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白布掉進染缸裡,千擔河水洗不淨”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俗話


在農村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白布掉進染缸裡,千擔河水洗不淨”那麼,農村的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下面就聽聽有書君的介紹。

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一塊白布掉到了染缸裡以後,就再也不是一塊白布了,在過去工業並不發達的時候,主要以黑色為主,一旦白布掉進去就再難恢復以往的“白”,即便用千擔水也很難將其洗淨。

對這句話總體來說,有書君認為其包含兩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農村很多長輩常常用“白布掉進染缸裡,千擔河水洗不淨”這句話告誡小輩,結交朋友需要謹慎,遠離心術不正的人,當你身邊都是優秀的人時,你也會變得優秀。

當你身邊的人都是些市井無賴,那你自然也會因為長時間的接觸,變得近墨者黑。特別是那些未成年人,心智不全,交友不慎很容易會受到影響。

在孟子小的時候,住在屠戶旁他就經常學豬叫。住在市集旁,就學人賣東西。住到了學館附近,因受影響而發生改變,最後經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思想家。而孔子的“居必擇鄰,遊必就士”同樣也說明了不同的環境下,會對人造成不同的影響。

除此之外,它的另一層意思就是一步錯便滿盤皆輸:

比喻一個人如果犯了錯,幹了不光彩,就會像一個抹不掉的汙點,一輩子都難以洗清。就如《芳華》裡劉峰原本是一個樂於助人,質樸善良的“老好人”,就因為一時按耐不住自己心中隱藏多年的情愫,向心愛的人林丁丁表白並擁抱了她。在當時那個思想禁錮的年代,就因為這一舉動,一夜之間讓他從“活雷鋒”變成了一個無恥的“流氓”,一輩子都不能翻身。

以上就是有書君對白布掉進染缸裡,千擔河水洗不淨這句俗語的理解,並提醒人們,作人要謹言慎行,千萬不要掉進渾濁的""染缸""。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農村俗語,都是經過農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道理,即便拿到現在,他的道理都是一針見血的。

我媽媽沒讀過書,但她小時候就會經常用“白布掉進染缸裡,千擔河水洗不淨”來教育我好好做人,不要跟壞孩子走得太近,以免迷失自我。

我小時候也會問我媽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我媽也說不清,只說你姥姥小時候就是這樣教育我的,不要讓我跟品行不端的人走太近。

後來長大了,對這句話也就有了新的認識,總體來說,這句話應該包含兩層意思:

1、第一層意思,應該就是近墨者黑。

白布掉進染缸裡,也就染上了顏料,而一旦顏色千擔河水都洗不乾淨這是生活常識。但具體到人身上,當你長期和品行不端的人在一起,難免會染上不好的行為習慣,即便你並不是這樣的,也會被人認為是品行不端的人。

尤其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一旦交友不慎,更容易受到身邊朋友的影響,進而變得品行不端,或者別人認為你品行不端,洗都洗不白。

2、第二層意思,應該就是所謂的“一失足成千古恨”。

比如說一個人年少時偷看別人洗澡,長大後也會被人認為是色魔;一個人以前透過別人東西,即便改過自新也會被人認為你是小偷。

這麼說吧,一次做壞事,你就洗不白了,就像掉進染缸的白布,人們永遠只會記得你染色後的顏色,卻看不到你底子裡的白色。

所以,我認為這樣的俗語,放到現在,依然有很大的教育意義,有很深的道理。


李阿冰


農村老話‘’白布掉進染缸裡,千擔河水洗不淨‘’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回答有無道理之前,先說一下這個‘老話’的意思。

過去(古時候)工業不發達,沒有現在的印染技術,染布的工藝就是一些小作坊,用大缸做設備,把染料放在缸裡,加水融化(有比例的)後,把白布放進去,人工搗透取出來衝去浮色進行晾乾,就是整個染布工藝。

過去染料的品種很少,主要以青色為主(黑色的)。

試想一下,一塊潔白無瑕的布放進黑色的染缸裡後,過去沒有漂白技術的情況下還能洗掉嗎?這就是其表面意思。

它的寓意是:比喻一個犯了錯誤,幹了不光彩的事,永遠不會被眾人理解和原諒。例如一個人因為盜竊、強姦等罪行,即便經過監獄改造後,眾人也改變不了對他的看法。有時候也比喻一個人做了‘被人誤會’的事情,難以改變眾人的看法,得不到大家的理解。

這個農村老話有沒有道理呢?這是經驗總結,‘俗話不俗’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它是有一定道理的。

理解粗淺請指教。



13505349607


所謂“白布掉在染缸裡”,其意思是說,白色的布浸泡在染缸(靛缸)裡著色後就再也無法除掉汙跡了,此比喻之意乃指受了冤枉,難以說清自己的清白,或也喻指思想單純的人受邪惡環境的影響和薰染而墮落之意!

