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名牌大學畢業非常聰明的人但收入並不高,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好多牛牛


大概是由於你眼界短淺導致的。

題主秉持著“名牌大學畢業但收入不高”的看法,是因為你看到了一個這樣的個例,而這個個例,和你內心的期盼一拍即合,你的期盼,在現實中得到了認證,於是你就覺得這就是事實。

假如說有100個名牌大學畢業的人,其中95個都在社會上獲得了不錯的工作和較高的收入,這是正常的現象;

但凡事不可能絕對,沒有人可以保證考上好大學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總有那麼五六個人,雖然有名牌大學學歷,腦袋也聰明,但因為各種各樣的不湊巧,或者只是單純的比較倒黴,他沒能獲得較高的收入,這也是正常現象。

這世界上沒有絕對和百分百的事情,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只能去追求一個概率,把自己的生活,往好的大概率上面去靠,這樣才能過上相對優越的生活。

比如,上學的時候,要努力學習,因為努力就有更大的概率考高分,如果不努力,考高分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當然了,我們的學生時代,身邊總有那麼幾個同學,他平時一點都不用功,可是每次考試還是名列前茅,但這畢竟是少數吧?絕大多數人,還是要通過刻苦勤奮的付出,才能考高分。


但總有一些人,就比如題主,喜歡拿個例來說事,以偏概全,偷換概念。

明明“努力學習,才能取得高分”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你非要說“不努力學習,也能取得高分”或者“努力學習了,但還是沒有取得高分”。

這不是討論問題,這是抬槓。

是的,你說的情況的確存在,世界上總有倒黴人和倒黴事,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耕耘則沒有收穫”永遠是大概率事件;

既然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沒辦法追求絕對的事情,那我們能做的,不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儘量把自己送到大概率那一面嗎?

努力很重要,運氣更重要,作為普通人,我們能做的,就是盡人事聽天命,自己先做到極致,然後期待好運氣能夠垂青自己。

至於努力了,結果是怎麼樣,誰知道?誰都沒辦法給你做什麼確切的保證,包括你自己。


每次我們下決心的時候,或者對誰做出承諾的時候,我們會說“保證完成任務”“一定會怎樣怎樣”。

但其實聽的人和說的人都心知肚明: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即使今天信誓旦旦的保證,結果也未必就能一定得償所願。

再極端一點,下一秒宇宙爆炸也是說不定的事哦,沒發生的事情,誰能說得準呢。


你看,世界上充斥著諸如此類的「不確定性」,保證和沒保證好像都沒什麼意義;

但即使這樣,人們還是每天都在努力的生活和工作,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找短暫的確定和幸福,為什麼?因為——

“真正的英雄主義,是認清生活的現實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生活中,很多人過得不太順利,物質上貧瘠殘缺,心態上悲觀消極。

現代社會,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又充斥著各種不公平,這種狀況很容易催生一種心態:

  • 因為你本身預設的悲觀,就想通過各種案例來證實自己的悲觀是正確的。


  • 你本身已經不想努力,所以也想通過案例來證明自己“努力也無用”的觀點是正確的。

所以,當你看到“學歷高卻找不到好工作”的小概率事件時,就會把這些案例奉為絕對,而那些努力學習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的大概率事件,已經被你選擇性的忽略了。

所以,本質就是:

你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你「想要這樣認為」。

裝睡的人,是叫不醒的。

這樣的心態,只會讓你在悲觀、狹隘、消極中越陷越深。

如果你想改變人生,改變命運,要從改變你的心態開始。

承認世事無常,也要承認努力的意義。


吉姆妮成長日記


hello,你好。你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兩個問題。

1、第一個是,聰明、學歷與人才三者相關的問題。在考取名牌大學的過程中,聰明的確是很重要的一項能力。因為你很聰明,所以你就能更快的接受老師的講解,能更快的完成作業,從而把節約下來的精力投入到下一步的學習中,因為投入精力早,在下一步的學習中,又能很快領先於同齡人,這就形成良性循環。這才是聰明人在學習中遙遙領先的根本原因。

