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育理念,決定孩子面對世界的態度

許多家長會發現,在孩子1~2歲的時候,脾氣非常大,動不動就鬧。而具備了一定活動能力的他們,比起嬰兒時期來說,顯得非常能搗亂,偏偏還說不聽,打不得。這到底要如何是好?

事實上,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階段,處理好了接下來孩子就會很好帶。

父母的教育理念,決定孩子面對世界的態度

1. 我的孩子怎麼那麼難帶?--問題引起的內自省

最近發現很多這一類的問題,我在想是不是因為假期延長,讓許多平時忙於工作的家長不得不在家面對孩子。平時忙工作不覺得孩子鬧騰,一旦靜下來與孩子認真相處的時候,才發現以前可愛的寶寶,現在成了一個“小惡魔”。

所折射的問題是,家長們並不瞭解自己的孩子,不瞭解孩子的狀態,只希望看到孩子好的一面,享受孩子聽話乖巧的時光;

任由這種不理解發展下去,親子關係只會越來越惡劣,孩子也只會越來越偏離父母心中的理想孩子模樣。

當然這類問題越早發現越好,因為等到孩子真正忤逆再進行教育,所付出的時間和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請靜下來認真的瞭解你的孩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切付出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感到超值!---源自一個二胎脫坑寶爸的內自省。


父母的教育理念,決定孩子面對世界的態度


2. 2歲是魔王

1~2歲的區間,通常孩子會被視為“魔王”,他們愛搗亂,哪裡危險去哪裡,哪裡不滿鬧哪裡;而同時他們又顯得難以溝通,講又不聽,聽又不照做,照做又做不好...

總而言之,1~2歲的孩子,簡直了!

孩子會出現動不動就鬧脾氣的表面原因很簡單--他們只懂得用鬧脾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就像嬰兒一般餓了就哭,不吃飽誓不罷休--即表達方式的欠缺;

理解這一點並不難:他們的語言系統還沒完善,理解能力有限,沒有什麼是非觀,所掌握的身體機能也非常有限和不熟練。就像一個不識字的啞巴只能手舞足蹈來表達。

孩子會出現動不動就鬧脾氣的心理原因也很簡單--他們正處於與母親身心分離的階段。

一方面,他們很自戀,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嬰兒全能自戀心理),

但實際上對於這個世界來說他們還很弱小,所以他們經常會遭遇現實和理想間衝突的挫折:

一個極其自戀的人,真正投入實踐的時候,發現自己原來是那麼弱小,那份反差足以讓人崩潰。

另一個方面,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與母親是兩個獨立的個體,這讓他們高興又不安。

高興的是,他們終於成為自己,脫離母親也能做一些事情(例如不用媽媽抱也能走了),發現自己有獨立的能力了;

不安的是,他們發現自己是那麼弱小而媽媽是那麼強大,媽媽總是能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自己還離不開母親;

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動不動就鬧脾氣是非常正常的,基於上述原因,他們非常想獨立但又離不開母親,甚至會產生和母親對抗的情況。


父母的教育理念,決定孩子面對世界的態度

3. 父母可以怎麼做?

當孩子進入“2歲魔王”區間的時候,父母的教養方式和教養理念非常重要。

  • 教養理念決定了父母的態度,而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父母、對這個世界的態度

很多家長是不會考慮“教養理念”這一個問題的,應該說沒有考慮到。

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才,但真正說道成為怎麼樣的“才”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或者用“乖”“聽話”這類含糊的詞來形容。

教育的過程,是價值觀傳遞的過程,是生活態度傳遞的過程。

在這個“魔王”階段,你是欣然接受孩子的狀態,還是因為種種原因拒絕孩子(例如孩子經常鬧脾氣而感到孩子不符合你心中的標準),決定了孩子接下來怎麼對待你,對待這個世界。

如果父母給孩子傳遞的是積極樂觀、向上向善的態度,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自信且穩定;

如果父母給孩子傳遞的是悲觀負面、煩躁不安的態度,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自卑且不穩定;

此部分內容需家長理解、思考的,是形而上學的,是“育兒的道”,而教養方式是“術”,是具體的。

父母的教育理念,決定孩子面對世界的態度

  • 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發展方式,決定了孩子對父母、對這個世界的具體方式;
  • 前文所述,在“魔王”階段的孩子面臨著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的衝突,經常會因遭遇挫折而悲傷憤怒、會因為想要獨立而對抗母親,他們需要支持和鼓勵。

    他跟我對抗還要我支持他?是的,多數的愛是為了聚合,而父母對孩子的孩子是為了分離做準備的--無論如何,我們都希望孩子獨立 ,孩子也必然會獨立,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獨立”而準備。

    即便他們再想獨立,但顯然此時他們能力是不足的,所以一旦遭遇挫折他們就會想要回到母親的懷抱,回到心中的安全島中尋求庇護。

    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絞盡腦汁來包容他的情緒,教會他用新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給與他勇氣重新探索眼前的事物,讓他正確的認識自己的能力。


    父母的教育理念,決定孩子面對世界的態度

    舉個簡單的例子:

    孩子喜歡在牆上亂塗亂畫,當你試圖阻止他的時候,他就會鬧脾氣,即便你用強硬的手段教訓他,他也會趁你不注意就去畫。

    我們怎麼鼓勵和支持他?細心點分析問題,他只是想要塗畫,發展自己的能力,只是場所錯了。

    我們只需要認真嚴肅告訴他不能再牆上畫,但同時又給他準備一個大一些的紙箱,讓他在紙箱裡面亂塗亂畫就好了,如果你能陪她一起畫那就更棒了,他會得到非一般的滿足。

    你還可以給他準備個小白板,引導他進行塗畫;還可以在他隨便塗畫的牆面上,進行一些修復,例如貼上漂亮的貼紙進行掩蓋。

    這一切就如他學步時摔倒一樣,如果他摔倒的時候,父母是一副難受的模樣他就會哭起來並拒絕再次嘗試;而如果他摔倒的時候,父母保持平和並積極鼓勵他站起來,馬上他就會再次嘗試。

    當你用積極的態度,支持和鼓勵他,引導他用正確的方式來面對眼前事物的時候,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美好,越來越接近你的理想孩子。

    “術”之多,無窮無盡,就看你如何開動你的腦筋,是否願意學習;而“術”能否取得成功,則需要你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而不是盲從。


    教育家盧梭說:“教育錯了的孩子比未受教育的孩子離智慧更遠”,所以,嘗試瞭解你的孩子,他比你想象中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