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求杜月笙幫忙,杜月笙辦完之後,為何親自上門感謝章太炎?

黎佩敏


杜月笙靠混黑社會起家,在舊上海混得風生水起,算得上是當時隻手遮天的土皇帝了。

雖說有錢了,但杜月笙卻高興不起來,為什麼呢?

(杜月笙劇照)

原來,杜月笙從小沒機會讀書,沒什麼文化,很嚮往讀書人的那種風度和氣質,所以,他總是著一襲知識分子愛穿的長衫,手上把玩著一把摺扇。乍一看,杜月笙還真有一點讀書人的模樣。

杜月笙對文人雅士分外敬重,喜好與他們結交。其中最為有名的,要數國學大師章太炎。

章太炎不光著作等身,人還特別狂狷,常常對時政暢所欲言。被他罵的權貴更是數不勝數,哪怕到了民國,孫文、蔣介石這些領袖亦被他罵過。由於他敢做敢當,在文人雅士中,有著極為崇高的地位。

照理,章太炎這麼一個狂傲的人,是不會和沒什麼文化,又是流氓的杜月笙攪和在一起的。可他偏偏和杜月笙交情很不錯,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就要說到章太炎的侄子了。

章太炎的侄子因為上海法租界的一處房產,和人起了糾紛。

對方有錢有勢,蠻不講理。

章太炎的侄子無奈,只得請章太炎出面。

章太炎本以為以他的身份,再加上他的能言善辯,對方一定會買他的賬。

誰知道對方行事粗魯,根本就不吃他這一套。

這下章太炎也沒辦法了。

就在此時,有人給他出了個主意,讓他給杜月笙寫封信,請杜月笙幫忙解決。章太炎答應了。

(章太炎舊照)

杜月笙對章太炎的名氣早有耳聞,一直苦於沒有機會認識。收到章太炎的來信後,激動萬分,立刻調動人脈關係,替章太炎的侄子解決糾紛問題,最後調解到雙方滿意。

把事情圓滿處理後,他又馬不停蹄趕到蘇州去拜訪章太炎,把事情結果告訴了章太炎,讓章太炎放心。和章太炎聊了些閒話,便告辭離去了。臨走時,他還不忘悄悄將一張2千塊的支票壓在茶杯下。

杜月笙的做法無疑顧全了章太炎的面子,因此讓他心生感佩,認為杜月笙並非傳統的黑社會頭子,反而很有古代豪俠的風骨。

攀上交情後,杜月笙和章太炎互相有了走動。

有一次,兩人在閒聊時,章太炎問起他名字的來歷。

當時,杜月笙還叫“杜月生”。他告訴章太炎,他出生在7月15那天,月亮正好升起的時候,所以他父親便給他起名“月生”。

章太炎聽了思索了一會才說,這個名字好雖好,但不夠儒雅,如果不嫌棄,我替你再改個字如何?

杜月笙沒想到有這個榮幸,高興壞了,馬上點頭說,一切都憑先生作主。

章太炎一笑,蘸著茶水在桌上比劃著說,杜先生不如改名“杜鏞”,字“月笙”。

杜月笙看了半天,由於文化不高,並不明白章太炎為何要用這幾個字。

章太炎見他茫然,便向他解釋說,《周禮》謂“東方之樂謂笙,笙者生也;西方之樂為鏞,鏞者功也。故取名為鏞,字月笙。

杜月笙雖然聽不太明白,但他還是起身給章太炎鞠了個躬,說他以後就叫杜鏞了。從那以後,他才把“杜月生”改為“杜月笙”。不過無論他走到哪裡,他最喜歡的,還是別人稱他為“杜先生”。這個稱呼,就像稱呼那種很有文化的人一樣。

(杜家祠堂落成盛景)

杜月笙是個有心人,他在和章太炎來往的過程中,看出章太炎雖被人推崇,但生活並不寬裕。於是,每月讓人準時給他送去銀票,以接濟他的生活。

對於杜月笙的的幫助,章太炎也是泰然受之,從未向他表示過感謝。

1931年6月10日,杜月笙在老家浦東高橋鎮老家修建的杜家祠堂建成。

杜月笙在建成典禮上,請了許多社會名流和軍政顯要,據說有頭有臉的人物來了約五六千人之多,場面極為浩大。

章太炎也在受邀之列,一向不肯與俗人為伍的他,由於感嘆杜月笙的為人,竟一反常態,親自為他寫了一篇《高橋杜氏祠堂記》。在文章中,章太炎追根溯源提到了古代杜姓文人異士若干,因此讓杜月笙的出身,頓時蒙上了一層世代書香的氣息。無形中,這又給杜月笙增添了若干光芒,愈發讓他有了名士風度。眾人從此後,也就不好再說他是社會哥出身了。