2、相反,即便你本身很聰明,在學業上暫時取得領先,但你並沒有把節省下來的精力,投入到下一步學習中,而是過多投入到對個人享樂的追逐上。與此同時,一些不聰明的人反而靠加大精力投入,取得了學業上的進步。

3、那麼,不用多久,你的聰明這一天生的優勢,就會被抵消,你很快就會在學業上被其他人超越,你慢慢也就變成了一個不聰明的人,根本碰不到名牌大學的門檻。

4、當勤奮且又相對聰明的你,千辛萬苦,披荊斬棘的考進了名牌大學,在大學裡你自由的吸收知識,增長自己的才幹,在青春歲月裡留下了自己奮鬥的身影,終於走上社會。

5、此時的你就是一個社會需要的人才了嗎?當然不是。什麼是人才?一個人在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上,發揮出自己本有的水平,這才是人才。

6、試想一下,你一個醫學專業的博士生,畢業以後,沒有選擇醫學相關的工作,而是去選擇了做一名電焊工人。這能說你是一個高學歷人才嗎?在電焊領域,你還只是小學生,即使你勤學苦練,最後的鍛鍊結果,可能還不如你隔壁鄰居李大叔那小學畢業的兒子李小寶呢。因為人家從小調皮搗蛋,動手能力能甩你半條街。

7、所以,名牌大學畢業生,一定要重視自己職業的選擇。因為這社會上很多職業,並不需要過於高深的知識,這些職業更多需要的是口吐蓮花般的迎來送往。

8、假如你選擇了這樣的職業,知識無用武之地,你就沒有任何優勢。甚至因為多年的校園生活,缺少社會的捶打,你不如那些早步入社會的人更會表達,更會察言觀色,更會迎合領導。這些反而成了你的劣勢,你靠什麼能夠脫穎而出呢?

9、相反,你選擇了一個專業對口的工作,這樣的職業一般對知識的專業程度要求更高,門檻自然也就更高。不誇張的說,你在入職的那一天起,在成功的道路上就已經超越了太多太多的人。

10、下面談一談收入的問題。確實,並非學歷越高的人,收入就越高。但是看問題不能只看獨立地看待個體,而應該看整體。

11、整體上看,確實學歷較高的群體,比學歷較低的群體,收入較高。不信你看你的身邊同學,大學畢業生是不是整體上比中學畢業生,平均薪資要高一個層級呢。

12、如果你非要舉個反例,說一個小學畢業的人當老闆,手底下有二十幾個研究生給其打工。但是你看這樣的老闆有幾個呢,比例佔到多少呢?而研究生畢業,找到滿意工作的卻是佔大多數。

13、教育幫助的是大多數人,你不能要求每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生未來都非富即貴,但是,很大比例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都收入較高,並實實在在構築了這個社會的精英階層,這一點你我都無法否認。

希望你接受我的回答。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bd000784fb287778b1\

我是寧寧


現在人普遍都有一這樣的看法,就是學歷高的人工資一定要高,這是什麼邏輯,因為影響收入高低一定多方面的。

學歷不等於能力

現在大學的入學率很高,自然名牌大學畢業的人也越來越多,可是考試的技能不能等於工作的技能。

存在一部分名牌大學畢業又很聰明的人眼高手低,認為自己很優秀,所以各種工作看不上眼,配不上自己的才華,這種心態必要也會導致工作不上心不出彩,自然也會收入不高。

這是一種可能性。

有些行業和崗位決定了收入不會高

市面上的工作機會很多,企業、公務員、事業編、國企等等,不同的行業和崗位工資水平也不一樣。

現在市面上常見的互聯網大廠公司,你可以聽到年薪幾十萬百萬的,但這畢竟是少數。

舉個真實的例子,有個朋友985畢業,入職了一家北京的央企,工資到手8000,但是解決北京戶口,他也去了。

所以這個收入的高低和畢業的學校沒有必然關係,和你做的行業和崗位有關。

收入的高低沒有統一標準

你說名牌學校的畢業生收入不高,你這個高與低的標準又是什麼那?比如說你認為收入要上百萬才叫高,那達不到百萬收入的人,豈不是都覺得自己愧對學校。

或許你認為的收入低,對這些剛畢業的名牌大學生來說已經是高的了,畢竟收入也是會隨著時間慢慢變化,經驗和能力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就高了,你要允許他有一個從低到高的變化過程。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收入低可能是個人實際工作能力、行業和崗位以及經驗還沒積累到一定水平導致的,要綜合多方面因素來考慮。


