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不能送親?

竹海飄雪


這個問題的話還得說,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各自的風俗習慣。

首先,俗稱的送親就是指女方出嫁時護送女方到男方的女方親朋,在我們那裡一般還會找一個比較親近的人做為“交親公”。

在我們這裡送親的人員裡一般是在女方的親戚中每家派一個代表過去的,這是因為每一個隨女方一起過去的人員都要封紅包的,俗稱“打發紅包”,所以人員一般不會多的,避免男方的負擔,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而且女方的父母是不會隨送親隊伍一起的去的,具體什麼原因,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哈哈哈。。。風俗嘛!

關於接送親也有一些禁忌的,比如接親的車輛一般去的時候為單數,回來的時候就得是複數,夫妻雙雙把家還和好事要成雙的寓意; 還有就是有的忌寡婦送親;另一個就是有生肖屬相的,不過這個沒有這麼在乎,一般在白喜事中才比較在乎。


Lowry1989


什麼人不能送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地風俗不同,自會有異,有不同說法。

送親指女人出嫁時,女方派送到男方的親友。男娶女嫁,嫁女男方來迎娶,去單回雙,女方要派人送嫁陪嫁,一般派誰送嫁送親是有講究有宜忌,不可隨便的。俗有姑不娶,姨不送,姥姥家人全不用的說法。姐姐,父母是不可送嫁送親的,姑姨也不可,屬於外婆家的所有人都不宜。到底為啥不能送,這說法也不一,我地有說姑孤諧音,而忌孤送(姑),姨易音近似,也被認為不吉,這是要有好寓意忌諱,如寡婦是不可送嫁送親的,孕婦新媳也不宜,出入大門時更不可碰面正對。

男娶女嫁,是人生大事,宜忌多多,地域不同,時代不同,風俗不同,各地宜忌不大一樣,但今已移風易俗,許多人沒那麼講究了,但有些人還遵從著俗習,總怕背逆了不好,固執守舊者還不少。有些宜忌習俗是應改改變變了,如姑孤諧音這一點,就不應固守了。





樹德漢碩


關於老的風俗現在不是十分講究了,但不一定有很多還是屬於傳統,尤其是禮儀問題,需要我們去遵循。

來說一下早些年的送親吧!通常來講送親有一個約定俗成,那就是姑不接,姨不送,姥姥家門口兒一個都不用。而送親的成員都是有相應職責的。父母是不能送親的,那長輩就由伯父,伯母,叔叔嬸嬸代替父母送親,新娘的直系親屬,通常是哥哥嫂子來送。還有兩個是新娘同輩的伯父或叔叔家的哥哥或弟弟,是挑嫁妝的。還有一個人是自己的侄子或弟弟一個小男孩兒,這個小孩兒是壓車的,到了洞房的門口,還要負責掛上陪嫁的門簾兒。兩個挑嫁妝的和這個小孩兒,到了新郎家,男方是需要給紅包喜錢的!

而送親的長輩中,也是有講究的。也就是說伯父,伯母,叔叔,嬸嬸需要是全活人,也就是所說的兒女雙全的人。但這時候問題來了,一些長輩不是兒女雙全,不讓送親吧,好像是嫌棄人家,讓送親去吧,又有這個講究。所以明白事理的人會這樣做,新娘的父母對這樣的長輩兒讓到是禮,而不符合條件的這些長輩兒,就會主動禮讓找理由不去。尤其是孤寡的人,對於送親就更應該慎重。

無論送親還是接親,都會有一個說法。就是說走的時候人數是單數,回來的時候人數是雙數。這個時候男女雙方就達成了默契,去接親的人,接親的時候去的人數是單數,送親走的人數也是單數,這樣男方回去的時候就是雙數了。婚禮完畢,新娘留在了男方家,送親的人回來又是雙數了!

送親很忌諱讓爺爺輩兒的人參加。首先來講是到男方新親桌上的座位位置不好安排。到了那裡坐在那裡是有講究的,其實也就是說,座次要考慮送親的人和新娘的親疏遠近,突然多出了一個爺爺的輩分,讓對方不好安置。其次的問題是陪新親的問題。男方家裡選擇陪新親的人,一般會是新娘的伯父,伯母,叔叔,嬸嬸,姐姐,姐夫,舅舅,舅母,姨和姨夫。送親的長輩主要由新郎的長輩兒作陪,送親的平輩兒,有新郎的平輩兒作陪。你突然多出了一個爺爺輩分的人,叫男方沒法陪。

同時送親的人數不宜太多。自己家裡的哥哥嫂子和侄子,加上兩個挑嫁妝的堂兄堂弟,再加上四個長輩,和新娘一共九個人最為合適。這樣,對方接待的時候,男的兩桌女的一桌,不多不少正合適。無論是在古時候還是早些年,人太多了,女方會被男方瞧不起,似乎是有吃大戶的嫌疑。