(參考史料《杜月笙傳》)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個問題可以分為二個部分。

第一、章太炎求杜月笙幫忙,究竟是為了何事?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章太炎有個侄子在上海打拼,辛辛苦苦攢了點錢財,好不容易買下一小塊地皮造了房子。剛住進去才兩年,有個混混過來說那塊地皮是他家祖上的,要收回,並且拿出不知真假的地契。侄子要出點錢,人家還不同意,一定要他將樓房拆掉,趕緊走人。原來混混另有它用。混混三天兩頭上門鬧事,侄子心亂如麻。你也知道,打官司是要錢的,找律師去法院也沒有任何結果。眼看著房子就要被人強拆,侄子只好來蘇州求叔叔章太炎幫忙。章太炎當時年事已高,雖然名頭很響,在上海灘是講究權勢和金錢的,名聲一文不值。他也沒有熟人,正在犯難的時候,有人點撥他去找找杜月笙,說杜對文化人一向敬重有加,或許肯為他幫這個忙。章太炎從心裡不願給杜月笙這樣的黑道大佬打交道,但事到如今也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給杜月笙寫了一封信。信寄出後才五天,侄子就打電話告訴他,由於杜月笙先生出面,混混不敢再鬧了,杜先生給了他一筆錢,在別處重新找了地方。這事辦得很好。章太炎聽了很開心。

第二、既然杜月笙幫完忙,為何還要親自上門感謝?

大家知道章太炎是個很清高的人,他是不願意和杜月笙這類人打交道的,在他的眼裡,杜月笙就是個地痞流氓,終究是不務正業,不過杜月笙的一次幫忙,讓他徹底改觀。而杜月笙卻不同,因為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他明白知識的重要性,很願意交一些學術界的朋友。他利用各種機會結交文化名人,無非就是藉助人家的名氣,為自己臉上貼文化標籤。基於以上原因,杜月笙還真結交了許多文化名人。尤其章太炎這種在當時文學界的“大家”,杜月笙更是早就想結實了,肯定不會浪費這次難得機會。另外,當時的文人有錢的不多,章太炎也經常沒有錢,於是杜月笙知道了以後,就經常拿錢出來接濟他,杜月笙每年花費很多錢,在這種人際交往的中,事實證明是很有用的,章太炎也為了表示感謝,親自為杜月笙修訂家譜改名字。杜月笙的大名叫做杜鏞,月笙是他的字,而且章太炎還查閱資料,給他找了個名人當祖先,這樣杜月笙的出身,就沒有那麼差了,他一直苦惱出身的事情,也就解決了,他很感謝章太炎。


浮生茶說歷史


杜月笙跟別的青幫大佬不一樣,起碼在為人處事和外表這一塊,就與眾不同。杜月笙的識人之道不是一般人能比擬的,他洞悉人心的本領可以說無人能及。上至達官貴人、商政大員,下至黎民百姓、江湖之人,只要杜月笙覺得你這個人行,無論貧窮富貴、出身卑微,杜月笙都一視同仁。


特別是對杜月笙有人恩的人,杜月笙是絕對不會忘記的,發跡之後第一時間就要報答的。杜月笙有錢了,首先想到的是曾經的那幫窮哥們。杜月笙做人有三碗麵必須吃好,那就是“人面”、“情面”、“場面”。他經常告誡別人說“做人不怕被別人利用,別人利用你證明你還有用。”,“人可以不識字,但不可以不識人。”杜月笙只做“雪中送炭”的事,“錦上添花”的事從來不做。他非常清楚,別人在最苦最困難,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出現了,這才能體現出來你對他的價值,才能夠讓人家記住你。

杜月笙樂於助人,但很多時候都是不求回報的。杜月笙借出去的錢從來不去討債,他知道借錢的人手頭寬裕了一定會還的,不還證明人家還不富裕。所以杜月笙從來不要賬,以至於到死,臨終之前還將自己所有的借條令人全部燒燬,並且告誡其子女不許任何人去討債。杜月笙的大度,真的是別的黑幫大佬所不及的。因此,杜月笙也結交了不少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和一些江湖志士。


民國文壇第一大佬章太炎請杜月笙辦事,杜月笙在不認識的情況下,二話沒說就給擺平了。而且辦完事還親自登門拜訪大師章太炎,杜月笙給人家辦事,還有登門去答謝人家,他這葫蘆裡買的是什麼藥呢?

