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的編劇,一流的演員,能救一部戲嗎?演員的作用有多大?

扛大刀的人


編劇決定了故事情節是否精彩,是否有像小說一樣的巨大吸引力,能讓人深入故事情節中有所思有所感悟,而演員的演技、對劇本人物的人格塑造和形象演繹,能否符合觀眾心中的形象或者這個形象能被觀眾認可和接納也是相當重要的。現實中有不少三流劇本卻由於實力派演員的精彩演繹成就了一代代傳下來的經典作品,例如《霸王別姬》,當初這個劇本可是被評為“三流小說的”,可正是由於張國榮、張豐毅等主演的刻苦專研的敬業精神,才為我們呈現了在華語影史有著舉足輕重的經典之作,至今豆瓣評分仍高達9.5分,真的是經典中的經典👍🏻


文若藍海商業諮詢


三流的編劇,一流的演員,小編首先想到的影片就是劉德華主要的《失孤》,影片有著一個完全不同的立意,劉德華的表演也沒有讓人失望,但導演能力和經驗的欠缺最終降低了整部電影的水準。下面小編說話自己的感受:

1.演員

毫不誇張地說,劉德華一個人撐起了《失孤》整部影片。除了《童夢奇緣》中有一段老年戲份,片中騎著摩托車跨越整個中國尋找兒子的中年農民雷澤寬是劉德華演過年紀最大的角色。與趙薇在《親愛的》中所扮演的“發狂”的中年婦女不同,雷澤寬很多時候都將自己多年的失落和苦悶藏在深深的皺紋之下,抱著希望遊走在城市之間。如果不是略顯生疏的普通話,劉德華的表演幾乎讓人忘記了這是一個香港“四大天王”。《失孤》這部電影因題材原因本來就沒有多少商業“賣點”,再加上影片是導演彭三源的處女作品,影像瑕疵的地方比較明顯,然而,由於劉德華的加盟和賣力演出,彌補了原先票房缺陷。

2.編劇

《失孤》的導演是彭三源,這個名字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比較陌生。作品在故事立意、美術風格方面體現了導演的個人審美趣味,而在節奏的把控、情感的鋪墊和角色的互動方面與同題材的《親愛的》相比還略顯稚嫩,同樣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同樣的“打拐”題材,不過兩部“打拐”影片所要表達的觀點也大相徑庭。《親愛的》挑戰了人們的傳統思維,花了一半的時間探討了孩子被找回後對於孩子本身、雙方家庭的“二次傷害”問題;而《失孤》全片都聚焦在一個失去孩子的父親身上,講述 15 年的尋子路給雷澤寬帶來的對於“得失”的感悟。

總的來說,對於一部好的電影,好的演員給予了它生命,而需要編劇則給予它靈魂,沒有靈魂的生命無異於“行屍走肉”。








玖零說電影


應該還是可以的,演員的演技以及知名度很關鍵。商業片,我們以票房成績和收視率以及關注度說話,我們來看下這幾個例子:


劉若英導演的處女作《後來的我們》上映不到四天累計票房突破9億,雖然經歷“退票”風波,但是幾位演員的演技那是一流的。井柏然不到三十歲,卻演出了三十四五歲的滄桑;機靈活潑的周冬雨哭出了愛情錯過後的絕望;更不用說田壯壯老師,眼神裡都是老林對見清的父愛如山。整部電影臺詞矯情的很,劇情老套,剪輯有點亂。但最後看票房成績,那知道這部電影是否成功了。


電影《北京愛情故事》的演員陣容強大,對我這不喜歡追星的人來說,我都覺得演員大半都非常眼熟,而且他們演技都還是槓槓滴,即使是最年輕的演員也會生動地表達他們的青澀愛情。《北京愛情故事》的導演和編劇可以說不咋的,可能和編劇經驗有關。儘管他想通過不同年齡的人表達他生命中不同階段的愛,但是,各階段之間的凝聚力顯然是僵硬和不自然的。包括電影細節中人物心理描述的體現,在一些地方依然不夠細膩。但是我相信,編劇們是需要經過經驗的積累才能成長起來。 《北京愛情故事》累計票房突破4.05億.


話娛人生


首先拍一部戲得有三個條件:分別為,演員,導演,劇本,有好的劇本才有好的故事,還要導演導的好,還要演的好這才是一部精品,演員起到百分之五十的作用吧,因為觀眾門看電影會看他們自己喜歡的演員或明星的。


小強說影視


鎮魂啊,還用說嗎?原小說是好的,可惜編劇啊……


溪草33312990


最關鍵的一是編劇,二是導演,演員一流沒前兩項,演技飛上天也沒用。


偽善畫皮


三流編劇,一流導演,五流演員就能拍一部好戲,當然重要的是有一個不管事只管錢的投資方~

導演可以組一支好的攝影,燈光,造型,道具,美術,後期特效等團隊,這個才是好片子的核心所在,演員重要嗎?其實很多成分是吸票房用的,如果單從好片子來說,演員並不是最重要的~

舉個例子,《都挺好》應該很多人看過,請問姚晨在劇中造型如何?

導演是個厲害角色,他組的團隊是更厲害的角色,鏡頭後面的腦袋才能決定片子的好壞~


藍星正義


不行!我覺得一部好作品編劇、導演、剪輯師、演員缺一不可,其實有時覺得演員沒其他的重要,所以才會有有些演員這部劇演得可以但其他劇一般的情況出現


三里路2012


提問太籠統,如具體到一個好演員是否可以“拯救”一個爛劇本,那答案不置可否。

首先統一認知,我們來定義“拯救”,我理解的“拯救”是,一流演員把一個爛劇本演到具觀賞性。我認為迄今為止,我沒看過這樣的電影。

就中國電影來講,有沒有一流演員沒演過爛片?我認為大概沒有,大概是因為中國是人情社會,有些面子駁不了吧。一流演員(按照獲得過國際電影節大獎的來舉例):葛優、鞏俐、章子怡,中國內地說他們是一流應該不會有人質疑,那麼我們看看他們都演過什麼爛片。(定義為爛片既認定演員並沒能夠提高電影口碑,也就是所謂的“拯救”不成立。)

首先葛優:18年有部叫《斷片》的喜劇,豆瓣評分2.5,可以感受到葛優的演技,但並沒有看下去的理由,一部純網大。其實早年還有《夜宴》,一會章子怡那就不贅述了,她和葛優一塊演的爛片,但其實這部電影真的是怪編劇的,劇本本身是《哈姆雷特》的底子,其實有很多方式能好好講故事,但……。可整部電影葛優的演技最出彩,且人物立住了,但並沒有拯救夜宴的口碑,以至於當年,馮小剛被罵不好好拍賀歲片。

其次鞏俐:鞏皇最拿得出手的爛片,請參考《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不解釋。

最後章子怡:爛片代表作《夜宴》、《非常幸運》不解釋,但必須吐槽章子怡在《非常幸運》這電影裡,可能連演技都下滑了……

所以…你能例舉你認為被演員拯救的爛劇本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