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齊放——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中華陶瓷燒製工藝的珍品。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髮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 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百花齊放——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百花齊放——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唐代初創青花,主要銷往海外。而到了宋朝也沒有迅速發展起來,而是走向了衰敗。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

百花齊放——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元青花的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筆法以一筆點劃多見,流暢有力;勾勒渲染則粗壯沉著。主題紋飾的題材有人物、動物、植物、詩文等。

百花齊放——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元代青花瓷器,主體紋飾為“鬼谷子下山圖”,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谷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

該器物於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佣金後為1568.8萬英鎊,摺合人民幣約2.3億,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

此罐使用進口鈷料繪出的青花紋飾共分四層,第一層頸部:飾水波紋;第二層肩部:飾纏枝牡丹;第三層腹部:為“鬼谷子下山”主題紋飾;第四層下部:為變形蓮瓣紋內繪琛寶,俗稱“八大碼”。

百花齊放——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百花齊放——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大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明清時期是青花瓷器達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時期。明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展的一個高峰,以製作精美著稱。清康熙時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發展到了巔峰。

上圖為鬥彩雞缸杯,明代成化年製作,成化年是雞年,雞表示“吉”,寓意吉祥。鬥彩和青花並用,做工精美,世上僅有2只。

青花上的落款

紀年款

在青花瓷上,用寫、刻、印等方法標明瓷器燒造年代的款識,稱為紀年款。作者國古代瓷器款識,以紀年示為主,紀年款又分帝王年號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號的干支款兩類。明代永樂年間,在青花瓷上開始出現紀年款,篆書字體飄逸流暢,邊飾蓮瓣紋。宣靖款端莊剛勁。成化款鐵劃銀鉤,釉面有雲蒙氣。嘉靖款筆畫粗重,勁中藏秀。前人曾將明代紀年款歸納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五句話。清代康熙款字體工整,青花料色明麗。雍正款楷書蒼勁有力,格式講究。乾隆、嘉、道光款多為篆體,字體排列緊密,猶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識中“江西瓷業公司”款較多,楷書秀逸,其中還有英文款識“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標誌,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窯青花瓷的紀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體草率。書寫得很隨意。

吉言款

書寫含有吉祥寓意的詞句,民間青花瓷上常普遍見到。字體多為行草,瀟灑飄逸,一氣呵成。“福壽康寧”、“長命富貴”、“萬福攸同”等語句表達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書寫在瓷器上,作為私家收藏的標誌。有“浴硯書屋”、“若深珍藏”、“白玉齋”等。堂名款瓷的製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讚頌款

寄託了陶瓷藝術對瓷器的喜愛之情,如“玉石寶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歷史悠久,是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潔白光潤,“玉”就只能屈居為“弟”了。

紋飾款

又叫“花樣款”,以簡練的圖案裝飾器底,為民間青花瓷的特色款識,與篆刻中的“肖形印”有異同工之妙。圖案有博古圖、暗八仙、八吉祥等。紋飾款中的“豆乾款”為菱形框架結構,猶如現代建築中的高樓大廈,是民間作坊的記號,又叫“花押”。

明天帶您領略瓷都景德鎮,希望您們喜歡今天的文章。

編 輯:吳全傑

校 對:吳全傑

創作時間:2020/02/0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