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認可清朝使用“中國”為國名,為何日本強烈反對?

“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是我們國家的名字,是國內國際都認可、通用的國名,但是,在古代,“中國”並不是作為我們的國名而存在。“中國”二字最早出現於《詩經》中,“中國”在其中指的是中原地區亦或中央之國,當時“中國”指稱的範圍是相對較小的,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是分佈在“中國”四周。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原地區逐漸擴大,“中國”代表的範圍也越來越大。

西方認可清朝使用“中國”為國名,為何日本強烈反對?

秦朝一統六國後,奠定了大統一時代,然而當時“中國”還是地區概念,在民族融合過程中,周邊民族不斷被漢化,史料記載:“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漢朝以後,一些邊疆外族進入中原,建立政權後自稱“中國”,可見,那時“中國”並不是國號或國名。直到明朝時期,“中國”才開始從地域概念轉變為國號。明朝時,萬曆皇帝在給日本使臣豐臣秀吉的詔書中,非常明確地使用了“中國”這個國名,當然,這個國名當時只是對外使用,在國內還是自稱明朝。

西方認可清朝使用“中國”為國名,為何日本強烈反對?

明末,法國傳教士金尼閣將《利瑪竇中國札記》翻譯整理,然後在歐洲一些國家出版,“中國”這倆字開始以國名出現在歐洲人眼前。後來,葡萄牙人將其翻譯為china,這是根據他們語言中最古老的是sina翻譯的,sina本意是“支那”,但“支那”並非歧視性詞語,只是後來的近代史中,因為西方國家輕視中國,才將其當作有歧視性的稱謂。

西方認可清朝使用“中國”為國名,為何日本強烈反對?

清朝康熙年間的《尼布楚條約》中,“中國”一詞首先出現在國際條約上,國際也認可清朝等於中國。其後中國對外簽訂的諸多條約中,清朝基本都以“中國”自稱,西方國家也都認同了。然而,1871年,在中日兩國簽訂《中日修好條規》時,使用“中國”這個稱謂卻遭到了日本的反對,他們對清朝將“中國”作為國名很是反感,強烈要求將條約名稱改為《日清修好條規》。西方國家已認可清朝國名為“中國”,日本為什麼不同意清朝使用?原因有二:

西方認可清朝使用“中國”為國名,為何日本強烈反對?

第一,這與日本對滿族的態度有關。早在唐朝時期,日本極度崇拜著唐朝,高度認可中國的文化,還派許多人前來學習中國文化,這一點從日本教科書中的唐朝地圖可以看出。在日本人眼中,漢族才是正統,漢族人統治的天下才是中國,他們對於滿族統治中國本就不滿,又怎會願意將滿族視作正統?更不願意他們自稱“中國”!當然,也有專家分析,日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認可漢族統治中國是次要的,分裂我國才是其根本目的。

西方認可清朝使用“中國”為國名,為何日本強烈反對?

第二,日本是野心勃勃的國家,取代滿族是其潛在目的。日本否認滿族的同時,想取而代之,進而入住中原地區,統治中國,這一點,從日本的大陸政策中可見端倪。在1871年簽訂條約時,日本有給出官方解釋“中國,東起滿洲、朝鮮,西至新疆,北達漠北,南抵南海,如果只將清朝範圍內的區域稱作中國,那其他地方算什麼,外夷嗎?”細細一想,這樣的劃分,日本豈不是也可算做在中國境內,那統治中國就有了“冠冕堂皇”的藉口。

西方認可清朝使用“中國”為國名,為何日本強烈反對?

不過,日本的司馬昭之心,國人識別出來了,他們的目的,並不會輕易達成,因為這個時期,國人的民族意識日漸增強。1840年之後,在列強的多次衝擊下,清朝本應四分五裂,但是晚清時期,許多有民族意識的漢族人站了出來,積極探索,試圖改變清朝積貧積弱的面貌,而非一開始就要推翻清朝。這說明清朝早已得到認可,只不過清朝不斷的衰落,一步步走到滅亡的地步,無可挽救後才被漢族人推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