其實杜月笙早就想結識像章太炎這樣的文人墨客,別看杜月笙是玩黑道的,可是他與其它黑道老大不一樣,杜月笙經常是長衫裝扮,手拿一把摺扇,顯然杜月笙不是讀書人,硬要擺出一副文人的架勢。杜月笙想的是我雖然是青幫大佬,可是我要讓人瞧得起我杜月笙,我要給人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一改往日黑幫老大別人見了都害怕,望而生畏的那種感覺。


別的黑幫老大在公共場合一般都是西裝革履,只有杜月笙是長袍加身。所以杜月笙當初為了這身行頭,費勁了心事也要巴結那些文人墨客。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杜月笙是在給自己營造一種文化氛圍,文人形象。

所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就成了杜月笙想結識的人,可是苦於拜見無門,杜月笙總不能冒冒失失的前去拜訪人家吧!畢竟自己在社會上也是有名氣和地位的人。怎麼說也得找個合適的機會和理由,就在杜月笙為這事犯愁的時候,人家章太炎派人來求他辦事來了,真是天上掉餡餅,就這樣杜月笙派人幫章太炎擺平了事端之後,立馬就遞了帖子,章太炎求人辦事在先,人家要登門拜訪在後。不見杜月笙不妥,人家剛給自己辦完事,於公於私都說不過去,所以沒辦法,章太炎只好接見了杜月笙。


後來二人不僅成了朋友,而且章太炎還給杜月笙改了名字,杜月笙還沒少救濟這個章太炎,你想啊,一個文人墨客能有多少錢,所以章太炎生活的很節儉。人情這東西都是彼此相互的,人無完人,取長補短很重要。你杜月笙在有錢,也是大字不識一籮筐的貨色,所以他結識章太炎也是明智之舉。

杜月笙能親自上門感謝章太炎,一句話,他就是為了包裝自己。


任馳贏天下


在中國近代史上,杜月笙肯定算是一號傳奇人物。當時的他身為中國上海青幫中最大的頭目之一,在我們大家看來就是一個混黑道的惡狠幫主形象。

可在當時名頭響亮的上海三大亨中,黃金榮是屬於貪財的主兒,張嘯林是個能打的茬兒,而同樣身為人物的杜月笙,為何卻被公認為會做人的集大成者呢?甚至可以讓泰斗級別的章太炎為他題字改名。由此見得,杜月笙的一生可不只是喊打喊殺。

章太炎老先生絕對算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大家之一,連魯迅等國學大師都是師從於他。他甚至敢張口去罵孫中山,還在慈禧的壽宴上書寫不敬之詞,可見得章老先生絕對是個值得人們尊重,有自己的文學地位,更不會趨炎附勢的人。可他為何卻對杜月笙那麼客氣?這其中肯定是有不一般的緣故而致。

從杜月笙的人生追求可以看出,他並不滿足於自己給上海人,乃至國人留下的青幫頭目身份。加上他的高情商加持,最終他成為了一個“有本事卻沒脾氣”的大人物。

要知道杜月笙一直以來對文人都很尊重,平時沒事就想要廣交有學問的朋友,用現代化說,就是他想要更新下自己的朋友圈,改掉大眾對他自身沒文化的定位。因此他也生出過去拜訪章太炎的想法,但人家畢竟是文化大家,不好唐突登門。

剛好有一次,章太炎的侄子在上海遇到了麻煩,解決不了便向章太炎求助。章太炎雖說是文學大家,可上海人當時只認錢財、權勢。章太炎四處經人打聽,在上海杜月笙可是能通天的人物,並且還對讀書人特別尊重,便託人將一封求助信件遞到了杜月笙手裡。

當這封信到了杜月笙那兒時,他整個人都震驚了,堂堂的文學界泰斗居然會親自求助於他。頓時他便明白了,這絕對是一次結交章太炎這位真名士的好機會。

對杜月笙來講,這次求助可謂是雪中送炭,剛好合了他結交文人的心。於是他趕緊差人去解決章太炎的侄子所遇到的麻煩事,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他侄子安頓好。

很快一切便被杜月笙處理順暢了,章太炎的侄子在脫離了危險後也給老爺子報了平安。而這時的杜月笙,才真正展現出了他的高情商做人之道。

他沒有逢人就吹噓他幫了章太炎的大忙,而是低調的在第一時間給章太炎去了一封回信:事情已辦妥,改日必登門拜訪,只為一睹老先生風采。

當章太炎收到回信,看了言辭後心情也是很舒暢,他此時倒是覺得這個杜月笙真的挺不錯。從這封回信,不難理解杜月笙的意思,就是自己為章太炎辦事是他的榮幸。

這讓受到幫助的章太炎反而覺得是杜月笙更需要自己,而不是杜月笙幫他忙。由此以來,當杜月笙有了機會登門拜訪,他去時也展現出對前輩的足夠尊重。

因此在之後,章太炎不僅為他改了字號,還親自為杜氏祠堂題了字。所以是杜月笙自身高情商的為人處世風格打動了章太炎,也是他這種脾氣,才讓人們公認為他最會做人!


夏目歷史君


杜月笙上門並不是為了感謝章太炎,感謝這兩個字欠妥,應是“拜訪”二字較妥。

章太炎是何許人也?

