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節,來猜猜明代的燈謎

中華傳統,元宵佳節,除了賞燈,猜燈謎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燈謎歷史可以遠溯至春秋以前,不過,先秦時期並無“謎語”之稱,只說“庾詞”、“隱語”,其實是從人們占卜時的故弄玄虛,或者外交辯論時的辭令過招,以及宮廷表演中的戲謔逗笑中發展而來。

此類“隱語”作為語言中的“調味劑”,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並逐步發展為一個固定的遊戲——“射覆”。到了南朝,著名學者劉勰《文心雕龍》闢出專章《諧隱》來研究隱語。此後,民間也慢慢出現“謎語”形式。

宋代的上元佳節,開始出現“放花燈”習俗,好事者將謎條貼在花燈,吸引人們觀燈,此乃最早“燈謎”。其後,文人雅士紛紛加入創作隊伍,到了明、清,燈謎成為古代隱語的重要一支,有很多作品傳世。

值此庚子元宵來臨之際,小編特地從復旦大學圖書館古籍寶庫中,挑選出一本《精輯時興雅謎》來應景。書半頁7行20字,四周單欄,版心上鐫“雅謎”。內封“精選新刻,雅謎奇觀,武林大成齋梓行”。卷端題名次行鐫:“雲間陳眉公輯,遼西青藜閣梓”。

元宵佳节,来猜猜明代的灯谜

《精輯時興雅謎》內封

“陳眉公”,即陳繼儒,生於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天資聰穎,幼年好學,詩文書畫樣樣精通,偏不喜歡當官,二十九歲時就隱居小崑山等地,八十一歲高齡去世。除了書畫作品,還留下許多內容活潑的文學作品。

元宵佳节,来猜猜明代的灯谜

《精輯時興雅謎》卷端

復旦大學所藏《時興雅謎》有“景深兄清賞,一九七二年大雪南揚持贈”墨筆題字。“南揚”,即為錢南揚先生(1899-1987),曾求學北大,致力於中國民間文學和戲曲研究。1928年,出版著作《謎史》,為我國最早的“謎學”專史著作。錢氏題字之後,為趙景深先生題跋。趙景深(1902-1985),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俗文學研究專家。趙先生將畢生收藏的以中國俗文學圖籍為特色的藏書,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全部捐贈給復旦圖書館。

元宵佳节,来猜猜明代的灯谜

錢南揚、趙景深題跋

關於此書版本,傳世較少,復旦館藏為“遼西青藜閣刻武林大成齋印本”。查相關書目及收藏資料,僅見國家圖書館有清初刻本、清遼西青藜閣刻本(是否同版待考)、民國間抄本各一。另"臺灣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有抄本一種。

全書上、下二卷,收明代燈謎100條,每條前冠以“一物謎”、“幾字謎”(有一字、兩字、四字等)區分之,謎面之後為謎底,稱“右隱某某”。上卷事物謎與字謎條條間隔,下卷幾乎全為事物謎,字謎僅數條。

謎面文字簡潔,活潑生動,充分體現了民間燈謎的語言特色。據近人吳克歧《犬窩謎話》記載,有些謎語一直延續到清代,在清初的筆記中,還能看到這些燈謎的影子。當然,作為民間文學,也有一些謎條文字略嫌粗鄙,讀者自當去粗存精,加以甄別。

下面,即刻進入猜謎環節,請各位看官小試身手,看看明代燈謎,您能猜出幾個(答案請在本期找)。

1. 兩畫大兩畫小。

(打一字)

2. 小小身兒不大,千兩黃金無價,愛搽滿面胭脂,常在花前月下。

(打一文房器物)

3. 上無半片之瓦,下無立錐之地,腰間掛個葫蘆,曉得陰陽之氣。

(打一字)

4. 多一點又冷,少兩點又小,換了一畫便是木,挾直兩邊便是川。

(打一字)

5. 有面沒口,有腳沒手,也吃得飯,也吃得酒。

(打一傢俱)

6. 一月復一月,兩月共半邊。

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長流之川。

四口共一室,兩口不團圓。

(打一字)

7. 少年白髮老來黑,有事禿頭閒戴巾,憑你先生管得緊,管得頭來管不得身。

(打一文房器物)

8. 倚闌干東,人去也,霎時間紅日西沉,燈閃閃,人兒不見,悶懨懨,少個知心。

(打一字)

9. 傍壯臺,端正好,踏莎行,步步嬌,上小樓,節節高。

(打一生活用具)

10. 四柱欄杆肚裡空,荷葉盛水在當中,文武百官都朝我,皇帝見我也打躬。

(打一生活用具)

11. 南陽諸葛亮,獨坐中軍帳,擺開八卦陣,要捉飛來將。

(打一動物)

12. 大的不說小的,小的要說大的,若還要知大的,須是細問小的。

(打一古書文體)

13. 打得重,叫得響,叫得響,越要打,一個為子無頭髮,一個為子沒肚腸。

(打一宗教用品)

14、日裡藏蹤滅跡,夜來遊蕩飛揚,滿天星斗煥文章,曾伴君王路上。

雨打風吹不滅,燈前月下無光,窗前曾伴讀書郎,休作尋常模樣。

(打一動物)

15. 原是竹州廉使,轉升湖廣御史,驚動五部尚書,趕退翰林學士。

(打一生活用品)

16. 一個王居士,頭挽雙了髻,家有二寸口,俱往靈山走。

(打一字)

17. 遇軟便欺,撞硬就住,有鄰即入,無孔弗鑽。

(打一自然現象)

18. 南面而立,北面而朝,象憂亦憂,象喜亦喜。

(打一生活用具)

元宵佳节,来猜猜明代的灯谜

趙景深藏印

【燈謎答案】

1. 秦;

2. 印;

3. 卜;

4. 水;

5. 桌子;

6. 用;

7. 筆;

8. 門;

9. 梯;

10. 面盆架;

11. 蜘蛛;

12. 書注;

13. 木魚;

14. 螢火蟲;

15. 扇子;

16. 善;

17. 風;

18. 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