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當了皇上那麼他爹怎麼稱呼?

青檸檬6988298659


朱瞻基當上皇帝時他爹朱高熾已經死了,那也就是沒有這個問題了吧。

朱高熾(1378-1425),於1425年猝死於安仁殿,享年47歲。

朱瞻基(1399-1435),於1426年登基,改年號為宣德。

如果朱高熾不死,就應該被稱為太上皇,如果死了那就是“先帝”。


物質文化史


朱瞻基即位的時候,他的父親明仁宗朱高熾已經駕崩一個多月了。


朱瞻基沒即位之前,還沒有對朱高熾進行正式治喪,諡號、廟號還未被確立。這個階段,提到朱高熾,可以稱之為“大行皇帝”;朱瞻基即位後,提到朱高熾,應該稱之為“先帝”。

“大行皇帝”是自古對駕崩後的皇帝的尊稱。“大行”的意思就是“永遠離開”。大行皇帝朱高熾病重之時,留下遺詔,傳位給皇太子朱瞻基。

但是朱瞻基當時並不在北京,而在南京。所以朱高熾的治喪,必須等朱瞻基回來即位後,才能展開。


對朱高熾的“蓋棺定論”,必須由朱瞻基來總結。

最終由內閣提出方案,朱瞻基拍板。根據朱高熾的生平功績,幾易其稿,確定了“廟號仁宗,諡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有了廟號之後,後代再提到朱高熾,根據唐宋沿用習慣,可以稱之為“仁宗皇帝”。


但是由於明朝的皇帝基本都是一個年號(明英宗朱祁鎮除外,他一開始的年號叫“正統”;奪門復辟以後叫“天順”),所以明清兩季,民間習慣根據其年號稱之為“洪熙皇帝”。


炒米視角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朱瞻基的爹是朱高熾,在他駕崩之前,朱瞻基正在南京。《大明風華》電視劇裡介紹這一段故事的時候,是朱高熾需要朱瞻基去南京牽制南方的藩王;但《明史》記載,朱瞻基去南方的原因是因為那邊發生了幾次地震,朱高熾要他過去守著。

朱瞻基去守南京的時候,朱高熾病然,急詔朱瞻基回京。可朱瞻基還沒有回到皇宮,朱高熾就駕崩了,後來是受遺詔入宮,並“從容登基”。

朱高熾從通知兒子朱瞻基回京到駕崩不到一個月的時候裡,他的稱呼有了好幾個:

  • 首先,朱高熾成為皇帝的時候,建年號為洪熙,因此大家都稱他為“洪熙皇帝”;

  • 其次,朱高熾駕崩後,朱瞻基還沒有回宮,他的諡號還沒有定下來,因此暫時稱他為“大行皇帝”,這是在封建時代,皇帝死後還沒有確定諡號的時候都用這個稱呼;
  • 最後,朱瞻基當了皇上以後,明朝禮官為朱高熾定的諡號為“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廟號為仁宗,通常大家會用廟號來作為稱呼,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熾”。

諡號封給已故的皇帝或者妃子,還有分封制時期的諸侯,或者是朝中大臣,按照他們生平事蹟進行評定。有些諡號是誇獎的,有些是批評的,有些是同情的,所以從一個諡號也可以看出這位帝妃或大臣如何。

廟號起源於商朝,廟號對應的是“祖”或者“宗”,一般開國皇帝用“祖”,繼任的皇帝用“宗”。但明朝是個例外,有兩個祖,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這是嘉靖皇帝的傑作。

因此,朱瞻基當了皇上以後,他爹應該被稱呼為“明仁宗”,當然你要覺得諡號不麻煩,也可以稱他為“明朝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水煮汗青


朱高熾駕崩於洪熙元年(1425年)5月29日,朱瞻基於28日後的6月27日正式登基,開啟了宣德王朝。即位後給朱高熾上廟號仁宗,諡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朱瞻基登基後一般稱呼他爹(朱高熾)為先皇或者仁宗皇帝。





上善似水


朱瞻基當了皇帝,如果此時他爹朱高熾還活著,應該叫太上皇。但大部分太子都是爹死了以後才當皇帝的。如果朱高熾已經駕崩,那就給個封號。明仁宗朱高熾,廟號仁宗,諡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朱瞻基的統治時間並不長,只有10年,加上他父親的統治時間,也只有11年,但他和他的父親統治的這短短11年,被後來史學家公認為是堪與“文景之治”相比的“仁宣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

何以有如此之高的評價,盛世何來?來自休養生息,親近養民。封建社會的老百姓們自我發展能力並不差,你就算不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他也知道要吃飯要掙錢,還要過日子。 只要官府不天天加收田賦,徵收徭役,給這些不堪重負的人們一點喘息之機。他們是會努力工作的,明宣宗就是這樣一個不擾民的皇帝。他沒有祖父那樣的雄才大略,但他很清楚,老百姓也要過日子,應該給他們生存下去的空間。

在朱瞻基執政的十年裡,每天勤勤懇懇加班工作,聽取大臣們的意見,處理各種朝政,妥善解決和蒙古的衝突問題,能不動兵儘量不動,所以在他的統治時期一直沒有出過什麼大事。這對於當年的百姓而言,是功德無量的。

朱瞻基可以說是一位好皇帝,在位期間開創了仁宣之治。


知行合一2020


在諡號、廟號議定之前,對剛駕崩的皇帝尊稱大行皇帝。

議定諡號、廟號之後,如朱高熾,廟號仁宗,諡號昭皇帝,所以可以稱呼仁宗昭皇帝,仁宗皇帝,昭皇帝,仁廟。

還一種就是稱呼先帝、先皇。

以年號稱呼,明清兩朝,除明英宗有兩個年號之外,其餘皇帝都只有一個年號,所以也可以年號稱呼,明仁宗年號洪熙,也可稱呼洪熙皇帝。


牧荑


仁宗剛駕崩的時候,一般稱呼大行皇帝,有廟號以後一般稱呼廟號仁宗,或叫仁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