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華妃至死不知,皇后為何每次卸妝親手摘了耳環?

松金洋子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後宮女人也不例外,如華妃、皇后、安陵容,她們既是皇家的臉面也是母家的棋子。

皇后宜修陰狠毒辣,城府頗深,劇一開始被華妃壓著,絲毫沒有皇后的威嚴和霸氣,其實華妃和宜修很像,都是愛慘了皇上,一個愛到極致,不惜與後宮所有女人為敵,一個愛到畸形,不惜成為“打胎小分隊隊長”。

“皇后不死,爾等終是妃”,皇后即使沒有實權,沒有威信,但她依然是皇后,有些事她還要做做樣子,就像她戴的那副東珠耳環,就是她身份的象徵,儘管華妃跋扈張狂,在皇后宮中肆意橫行,都沒有東珠護體。

出產於關在滿洲的東珠,只產於鴨綠江、黑龍江等嚴寒河流之中,圓潤碩大而光滑璀璨,比南珠更加珍貴,更被滿洲人視為珍寶,在清朝,有專門掌管烏拉那拉氏東珠的都統,其作用便是打造皇上、太后、皇后等皇族的朝珠與配飾。

宜修最在意的就是她的後位,連每日簪的花都得要牡丹,可見她的心有多重視這個位子,既然珍貴無比肯定不會假手於人,故每晚宜修都會親手將代表自己身份的東珠耳環摘下並收好,第二天重複戴上脫下。

記得秀女進宮前去給宜修請安,華妃為打壓皇后的氣焰,直接說新上貢的翡翠太老氣,很適合皇后佩戴,直言要送皇后,但皇后拿出吉林將軍上貢東珠為由,抹了華妃的顏面,聽聞東珠耳環,華妃突然吃癟不再挑釁,由此可看出妃嬪是忌憚東珠的,她們明白妃和後的地位,即使再受寵也該明白自己的身份。

宜修,庶女出身,早年皇上還是王爺時就入府成為側福晉,後遭姐姐純元上位,雖心有不甘但只限於府邸,后皇上繼位純元為皇后,此時的宜修已經生下打阿哥,而皇上只顧和純元恩愛,全然忘記了宜修,在一個雨夜大阿哥發燒不治而亡,宜修徹底失了心,把一切罪責都怪在了純元身上,故藉著替純元保胎為由,間接害死了她,純元臨死託付皇上,後位要給唯一的妹妹宜修,從純元言辭間可以看出烏拉那拉氏對後位有著特別的“感情”。

因為有前車之鑑,所以宜修對於來之不易的後位格外看重,前期被華妃打壓,就連協理六宮之權都給了華妃,即便如此,宜修總會裝出一副母儀天下的風範,因為她知道,只要有太后在,後位就不會落入她人之手,總以為穩操勝券的宜修,在最後卻栽在甄嬛手裡,也因為太在乎皇后這個稱呼,臨死也還是皇后。

也有人說皇后精通藥理,她的東珠耳環裡藏有殘害她人的證據,這個有些說不通,既是證據為何要天天戴在身上,為何不毀屍滅跡,難道不怕東窗事發,成為最有利的證據?

在深宮裡最忌諱“愛”這個詞,跟帝王談愛,既可笑又可悲。


影視控


華妃至死不知的事情還真是不少!

不過,其實華妃臨死前才知道自己不孕的真正原因以及當年流產的真相,雖然心痛,但至少死得明白。

那麼,我們又來說說華妃至死不知的事兒!皇后每次卸妝的時候,都親自摘下耳環,這是為什麼?



耳環這個東西,自己摘方便

耳環,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裝飾,可以增添女性的魅力和氣質。

或者可以作為服裝的點綴,吸引人關注的點。

所以,其實帶過耳環的女性朋友應該都知道,這個東西,自己戴自己摘是最方便的。

別人戴的話,耳洞很小,不是那麼順手。同樣的,對於劇中的皇后娘娘來說,亦是如此。

皇后不讓其他人幫她戴耳環,也是為了自己取更方便。

當然,也是避免宮女們萬一下手沒個輕重,傷了鳳體如何是好?