這“千擔河水洗不清”表面雖是指著這“白布”因著色後再難以恢復已往的“白”而言,但其喻義當然是指人墮落犯罪後,必定在其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所說,或雖也願意悔過自新,痛改前非,但其後果也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啊!同時自己也必須要為此而付出“慘痛的代價”!在此,就告訴我們一個處事為人的道理,那就是一定要正己、正人、正道,做一個遵紀守法、愛國益人的人!

當然,老話也好,俗語也罷!它們雖有道理,但也只是闡述了道理的某一個方面,也絕不是說那就是絕對的真理了!君不見,隨著“科技與印染技術的發達”,這“著了色的白布”因“漂白劑的作用”而“恢復如前了”嗎?!這就好比那些因著冤枉而昭雪了的人,更加的幹勁十足、大展鴻圖啊!或也好比那些因著各種原因而走向墮落道路的人,經過“全方位”的改造,他們已完全悔過自新,且更願意為國為民做貢獻啊!之於此,我們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他們呢?!還是應該多幫助、關心、愛護、接納他們呢?這是擺在我們面前每一個人的選擇!願我們都能夠從我做起,人人做起,創造一個更加美好和諧的社會!!!






王漢超暱稱微塵


這是一個淺顯而又深隧的比喻。說它淺顯是因為它直白地指出【白布】一旦染上了色,就再也無法還原本來的白色。說它深隧是指一個人如果不慎犯了罪錯,儘管他極力地想改正,但是他身上的【烙印】,已被周圍的人有意無意地記住了,一個人偶爾的一次小偷小摸行為,一旦被人抓住,他的一生便會被冠以【小偷】的名聲,儘管他改正了,但周圍人會一直防範著他,直到他離世為止,甚至這種壞名聲會央及子孫後代被周圍的人看不起。

這句俗語中【染缸】還包含著另一層意思,那就是一個人不慎誤入了一個壞的圈子,如犯罪團伙,儘管他真的沒有參與作案,但被警察傳喚去作證了,結果當他出來以後,周圍的人就會【認定】此人肯定是【不再清白】了,也就映證了一句老話【褲兜裡裝柿子,拿出來不是屎也是屎了】。

人生不可兒戲,謹慎做人方保無虞!






楊老帥


農村人在生產生活中積累了很多很有道理的格言俗語,這些格言俗語在廣袤無垠的農村裡對農村人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可以說在不是人人都可以上學讀書的時代,這些格言俗語就是農村人的最好的教科書。就算是現在,這些格言俗語對人的教育依然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在農村裡但凡是有家教重視家教的人家,都懂得農村老話“白布掉進染缸裡,千擔河水洗不淨”的道理。這句老話字面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說一塊白布掉進染缸裡千擔河水也洗不乾淨。其實延伸開來的意思是指人一旦和那些思想品德不正的人呆在一起,就會很容易被帶壞學壞,跟著那些人去做喪失良心的事來。農村人對這句話的理解也就是這種意思的,他們對自己子女就是常常用這句老話去這樣教育的。



這句話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差不多,都有靠近什麼接觸什麼就會變成什麼的意思,道理顯淺易懂一般的人都能明白。一塊白布掉進大染缸一千擔河水都洗不乾淨,如果和那些心術不正思想歪斜的人待在一起自然也會很容易學壞,再想掙脫這些壞人並且改過自新就有很大的難度了。農村人用這句老話教育自己的子女的時候,當然不忘了叫自己的子女向有正能量的人學習,多和思想品德端正的人呆在一起。他們相信只有這樣去教育自己的子女,自己的子女才會學好才會走上人生的正軌。

這句農村老話用於教育自己的子女肯定是正確的,所以很多父母都會拿這句話去教育自己的子女。要求自己的孩子多和具有正能量的人待在一起,千萬不要和那些歪門邪道的人靠近。因為一旦和這些人靠近,就很容易學壞,甚至難以懸崖勒馬!

