主治醫師彭友朝告訴記者,醫院防護服數量有限,不能重複使用,我基本上整天都不喝水。

彭友朝今年54歲,從醫35年,2018年他被評為“湖北省鄉鎮名醫”。

疫情期間,他一直堅守在崗位上,帶頭加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平均每天接診病人20人左右,遇到發熱病人便立即採取“一人一間病房”防控辦法,做好發熱留觀。

“做了一生的醫生,我愛我的病人。”彭友朝的一句樸實的話,道出了他的職業情懷。

疫情發生時,有著20年黨齡的他第一個向醫院負責人請戰:“我是黨員,我應該在一線!”

他對妻子說:“我是一名醫生,如果我怕,別人不是更怕?”他義無反顧,衝在全鎮疫情防控前線。

兒子彭拯:主動請戰到一線

湖北羅田一家5名鄉醫都在“抗疫前線”,成黃岡“最美抗疫家庭”

“爸爸媽媽一把年紀了,都奮戰在一線,我更沒什麼理由退縮……”2月2日,看到醫院微信群《關於自願報名支援一線醫護人員的通知》時,正在駱駝坳鎮衛生院住院部值班的彭拯主動報名,支援收治確診病人定點醫院——羅田縣第二人民醫院。

2月4日,彭拯到達定點醫院,與同批次到達的醫生連夜接受培訓,佈置病房,準備接收病人。

2019年,彭拯以高分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他追求進步,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

“接觸第一個病人時你害怕嗎?”記者探問道。29歲的彭拯語氣堅定地說:“沒覺得害怕,因為我是醫生。”

他既要細心照顧病人起居飲食,又要耐心安撫他們的情緒,“不用怕,病毒不除,我們不撤!”他經常這樣鼓勵病人。病人手機沒電了,他要幫助購買充電器。

湖北羅田一家5名鄉醫都在“抗疫前線”,成黃岡“最美抗疫家庭”

同時,他特別注意保護身邊的同事,見到防護措施有疏忽時,他趕緊提醒、幫助解決。“我們都是一個戰壕的兄弟,保護兄弟也是愛護病人。”彭拯說。

兒媳饒菲菲:期待參與救治工作

湖北羅田一家5名鄉醫都在“抗疫前線”,成黃岡“最美抗疫家庭”

彭拯的妻子饒菲菲,是羅田縣萬密齋醫院主治醫師,中共黨員,醫院團支部書記。

眼下,饒菲菲在醫院住院病房和發熱門診輪流值班。疫情面前,她更想像無數黨員一樣站出來,到最前線去,參與救治新冠肺炎病人。

她把想法告訴了家人,家人說:“我們都在一線,你那裡也是前線。”

“我把孩子送回了農村,這個時候,真的沒空帶她……”她說,只想有更多的時間和同事們一起參與疫情防控和病人救治。

她向醫院提交了“請戰書”,等待後續被派往定點醫院。

“防護服穿的時間長了,臉上都幹破了皮,有眼淚都不敢流,痛……”饒菲菲說,希望這場“戰爭”早點結束,希望一線的家人平安回來,希望能回家抱抱3歲多的女兒。

女兒彭瑾:轉戰市區救治主戰場

湖北羅田一家5名鄉醫都在“抗疫前線”,成黃岡“最美抗疫家庭”

彭瑾,是黃岡市中心醫院主管護士。沒來得及和老公一家人吃個團年飯,她便被派往新院區、被譽為黃岡“小湯山”醫院——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

她和同事一起搬運醫療物品和設備,大到櫃子、桌子、凳子、棉被、枕頭,小到開水瓶、衣架、衛生紙,還有治療車、輸液器、注射器等治療用品,安裝、擦洗、佈置。

整整8天,她們突擊奮戰。因為不少確診病例正等著送到這裡治療,湖南、山東的醫療隊即將來到這裡。他們不能好好休息,只能偶爾靠著睡會兒。

各項準備工作到位後,彭瑾主動請戰,要留在這裡,留在一線。

婆婆不同意。因為彭瑾的老公已被抽調到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每天奔赴在一線,如今出現發熱症狀,獨自隔離在家。婆婆腿腳不便,家中的孩子照顧不來。彭瑾做了大量工作,老人才同意。

湖北羅田一家5名鄉醫都在“抗疫前線”,成黃岡“最美抗疫家庭”

在黃岡“小湯山”醫院1號樓3樓東區隔離區,彭瑾整天忙碌,給病人輸液、換藥、發藥、做霧化,送飯、倒水、拖地、收垃圾,給危重病人翻身、擦身體、倒尿和大便、洗便盆……事無鉅細,兢兢業業,無怨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