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民工最需求的是什麼?

美食家灬爵乚丷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農民工背井離鄉,說其他的都是扯淡,在外打工不就是為了賺點錢嗎!而農民工最需要的就是到分工資的時間能拿到本應該屬於他的那份錢。

第二農民工也是人,我希望那些高高在上當老闆的能夠尊重他們,他們也有尊嚴,如果沒有農民工,這些工作你自己幹吧,希望你們能好好善待農民工,你對他們態度好了他們才願意為你幹活,幹活也有力氣。

第三當然我本來也是一名農民工,下學工作已經14年了,換了好多的工作,有的老闆就是不那我當人,張嘴就罵,我實在是受不了才換老闆,換了有10來個吧,現在的這個總體來說比以前的要強很多,但就是工資拖得太多,時間也挺長,但是最後能發下來。這點就讓我知足吧。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的見解,希望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王家小苑


現在的農民工需要什麼?我來說說我自己需要什麼吧!

首先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山村裡出來的農民工,我在打工生涯也是十幾年了,在這十幾年裡幹過很多行業,也冒過很多風險!我也只是個初中文化,十五六歲就開始出去打工,先是進電子廠上班一年多,後又去神木幹煤礦,河南幹金礦,甘肅幹鉛錫礦,雲南幹鐵礦,河北幹建築,新疆幹鉛錫礦,等很多地方都去幹過,在工作中多少次差點失去生命,受冷,捱餓,流血流淚,開心失望,這些都經歷得太多太多了!我深知一個農民工的艱辛!

不過還好些年都還挺過來了,可是我得到了些什麼呢?孤獨,失望,無奈,這些是常常陪伴在我身邊的,到現在我還是一個打工仔,還是沒有得到我想要的!

那麼我想要得到什麼呢?我想要得到家的溫暖,家人的陪伴,在家裡就能有收入,能養活好家人就行!不想再外出打工了,我真的累了!對我來說在家的感覺才是最幸福的!



鎮巴三農


現在的農民工需要的穩定收入,真的就像招聘廣告上寫的一樣,五六千塊的穩定收入,廠裡不要制定太多規則,讓一天勞累的工人擔驚受怕,一線工人邊在廠裡邊幹活,又要防狼,又要防虎的,別騙工人,旺季大量招工,談季又大量裁員,又編織各種藉口,工人不好好幹,扣工資,又罰款啥的,把一個工人招聘進來用你一至三個月試用期,該漲工資的時候,你會被名種理由炒掉,最後一個月工資你幾乎白乾,也領不去來啥錢,基本被各種理由扣差不多扣玩啦,一點道理不講,別談什麼人性化,規則制定的相當多,只要你在外面,招聘人員會問你,你要求多少工資,你說五千,六千,他們會說我們廠裡工資,只要你做好一萬三萬都有,他們想方設法把你騙進去,當你進去幹幾天,你都什麼知道了,你會室友或老員工聊天中得知,離你最底的工資五千還差很遠,等你知道這些啦,你的心裡反應就是被人騙了,然後就不想幹,從不想幹到辭職,最少你也被免費使用少則三五天,多則半個月,最可怕的是辭職還不批,逼你自己自動離廠,一分也不會給你,這就是廠裡為什麼天天招人,天天都有免費幹活的工人,好像他廠裡缺很多人似的,其實一個上百人的廠裡,甚至上千人廠裡,少你三五十個人或百十個人幾乎看不見你,有你們幾個沒你們幾個,廠裡照常運轉,才倒只天天招工好處多多,在外面宣傳五六千,七八千,一萬,二萬,而實際呢,就兩三千塊的樣子啦,


想多了會流眼淚


現代農民工最需要的什麼呢?1、有活幹,2、有收入,3:有尊嚴、有地位、有醫療、房子、求學等福利保障4、老後有依靠。這不是農民需不需要的問題,而是社會應該給予的、因為農民也是公民、而且是社會的主體。作為現實講,毫無疑問、農民應該擁有這些起碼的生活和生活資料,但作為長遠利益講、國家利益講、戰略意義講,農民應該重拾信心、回到農村,走集體化道路、讓理想再次擦出火花。只有這樣,個體、單幹農民才不會再社會的大海中孤獨無援、淒涼地沉浮。但現實的農業意思、形態,決不是落後地、傳統地舊農業,它必須是全新地、高產地、科學地新局面。它必須是吸收國際上頂尖的農業規模和農業技術。所以,農業的轉行、必須得到全社會、全方位的援助和支持,把它當作一次戰略轉移地硬仗來打。1、國家扶持,2、企業巨頭贊助,3、地方企業出資出力,4、地方土豪出資贊助,4、高薪階層也要贊助,5、過高地養老金也要進行削減。這樣,全社會動員、有力出力、有計獻計,我不相信打不好這場硬仗,只要全社會、精誠團結、無私奉獻,農村的問題、農民的問題全部都可以得到解決,然而農業的成功,又可以回過頭來支持全國、全社會。這是一種循環的關係,有失就有得,而且社會得到了一個全新地整體提升!何樂而不為呢?我們不能在狹隘的圈子裡,怨氣重重,互相攻擊、互不尊重,窩裡鬥!


