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臺政策保障文旅行業發展 企業開展“自救”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人心,疫情影響下,旅遊行業亟待政策支持和企業有效自救措施。近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下發通知:向旅行社暫退部分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暫退標準為現有交納數額的80%。隨後多地出臺相關救市措施,旅遊企業及從業者深受鼓舞。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興斌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某種角度來看,疫情也為各行各業包括旅遊行業帶來了一段沉澱和思考的時間。“國內旅遊業早就進入了轉型期,但一直沒有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旅遊行業各方都應利用這段被迫‘停擺’的時期思考一下,怎樣從只追求規模、速度向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有效轉變。”

“這場疫情對行業企業都有影響,相比之下,規模較小或剛起步的企業以及員工們才更‘脆弱’,因此我們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首先想的是怎樣保障好員工的權益,並想方設法讓企業活下來,我們相信捱過這種突發危機之後,大家都會慢慢好起來。”一家主營冰雪旅遊的集團公司總經理武洲(化名)告訴記者,雖然冰雪旅遊深受影響,但行業內像他一樣積極應對的企業不在少數,“大家還是保持著信心”。

多地出臺支持政策

“冰雪旅遊是國家倡導的發展方向,我們也在關注行業支持政策,相信後續政策會對企業有所幫助。”武洲稱,當前他的公司多項目均為虧損狀態,為了保障好員工權益,及時償還貸款和融資,壓力不小,因此比較關注行業和社保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近日,北京、上海、重慶、四川、廣東等多省市針對疫情影響出臺了支持政策。北京市於2月3日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支持打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若干措施》規定,對於旅遊、住宿、餐飲、會展、商貿流通、交通運輸、教育培訓、文藝演出、影視劇院、冰雪體育等受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經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確認,可將疫情影響期間應繳社會保險費徵收期延長至7月底。延遲繳費期間,不收取滯納金,不影響正常享受各項社會保險待遇,不影響個人權益記錄。

2月5日文旅部出臺向旅行社暫退80%旅遊服務質保金政策後,黑龍江、上海、吉林、廣東、江蘇、寧夏等多地針對文旅行業陸續發佈支持政策,部署暫退旅遊服務質保金工作。其中,上海除暫退80%旅遊服務質保金外,還要求加大對旅遊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的信貸支持,通過變更還款安排、延長還款期限、無還本續貸等方式,對到期還款困難企業予以支持,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加快建立線上續貸機制,如因疫情影響導致貸款逾期,可合理調整有關貸款分類評級標準。

寧夏回族自治區則規定,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暫遇困難的小微企業,不得抽貸、斷貸、壓貸,通過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在原有貸款利率水平上下浮10%以上。

三亞市則於2月發佈政策,稱將安排1億元專項扶持資金用於穩定三亞旅遊市場,支持旅遊業發展,包括但不限於各金融機構為資金週轉的困難提供低息貸款,財政貼息;還款困難的旅遊企業金融機構不抽貸,適當延期,三亞財政也給予貼息扶持;貸款困難的中小旅遊企業由三亞市融資擔保公司提供擔保,三亞市政府提供貼息扶持。

最擔心的還是員工

企業方面也在積極“自救”,盡最大可能降低損失併為疫情結束後的發展做好準備。

比如武洲的公司會通過視頻會議等形式,研究新技術、新設備在項目運營中的運用,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上海一家酒店行業的董事長王傑(化名)則表示,公司在保障好員工權益的前提下儘可能壓縮成本。

中國旅遊集團研究院院長雷海粟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疫情發生後,中國旅遊集團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各企業相繼推出系列對客舉措和自救措施。而下一階段,集團的工作重心將放在全力開源節流、加強業務協同,轉變經營方式、優化業務結構,創新產品服務、改革體制機制等方面,通過謀劃戰略發展和業務轉型路徑,進一步提升旅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冰雪旅遊有自己的雪季,一般也就兩三個月,而像滑雪教練等一線從業人員一年的主要收入其實也就在這段雪季。”武洲稱,他現在最擔心的其實還是員工。他告訴記者,一般滑雪教練基本工資為數千元,“雪季”期間如果生意紅火,每個月收入數萬元不是問題,一般三個月的收入能超過10萬元。“這個數字確實不算小了,平時生活可能沒太多擔心,但在突發事件面前,這個數字越大,一旦突然損失,面臨的壓力也就越大。”

“剛起步的那些小企業壓力也不小。”武洲稱,滑雪場前期設備、土地、雪具大廳建設、裝備、人工和水電等一系列投入不菲,整個滑雪行業有其共性,每個雪季的運營成本基本是固定的,收入直接決定了它的利潤,原本三個月的經營期縮短到一個月,這個雪季註定是虧損的。而武洲的公司是一個集團企業,投資規模較大,在全國都有佈局。“相對來說抗風險的能力比較強,因此目前最關注的還是員工。”

考慮到員工的壓力,武洲的公司在停工期間除正常發放員工的薪資保障外,還在積極協調資源為員工做好心理疏解。“可能一個雪季是他們全年的主要收入,但也只有撐過去,總會慢慢好起來,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保障好員工的權益。”

王傑也表示,經營停擺最關心的還是員工的狀態。“我創業已經有十幾年了,至今沒有過一次貸款,也沒有一次裁員,相信今年的困難是暫時的,希望我的員工能調整心態和狀態,不要有過多擔心,利用這段時間好好充下電。”

專家建議提高發展質量

“現在還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過去,估計今年上半年旅遊行業都比較冷淡甚至基本停擺。”王興斌稱,當前國內旅遊行業已經具備足夠的規模,而大規模也為應對突發事件帶來壓力,即便行業相比非典時期有相對成熟的應對方式,因為規模較大,也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旅遊業向追求質量和效益發展轉型已經談了好幾年,但我認為一直沒有真正地轉變,目前國內的旅遊業仍處在單純追求規模和速度上。這次疫情給行業帶來了衝擊,也帶來了一段時間,我認為大家都該好好思考一下旅遊業未來的發展質量問題了。”王興斌認為,很長一段時間國內旅遊業的發展模式就是“多快好省”,盲目追求速度和規模,如果不能好好思考,疫情結束後,“舊病還是會復發”。

“怎樣保護好環境,怎樣保障好遊客健康和景區衛生,怎樣提高服務和經營質量等問題,都是當前業內各層面要思考的問題。”王興斌稱,在當前的形勢下,既要思考怎樣留住隊伍,也要思考怎樣提高隊伍的服務、經營水平,為國內旅遊業提質做準備。

賽意企業研究所研究部主任唐大傑則認為,受此次疫情影響的相關行業應該警醒,在應急機制搭建方面多花些精力,同時可以多發揮民間紓困基金的作用,多建立和發展一些成熟的民間紓困基金,在關鍵時期發揮市場經濟自救作用。

  • 房企抗疫阻擊戰

  • 海航投資高溢價投資新設企業:一紙租約估值約10億元

  • “重疫區”溫州 中小民企期待“回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