章太炎是國學大師,近代文言文之第一人,看看章太炎的徒弟們:黃侃、劉文典、魯迅、陶煥卿、錢家治、朱宗萊、餘雲岫等等,你就知道老師有多牛了。

章太炎的侄子在上海法租界,因為一套房產與別人發生糾紛,侄子求助助於章太炎,然章太炎是文人,不善於處理糾紛,章太炎便求助各路朋友,都無法解決,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章太炎寫信給了杜月笙,杜月笙看後,立刻幫章太炎的侄子解決了問題。

隨後回信給章太炎:改日登門拜訪先生,只為一睹先生風采。

杜月笙為何對章太炎青睞有加?

杜月笙成為上海灘三大亨後,可以說有錢又有勢,杜月笙並不滿足現狀,杜月笙本是小混混出身,並且也沒什麼文化,骨子裡都是癟子氣,杜月笙想要改變自身的癟子氣,要有讀書人的氣質和風度。

在當今社會也是有所雷同,有的人可能很有錢,但在他的身上,只能看到暴發戶的形象,一個人的氣質很難改變,杜月笙很嚮往讀書人的風度和氣質。

善於交人的杜月笙,想結交一些名士,革新自己的朋友圈,俗語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章太炎便是杜月笙一直想結交的大師,在當時,最出名的國學大師非章太炎莫屬。

但章太炎這個人特別高傲,曾寫詩大罵慈禧敗家,更看不上這些混混起家的黑幫大佬,經過此事,讓杜月笙尋得一絲機會,趕緊寫信登門拜訪,拜訪時,章太炎也投桃報李,替杜月生的名字換了個字。

大名杜鏞,號月笙,

《周禮》雲:東方之樂謂笙,笙者生也。

杜月笙連忙起身感謝,杜月笙為人低調謙遜的性格深得章太炎喜歡,杜月笙臨走前,得知章太炎生活拮据,便將一張2000大洋銀票,折成正方形,壓於茶杯下。

總而言之,杜月笙交章太炎,一是在江湖上,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二是成為了章太炎的座上客,通過章太炎,結交一大批文人雅士,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花費區區一點錢財,不值一提。


歷史課課代表


真正的高情商的體現是:他幫了你,你卻感覺是他需要你,而不是他幫了你。

杜月笙在幫了國學泰斗章太炎後,反而親自去信並登門拜訪的種種,便是這種高情商的終極體現。“大恩即大仇”這些字眼,在杜月笙這兒之所以永遠不會上演,就是因為他的高情商。

當年上海三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世人是這麼評價的: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由此可見,杜月笙之會做人,是公認的。

從杜月笙與章太炎的這段過往裡,大致可以窺見這位被偉人稱作“有本事沒脾氣”的人,在為人處世上的頂級智慧。

章太炎是民國頂級大師,他也是魯迅等大師級人物的恩師。他是敢罵袁世凱、孫中山的角色,這樣的人,自是傲骨嶙峋了。可偏偏他對上海皇帝杜月笙卻相當客氣,他甚至還屈尊在他杜家祠堂落成之日,揮毫潑墨為他親寫了杜氏祠堂記。

讓素有“章瘋子”之稱的章太炎做這樣“溜鬚拍馬”的事,非一般的關係,絕無可能。

要知道,同樣是慶生,這章太炎可是曾在康有為70歲壽宴上寫對聯喝過倒彩的,他寫的是:“國之將亡必有(妖);老而不死是為(賊),他甚至還曾在慈禧太后生日時寫過“萬壽祝疆無”這般大不敬之賀詞。

由此可見,章太炎絕非趨炎附勢之人,所以,他對杜月笙的推崇絕是出自真心實意。能讓罵天罵的章太炎甘心情願地為之歌功頌德,實是杜月笙會做人的必然。

當年,章太炎侄子被抓各種想法無果後,他在別人的幫助下找到了能通神的杜月笙。章太炎求杜月笙辦事,用的是信件。

這封信被遞到杜月笙手裡時,他整個人都顫了:這不就是他一直崇敬的國學界泰斗麼!杜月笙雖是青幫頭子,可他一心想做名流,這也是他一直穿長衫、要求下面人不著短衫的原因所在。

而真的要做名流,非得結交真名士,用今天的話講就是:革新自己的朋友圈。

杜月笙看到這求助信後,立馬意識到,這是他結交這個真名士的最佳機會。須知,這樣的人物,你若真沒皮沒臉地湊上去,人肯定不會理。

可若是在章太炎雪中送上炭,並且送的方式妥當,那一切就都好說了。真真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

