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用一張夜景照,讓人看出你所拍的是哪個城市?

玩手機攝影的大爺


作為一個北方人來廈門,最大感受就是觸目所及就是大片大片的綠。陽光明媚,城市整潔秩序,街道的尺度都很人性化,適合步行。

這個城市裡散步絕對是一件正經事。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廈門成為了中國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們的熱門旅行目的地。只要你有興趣問問身邊的人,絕對能找到一兩個去過廈門的朋友。


如果你再問他們分別去了哪裡,他們的答案可能都會是:鼓浪嶼、廈門大學、白城沙灘等等的景點,還有陽光、沙灘、海島、異國建築、民宿、塗鴉與明信片等等元素,構成了人們對廈門的全部印象。

更有趣的是,儘管廈門是經濟特區,但提到廈門人們第一反應只會是“文藝”——你在互聯網上檢索關於廈門的旅遊攻略,十有八九都帶有“文藝”、“小清新”字樣。


鷺島是它美麗的芳名,而廈門的夜晚更是讓人如痴如醉,一見傾心。從來沒有一座城市,可以讓我醉心流連忘返;從來沒有如此眷戀一座城市,它的一切把我深深吸引!
而入夜的環島路是一個不錯的騎行最佳線路。乘著涼爽海風,聽著不遠處傳來的海浪聲,再遠眺對面鼓浪嶼斑斕絢麗的夜景。在追逐星光和霓虹的交錯光影的恍惚間,有種在這裡住了多年的錯覺。


小可時間


這個城市很美,這個城市很乾淨,曾被評為“國家文明衛生城市”,這個城市還有很多旅遊景點,最經典的它還是神話傳說愚公的故鄉!這個城市正是我的老家,充滿我童年記憶的老家,有著媽媽味道的港灣…


2008年我踏進大學的校門,拿著大大的行李奔赴距離我家鄉960公里的江西南昌求學。

那是我長那麼大第一次離開家,也是人生中第一次坐火車,(坐上綠皮火車~)還記得爸爸送我到學校之後要回去的時候,我哭著跟爸爸揮手告別的場景~後來媽媽告訴我:爸爸回去之後哭了,第一次女兒離開家那麼久,還那麼遠,心疼了…



我有個急脾氣的媽媽,還記得小時候我和媽媽騎著自行車路過這個愚公的雕像,這個雕像在我們的市中心,很多年前這旁邊有個火車軌道,我騎車子順著軌道騎結果蹩住摔倒了,媽媽兇了我,我哭了~

媽媽比較兇,也比較嚴厲,我爸媽的教育理念屬於:不太會跟最親近的人表達愛的那種,都是用行動去表達。從小到大,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專業畫畫上取得好的成績,拿著榮譽證書向媽媽邀功的時候,媽媽的態度從來都是:不要驕傲,比你優秀的人還很多…那時的我還小,多希望媽媽能多鼓勵我表揚我。

當然更多的時候媽媽還是很溫柔的。我每次去學校或者出遠門,行李永遠是媽媽給我準備的,她很貼心,考慮的很周全,還去求了平安福給我帶在身上。每次去學校媽媽都會悄悄的給我多塞零花錢,用媽媽的話講,女孩子在外用錢的地方多…這也是很多年弟弟覺得不公平的原因~😄



媽媽小時候很聰明學習很好,鎮上排前幾的那種,媽媽對我始終有一種望女成鳳的心態,我人生中的每個轉折點她都特別緊張,中考、高考、畢業就職、談對象…當然她也總干涉,會幫我決定很多事,媽媽有點強勢,她總覺得讓我一定要聽她的少走彎路,倔強的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每次意見不一致的時候氣的媽媽傷心難過,我也很自責愧疚。但是都互相知道彼此是很愛對方的。


自從大學畢業後我就踏上北漂之路,這麼多年對家鄉的瞭解越來越少,但是每次回去就發現變化真的好大!開發了好多的旅遊景點,城市變得很乾淨,就連我們村也發展好了起來,村裡都通公交車了,而且還是免費乘坐,多好的福利。



家鄉一切都變得更好了,遺憾的是媽媽再也看不到了,如今我已嫁人,愛人對我體貼照顧,媽媽你可以放心了,咱全家人都很想你,我們都很愛你…

正在閱讀文章的你,以上這個城市,你能猜出來是哪個地方嚒?(貼心提示:愚公的故鄉哦~)


奇異果vlog


母親很喜歡這座城市,說,有大海好。前年從北京帶她去時,她不用柺杖,結果在火車上還去摔了一跤,去年又帶她去時,她漸漸的離不開柺杖了。這是剛出高鐵站的門給她拍照的,是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母親年邁,腿腳不便,就這樣,還總是關心我,也許,我們再大,在她眼中也是個孩子。祝母親新年快樂,健康長壽!