皇后的耳環是東珠,尊貴的象徵

皇后的耳環是有講究的,與其他不同。皇后佩戴的耳環是東珠,這是一種身份的象徵,無上尊貴。

既然是如此珍貴的東西,其他人肯定不能隨便摸,隨意觸碰。

不過,皇后娘娘對於權力的渴望也是十分大的。

沒有皇上的關懷和愛以後,與其說皇后娘娘一片痴心對皇上,不如說她對權力也是十分看重的。

否則,她要如何度過慢慢長夜!

這樣的耳環,劇中甄嬛戴過。甄嬛回宮的時候的仗勢,位同副後,後來熹貴妃冊封的時候,也是東珠耳環。

可見,皇上對甄嬛的寵愛,也可以看出這耳環的尊榮。

每天晚上,當皇后要摘下這耳環的時候,就如同手握著權力。所以,她要自己摘耳環。



皇后的耳環裡,有沒有暗藏玄機?

東珠耳環的耳墜很大,那麼這個耳環裡有沒有暗藏玄機呢?

看過甄嬛傳的朋友應該知道,皇后從來不用香料,這是為什麼?

自然不是因為皇后本來就不喜歡用香料,而是她太清楚香料的壞處了,也太清楚關於香料的手段了。

而作為皇后,她總是要與其他嬪妃見面,為了安全起見,確保自身,加上皇后精通醫理,所以這個耳環裡是不是裝著一些解藥一類的東西呢?

再或者,裝有一些陷害嬪妃的東西呢?

這樣的事情,也斷然不能隨便給其他人知道的。

看看皇后身邊的剪秋姑姑,雖然沒有戴著東珠耳環那樣的耳墜,但是剪秋姑姑的耳朵上,可一直是一副很大的圓圓的耳墜呢!

所以,皇后親自取下耳環的原因也可能是耳環裡裝有東西。

皇后自己取耳環更方便,也是權力的象徵,也有可能是因為暗藏玄機。你說呢?


無心浪味仙


在電視劇中,各宮小主裝扮、卸妝都是有人伺候的,戴耳環摘耳環這件事,有過經歷的男女孩子應該都有經驗,這種事還是自己來更順手,戴耳環可以別人幫著戴,摘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被弄疼。

皇后親自摘耳環在電視劇中的確有展現,親自摘耳環,其實也是表現出來皇后有些事親力親為,不像華妃,算計人這種事也都全權交給曹琴默,到頭來反被人算計。皇后這麼做,也是為了突出性格。

皇后那副耳環從頭戴到尾,這幅耳環在電視劇開頭介紹過,這是皇上賞的東珠做的耳環。剪秋說了句什麼話,最後歸結到夫妻情深上,皇后可是開心壞了。更何況皇帝親賞的東珠呢?

皇后親自摘耳環,也正是為了凸顯夫妻情深。在皇后心中,雖然是後宮裡的打胎大隊長,可是她心裡是很看重和皇帝的恩情,沒到初一十五,就會備好飯菜等皇帝來吃,等皇帝晚上歇息的時候,皇后基本上都好好的依偎著皇帝。

東珠是皇后才能佩戴的東西,別人都沒有。雖然景仁宮上下都知道皇后娘娘身份貴重,但是每天華妃都來宮裡示威,時間長了,難保不會有些奴才生了不敬之心。因此皇后每天自己戴自己摘東珠耳環,也是給那幫奴才看,誰才是主人。

皇后每天親自摘戴東珠耳環的消息傳到別的宮裡去,行為不重要,關鍵是別人一聽到東珠耳環,自然就會想起來東珠代表什麼地位,也就能防著那些有僭越之心的人。

華妃縱使有一副跟皇后差不多的耳環,也用不了東珠,更加顯示出來皇后的地位。


入行娛樂


都說《甄嬛傳》中的皇后是最惡毒的女人,久居深宮,做久了怨婦,不成仁便成了魔。皇后在年輕的時候毒殺親姐,人到中年又成了宮裡的地下“打胎小分隊”隊長,一雙手沾滿了罪惡和鮮血。