理清楚這層後,杜月笙第一時間叫來了手下吩咐他們趕緊撈人,不惜一切代價。很快,在杜月笙的幫助下,章太炎的侄子便脫離了危險。

通常,低情商的人多會在幫忙完後各種吹噓自己為這事費了多大勁,可高情商的杜月笙的做法卻完全不同,他第一時間在事情辦妥後給章太炎去了一封信,信上只說:事情已辦妥,改日將登門拜訪先生,只為一睹先生的風采。

顯然,收到這樣信件時的章太炎,心裡自是非常舒暢的。事情辦完了不說,這幫忙辦事的還要來登門拜訪,目的是想一睹他的風采。

這就等於什麼,等於杜月笙在告訴章太炎:為您辦事真的太榮幸了,辦完我還想借這機會來跟你親近一下。

這樣一來:被幫助的人,絲毫不覺得自己受了別人的恩惠,倒覺得對方很需要自己。

講到這,不僅想起很多讓人看起來非常不舒服的慈善活動了。某機構曾在給貧困山區孩子一人捐助幾百塊後,逼著孩子說:“我是某某貧困生,感謝捐助多少多少”。慈善機構的這行為,無疑生生踐踏了孩子的尊嚴。

同樣的事,杜月笙也幹過,他也捐助過貧困孩子讀書,但他的做法和他幫助落難章太炎時如出一轍,他在捐助了這孩子以後說:中國需要你們去拯救,你們一定要替國家把書讀好。

只這一句,孩子立馬沒了被救助的感覺,只覺得杜月笙此舉純粹是因為:他和國家需要他。

能把“救人危難”處理成這般高智慧,唯有杜月笙。也只有這樣的杜月笙,能得章太炎尊崇。

後來,杜月笙登門拜訪時,心情極其舒暢的章太炎還為他改了名字,由“杜月生”改成了“杜月笙”。關於為何如此改名,當時的章太炎是這樣說的:

“今後您就以‘月笙’為號,大名杜鏞,號月笙,《周禮》雲:‘凍方之樂謂笙,笙者生也。”

杜月笙聽完立馬起身鄭重答謝,自這以後,他便開始用杜月笙的名號。

這樣一來,杜月笙與章太炎的聯繫便自然地緊密起來了,畢竟,就連杜月笙這名號,也是章太炎改的。只這一改名字,杜月笙名字高大上了不說,他在名流界的地位也瞬間提升了許多。

杜月笙對待章太炎如此,對待章太炎以外的其他人亦是如此。

昔日創辦錦江飯店的女老闆董竹君有難時,杜月笙幫忙時的做法也依舊顯出了“幫你是我需要你”的高情商了。

董竹君的飯店生意日漸紅火後,一直想擴大飯店,可因為無權無勢,沒人肯將附近的店面租給她擴充規模。就在她一籌莫展時,杜月笙出現了。

杜月笙是以食客的身份出現的,他在隊伍裡排了很久的隊吃上飯後便對董竹君說:“你這店啊,太小了,我們都沒地方坐,你得擴大規模才能給我們方便啊!”

之後,杜月笙便給屬下打了招呼,不久,周圍的店鋪紛紛自動找到董竹君要將店面租給她。董竹君知道,這一切都是杜月笙幫的忙。

可待董竹君來謝杜月笙時,他卻揮著手說:別謝我,我是為了自己和大家吃飯方便。一席話,說得董竹君心裡十分舒服,她心裡覺得,這倒不像他在幫她,倒像是他和大家太需要錦江飯店提供更好服務了。

幫人的最高境界,大抵如杜月笙之於章太炎、董竹君等這般了。


記者李滿


杜月笙雖然讀書不多,但素以愛結交文人名士著稱。章太炎,作為民國時期,極為出名的大學者,若是能跟章扯上一點聯繫,無疑會給自己添光加彩。

但章太炎,又以狂傲著稱。袁總統打算稱帝的時候,本想要幾個知名人物,寫幾篇“勸進文”,當然這種文章,開的稿費也很誘人,大概是一字一個銀元,千字就是千元。要知道,胡適在北大當教授,一月的工資差不多就是這麼多。若換成今天的工資,起碼是三萬多。


章太炎之前和蔡元培創辦“光復會”,和孫中山先生創建的“興中會”,因主張革命清政府,走到一塊,組成了我們所熟知的“同盟會”。後來,因革命主張不同,跟孫中山分道揚鑣。


但愛國熱情,依舊不減。所以他自然能看出袁的把戲。由於未能“遵旨”,被袁世凱忌恨,被軟禁在北京的寓所裡。知道袁“駕崩”,才恢復自由身。

後來,章輾轉來到上海。此時杜月笙風頭正盛,但終究上不了檯面。古人說,要想三不朽,得立德、立功、立言。


立功、立言都跟杜月笙無關,杜月笙作為上海灘的風流人物,要想被世人記住,只能往立德方面靠,比如做慈善活動,抗戰期間,積極為前線捐款捐資。


但這些都比不上,一個大文人的在報紙上的一句吹捧。明白了這理,也就不難明白,為啥明明是杜月笙幫了章太炎,還要自己登門感謝。

感謝什麼,感謝章幫自己增加曝光度,而且通過這一小事,讓更多的文人墨客,知道。就連章太炎,這門狂的人,都願意和我結交的,你們也沒有必要裝清高!