阿拉叮叮


一、個人原因

1、心裡期望值過高,好高騖遠

現在就業都是雙向選擇,這些人由於自己的學歷高,所以在應聘時要求薪水也高,然而,用人單位卻在聘用應屆畢業生時都把薪水壓得很低,這樣就造成了矛盾,這些人不肯降低自己的標準,所以很難再短時間內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另外,有些崗位並非只有高學歷才能勝任,所以高學歷的人的高要求,造成擇業的障礙。

這種好高騖遠,會讓它們失去很多機會,就像相親一樣,於是挑的花眼了,很少有幸運者在最後能撿到大麥穗,完成自己的心願。

還有一部分人能進入自己喜歡的單位,然而,進入一個單位的大門,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第一步,單位還要將新招的人進行培訓,擇優上崗,當然崗位不同,薪水也不同,能者多勞,多勞多得。然而,這些人不能正確認識自己,以自己的高學歷而自傲,不滿意眼前的工作和薪水,總想一口吃一個胖子,不想通過努力來獲得重要崗位和高薪。

所以心裡期望值過高,好高騖遠,造成高不成低不就,最後無奈,委曲求全,退而求其次,所以收入也不高。

2、個人能力不強

這些人的聰明表現在學習文化知識和考試答題上。而且在讀大學期間接觸社會很少,兩個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如果是在計劃經濟時代,會直接分配,可能還好一點。但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沒有能力就會被淘汰,所以在步入社會之初,缺少情商的培養,更不具備挫折商。只有一張不太值錢的名牌大學畢業證書,是得不到重用的。

我們都看過《非你莫屬》這個欄目吧,能到這裡找工作,而且成功的,都是能力強的人,首先是你的表達能力,你要用三寸不爛之舌,把你的想法表達出來,打動應聘考官,然後在你上崗後發揮你的專業能力,與同事上下級之間的協調能力,對周圍事態的洞察能力,為單位創造價值的能力,任何一種能力都不可缺。記得一位應聘者回答老總的問題,“學歷低的人工資比你高,你怎麼看待?”他回答:“我覺得賺錢的能力並不是由學歷決定的,學歷在一定程度上只能反映人的見識和視野,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賺錢能力。”這就是令人滿意的回答。

這些人也許缺少其中的某種能力,所以導致收入低,那麼這些人低下頭認真的看過自己嗎?

3、選擇職業有誤

人各有志,所以大學畢業時你心裡一定有目標,如果選擇國企或公務員,你就選擇了安逸、穩定,朝九晚五,有人說一下子就能看到一輩子的職業,當然收入就不是很高,如果選擇私企,外企或自己創業,你選擇了挑戰你。你的付出就多,你可能面臨無休止的加班,甚至星期日節假日。當然加班是有薪水的,所以收入當然就高。當然也有風險,幹得不夠好,隨時被炒。自己創業風險更大,失敗了,賠本甚至負債。

那麼,這些人大部分選擇了穩定安逸的工作,所以收入不高,有人還認為大學白唸了。如果收入低,不理想,不如學一學北大畢業賣豬肉的陸步軒,陳生,身份地位令人矚目,收入令人眼紅。他們自己說,別學我,我是個反面教材。然而從“窮則思變”來看,就是正面教材了。另類創業者,高學歷創業者的偶像。還有大學畢業賣豆漿發家的女大學生,都是靠努力打拼高收入的榜樣,當夢想照進現實的時候,你的夢醒了嗎?

