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優品館”紛紛上線,企業“打包”與拼多多探索貿易新模式

近一個月來,中華大地已然大面積復工復產,然而,隨著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復工之後的訂單問題才是重中之重。中國擁有全球最好的製造業基礎,眾多世界知名品牌都是made in China。而疫情在海外的持續擴散,讓眾多中國出口企業陷入了無單可接、交貨困難、貨款風險上升的窘境。

4月9日,青島市政府與拼多多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上線拼多多“青島優品館”,通過引導入駐、流量傾斜等方式,幫助青島企業和產品打通線上消費供應鏈、擴大內需市場規模。重點幫扶一批外向型企業轉型內銷市場,幫助企業重回發展快車道。

多地“優品館”紛紛上線,企業“打包”與拼多多探索貿易新模式


青島市政府與拼多多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左一),拼多多副總裁湧泉(右一),作為雙方代表出席簽約儀式。王瑞拍攝

開拓內需市場,電商平臺幫扶中小企業

世界貿易組織8日預測,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全球貿易將縮水13%到32%,今年全球貿易縮水幅度可能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的水平。對於企業而言,想要從源頭上解決當前的困境,訂單才是最好的“解藥”。

疫情發生以來,拼多多已經連續與多個地方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3月25日,寧波市人民政府與拼多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寧波優品館”正式上線當天,就打造了寧波年糕、廚具等十款訂單量達10萬+的行業爆品;4月1日,拼多多與湖北省農業農村廳達成戰略合作,集中全平臺優勢力量推動湖北地區農(副)產品對接全國市場,並上線拼多多“湖北優品館”; 4月8日,武漢解封第一天,武漢市政府與拼多多達成戰略合作,正式啟動“武漢優品館”等項目,將進一步推動平臺武漢地區的訂單量大幅提升。

拼多多與多地聯合打造的城市“優品館”,對眾多中小型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拼多多所採用的消費者直達生產工廠的模式,將有助於生產企業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訂單,不但解決了眼下的燃眉之急,更為將來的發展開拓了更加高效的路徑。

“新品牌計劃”助力企業智能化生產

拓展內需市場,成為眾多出口型製造業企業的共同選擇。然而,沒有品牌、缺乏國內市場操盤經驗,成為阻攔這些企業開拓本土市場的“絆腳石”。此時,出口型企業亟需尋找合作伙伴,以數字化方式,發展本土市場。這正好是拼多多的優勢:深耕產業集群觸網、極具流量成本優勢。

以寧波慈溪為例,在拼多多的“新品牌計劃”下,三禾接觸到了完全不同以往的生產、研發和開拓市場的模式。在生產上,三禾轉型C2M模式;在研發上,根據拼多多的數據分析和運營建議,在99元價位進行深度開發,重新設計,做出更符合中國消費者習慣的產品;在營銷上,拼多多平臺的佣金率更低,流量成本優勢明顯。截至2019年底,三禾在拼多多平臺的月銷售額已經穩定在300萬元,預計2020年銷售額將超過4000萬元。

以疫情為契機,很多新的商業模式被倒逼出來。出口型企業危中有機,借力電商平臺,“出口+內需”兩條腿走路才是正途。拼多多的“新品牌計劃”始於2018年底,主要是指拼多多為工廠提供數據、產品開發以及定價建議,並建立直達消費者的供需模型。拼多多創始人達達在採訪中表示,新品牌計劃要打破供需結構的不平衡,是中國中小製造企業集體轉型升級的探索,也是拼多多平臺實踐新電商模式的必經之路。

電商直播帶動數字化營銷

如果說2019年是直播帶貨元年,那麼2020年則是直播模式的深化和普及。直播不僅僅是抖音、快手,也不僅僅是李佳琦、薇婭。在拼多多直播間裡,“縣長助農主播”開始走紅。4月9日,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化身“帶貨主播”,通過拼多多向全國各地網友推介青島啤酒、嶗山礦泉水、海爾家電等,為青島品牌代言。2020年以來,拼多多已在江蘇、浙江、廣東、山東、河北等地聯手推進了“市縣長產業帶直播”活動,共同扶持產業帶轉型。截至3月31日,市縣長直播已累計帶動產業帶商品訂單數超過2000萬,為企業新增粉絲超過190萬,直接扶助了大量行業準一線新品牌。


多地“優品館”紛紛上線,企業“打包”與拼多多探索貿易新模式


▲四川省眉山市丹稜縣委副書記、縣長黃秀航(右)在拼多多直播間裡為消費者帶來了丹稜“不知火”的詳細介紹,以及現場試吃,售出“不知火”超17000斤。圖片來源:秦勝

疫情是不可抗力因素,新消費平臺及時的“補位”,促使經濟的“第二戰場”也出現好的跡象,這些才是這些市縣長積極來到直播間的真正“目的”,全民參與經濟的復甦,讓全國各行各業對“第二戰役”勝利的信心更足。

帶貨只是直播的意義之一,更深層次的意義是各地的產業集群、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化過程。在這背後,生產關係的重新組織,正是拼多多的流量優勢、產業滲透等生產力的體現。

中國擁有全球最全的供應鏈、最大的消費市場,還有最便捷的移動支付和發達的物流系統,這使得通過新消費提振內需,進一步拉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可能。拼多多一系列貿易新模式,反過來又激發了用戶的潛在需求。這些應用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的新平臺,勢必成為帶動新消費增長的主要動能。(海外網 吳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