本草百曉生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事件背景。

首先,章太炎請杜月笙幫忙的所為何事?

這還要從章太炎的侄子說起,民國時期的上海灘魚龍混雜,各分人物彙集於此,章太炎侄子在上海灘租界內和一個頗有背景的人發生了爭執。章太炎的侄子被逼的沒有辦法只能請名氣頗大的叔叔出面調解,卻沒想到章太炎親自來了上海,對方根本不買他的賬。章太炎是碰了一鼻子灰,好不尷尬。這時有人對章太炎說:“上海灘法租界的華人沒有不給杜月笙面子的,你為何不去找找他?”章太炎心說自己和杜月生素不相識,對方肯出面幫忙麼?但騎虎難下,攬了這檔子事兒,又不能打退堂鼓。於是章太炎寫信給杜月笙,請求杜月笙幫忙解決此事。

其次,杜月笙為什麼肯幫忙,而且辦完事後還親自上門感謝章太炎?

這就要從杜月笙的出身說起了。

杜月笙之自幼父母雙亡,先後由繼母和舅舅撫養長大。到了十四歲,就託關係進入了青幫,到黃金榮的公館做小跟班。後來因為他機靈能幹,逐步的成長為上海灘一手遮天的頭面人物。可當杜月笙步入上流社會,他發現很多人私下仍然看不起自己這樣的土包子。杜月笙深知自己的短板,十四歲就給人當跟班的杜月笙缺少的是文化底蘊。一個人越缺少什麼,他就越在意什麼。所以金錢、權利、地位他都有了,他缺少的就是人們對他的認可,一些藝術大家對他的認可。他希望人們叫他杜先生,而不是杜老大,他也渴望人們是從打心底尊敬自己,而不是表面。

而章太炎是民國初年的學術界大拿,他涉獵廣泛,治學嚴謹,著作頗豐,是個正經的文化人。

杜月笙接到了章太炎的請求,感到十分驚喜。他沒想到像章太炎這樣的學問大家也知道自己的名字。於是親自出面,動用關係妥善解決了這一糾紛。辦完了這事兒,杜月笙還親自跑到蘇州拜訪章太炎,告知事情已經圓滿解決,並感謝章太炎看得起自己。

杜月笙為什麼幫人辦事之後,還要親自上門感謝章太炎呢?這就體現出了他做人的高明之處,要是放在平時章太炎這種大師肯定看不上自己,但如今他欠了自己人情,自己還恭敬的上門拜訪。這就讓章太炎覺得自己有江湖俠氣。

果然從這件事情之後,杜月笙成為了章太炎的座上客,憑藉著和章太炎的關係,結交了民國一大批文人雅士,社會地位不斷提高。


漫談山野雜家


章太炎是民國時期的國學大師,滿腹經綸、博學多才,許多名人都不入他的法眼。比如袁世凱想結交他,卻被他連損帶諷刺拒絕了,氣得袁大總統罵他是“章瘋子”。

像章太炎這樣的文人都有一種孤傲的性格,常人很難和他相處。然而杜月笙卻是個例外,杜月笙和章太炎是莫逆之交,這讓許多人大跌眼鏡。

杜月笙沒有文化,靠打打殺殺起家,屬於黑社會上的大佬,章太炎和杜月笙的身份根本不搭,他倆是如何成為好朋友的呢?

說起來還是杜月笙會做人,老杜雖然是舊上海灘呼風喚雨的大亨,有錢有勢後卻一直想洗白自己黑社會的身份,平時總是穿著長衫,手拿摺扇裝出一副斯斯文文的樣子。

杜月笙此時心中最大的願望是和文人結交,這樣能顯得自己不同凡響,不同於過去的痞子流氓。就在這當兒,章太炎有求於他找上了門。

原來章太炎的侄子出事了。事情是這樣的,章的侄子在上海有一處房產,由於地理位置好,被當地的房地產開發商看中,商人想買下這塊地,但章太炎的侄子說什麼也不賣,開發商為了儘快完工,找了一些地痞流氓威脅章的侄子,“不賣打斷你的雙腿!”