二、社會原因

1、專業與就業的不同步

當年高考選擇專業的時候,大多數人都選擇熱門的,也就是就業有前途,薪酬又高的,然而四年或六年畢業後,當年被選擇的專業所從事的行業突然蕭條了,這個專業一下子不吃香了,於是儘管這些人聰明,當初考上一所好大學,但用人單位卻少了,陰差陽錯,誤入歧途,所以即使就業了,工資待遇也不高。身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2、腦體倒掛的影響

大學畢業生要求就業的崗位大多都是腦力勞動,然而崗位少而人多,大學畢業早已不是稀奇的事,到人才市場看看,和你一樣持有大學文憑的到處都是,就是不缺人。30年前我畢業的小縣城重點高中每年只招270人,可現在每年招780人。大學也在不斷的擴招,供大於求,造成一些不能正式自己的大學生找工作難,或高智商低收入。

體力勞動者很缺,所以他們的工資很高,就拿農村的木工瓦工來說,他們的日工資都在200到400左右,所以月薪6千至1萬。還有服務行業,一個普通的月嫂,月薪8千到1萬元,如果是金牌月嫂還會更高。這也讓一些大學畢業生感到心裡不平衡,但這些工作又是他們不願做,也做不來。

3、階級固化的表現

雖然一些貧困家庭的孩子靠著自己的智商和努力拼搏,擠進名牌大學的校門,也能順利的完成學業,然而他們卻突破不了父輩階層,跳不出命運的樊籬。因為在素質培養這一塊上,他們已經輸在起跑線上,所以逆襲成功的人少之甚少。貧窮很容易限制人的想象和手腳,當然,這也是表現在少數人身上,所以說寒門出貴子很難。

其實大學畢業有人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甘於清貧,樂於奉獻,精神豐富,所以不能以收入的高低來論英雄,所以我們不能一概而論。


微雨孤雁


當下社會競爭激烈,也導致讀書已經不是生存的唯一出路,舉個例子,有些人清華,北大畢業,一個月拿著幾千塊的工資,有些人學歷不高,但是憑藉個人能力卻拿著上千萬的年薪,造成這樣社會現狀的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個

第一,學歷在過去是成功人士的標誌,現在只是你過去一種社會表現的認可,以前讀過書的人可能就是萬里挑一,現在名牌大學的學生都扎堆,不再是新鮮的事情,當下社會優勝劣汰,適者生存,考核的不是你的學歷,而是社會適應和生存的能力,要想在當下社會拿到高收入,需要具備三個條件,智商,情商,逆商缺一不可

第二,高學歷只代表高智商,如果沒有高情商和高逆商依然沒有高收入

第三,當下社會節奏很快,導致很多年輕人都很浮躁,不能踏踏實實去做事,尤其是高學歷的人,初入社會,很難放下自己的架子去做一些基礎的事,導致很多人都是紙上談兵或者眼高手低,當把理論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時候,就不行了,古人有句老話,聰明反被聰明誤,導致沒有了高收入

現在社會,行業沒有高低貴賤,就看能不能腳踏實地去做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擁有智商,情商,逆商才能擁有高收入





90後草根在魔都


一般來說名牌大學畢業生平均收入水平是比較高的,當然也有一些名牌大學甚至名牌專業畢業生收入水平不高。以我曾就讀過的同濟大學建築系和清華大學建築系畢業生來說,多數人都能有一非常好工作和收入,正因如此,多數人就業都能選擇看似高大尚的公務員、高校和設計單位。而一普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面就更廣和基層,如果社會適應能力強情商智商都高,做到比如項目開發施工管理或者銷售管理等,從承包商到項目承包經營發展到自己做老闆,就收入來說比在設計院高校裡工作的高多了,雖然現在高校老師從事科研設計和設計單位從事設計收入也非常高,但最高的還是不如開發商和承包商老闆錢多,名牌大學畢業生當官的也多,但再大官也不能說收入高吧。

經常有這種情況,設計院院長是普通高校畢業生,而總工程師是名牌大學畢業生;公司老闆沒學歷,名牌高校畢業生為其打工的事。


Dh929292


首先那要看你在什麼單位,如果是在一些地方當老師或者是公務員,我的一個211院校畢業的同學在三線城市當教師每月三千多!