白天她是披著人皮面具的魔鬼,皇帝曾痛斥她鐵石心腸。可就是這樣的一個惡人,到了晚上卸下面具的時候,僅僅一個小動作就出賣了她的脆弱和那點強自硬撐的驕傲。

每日就寢前,皇后的那對東珠耳環都是由她親手摘下,再小心放好,從不假借他人之手。

這件事情本不該由她動手的,交給宮女來做就好。可皇后偏不肯,因為那對被稱為“百難獲一稱奇珍”的耳墜子是皇帝送給她的。皇后愛惜它,當然不是因為它的珍貴,而是因為那個送她東珠的人。
可那個人,前有寵妃,後又得了紅顏知己,已經很少再惦記她這個年老色衰的皇后。偌大的一個景陽宮,皇帝難得才踏足一回,再富麗堂皇又怎麼樣?


每每到了夜晚,也正是皇后內心最孤寂的時候,見不到皇帝的人,唯有睹物思人,才能自欺欺人。耳朵上的這對東珠真的很漂亮,世上都很少有。皇帝再怎麼寵愛華妃到底也還是顧念著皇后的顏面,這對耳墜子就是最好的證明。皇后每次親手摘下它們,小心存放,看著它們,皇后才能感受到一點曾經被寵愛的滋味。

可憐皇后睹物思人,將一對耳環當做至寶,可她日思夜想的那個人近在眼前,心卻遠在天邊。

東珠的意義對於皇后來說,不僅代表了皇帝獨一份的恩寵,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身份的象徵。

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佩戴東珠的,就算華妃盛寵無邊、權勢滔天,甄嬛的碎玉軒夜夜獨得聖眷又怎麼樣,她們終究只是妃子。只有皇后和皇太后才有資格佩戴東珠,這就是區別。

皇后沒有子嗣,這是一個身在封建時代的女人最大的悲哀。就因為這樣,她在眾妃面前總是自卑的。這種自卑不會表現在臉上,卻深深地紮根在心裡。

皇后唯一的驕傲只剩下這個後位,所以對她而言,所有象徵身份的一切她都是最在乎的。親手摘下耳環只是一個其中的肢體表現,因為東珠和后冠、朝服一樣,都是身份和權力的象徵。

電視劇中,以皇后總是佩戴同一副耳環和親手摘耳環作為一個特定的語言鏡頭,向觀眾隱晦地表達了皇后的心理特點:極度重視權力。

網上還有一種說法是,皇后將毒藥藏在了耳環裡。而這個毒藥很有可能就是當年她毒殺純元皇后的那副藥,這個秘密誰都不知道。因此,皇后的耳環決不能讓她人觸碰,以免被人發現端倪。



這種說法我就呵呵噠了,如果你“殺”了人,會將罪證隨身攜帶多年嗎?難道不應該毀滅證據才對麼!皇后是用藥高手,就算有朝一日她還再用到這副毒藥,知道配方的她分分鐘都能複製一份新的出來,同樣不會做出將藥藏在耳環裡這麼沙雕的事來。

以上,是我的解讀。


瑾湉mm


《甄嬛傳》中皇后梳妝是下人伺候,卻要親手摘耳環,原因如下:

第一、耳環珍貴。皇后的耳環是東珠耳環,清朝統治者把東珠看作珍寶,而東珠又極其難得,所以皇后也十分喜愛。

第二、不信任任何人。東珠珍貴,皇后性格是除了自己,不信任任何人,怕下人不小心弄壞,所以必須親手摘下耳環,親手放置自己才安心。

第三、東珠是權力的象徵。只有皇后、皇太后用以鑲嵌在表示權利和尊榮的冠服飾物上,以表示身份並顯現皇家的權威,普通嬪妃是不可以隨便使用東珠的。

第四、皇后控制慾強。東珠珍貴,又是權利和尊榮的象徵,所以皇后想自己摘下,以表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及其他一切她想控制的東西。

第五、自己摘有成就感。只有皇后才可以用東珠,皇后擺脫了庶出的身份,坐在了正妻的位置,自然是很有成就感的。

第六、這是皇后愛皇上的表現。這串東珠耳環是從前純元皇后未進王府,未和皇上認識時,皇上送給她的,也許沒有皇上在認識純元皇后之前,對宜修是真的很好,宜修也很懷念那段日子,睹物思人。






阿黛奴奴


《甄嬛傳》裡皇后最霸氣的話莫過於那句“本宮若不死,爾等終究是妃”,對於宜修皇后來說皇上的愛和皇后的榮耀地位是她的命!