萬般無奈之下,侄子找到了叔叔把事情講了一遍。章太炎一聽說“這事好辦,咱們告他去”。

然而章太炎太天真了,不良開發商早已行賄了法官。官司一直拖著,侄子也不能住回自己的房子。這可怎麼辦呢?章太炎在旁人的指點下,這才找到了杜月笙。

杜月笙早就想結交章太炎,只是苦於沒有機會,這正是瞌睡時有人送上來了枕頭。杜月笙向章太炎打包票說“這事兒你就別管了,過兩天我給先生回信”。

末了杜月笙忙不迭地擺開宴席,熱情款待章太炎,這讓章太炎受寵若驚,心想自己求人辦事,沒帶禮物,反而要人家要請自己一頓,心中著實過意不去。

過了五天後,侄子告訴章太炎“事兒擺平了”。開發商向他賠禮道歉並賠償了損失,那些地痞流氓提著禮物看了他並賠了一千塊大洋。

原來杜月笙命他的手下教訓了地痞流氓一頓,然後利用自己的人脈為開發商重新選了一塊好地,最後落得皆大歡喜。

章太炎聽了侄子敘述,頓時覺得自己臉上有光,在侄子面前腰桿也挺直了。

就在章太炎打算提上禮物去感謝杜月笙時,杜月笙卻登門拜訪,這讓章太炎感嘆不已,心想“杜月笙是一個值得深交的朋友”。

章太炎這次說什麼也要宴請杜月笙一次,盛情難卻,杜月笙只好說道“恭敬不如從命”,說罷二人哈哈大笑落座。

席間,章太炎得知杜月笙當時叫“杜月生”,章太炎說這個名字有點土,“杜先生我給你改一下名如何?”

杜月笙拱手道:“但請先生賜名”。

章太炎思索了一會道:“杜先生不如改名“杜鏞”,字“月笙”。章太炎接著向他解釋道:《周禮》謂“東方之樂謂笙,笙者生也;西方之樂為鏞,鏞者功也,故取名為鏞,字月笙。

杜月笙一聽杜鏞這名字挺文雅,從那以後,他把“杜月生”改為了“杜月笙”。

二人酒足飯飽,杜月笙臨走時,他把兩千元的銀票偷偷壓在了章太炎的書桌上。親們看到了吧,杜月笙就是這麼會做人。

在舊上海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

如果親們想深入瞭解杜月笙的江湖人生,我給大家推薦《杜月笙全傳》這本書,裡面有許多精彩的故事,值得擁有。





秉燭讀春秋


杜月笙情商極高,會做人是出了名的。他交遊很廣,朋友遍及五湖四海,三教九流,五行七作,幹什麼的都有,他交友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不管你是位高權重的政界紅人、失意政客、知名文化人、落魄軍官、浪蕩公子甚至被當時人瞧不起的“戲子”,只要他認為那人值得交,都一律厚待,一視同仁,傾力結交,有時還特意資助而不求回報,也不提什麼要求。

杜月笙雖然出身寒微,很小就出來闖蕩江湖,沒有什麼文化,但他發跡成為上海灘聞人之後,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以及門徒的形象,據範紹增回憶,他下令手下的各大徒弟一律不準穿短裝(彼時稱“短打”,是社會下層人士的普遍著裝),他本人則一年四季都身著長衫。

杜月笙成為叱吒上海灘的“三大亨”後,為了洗脫自己的黑道背景,行為舉止都裝的文質彬彬,毫無凶神惡煞的戾氣,外表看上去很是斯文。

當年一位著名記者曾見過這位在上海灘呼風喚雨、炙手可熱的“流氓大亨”,原先以為此等人物縱使不是滿臉殺氣、兇相畢露,總該是一介粗野蠻橫的武夫,但見面之後,卻驚訝地發現他只是一個清瘦修長身材,面色帶青、和顏悅色的普通老者,看上去很文弱,言語間也沒有“白相人”常說的豪言粗語,給人印象溫文爾雅,僅此一點,就可以看出縱橫江湖多年的杜月笙在氣質修煉上狠下了一番工夫。

杜月笙正是以這種新的做派,開始周旋於與當年喋血黑幫時完全不同的全新階層,著力接近、拉攏頗具社會影響力的知識精英。當年上海有位聞名遐邇、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章太炎(炳麟),他著作等身,是公認的學界泰斗。杜月笙早就想和他結識,只恨一直沒有機會。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認識了這位才華橫溢的國學大師。某日,杜府管家萬墨林拿著一封信走進來,杜月笙接過後在信封上隨便掃了一眼,心中一陣狂喜,拆開後在信紙下方寫信人落款的地方仔細一看,更是興奮異常。

雖說他斗大的字認不得幾個,可是信封上“章緘”二字倒也認識,信紙最後落款處寫著“炳麟謹上” 他也依稀認得。這個炳麟就是大名鼎鼎的國學泰斗章太炎,堪稱一代大師,學界名流。