其次不是所有名校的學生都優秀,不要覺得是名校畢業,所以畢業時工資就應該高;公司招人,肯定是招能為公司創造價值的人,而不是招名校的人。首先本科應屆生到公司之後,一般不會給公司帶來多少收益,本科生到公司之後基本是兩眼一抹黑,是需要公司老人帶的,在公司學習一陣子之後才能創造價值,需要你身上投不少時間和精力。

如果是公司有問題,我建議你換一家公司,換一家能夠慧眼識珠的公司;如果是自己能力有限,公司還不錯,有發展潛力的話,不防在公司呆上一陣子,將你在學校學習的理論在公司裡實踐一下。等你歷練了一段時間,成了公司的老人,薪水自然就上去了,如果到那時工資還低,你在跳槽也不晚,畢竟那時你有實力,又有經驗。


職場北京


個人能力問題,學歷並不能說明一切。學歷高只能說明你高考的時候發揮的好,也有很多學習的人,高考的時候沒有發揮好,可能考了不理想的學校,以至於學歷不好。並且,很多學歷不高的人,他的工作能力還是很高的,比學歷高的人情商要高出幾個段位。

在職場上,考驗的不光是一個人的學歷,還有他辦事的能力,也就是一個人的情商。現如今的社會,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太多了,他們自恃自己學識過人,就在工作中不把比人放在眼裡。並且很多時候狂妄自大,聽不進去別人的建議。老闆肯定也是不喜歡這樣的人,所以升職加薪的時候,這些人肯定不在考慮範圍之內了。


能量吧


那你的觀點就是隻要是名牌大學畢業的都是聰明人?我看,非也。

聰明,是用來表達對待某事某物有著好的想法和正確的邏輯,一般是用來讚美的詞語。也可以形容某物有著某種與人類智慧共通之處,有著某種靈性,某種生命力。

動物一般都會說有靈性,而聰明只針對人類,

名牌大學,像國內這種,211工程大學,985重點院校,都屬於名牌大學,國外就不去議論了,清華,北大,復旦,西安理工大學……等等都屬於名牌大學。

進入名牌大學意味著你能學到更多有關你本專業的知識,或者更深層次的東西,還有接觸不同的人,老師,以及其他高中接觸不到的東西……等等。

但是由於我們長期受到這種簡單的教育方式,基本上與社會已經脫鉤了,有些大學生連電腦都不會用,甚至只會用它來看電視劇,手機一會用來刷抖音,這種人到社會上基本就屬於廢物了,有些人會說,用這個賺錢,或者說放鬆一下,這個社會上人的思想有兩種極端,思想上太興奮了,會導致你思想浮躁不安,行為上會為所欲為,太壓抑或者說太苦逼了,思想上會鬱郁沉沉,行為上唯唯諾諾,我們適應活在中間,就能做好一件事

第二種人,就是死讀書的人,思想太迂腐了到社會上就會無所作為了,就是我們大家所說的書呆子,這種人遇到問題喜歡鑽牛角筋。這種人處理問題太極端了。

還有第三種人,就是所謂的不好好唸書的人,但是腦子很靈活,這種人在社會上不能說非常好,起碼靠腦子就能養活自己。

當今社會在發展,同時也要求我們的知識也要更新,在學校學的東西是死的,學校學的東西要與社會接軌,公司不更新,就會關門大吉,學校裡面學到的東西不更新,就會淘汰,這是這個社會上的生存法則,自然界也是一樣,弱肉強食的道理永遠不會改變。

社會上沒有人會因為你是名牌大學而考慮你,也不會因為你沒念過書而不考慮你,社會上只要你行,你就有機會。

我上期也回答過知識與前途是不能劃等號。

如果你要劃等號,那就需要有前提,反之亦然。

就像我們現在刷抖音賺錢一個樣,客戶不關心你學歷有多高,只要能給他帶來歡笑,你就能賺錢。



陳飛vlo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