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是中國最牛科普

“十萬個為什麼,一輩子用得著,幾代人忘不了”,敢喊出這樣的宣傳,口氣不小;而且,這個口號還真的做到了。曾經,“十萬個為什麼”叢書,火遍大江南北,甚至讓“十萬個為什麼”成了一個流行俗語。那麼,一套科普讀物,為什麼能火成這樣呢!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是中國最牛科普

2009年有一部電影叫《童年的收音機》,它講述了60年代末期,幾個小孩子憑藉一本“神書”,自己動手做出了全村第一個收音機的故事,而這本神奇的書就是——《十萬個為什麼》!當時,對於缺少物質的人們來說,最珍貴的東西,一個是糖。另一個就是《十萬個為什麼》,誰家裡有這本書,都是視若珍寶、慎之又慎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是中國最牛科普

從1961年第一本出版,到1964年第二版問世的短短三年間,《十萬個為什麼》被重印了11次;而之後的大半個世紀裡,它牢牢佔據著“熱搜榜”,當時的大“流量”平臺,諸如:《中國青年報》、《青年雜誌》等,紛紛轉載;甚至,周總理也為它“代言”,在自己的轎車裡常備一套,方便隨時翻閱;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獎破天荒地頒給了《十萬個為什麼》,以獎勵它為我國科普事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既叫座、也叫好,堪稱流量中的實力派、實力派中的戰鬥機!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是中國最牛科普

《十萬個為什麼》的影響之深遠,那一輩的很多人,至今忘不掉。小時候,如果考試成績好,就可以獲得獎勵:一條開滿藍色小花的白手絹、一盒十二種顏色的鉛筆、一條紅色玻璃心的項鍊、一套《十萬個為什麼》,我選最後一個。我愛這書,真心的。在小朋友面前牛起來,動不動就引用《十萬個為什麼》第幾本第幾頁,是它讓我有了做科學家的理想。二十多年,一直珍藏,天文那本都快被我翻爛了。《十萬個為什麼》,蘇聯作家伊林所著,書名取自英國作家吉卜林的詩句:“五千個在哪裡?七千個怎麼辦?十萬個為什麼?”最開始把《十萬》帶進中國的,是當時開明書店的老闆章錫琛。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是中國最牛科普

章錫琛,我國著名的出版家,他看準了當時童書市場的空白,投入當時頂級的出版資源,才有了後來《十萬個為什麼》的超級 IP 地位。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是中國最牛科普

1958年,少年兒童出版社決定“借用”《十萬》的 IP ,推出中國人自己的《十萬》。但剛開始籌備,他們就發現,寫手不好找啊。當時不缺理工科的學霸,但要他們給小朋友寫科普,怕是會讓孩子對科學產生一輩子陰影。而此時,關鍵人物來了!葉永烈,北京大學普通大學生一名,卻是個能讓小學生都讀得懂量子力學的科普大神。對待這份事業,葉永烈也是異常嚴謹和認真,能為了一個數據,遍查中外化學著作。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是中國最牛科普

當然,《十萬個為什麼》能這麼紅火,除了作者的才華和付出,時代背景也很重要。在經歷了從清王朝後期開始、長達一百年落後捱打的慘痛歷史後,每個中國人都知道,科學是大國重器,有了科學家,國家才有底氣。1956年,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一年,國家正式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號召;1978年,鄧小平在全國科技大會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無論大人、小孩,大家都以有知識、懂科學為榮。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是中國最牛科普

你可能難以想象,當時,四十有五的數學家陳景潤,每天能收到成百上千封來信,姑娘們寄來的情書、相片,以麻袋計量;他的普通話雖然不太好,但報告會卻場場爆滿。你可能難以想象,1980年,一位叫彭加木的科學家,在羅布泊進行科學考察時失蹤,消失前只留下字條“我往東面找水井”。彭加木的失蹤引發舉國轟動,各級電臺一遍遍呼喚“彭加木,你在哪裡”,尋找彭加木,幾乎貫穿了一個時代。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是中國最牛科普

彭加木失蹤兩年後,潘虹主演的《人到中年》上映。影片中,父母對孩子最大期盼就是長大當科學家,他們給孩子買的最多的書就是《十萬個為什麼》。或許這些在現在看來都有些誇張,但是,當時,人們對於科學的熱情、對於祖國強大、生活美好的嚮往和希冀,卻讓人感動。就像一開始提到的電影《童年的收音機》裡所說,這個粗糙的收音機不是最好的,卻是最難忘的初心。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是中國最牛科普

《十萬個為什麼》,幾代人的科學啟蒙。當然,現在我們擁有更好的科技、更先進的讀物,和取之不盡的信息。但是,我們永遠也不能丟的,還是當時,第一次翻開《十萬個為什麼》那一刻,對知識的渴求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