杜月笙十分驚喜,怎麼也想不到有機會和章太炎這等人物建立關係,長期求之而不得,今日卻不請自來。

杜月笙發跡後,一貫喜歡給人留下禮賢下士的感覺,不論是落魄文人、失勢政客,還是走街串巷的販夫走卒,只要認為他們在過去或將來或許可能有所成就或有利用價值,他都竭力與之交往,在金錢上更是經常雪中送炭,通過這種手段,他結交了許多社會名流。從某些方面看,杜月笙頗有幾分春申、孟嘗的養士古風。

杜月笙急不可耐的吩咐萬墨林把章氏來信念給自己聽,聽罷,杜大亨才明白這位恃才傲物的章太炎為什麼找他。原來,章太炎有個侄兒在上海,不慎捲入一場官司中,或許會敗訴,沒有辦法, 經人提醒想到了在上海灘呼風喚雨、神通廣大的杜月笙,這封信就是特地託他從中設法疏通的。

這樣一件事,在縱橫黑白兩道、人脈頗廣、社會關係複雜、財雄勢大的杜月笙眼裡,實屬小事一樁。他只用了一天時間,就疏通了方方面面的關係,順利打通了了關節,在十里洋場,誰敢不給杜大亨幾分面子?

當晚,派出去辦差的人就回復杜先生說,章太炎囑託的事已經辦妥。杜月笙不但爽快的替章太炎解決了這場官司,而且還主動去信表示要親自去章太炎在蘇州的寓所登門拜訪,好一睹大師的風采。

這次會面成為杜月笙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因為正是在這次見面中,他有了自己的大號。

話說杜月笙利用自己的權勢與關係,替章太炎的侄兒擺脫了牢獄之災。按理說,他幫了章一個大忙,章欠了他一個大人情,理應親自到杜府登門道謝才對。可杜月笙雖然沒有文化,卻對中國特色的人情世故諳熟於胸,考慮到文人大都清高孤傲,還好個面子,他決定放低身段,主動到蘇州去拜訪這位才高八斗的國學宗師。

某日,杜月笙來到蘇州拜謁章大師。章太炎把杜月笙迎進客廳,首先感謝杜先生幫侄兒了卻官司,擺脫困厄,杜謙讓一番,連說不過是舉手之勞 ,不足掛齒。隨後,二人對坐閒談起來,杜月笙說自己祖籍原本是浙江海寧,世代養蠶繅絲為業,後來才遷到浦東高橋鎮。章太炎也是浙江海寧人,這麼一算才知兩人居然是同鄉,於是倍感親切,談話氣氛也就自然更融洽、寬鬆了。

杜月笙談到自己名字的由來,說自己降生時恰逢陰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的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那天夜裡月圓如盤,大小如鬥,一輪圓月映的夜空宛如白晝,一片清輝,其父見明月當頭,便為他取了個“月生”的名字。

杜月笙滔滔不絕,痛說家史以及自己名字的由來,卻見章太炎凝神靜聽,若有所思,不發一言,還以為他對自己說的話沒有興趣,正感困惑之時,突然聽章太炎朗聲道:“杜先生,老朽給您換個名號,就叫‘鏞’,您的大號就叫‘杜鏞’,在先生您的原名‘生’字上加個‘竹’字頭,改‘月生’為‘月笙’,今後您就以‘月笙’為號,大名杜鏞,號月笙”。見杜月笙一臉茫然,章太炎遂詳細的解釋起來:“《周禮》雲:‘凍方之樂謂笙,笙者生也。西方之樂謂鏞,鏞者功也。難道您先生不喜歡這個名字’。 難道先生您不喜歡這個名字”?

杜月笙恍然大悟,才知道學富五車的章大師沉吟不語,原來是在給自己取大名。國學大師、學界泰斗章太炎給自己定了大名,這事要是傳出去,對自己而言是何等榮耀!杜月笙趕忙起身離座,畢恭畢敬的對章太炎鞠躬道:“多謝先生賜名,晚輩三生有幸,聽先生的話,從今日起就叫杜鏞(號月笙)了” 。杜月笙這一趟真沒白來,不但結識了國學大師章炳麟,認了老鄉,還得了大師的賜名,回上海後,他見人便說,遂成為上海名流的一段佳話。據說杜月笙私底下把這個名字習練了不知多少遍,後來籤起名來筆力遒勁、龍飛鳳舞,不知實情的人乍一看還以為他是一位飽學之士呢。

杜月笙成為海上聞人後,為了自己的斯文形象,行為舉止都很注意,平日長袍馬褂,顯得文質彬彬,同時還煞費苦心地結交了章太炎、楊度、郭沫若、梅蘭芳等一大批文人雅士、社會名流,杜月笙名字杜鏞,號月笙就拜章太炎所賜。由此這位在上海灘翻雲覆雨、縱橫捭闔的黑道大亨在知識界也有了相當影響,被文人們稱作“杜先生”。



【插圖源自網絡】

【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