無容質疑這句農村老話有沒有道理,因為這句農村老話經過世代流傳並經受過無數歲月的考驗,必定是很有道理的。


人間美事多


這句農村老話的意思是說:要明明白白做人,別做糊塗事,一旦涉嫌,想完美地隱身而退是不可能的,就算退出事外,也會受到別人質疑,是說不清楚的。待人處事不但要得體大方,還需要謹言慎行,千萬不要掉進花花綠綠的"染缸″裡。

就拿最近湖南弒母的12歲男孩來說,可謂真而純的"白布",不知道靠近了那"染缸",小小的心靈都染成黑的了。殺了母親毫無悔意,還振振有詞,還裝無所事事地打電話學校請假,真是人小鬼大成精了,說是"小恐怖分子″也不為過。不知道花費多少力氣才能讓這孩子真心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和真正地改過自新。假如他說改了,是個好孩子了,您,信嗎?能接受他嗎?如果這是真的,又不知道花費多少力氣才能改變人們的看法。

白布掉進染缸裡,千擔河水洗不淨。從掉進那一刻,已經不是白布了,想下力氣洗得潔白如初是不可能的。這句話不單是指問題的嚴重性,更重要的是提醒每一個人,做人要正氣,提高自身對是非事物的鑑別能力和免疫能力,才能潔身自好,才能躲避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染料缸"。




漫步鄉村


有一輛卡車停在路邊。在鄉村道路上。晚上,有兩位酗酒過量的人,騎摩托車路過此地,正巧撞到了這輛車上。一人死亡,一人重傷。請問:這輛卡車車主是否擔責?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交警最後認定:此貨車駕駛員承擔次要責任。並罰了款。

這事可以說從某個方面對這句老話做了一個小證明。白布掉進染缸裡,千擔河水洗不淨。現實中有這種情況存在,說明這句老話有其合理性。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價值。

那麼,這句話的合理性在何處呢?首先,染缸,本就是著色的地方。白布,易上色。白布入染缸,乾柴遇烈火。一點就著。一進去就上色。事情能夠發生,物性可以反應,原是具備了充分且必要的條件。若是石頭,不易著火。染缸裡不是顏料,而是水。亦難著色。這話強調的是:有時,環境是險惡的。人應當對環境加強認識,注意防範,以免受害。某個地方失竊,警察總要從可疑的人杳起。假如你在現場,就存在嫌疑。如果自己能證明清白,也得在真正的小偷被抓住之後。

1‘


天涯明月186


染缸本來就是染白布的,白布掉染缸裡,肯定洗不乾淨了,不然染坊就沒用了。

這是很淺顯的道理。

但是這話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進入了不好的,邪惡的社會圈子,就會被懷疑是壞人。

一個人做過小偷,就一輩子都會被懷疑是小偷。

這話說出了,某些人的無奈,也說出了輿論的威力,人言可畏!

社會是個大染缸,某些人在某種特定情況下,做了壞人,不代表他就是壞人,只要他願意改過,我們就該給他機會。

其實有些壞人,不是他想做壞人,而是被我們逼的。

比如一個罪犯被釋放後,決定改過自新,重頭再來,但因為前科,大家都不相信他,他找不到工作,處處被人瞧不起,被逼無奈,很有可能重踏犯罪之路。

《獵頭》是個很好的故事,裡面的主角就因為這句古話,很無奈。


看網絡小說


農村老話"白布掉進染缸裡,千擔河水洗不淨",字面意思是說,染缸是用來上色的,白布一旦掉進去,用千擔河水也洗不乾淨,再也不能恢復原來的白色。這句話不僅通俗易懂,而且還含意深意,富有哲理,發人深思。用來比喻人在生活中一旦接觸不良行為和步入犯罪團伙,就很難自拔。比如我鄰居家一位品學兼優的少年,因為交不起,高二時擅自離校,被騙入傳銷組織,一晃七八年杳無音訊,父母都快急瘋了,去年被解救出來了,過年回家全家團圓了。聽說今年又聯繫不上了,莫非又進去了?因此作人要謹言慎行,千萬不要掉進渾濁的"染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