江南好36


不知道什麼時候有了“農民工”這個詞,以前農民是農民,工人是工人,如今的“農民工”大概是指進城工作的農民吧。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

首先最需要的是工作,能掙錢養家的工作。如今很多農村不讓養殖(會汙染水源),種植的話土地又少,加上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為了生活,只能去城裡幹又苦又累的活。更可恨的是還有許多奸商拖欠農民工工資。若是在農村有機會掙錢養家,我想很多人是不願進城打工的。

其次是理解和尊重。時不時在網上看到不讓農民工進店的、不讓坐車的、甚至是辱罵農民工的新聞。先不論這些是真是假,自己就有遇到一些不太友好的事情。有次陪朋友去給一客戶裝空調,要拆防盜網(鋼絲的那種),在徵求客戶同意的情況下拆了把空調裝上了,結果把防盜網裝回去的時候弄壞了幾根鋼絲。客戶說把裝修費免了,朋友同意了。客戶又要把材料錢(加了幾米銅管)給免了,朋友不同意,爭論一番後打電話把我朋友給投訴了。結果是罰了我朋友兩千塊錢。我不否認這件事朋友有錯,但客戶得寸進尺、滿嘴髒話的情景至今難忘。有時候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師傅你辛苦了對農民工來說就是莫大的理解和尊重了。

最後需要的是時間,陪孩子家人的時間。很多農民工都是背井離鄉,一年難得回家一趟,有些甚至是幾年才回一次家。導致每次回去父母頭髮又白了一些,兒女長高一些卻又生疏了一些,時間久了有些孩子甚至都不願意叫爸爸媽媽了。想把孩子家人帶在身邊又不太現實,光孩子上學問題(有很多地方要有學區房)就不得不放棄這想法。

隨著國家這幾年越來越關注和重視農民工這個群體,我想農民工的權益慢慢會得到更好的保障,生活也會越來越好。(圖片來自網絡)





就這樣路亞


現代農民工最需要的還是多掙點錢呀,工作能穩定一些,不要出現工資拖欠的情況,不要在工地出什麼意外,一年能和老婆孩子多一點團聚的時光,希望社會多關注一下農民工,

作為一個80後的農民工,十幾年的打工生涯,讓我明白,我最需要的是工地能離家近一些,這樣天陰下雨不能幹活的時候就能回家看看,工資能月入過萬,能和建築公司籤勞務合同,不再出現工資拖欠的情況,希望工地的生活區,能專門為一些農民工夫妻設計一些單獨的房間,現在好多都是一間房住好幾對夫妻,只用簾子擱起來,確實不方便,那怕單獨房間只有幾個平方能放下床就行了!

總而言之,農民工最需要的還是多掙些錢,有了錢,能給家人更好的生活質量,能多存一些積蓄,就不用和家人過這種聚少離多的生活,在外地打工的我一年回不了幾趟家,每次離家聽見孩子哭著喊爸爸,心裡真不是滋味兒,但生活的無奈讓我們不得不出去打工,這是作為一個農民工的我最無力的訴說!





