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陳眾議:閱讀,讓自己安靜獨處

作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陳眾議

八十年前的一個早晨,德國作家托馬斯•曼在一艘客輪上閱讀《堂吉訶德》。四周是茫茫大海,他忽然想到自己就像是拉曼恰荒原上的堂吉訶德。堂吉訶德並不孤獨,因為他身邊及腦海中縈繞著無數騎士傳奇。而托馬斯•曼一路上都在和堂吉訶德促膝長談。

如今,我們面臨冠狀病毒的威脅,取消了會議和應酬,正是檢點自己、靜靜讀書的好時候。遙想2003年,非典肆虐,北京封城,書也曾陪伴我們經歷了那些日日夜夜。正所謂時光疏忽,雜事倥傯,十七年彈指一揮間。我清楚地記得,那年初春我們宅在家裡,沒有現如今快捷得了無距離的微信和雪花般飛舞的資訊,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機或收音機,收看或收聽中央電視臺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以便獲取最新消息;或者給遠方的家人、同事和朋友打個電話,這樣我們也就同祖國、親友、同事獲得了某種慰藉和共時性存在感。但是,打消內心的焦慮和度過分分秒秒還得靠自己平心靜氣。於是,重讀經典和補讀須讀之書成了首選。

須讀之書多多,在此暫且不提。在我讀過的無數經典中,加繆的《鼠疫》、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和薩拉馬戈的《失明症漫記》是無法迴避的,可謂情景使然。雖說它們都是廣義的寓言小說,但對疫情的描寫以及疫情中各色人等的所作所為和不同嘴臉,卻令人過目不忘,而且可資反覆閱讀和琢磨。《鼠疫》敘述的是阿爾及利亞某地爆發瘟疫,這突如其來的瘟疫讓人不知所措。於是掩飾諉過者有之、發國難財者有之、捨己救人者亦有之。當然,作為普通民眾的大多數,自然是待在家裡藉各種方式消磨時光。最終,鼠疫退卻了,人們迅速淡忘了悲傷和恐懼,投入了歡天喜地、為所欲為的生活。惟有極少數有良知的人痛定思痛,以為教化之用、避免災難重演。《霍亂時期的愛情》雖然舉重若輕,但字裡行間充溢著疫情與愛情的膠著與荒誕,其中作為尾聲的那面象徵著疫情和愛情仍在繼續的黃色旗幟絕對讓人啼笑皆非。而《失明症漫記》中甚至出現了趁火打劫的匪幫,他們使人們本已艱難的生活雪上加霜,讓人看不到希望。

然而,文學的悲觀常常是為了激發讀者的樂觀。此外,當我們面對文學所呈現的悲劇,心靈會獲得震撼和淨化。這既是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也是千古不變的事實。蓋因文學的批判精神本是人類理想主義的表徵。作為人文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學既是世道人心的最深刻、最具體的表現,也是人類文明最堅韌、最穩定的基石。畢竟文學是加法,一方面不應時代變遷而輕易浸沒,另一方面又不斷自我翻新。尤其是文學經典,它們無不為我們接近和了解古今世界提供鮮活的畫面與情境,同時也首當其衝成為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乃至個人心性的褒獎對象。換言之,它們既是不同時代、不同民族情感和審美的藝術集成,也是大到國家民族、小至家庭個人的價值體認。因此,走進經典永遠是瞭解此時此地、彼時彼地人心民心的最佳途徑。這就是說,文學創作及其研究指向各民族變化著的活的靈魂,而其中的經典(及其經典化或非經典化過程)恰恰是這些變中有常的心靈鏡像。親近她,也即沾溉了從遠古走來、向未來奔去的人類心流:在絕望中尋找和窺見希望。

其此,文學經典譬如“好雨知時節”、“潤物細無聲”,又毋庸置疑是民族集體無意識和讀者個人無意識的重要來源。她悠悠幽幽地潛入人們的心靈和腦海,進而左右人們下意識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舉個例子,如果一見鍾情主要基於外貌的吸引,那麼不出五服,我們的先人應該不會喜歡金髮碧眼。而現如今則不同。這顯然是“西學東漸”以來我們的審美觀,乃至價值判斷的一次重大改觀。其中文學,或者包括藝術在內的廣義的文學,無疑是重要的介質。

再次,文學經典是人類精神的本能需要和自然抒發。從歌之蹈之,到講故事、聽故事,文學經典無不浸潤著人類精神生活之流。所謂“詩書傳家”,背誦歌謠、聆聽故事是兒童的天性,而品詩鑑文、耕讀寫作是成人的義務。祖祖輩輩,我們也便有了《詩經》、楚辭、漢賦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等。如是,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到“落葉歸根”,文學經典成就和傳承了鄉情,並藉此維繫民族情感、民族認同、國家意識和社會倫理價值、審美取向。同樣,文學是藝術化的生命哲學,其核心內容不僅有自覺,而且還有他覺。沒有他覺,人就無法客觀地瞭解自己。這也是我們擁抱外國文學,尤其是外國文學經典的理由。正所謂“美哉,猶有憾”;精神與物質的矛盾又強化了文學的偉大與渺小、有用與無用。但無論如何,文學可以自立邏輯,文學經典永遠是民族氣質的核心元素,而我們讀什麼書、給社會什麼樣的文藝作品,也就等於給子孫輸送什麼樣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

回到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觀,我想無論閱讀或書寫悲劇還是現實災難本身,往往可以成為我們看破瑣俗的一劑良藥。雖然文學沒有絕對的度量衡,但文學自成邏輯的特質不僅能使我們感同身受地與經典人物共命運、同安慰,並由彼及此觀照現實的悲喜、善惡、是非等真真正正的存在;而且多少可以啟迪我們面對問題和災難選擇如何進退中繩,如何去弊取利。

所幸的是,我們國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僅一定可以戰勝疫情,而且有望杜絕類似災難的再次發生。如是,我們這個發明了書的民族,也就無愧於祖先、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未來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