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小飯堂”出品“大文章”

截至2018年底,廣州市60週歲以上老年人口169.3萬,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185萬。

廣州市民政局在調研中發現,助餐配餐服務位居老年人需求首位。為此,市民政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從老年人的需求出發,用心用情辦好長者飯堂,著力構建以“大配餐”服務為重點的社區居家養老“3+x”服務體系。

点赞!“小饭堂”出品“大文章”

布點社區化,滿足老年人就近需求

市民政局從老年人中午吃飯難這個群眾身邊的小事、難事、鬧心事入手,找準長者飯堂支點,搭建養老大配餐服務項目,實現黨建與業務同頻共振、相互促進,把黨的初心和使命切實落實到各項工作中,落實到廣大人民群眾身上。

点赞!“小饭堂”出品“大文章”

綜合考慮老年人居住或活動集中度及步行通達等條件,按照“中心城區10-15分鐘、外圍城區20-25分鐘”的距離半徑,科學選擇布點位置,確保長者飯堂易及性。以盤活利用為主的原則,充分利用老年人活動中心等社區現有物業進行適老化改造,積極推動高校、企事業單位等餐廳向老年人開放,避免大拆大建和大幅增加財政負擔。目前,全市長者飯堂1031家,實現了鎮街、村居全覆蓋。

籌資多元化,確保配餐可持續

項目實行“4個一點”(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慈善捐一點、個人掏一點)的辦法,實現多方支撐、廣泛參與,長者飯堂普遍實現保本微利,申請參與運營的企業持續增加。

点赞!“小饭堂”出品“大文章”

市民政局每年安排項目資金,對老年人就餐、企業和志願者送餐、長者飯堂運營3個環節進行分項補貼,提高需方、供方的參與感和積極性。市、區慈善會設置“長者飯堂愛心餐”項目,街道社區積極發動公益慈善、志願服務,發起設立社區基金,多方投入長者飯堂建設運營。

点赞!“小饭堂”出品“大文章”

另外,市民政局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專業化企業和社會組織運營長者飯堂,鏈接互聯網送餐平臺為老年人提供網上點餐、送餐上門等服務,建立起安全可靠、服務多元的餐食供應和配送服務鏈,實現政府、餐飲企業、服務平臺等多方信息對接和協同服務,1007個長者飯堂實現刷社保卡就餐。目前,全市941家長者飯堂由社會力量運營,佔總數的92%。

服務個性化,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在“211標準套餐”(兩葷一素一湯)基礎上,項目根據老年人身體特點、飲食習慣和時令季節變化,制訂每週食譜,做到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味美可口,並對糖尿病人等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個性化餐飲服務。整合社區為老服務資源,搭建鄰里交流、志願服務平臺,將助餐配餐服務與獨居、空巢等特殊群體老年人探訪、關愛、精神慰藉等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有機結合,使長者飯堂成為社區老年人健康養老、休閒社交的共同家園。

点赞!“小饭堂”出品“大文章”

在項目監管上,實現對長者飯堂多方位、全鏈條監管,保證助餐配餐安全可靠、運營服務標準規範。統一長者飯堂標識,公佈服務地圖,公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投訴電話等,定期聽取意見建議,自覺接受監督。建立政府部門巡查和第三方機構評估制度,巡查和評估結果作為獎懲依據,實行最嚴格的制度化監管。兩年多來,全市長者飯堂持續保持零事故安全運營。

成果一覽:

截至2019年5月底,全市共有長者飯堂1031個,比2016年底增長了4.6倍,覆蓋全市街道(鎮)、社區(村),“市中心城區10-15分鐘、外圍城區20-25分鐘”的全覆蓋服務網絡基本形成,社會力量運營佔比92%,成為提供助餐配餐服務的主體力量。

点赞!“小饭堂”出品“大文章”

根據第三方機構民意調查顯示,助餐配餐服務知曉率達到95.4%,老年人滿意率超過90%。很多老年人表示,“大配餐”服務既較好解決了他們最關心的就餐問題,也為他們提供了相互交流、融入社會的平臺。

点赞!“小饭堂”出品“大文章”

根據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民調顯示,2018年廣州市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現狀的滿意度比2015年提高11個百分點。人民日報頭版、央視新聞聯播、新華社等中央、省市新聞媒體2018年刊發逾700篇報道,持續點贊廣州以長者飯堂為核心的養老服務成效。

(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