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傢俱,竟因為這道工序,價值相差三倍

紅木傢俱,竟因為這道工序,價值相差三倍


我們都知道,衡量一件好的紅木傢俱,不僅在於其材質的優劣與品相的美醜,更在於其工藝手法的精粗與優劣,甚至有時候由於工藝優劣所造成的差價要遠遠大於材質及品相的好壞。


縱觀國際各大拍賣公司歷年所拍賣的櫃類傢俱,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規律:所有能被選進收藏領域的精品紅木傢俱,其對開門的兩塊面板都是對稱的;而面板對稱的前提下,一木對開的獨板又優於兩拼板。


紅木傢俱,竟因為這道工序,價值相差三倍


如下圖兩組傢俱可見:在同樣材質、相似器形和相近年代,且品相都較完好的前提下,卻因為一個面板是一木對開的獨板,而另一個是兩拼板,所以造成了兩者價格相差近3倍。由此可見,紅木傢俱的拼板工藝是多麼重要。


紅木傢俱,竟因為這道工序,價值相差三倍

明或清前期 黃花梨大方角櫃(成對)

(大材一木對開,分作櫃門板心,均為獨板)

2014嘉德春拍“器美神完——嘉木堂藏”專場

成交價1610萬元


紅木傢俱,竟因為這道工序,價值相差三倍


清早期 黃花梨方腿圓角櫃(成對)

(櫃門板心取自同一樹,但均為兩拼板)

2015嘉德秋拍“澄懷觀物——明清古典傢俱”專場

成交價552萬元


真正的好傢俱,會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得很考究,哪怕是消費者根本不會注意的細節——拼板。所謂拼板,就是在一塊木材寬度有限、無法制作成器時,利用兩塊或多塊木材拼合而成。


為什麼要拼板?


▲▲▲


在紅木傢俱面板工藝的製作中,“一木連做,獨板成面”固然是好,但要考慮到生態和經濟效益也同等重要,如今紅木材料日漸稀缺,大板材更是隨之減少,所以一木連做的傢俱也趨於少數,同時大尺寸傢俱的市場需求日益旺盛,因此,利用兩塊以上的面板拼接實現板材的加寬或加厚,彌補資源的稀缺,成為了目前傢俱面板製作的需要,也更成為了傢俱製作環節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紅木傢俱,竟因為這道工序,價值相差三倍


拼板的好與壞,不僅影響著傢俱的紋理、色澤及整體視覺的美觀,也是保證傢俱質量與穩定性的關鍵。


拼板工藝在紅木傢俱製作中雖普遍但尤為重要。即使是有著“不惜用料”的明清傢俱,也都不完全是“獨板”,拼板仍佔很大比重,其原因就是,紅木取材不易,大料難得。


傢俱的好壞美醜,看拼板


▲▲▲


樹木凝聚了大自然的百年精華,是有生命的個體,每一種樹木都有著獨特的色澤及紋理。即使為同一棵樹,但也會因為朝向、光照的不同,而造成色澤、紋理也不盡相同。


對於精品傢俱而言,好的拼板工藝一定遵循兩大標準:紋理自然、宛若獨板。


紅木傢俱,竟因為這道工序,價值相差三倍


按照紋路進行拼板,拼接痕跡很難看出


儘量選擇紋理走向一致、銜接自然流暢的兩塊板。這不僅考驗木匠的手工技巧,也需要木匠具備審美眼光,能夠在面板拼接中,體悟紋理流動的線條及意境之美,以獨具的匠心,將木材之美髮揮得淋漓盡致。


鑑別拼板工藝的好壞


▲▲▲


拼板的最高境界是:看起來沒拼,多拼拼出獨板的效果。所以拼板師傅選材的技術與審美眼光很關鍵。拼板拼得好能大大地提升紅木傢俱的藝術價值和觀賞性。在拼板環節中,要求面框與心板在色澤紋理上有所區分,以體現層次感和畫面感。


紅木傢俱,竟因為這道工序,價值相差三倍


如面框的4根料中,兩根橫料的紋理是橫向的,而兩根豎料的紋理是豎向的,圍合成一個“畫框”,用來展現紋理如畫般優美的心板。僅是一個“面”,就足夠給人以有主有次、有曲有直、有深有淺的豐富視覺感。


紅木傢俱,竟因為這道工序,價值相差三倍


用於製作紅木傢俱的紅木心材內雖無活化細胞,但其含水率仍然會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有微妙的變化,當然,也正因它會一直與外界保持“交流”的特性。所以,如果拼板時拼接不當,傢俱就容易出現變形、開裂等問題。


拼板工藝如此考究而精巧,可以說,紅木傢俱的拼板,“拼”的不是板,而是匠人的手藝與眼光。

紅木傢俱,竟因為這道工序,價值相差三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