為了留住皇上的心,她費盡心思表面賢良淑德,背地裡卻機關算盡歹毒至極,終究和皇上只剩夫妻之名卻無夫妻之情。



雖然皇上不愛她但是還是留下了她的後位,皇后的地位對宜修對烏拉那拉氏來說,都至關重要身為皇后的宜修,雖然得不到皇上的心但終究還是得到皇上的“寵”。

後宮三大勢力皇后,華妃和甄嬛沈眉莊,皇后憑藉自己死去姐姐的薄面,皇太后的支持以及烏拉那拉氏的家族勢力,雖然沒有為皇上誕下孩子,卻還是掌管著後宮的皇后娘娘。

華妃仗著有個赫赫戰功的哥哥年羹堯被皇上迫不得已的寵愛,在後宮中飛揚跋扈連皇后都要讓她三分,雖然擁有協理後宮的權利,卻終究比不過不受寵卻地位尊貴的皇后。

以至於當她說要把翡翠耳環送給皇后時,被皇后的句“我的耳環是東珠所制。”給打壓了!

兩虎相爭必定有傷,甄嬛憑藉著神似純元皇后,以及異於常人的性格深深的吸引了皇上。到頭來皇后失寵,華妃失寵,甄嬛成了後宮的大贏家。



為何皇后對不起眼的耳環卻如此在乎呢?

那是因為耳環是皇上所賜的東珠所制,乃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只有皇上皇后太后才有,任憑你華妃萬千寵愛在身,可這東珠所制的耳環是你得不到的東西。

面對咄咄逼人的華妃,身為皇后的宜修選擇了忍讓,因為她要給皇上賢惠良淑德的印象。



表面的妥協並不代表投降,為了自己皇后的地位,宜修皇后可以不擇手段。為了不讓其她妃子生子,她化身“打胎小能手”,就是要防止後宮的妃子們母憑子貴。對於她來說能體現她皇后地位的,也只有那皇上賞賜的獨一無二的東珠所制的耳環了。



她親自摘帶不僅說明她對皇上的重視,更向其她妃子們表達自己的地位。雖然她不得皇上寵愛,但是地位仍然在這耳環就是證明。她在她們終究只能是妃子,可以說這耳環就是她皇后威嚴的象徵之一,只能她自己穿戴不會假手於人。



通過每天自己的親自摘帶,把耳環的消息散播出去,讓那些想對自己有非分之想的人,掂量掂量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也從某個方面說明了皇后對皇上的痴心,他送的東西她很珍惜很在乎,他希望皇上聽到自己對耳環的的看重時,對自己有點惻隱之心。

說到底耳環對皇后來說,是皇上曾經的寵愛,是別人碰不得的皇后榮耀,是自己在後宮的拼命爭來的尊嚴,任何人都碰不得因為那隻屬於她。



皇后其實也是個可憐人,雖然得到了後位卻終究失去了皇上的心。

最終從“先皇”到“新皇”她依舊是“皇后,太后”,可這又何嘗不是種羞辱。她要的是皇上的寵愛可終究卻只能空守著個“皇后”的位子,心裡的孤寂是再多的“東珠”也無法填滿的。


小沙看劇


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說起《甄嬛傳》中的主要的人物,除了甄嬛之外,就是華妃和皇后了,她們和甄嬛在後宮中形成了三個陣營,不過華妃和皇后都是在雍正做王爺的時候就嫁進王府了,她們的恩怨早早就已經開始了。華妃和皇后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性格的人,華妃張揚,皇后內斂,華妃雖然囂張,不過沒什麼心機,就算是有什麼不滿也全部擺在了臉上,而皇后則不一樣,她的城府相當深,表面上一副賢良淑德的樣子,事實上心如蛇蠍,眾人都逃不過她的手心。


愛美是每個女人的天性,後宮女人更是爭奇鬥豔,作為皇后自然無法跟那些年輕的嬪妃相比,更是比不過華妃那般豔麗,但是皇后也不能失了身份,無論是旗頭還是耳環,皇后都是獨一無二的,並且皇后還有一個小習慣與眾不同,皇后每次睡覺前都會卸妝,一般都是剪秋或繪春服侍皇后卸妝,但是皇后卻從來不讓她們碰自己的耳環,每次皇后都是自己動手摘下耳環,那麼皇后為何每次卸妝都必須親手摘掉耳環呢?

