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珠寶,炫目華麗的“贗品”

早在15世紀,歐洲人已經開始佩戴人造珍珠製成的飾品。但當時,高端時尚界一直認為人造珠寶平庸無奇且不上檔次,因此設計師一直試圖避免使用人造珠寶。到了20世紀初,這樣的想法被徹底改變了。

保羅·波烈是首位使用人造珠寶與時裝進行搭配的設計師,1913年,他設計的琥珀桃心、石制佛像吊墜成為了女性追捧的配飾。可可·香奈兒也通過自己的設計,改變了人們對人造珠寶的看法。香奈兒將人造珍珠製成鴿子蛋大小,還把寶石染上了顏色,在她眼中,珠寶是服裝的裝飾,而不是炫耀財富或家世的工具。1927年,法國版《時尚》雜誌曾這樣評論:“人造時尚是這個時代的典型症狀,人們製造出十分精緻的人工合成事物,如絲綢、珍珠、皮毛等,雖是人造,但也是別具一格的時尚。”

人造珠寶,炫目華麗的“贗品”

圖/《時尚先鋒香奈兒》豆瓣劇照截圖


1924年,香奈兒開設了她的第一間珠寶工作坊,將人造寶石和人造珍珠與真正的寶石混合在一起,進行創作。香奈兒無視傳統束縛,無論何種場合都會佩戴人造珍珠項鍊、長款鍍金項鍊等。她在20世紀30年代設計的項鍊、珍珠和玻璃寶石首飾,可以與簡潔的日常服裝搭配,相得益彰。此外,香奈兒也將小黑裙重新帶回時尚界,小黑裙也成為了展示誇張人造鑽石首飾的最佳單品。

艾爾薩·夏帕瑞麗在20世紀30年代的珠寶設計也充滿新奇,無論是溜冰鞋樣式的胸針、綴有飾物的手鐲,還是面部飾品、沒有鏡片的眼鏡等,這些飾品一經面世,便會立刻被搶購一空。如今,越來越多的品牌都會設計人造珠寶首飾,消費者也很樂意購買這些人造“贗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