劉哥夜話


2009年,我來到了這做城市上大學,期間發生了很多很多事,真的像是一個小社會,人生的苦短嚐了好多好多,最後很狼狽的離開了那裡。
人生就是這樣兜兜轉轉,


10年後,又來到了這座城市,望著所有物是全非。
因因果果說不清楚,都說愛上一個城是愛上城裡的人,如果沒有人,我就不喜歡這座城。
每次去半夜都睡不著覺,不喜歡那裡,但又想那裡,每次兜兜轉轉,物是人非,懷舊不應該是我這種年齡



海海隨手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有的在農村,有的在城市,眾所周知,在改革開放以前,農村的生活水平很差的,聽奶奶說她小時候,村子裡到處都是羊腸小道,下雨天,那泥濘的小路根本無法行走,在那時連一塊手錶,一輛自行車都屬於奢侈品,普通人根本買不起,如果誰家有了一臺電視機,那麼全村的人都會跑去他家看電視。可自從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發生了許多巨大的變化。一條條羊腸小道不見了,變成了一條條寬敞的柏油馬路,手錶和自行車成了家家必備的生活必須品,彩電也搬進了家鄉人民的家裡,電冰箱,空調,電腦等其它家用電器,也陸續走進了家鄉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富裕的人家還買起了小汽車。幾乎絕大多數人家都擁有手機,人們用手機打電話、發短信、通過手機上網,看視頻,拍照片,聽收音機,放音樂。以前家鄉人民收割稻子都要用鐮刀,可是現在家鄉人民家家戶戶都用上了收割機,割起稻子,太方便了,只要把收割機往田裡一開,短短几十分鐘- -畝田就了。現在由於各種科技設備的加盟,莊稼收成很好,家鄉人民都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



家鄉變了,變得越來越美了;家鄉變了,變得越來越富了;家鄉變了,變得越來越現代化了。大家一定要為家鄉的變化,做一份貢獻,出一份力!

最後大家猜猜我所拍的是哪座城市呢?😘


萌仔仔


2001年,坐上火車,我只身前往這個城市求學,那個時候的火車是綠皮火車,400公里的距離,走走停停差不多7個多小時才到。一眨眼在這個城市已經呆了19年了,已經名副其實的成為了我的第二個故鄉。

這個城市留給我印象最深就是她的夜,因為她有著故鄉沒有的霓虹燈和穿梭在道旁路燈下的追夢人……當然這是畢業以後,奔波在加班路上的所見。

還記得剛來的那一年,恰逢秋雨綿綿的季節,一到傍晚,天空就飄起婆娑的細雨,灑在頭上,衣服上。人們也不用打傘,快速的跑向家就可以了。這細雨整夜都下,像極了杜甫筆下的喜雨,讓這個城市的夜更添魅力。第二天,你或許只能從溼潤的路上發現他昨夜的到來。這雨就這樣悄無聲息的下了整整一個月,小半個秋天就過去了。她讓我想起了李商隱的那句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以為自己已經熟悉了這個城市,其實也還是想著家鄉的。


時光荏苒,現在,我的小家安在了這裡,父母也都來到了這個城市。這裡已經成為我的第二故鄉了,我已經熟悉更迷戀著她。她的富庶,包容,發展還有那一場下了整個秋夜的雨。

我愛這個城市!


媚眼飛絮


為了學習來到了這座城市,一座很低調的城市,在這個城市裡很詫異的是其夜生活之少,晚上九點之後走在路上真的會很孤單的,人很少,連酒吧一條街都沒啥人。依然記得剛來這座城市晚上和朋友去吃燒烤,大概九點左右,老闆讓我們趕緊吃,他們要關門了(店在某大學對面),當時非常吃驚,待了半年之後才漸漸適應,可能是我太浪了吧。😂


渡心803


那城,那夜,那人


我的初戀是從網上認識的。

那個時候QQ空間裡有個“漂流瓶”的功能。最喜歡玩的兩個功能一個是“扔瓶子”和一個是“撿瓶子”。

我記得很清楚,是週末晚上10點左右,撿了一個瓶子,打開后里面寫著“想找個,疼自己愛自己的男朋友”。



我看後,回了個:“這些年你去哪了,終於等到你了”。她沒說話,就回了兩個抱抱的表情。

由於是初戀,又沒怎麼和女孩子聊過天,看到這個抱抱的表情,有點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心裡就像,裝了一隻小兔子,砰砰直跳。