其實皇后的耳環跟普通嬪妃是不同的,華妃曾經想把自己的翡翠耳環送給皇后,但是皇后卻婉拒說皇上已經賞了她東珠新制了耳環,要知道東珠在當時並非什麼人都能用的,皇后當時也是藉著東珠來暗諷華妃,就算華妃再怎麼得寵,都無法和皇后一樣使用東珠來製作耳環,東珠則象徵著皇后的身份,而且還是皇上賞賜的,皇后肯定是必加珍惜,所以每次卸妝皇后都親手摘掉自己的耳環,也是怕身邊的人會不小心弄壞,畢竟皇后的耳環是有象徵意義的,並非普通的珠寶首飾所能比的

大家有不同的理解嗎?歡迎評論


舒雅影視作品


【甜小娛兒的觀點】:在《甄嬛傳中》,皇后摘耳環的鏡頭頗具儀式感,也具有極深的象徵意義。作為一個後宮裡的女人,即使身處高位,仍然有許多難言之隱和無法釋懷的情緒,而皇后親手卸妝摘耳環,正是表達內心情緒的一種方式。

親手摘耳環是因為東珠耳環極為珍貴,皇后通過這一動作懷念起當初和皇上的親密無間感情,以此來安慰自己荒涼無助的內心

皇后的這對耳環是由皇上賞賜的東珠製成的,代表著皇上對皇后的愛,所以,意義非同尋常。皇后將它們視如珍寶,不希望別人碰觸。一方面是害怕別人不小心將東珠耳環摔壞了。另一方面,觸摸這耳環,皇后又彷彿回到了自己得寵的時候,內心會得到一絲慰藉。

這對耳環是皇后地位的象徵,摘耳環的鏡頭反覆出現寓意皇后的地位不容撼動,如若有人侵犯,她必定是不依不饒的

皇后的東珠是在進行皇后冊封典禮時,皇上送給她的。所以,這對耳環是皇后往日風光及至尊地位的象徵。這個情節出現時,意味著新一輪的宮鬥又開始了:皇后和甄嬛的爭鬥即將進入如火如荼的階段。

摘耳環的動作顯示了皇后柔情的一面,她終於可以放下面具和規矩,做一點自己喜歡的輕鬆自在的事

後宮的爭鬥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皇后作為六宮之主一方面要協調嬪妃們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也要預防被有野心的嬪妃陷害,所以,她的生活處處充滿危機,充滿了算計和被算計。

只有在晚上睡覺之前,在柔和的燈光下,她親自摘下東珠耳環時,她擁有了一份單純的心情,回憶著和皇上往日相親相愛的情景,也因此而心中填滿了幸福感。漫漫長夜也顯得不那麼難熬了。

後宮的女人不容易,過於單純會被害,過於有心機就會很累。而皇后則是這群女人中最累的一個,撫摸著珍愛的東珠,幸福片刻,也算得了一份溫情。


我是甜小娛兒,解讀娛樂圈的事,抒發普通人的情。歡迎關注我!


甜小娛兒


在電視劇《甄嬛傳》中,甄嬛她們沒有進宮之前,宮裡斗的最厲害的就是華妃跟皇后了。其他人根本不值得一提就是小打小鬧,皇后仗著自己的身份,華妃就仗著皇上對自己的寵愛,她們兩個人總是鬧得不可開交,只要有機會就會讓對方吃醋。

那麼,皇后為何每次卸妝親手摘掉耳環呢?因為這對耳環有著特殊的意義,這是皇上親自送給她的,這也代表著皇上以前對自己的寵愛。

就算華妃再得寵,也只是帶一些翡翠玉石的東西。所以就這一樣東西,皇后就贏了。也正是因為這樣,皇后非常的愛惜這副耳環,所以每次卸妝的時候,她都是親自摘掉,這副耳環象徵著自己的地位。






娛小主


華妃死得好可憐,什麼都不知道就死了。糊里糊塗!可悲可泣啊!