大城小農工


農民工最需求的是什麼呢?應該是:

穩定的工作。農民出外打工,都想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在這個崗位上能長期工作下去,不想也不願意隔三差五地換工作。

不斷上漲的工資。農民工要長期工作在一個單位,或者工作在一個熟練的崗位上,最為關鍵的就是能有個高工資,並且還可以不斷地漲工資。如果經常換工作,也就不太容易能漲工資。

有個穩定的家。在打工的城市能把家安在那裡,也可以跟這個城市的人一樣,有個溫馨的家,可以休息,可以依賴,可以溫暖,可以蓄積力量。

孩子可以能上一所好學校。自己這輩子就這麼個樣子了,很希望孩子能有個大出息。所以,很盼望一開始能上一所好的學校,在起步階段不被落下。

是啊,農民工自己苦點,累點這都是不在話下,解決了家的問題,解決了孩子的問題,能按時領取工資,就別無所求了,其他的那都不叫事兒。

可喜可賀的是,我們的國家正在逐步地解決這些事情,以解除農民工的後顧之憂。

農民工很辛苦,農民工很簡單,農民工很有忍耐力,農民工很有創造力。也很期待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在可能的條件和情況下給與他們以照顧,以幫助。


蓮子lianzi139032411


現代農民工缺少得是國家政策,改革開放後是市場經濟,因為政策傾斜不平衡,產品價值不平等競爭,可是消費者平等,產值價值差別太大,成就瞭如今的背井離鄉打工潮,比如改革初,科級幹部老師的工資一月三十元上下,小麥價格是一角三分一斤,一月的工資能換二三百斤小麥,現在小麥一元一角,一月工資五千元上下,一月能換四五千斤小麥,改革四十年裡,農產品小麥增長九倍,工資增長一百五十多倍,可是醫院,學校,超市,電話費,車費等其它商品都是平等消費,農民創造價值增長一倍,工商業,行政事業工資增長一百多倍,拉大了收入的差距。城鄉差別。

國家政策輕視農民,國外農產品大量進入國內市場,本國農產品低價庫存滯銷,成就了土地荒廢,農民失業,在消費平等,收入不平衡下,社會競爭中拖垮了農民,拉開了城鄉窮富的距離,因此上農民需要政策的扶持,縮小差距,平等競爭,農民工就不太勞累,安心現實的生活。


隴原耕耘者


首先,個人認為“農民工”這個提法就有待商榷,容易讓農民工自己都沒有清晰的身份認同,究竟是農民還是工人呢?脫產農業的農民還算不算農民?農民進城打工或經過某些技術培訓而從事其他產業的勞動究竟算不算工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農民工的提法對外出務工的農民就帶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歧視。農民工最需要的就是身份認同。

其次,目前農民之所以背井離鄉,主要還是因為種地不掙錢或掙得太少,辛辛苦苦種第一年的收成,可能還沒有進城打工幾個月的收入好。所以,農民工還需要政府在農業補貼、農業技術或其他勞動技能的培訓方面的大力支持。換句話說,要麼成為新型職業農民,要麼成為真正的產業工人或專業人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獲得穩定和較高的收入,根本上改變物質與精神上的弱勢地位。

第三,農民工還需要廣大城市人的包容和幫助,農民工為國家城鎮化建設作出了許多貢獻和犧牲,理應得到尊重和認可,不能讓農民工兄弟流汗又流淚。

第四,國家應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單位的懲罰力度,加強對農民工生命安全的法律制度建設,全方位地保障和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農民工很不容易,他們為國家的發展和經濟的轉型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希望社會能善待他們!


農資銳評


農民工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常年在外奔波居無定所,從事的都是一些最低層的工作,常常被一些人所看不起。他們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心裡壓力,還有一些社會的輿論。

精神壓力

農民工工作的環境都是一些髒亂差的地方,勞動強度大,而且還擔心工程幹完,要不到工錢的結局,這也是壓在農民工心頭的一塊石頭。新聞媒體也一直在報道農民工臨時夫妻的現象,這也成了一個普遍現象。他們白天累死累活一天,晚上還要獨自一人忍受著孤獨,這就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心裡壓力

這些年一直有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的新聞。有的好幾年都沒回過家,孩子都是老人帶。長年累月,孩子想爸媽,父母盼兒歸。常年不在家,上對不起爸媽,下不能陪伴孩子。農民工最怕的就是春節後的那種分離,孩子撕心裂肺哭喊著:不要爸媽去打工,老人眼裡的那種擔心。這些都是壓在農民工心頭的石頭。

社會輿論

農民工做的都是髒亂差的工作,他們用他們的行動為城市的建設添磚加瓦。可是卻得不到這個城市地尊重和認可。前一段有個視頻,說的就是一個農民工坐公交車,司機嫌他穿的髒,不讓上車。他們能不傷心嗎?

這些都是農民工最需要解決的,希望能得到社會的認可。

這些年國家也在關心農民工這個群體,現在國家嚴厲打擊老賴,社會團體,新聞媒體都在關注農民工這個群體。在國家的重視下,農民工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