於是心想:她都這麼發了表情了,我是不是應該更大膽一點,心裡想的是:“發兩個親親😚的表情。”

可是,手一激動,點了一個,擦汗😓的表情。並且還發過去了,那個時候漂流瓶聊天,不像微信可以隨時撤回,漂流瓶壓根就不能往回撤。



發完後,腦子一下懵逼了,不知道怎麼辦好了,盯著屏幕幾秒鐘。

又趕緊說了一句話:“對不起,發錯表情了!”

而她卻一直沒回復!

我也沒有在說什麼!

到了第二天晚上,我試著給她發了一個消息。

問她:“在嗎 ?”

我以為她肯定把我刪除了,過了十幾分鍾。

看到她回覆了一個字:在!

我又激動了起來,但是沒有立馬回覆,我怕再犯錯誤,冷靜了十幾秒鐘。

然後就說了一句:“昨天你沒回復我,還以為你把我刪除了呢。”

沒有,哪有那麼小氣,昨天有事忙去了。

我看著屏幕沒說話,不知道怎麼往下接話了



印象最深刻的,好像問她了一句,你說想找男朋友是真的嗎?

時間算起來,好像得有7年左右的樣子了吧。

這是我初戀的開始,她的回答是肯定的。後來的我們各種聊。約了見面的時間。

我從北京跑到了她的城市,即使冒著被騙的危險。也義無反顧的去了她那裡。

我們初次見面,是冬天。

那天正好下了一場大雪,洋洋灑灑落滿了整個城市。

她穿著一件白色短款羽絨服,搭配著一條米色褲子,圍著一條紅色毛絨圍巾,留著短髮。

看起來很文靜,很乾淨,這場雪,成了映襯她的景色。



一切的美好,從那一刻開始,在我的生命裡,從未感覺到世界竟如此美好,如此溫柔。

我明白,我喜歡上了她。

後來,我經常往返兩座城市。

我們和所有情侶一樣,逛街,看電影,購物,旅遊,接吻,吵架,分手,複合。

我們和所有情侶一樣,談婚論嫁,面見父母,討論房子,車子。還有,她在的那座城。

我們分手了,沒錯,不是吵架之後的衝動,也不是過兩天冷靜一下就複合的那種分手。

在我們第一次見面的廣場上,也是冬天,不過沒有下雪,也是穿著第一次見面穿的衣服。不過,是在晚上。



我們並排站著,都不講話,但也沒覺得尷尬。不像是要分手的樣子。

“嗯,謝謝你。”我們幾乎是同時說出口。

相互扭頭看了對方一眼。我們嘴角微微笑了一下。

那晚我們談了很多,但又覺得什麼都沒談。我們有很多矛盾點,但那晚,又覺得什麼矛盾都沒有了。

到現在只記住了,那晚的一句“嗯,謝謝你。”

多年過去了,祝你一生安好!



大家猜一下,圖中夜景的城市是哪裡?


婚裡婚外



那一年大年初二,街道上萬人空巷,高樓宇廈像從視線的兩邊垂直著往下倒,有種未來感,朋克感,霓虹燈光看得人眼花繚亂,照亮了黑夜中的天空。

然而在年三十的夜晚,這裡行人寥寥,幾乎沒幾個人,只有靜默的燈光和聳立在黑暗中的高樓的影子。

那一年我沒有回家,大年三十獨自走在夜晚的街道上,我才知道無論往日多麼繁華的都市,這時候也只不過是一座空城。

它就是成都


z可愛的洪水猛獸


去年老婆在上海肺科醫院學習,我趁著十一小長假的時間去探班。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去上海了,但是這卻是第一次晚上去外灘玩。上海畢竟是個大都市,對於我們小城市的人來說,永遠都充滿好奇感。說實話上海灘的夜景就是美,不僅可以欣賞五顏六色的燈光,而且還領略了中國最高樓上海金融大廈在夜幕下矗立的雄偉,外灘那熱火朝天的景象,購物一條街琳琅滿目的商品,還能接觸到身體高大頭髮怪異的外國人,有種小二黑進城的感覺,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現在想想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擠爆頭要去北上廣了,那裡有新的天地,新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