當然現在移風易俗,都是新式婚禮,很多老的講究就沒有了,但必要的禮儀最好還是遵守一下。


平泉信息港


什麼人不能送親?原來在我們老家極講究的。

一長輩。女方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伯伯,嬸子,舅父舅母,姑父,姑母,姨父姨母。

二名義上是同輩和後輩才可送親,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去,一看男方的家庭條件,經濟實力,畢竟去送親的人多數是第一次上門的貴客,回紅包,進酒店的茶水,糖果,飯菜菸酒都是盡力動用上檔次的,免得日後說長道短,讓自己與岳父母一家面子上掛不住,因此能少去一個是一個,實在不能少也沒辦法。第二點還要看運氣與家庭的好和紅🔥,你若是做生意,或在外辦廠如日中天,紅紅火火,在外打工混得有模有樣,還有在當地或外地混了個一官半職的,這樣的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哥:表嫂,表妹,侄兒男友,是非叫你去送的,為的是給女的長面,從側面告知男的,男的家人,自己是名門旺族中出來的人,以後不要胡亂欺負,不要認為我孃家沒人。而對於那些死了男人,或死了女人的哥哥:姐姐一般自己也相當自重,知趣,雖然主家也為了顧及面子勉強叫一聲,但絕大多數人都會回絕,因為/結婚是別人一生中的大事,開不得半點玩笑,自己何必去給別人添堵,給自己惹麻煩,討沒趣呢!!!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男女婚嫁的圈子大了,範圍廣了,加上現在的人不象以前只呆在家中,人們除了過年幾天實在難聚在一起。因此碰上親戚家有人結婚,嫁女過去的陳規民俗都被一古腦忘之腦後了,不過嫁得太遠了,就沒有這種情況,只要是幾十,上百里的路程的,不論是七大姑,八大姨,還有外公,外婆,爺爺奶奶,舅父舅母,舅公舅婆,父母,加上年輕哥嫂姐妹,侄兒侄女,只要是能走動的,不分大小,不論親疏,只要想去都可以去送親了。


獨臂見聞


過去姑娘出嫁、去送嫁去男方的喝酒人選忌諱很多,既便有資格該送嫁的人也還謙讓一番,這裡面又各地風俗不一樣,有的地方圖熱鬧,沾親帶故能去的都去送嫁.一長串,有的在該去的人中推選體面.知禮儀能主事的幾個人代表。

在傳統大多地方風俗中送嫁的都是六親之內,序列有:爺爺外公,叔伯舅舅哥姐,還派個弟弟押轎跟花轎嫁妝一塊走。

原姑姨不送嫁(因姑諧音孤、姨諧音一不雙)後來合理演變姑姨正當能送嫁了;姨夫姑爺屬父母之外外姓一般不送嫁,有姨夫姑爺送嫁、人家會認為女方戶族沒人;女子父母不送嫁,第二天早上由女婿親自來接去吃園飯席,後親戚坐一起該交待的要交待。

父母不送嫁還有另一重意思,就是,過去說女兒雖是你養大的,但是得到戶族親戚長輩大家的管教,生女子是親戚家門大家今後的‘’酒罈子‘’,所以父母把這風光的‘’美差‘’禮讓給已親長輩,也希望女子岀嫁有啥大事能和孃家親戚有良好來往。由其是丈母孃要是送嫁,會被人認為是孃家沒人送嫁,都‘’來娘了‘’!

姐妹同輩女姓中沒嫁人開懷生育過的黃毛丫頭不送嫁,過去嫁人都期盼著夫妻生兒育女,沒開懷的女子送嫁有不吉的寓意兆頭。

後來這些情況在各地風俗不同,大體相近、特殊情況下也有變化,不那麼多嚴格計較.但孤寡不送嫁,二婚喪偶傷殘的不送嫁,孕婦不送嫁(俗稱四眼人)還是為人所避忌。


牧牛老叟


帶了孝的人,和二婚的人是不能送親的。


正定大旗


在農村,十里不同俗,三里改規矩。總的說來,送親的人與娶親的人都有講究,首先光棍寡婦都不能用,侄媳婦兒不送姑姑,再婚女子沒有人願意送,否則,一旦送過再婚女子,就被永遠取消送親資格,沒有人用了,娶親相同道理,就不用說了!


一號儍子


再好是沒結婚的小輩份的人。


豐衣足食232895163


姑不娶.姨不送.這是我們這的風俗.意思是.姑去娶親.會孤單.姨去送親會成一個人


老神仙174724235


哥不能送親,不論親哥還是堂哥,如果哥沒娶妻更加不能送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