言歸正傳,“皇宮”會讓我想起紫荊城,古人都說,一入紫荊城深似海!這是一個比權勢而又無權無勢的地方,皇帝的一句話決定你的生死。皇帝就是至高無上的王!後宮佳麗三千,皇帝卻是不能每個都寵幸,所以就產生了後宮之主——皇后。皇后也算是位高權重之人,掌管著這個風花水月的地方。“靜修”是這部《甄嬛傳》裡的黃後。看過的朋友也都知道,這位皇后也算是個可悲之人,權重有了,愛情卻渺茫無期!

我認為,皇后為何會親自動手摘下耳環有以下原因:

一、依賴感

為什麼說是依賴感呢,眾所周知,皇宮不是一夫一妻制,後宮中妃子太多,皇帝每天都會寵幸不同的妃子。而我們的這部《甄嬛傳》裡皇后的位置得來得可不算正道,而且,皇帝最愛的人不是別人,而是皇后已經死去的姐姐,而這個姐姐又是被皇后弄死的。皇帝遊走在眾多妃子之中,心卻沒有在任何人身上,包括皇后,沒有愛的女人都是孤獨的,特別是在深深的後宮當中,本身入皇宮唯一能依靠的就是皇帝,這個男人就是一片天,但是他的心卻不在皇后身上,她依賴這些外在的權利事物。想從這些身上找到歸屬感,存在感。這是她所奮鬥出的權勢能力。她依賴著這種權勢依靠。因為它能夠給皇后一種心安!深處後宮,又不是獨享皇帝的那份寵愛,更加不踏實,不安全!



二、意義珍貴

一件首飾,皇后分分鐘的不缺,也沒什麼特別稀罕的。但是話說女兒情,東西不重要,誰送的才是重要的,這一副耳環用到了一樣很寶貴的東西所製作,那就是“東珠”而東珠卻是皇帝所贈與的。這樣子就可想而知了。皇后愛皇帝到什麼地步呢?“皇后殺皇后”的地步,同為親姐妹,血濃於水為什麼會自相殘殺,就因為一個男人而產生的殺意,她愛皇帝愛到只想一個人據為己有,華妃的愛是明目張膽的,愛得那樣的轟轟烈烈。而皇后的愛是埋沉心底的,她恨那些能服侍皇帝的人,把那些懷有龍種的人盡數殺害,看似一切都是華妃,其實只不過是皇后的允許不阻攔罷了!而想而知皇后對皇帝的這份愛。所謂愛屋及烏,皇帝所贈的東西肯定珍貴守護,又怎麼會允許下人去碰呢?



三、高高在上的權力象徵

後宮一切吃穿用度皆有區別,吃穿用度象徵的是你所享受的權利。你的身份地位。“東珠”因為稀少而昂貴,但是並不是沒有,在後宮這個有些等級劃分的地方,最好的東西肯定給最高權力的人,後宮最好權力的是皇后,所以皇后的耳環由東珠所製造。它只有皇后允許佩戴!所有人看到都要行禮,那種至高無上的人權,是多麼的耀眼,是多麼的權勢!這麼權勢的東西怎麼會讓你一個下人碰?等下弄壞了或者沾上什麼你的氣怎麼辦?而且每天由我親手摘下也是能親手感受這種權勢的氣息!



四、時刻提醒自己

“每天親手摘耳環”是一件小事,但是她為什麼會堅持一直一直?因為她每天都在提醒自己,警示自己,她做過很多的壞事,但是她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皇后位置的得來,萬人的敬仰,榮華富貴,家族榮光,陷害、爾虞我詐……等等等等。一系列許許多多的事情都是她為了今天的自己而親手做過的,她需要時刻提醒她的“成功”是多麼的不容易,她更需要步步為營,精細生活!


其實說到底,皇后親手摘下耳環這一件事對於皇宮來說是可恥而又可悲的,可恥的是這個人上人心裡是那麼的脆弱和無助,擁有權力又有什麼?每天都不能睡一個安穩覺的可悲!她愛皇帝,親手摘下耳環是表明對皇帝的重視與愛意,更多的也是在宣誓和讓自己牢記自己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