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古代叫什麼?

夜雨朦空


1、春秋屬吳國。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曾是楚春申君黃歇的封邑。

2、秦漢及以後先後屬會稽郡、吳郡,分屬海鹽、由拳、婁縣諸縣。

3、唐天寶十載(751年),吳郡太守奏準設立華亭縣,上海地區始有相對獨立的行政區劃。華亭縣轄境約今上海地區吳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團一線以西地區。

4、北宋時期,上海大陸地區分屬華亭縣和崑山縣,崇明地區屬海門縣。

5、宋熙寧十年(1077年),設上海務。

6、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1218年1月7日)立嘉定縣,上海地區始有兩個獨立行政區劃。

7、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華亭縣升為府,次年改稱松江府,仍置華亭縣隸之。

8、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縣立,轄於松江府。上海縣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縣域約今吳淞江故道以南市區、青浦縣大部、閔行區大部、浦東新區大部和南匯縣。

9、元代後期,上海地區有松江府和嘉定、崇明2州及華亭、上海2縣。

10、明末,有松江府及所屬華亭、上海、青浦3縣,蘇州府所屬嘉定、崇明2縣,金山衛。

11、清雍正四年(1726年),有松江府華亭(治所)、婁(與華亭共用府城)、上海、青浦、奉賢、福泉、金山、南匯8縣,太倉州嘉定、寶山2縣。

12、嘉慶十年(1805年),上海地區基本形成10縣1廳的格局,有松江府華亭、上海、青浦、婁、奉賢、金山、南匯7縣及川沙撫民廳,太倉州嘉定、崇明、寶山3縣。

13、嘉慶十五年(1810年)縮存600平方公里,縣域約今吳淞江故道以南市區、浦東新區大部、閔行區大部。縣城為原南市區人民路、中華路環線內區域。

14、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開埠,道光二十五年上海縣洋涇浜以北一帶劃為洋人居留地,後形成英租界。道光二十八年以虹口一帶劃為美租界。道光二十九年以上海縣城以北、英租界以南一帶為法租界。

15、同治二年(1863年),英、美租界合併為英美公共租界,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又改稱為上海國際公共租界。此後,租界多次擴大。

16、鴉片戰爭後上海開埠,外國的船隻從外洋直溯而上,1845年英國殖民者首先在上海縣境域劃定英租界;1849年,法國殖民者也要求劃定法租界;1863年,美租界與英租界合併成立公共租界。

17、1810年清政府頒發《城鄉自治章程》,上海縣合城南境、老閘、新閘、江境廟區域為上海城;另設蒲松鎮、東涇鎮及12鄉。

擴展資料:

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

唐朝置華亭縣,宋末置上海鎮,元朝設上海縣。上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浙吳越文化與西方傳入的工業文化相融合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1843年後上海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埠並迅速發展成為遠東最繁榮的港口和經濟、金融中心,被稱為“十里洋場”。

上海市總面積6340平方公里,轄16個市轄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上海GDP居中國城市第一位,亞洲城市第二位。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全球人口規模和麵積最大的都會區之一,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上海位列“國家中心城市指數”第二位,住戶存款總額和人均住戶存款均居全國第二。2017年,上海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7642家,位列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第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