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玻璃結冰時,它通常會破,為什麼?

科技愛好者427


玻璃本身不會結冰,但會熱脹冷縮。<strong>

物質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玻璃也一樣。如果內外溫度相差很大,或者突然出現大的溫差,就容易炸裂。

我們看到溫度計上的標度,但溫度升高時,不管裡面是用水銀還是別的物質作為指示劑,都會升高,說明這種物質膨脹了;而溫度下降時則會下降,說明這種物質搜索了。

這就是物質的基本特性,幾乎所有的物質都有這種特性。

當物質這種熱脹冷縮過程不均勻或者過大時,物體承受不住這種變化就會斷裂或者炸裂。

玻璃器皿也是這樣,在突然加熱和突然冷卻的情況下容易發生炸裂。

比如我們在爐火上用玻璃器皿燉煮食物,在高溫沸騰的情況下,端起突然放入水中,就很容易炸裂。一些較厚的玻璃器皿放在大火上燒烤,內外受熱不均勻也容易炸裂。

把一個燒得很熱燙的玻璃杯突然倒入冷水也容易炸裂。如果一個接了冰疙瘩的玻璃器皿,用火其烘烤,這樣受熱不均也容易炸裂。

實驗室用的燒杯,可以隨意的放在火焰上燒水,做各種熱實驗,不會炸裂,就是因為燒杯的玻璃壁很薄,但受到冷熱刺激時,會很快裡外受熱均勻,所以就不會炸裂了。

我們知道了這個道理,在使用玻璃器皿時就要注意。

比如用玻璃杯裝熱水時,可以先放點熱水把杯子先燙一下,讓整個杯子適應熱的溫度,再倒入開水,就不會炸裂了。

而在火上燒的很熱的玻璃容器,不要突然放在很冷的地上或水裡,端起來可以用一個竹木點子墊著,讓它慢慢冷卻。

但這種情況在玻璃窗上很少發生。我們可以看到每家每戶的玻璃窗,到了冬天也幾乎沒有看到會爆裂的,完全起到了防寒保暖的作用。

這是因為在南方,室內外溫差並不大,玻璃搜索到的熱脹冷縮不明顯,所以不會爆裂;而在北方,雖然室內外溫差較大,但這種溫差並不是突然導致的,而是慢慢形成的,玻璃的應力適應了這種溫差,也就不會爆裂。

而且北方現在大多數都是用雙層玻璃窗,兩層玻璃之間有一層氣體隔溫保暖,內外溫差不會直接透到外面玻璃,所以更不會輕易炸裂。

物體熱脹冷縮的屬性,是因為物體內的粒子(分子)運動動能,會隨著溫度的改變而變化。

溫度高時,運動就劇烈,震動幅度增加,所需要的的空間就越大,就呈現出脹大現象;溫度低時,粒子運動就減弱,震動幅度減少,所需的空間就減少,就呈現收縮狀態。

人們知道了物質的這種性質,在建設時就要考慮這些因素,否則就會導致重大損失和事故。

比如在建設公路、鐵路、橋樑和電纜電線的敷設時,都會根據計算和設計要求,隔一段距離留一個收縮縫,一遍在夏天冬天溫差較大時,不會因為熱脹冷縮導致路面橋樑受到破壞。

熱脹冷縮的現象,在水的問題上表現出了特別的表現。水在4度時密度最大,也就是說4度時縮得最厲害,而4度以上和以下都處於“脹”的狀態。

因此水在結冰時比不結冰是體積反而會增多,也就是脹的更厲害。

這是因為水分子特殊的性質決定,這裡就不討論了。


時空通訊


幾天前,我把一瓶玻璃水放在冰箱裡,這樣水就會很快冷卻下來。第二天,當我打開冰櫃時,我發現水變成了冰(預期的結果)和瓶子被打破了(意想不到的結果)!為什麼玻璃破碎了?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理解熱平衡和玻璃作為熱導體的知識。

熱平衡

熱能是與物體或系統的溫度有關的能量。當談到熱的時候,我們指的是熱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熱量通過傳導、對流或輻射傳遞。一般來說,與熱能交換(以及從一種形式到另一種形式的變化)有關的定律稱為熱力學定律。這些定律支配著我們對任何系統中溫度變化的理解。

  • 圖注:熱力學第零定律

根據我們的問題,最相關的定律是熱力學第零定律。這條定律的實質是“當兩個物體與第三個物體的溫度相等時,它們就具有溫度相等”。這意味著當不同溫度下的系統接觸時,它們將隨著時間的推移達到熱平衡點。這個定律是溫度計的基礎!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點,讓我們定義並更好地理解什麼是熱平衡。

  • 圖注:達到熱平衡的兩個物體。

用最簡單的術語來說,當兩個物體處於熱平衡狀態時,它們彼此接觸並處於相同的溫度。因此,如果其中一個物體比另一個物體更熱,它會向較冷的物體散發熱量,直到兩個物體處於相同的溫度。

玻璃是如何因溫度變化而變化的?

固體有三種結構:晶體結構、多晶結構或非晶結構。非晶態固體是一種結構上缺乏統一順序的材料,晶體固體是完全有序的。

而多晶固體是指在同一固體中具有多個不同晶體材料、不同取向的固體。玻璃是一種陶瓷材料,存在於許多不同成分的非晶固體中。玻璃通常主要由二氧化硅製成。二氧化硅存在於晶態和非晶兩種狀態。

玻璃製造中使用的二氧化硅是非晶態或非晶態的。最常見的玻璃是由無定形二氧化硅或二氧化硅(SiO2)製成的光學透明陶瓷,並且加入大約30%(源)氧化鈉(NaO)、石灰(CaO)和氧化鎂(MgO)。當一個物體被加熱時,它的體積會膨脹,而當它失去熱量時會收縮。玻璃在溫度變化時也會發生這種反應。

熱和電一樣,有良導體也有不良導體。玻璃是一種很不好的導熱體。這是由於它的非晶態結構。陶瓷的無序原子不能可靠地傳遞熱能。由於它的不良熱導性性能,如果兩邊的溫度不同,較厚的一塊(如瓶子的那塊)就足以造成尺寸上的差異。由於玻璃是一種不良的熱傳導體,兩邊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熱平衡狀態。

為什麼玻璃碎了?

由於這些熱力學性質,玻璃物體暴露在快速變化的溫度下容易破碎。熱必須通過介質交換。

在我們的問題中,這兩個物體是冷空氣和玻璃本身。冷空氣充當熱量散失的媒介。冷凍的空氣首先接觸到玻璃的一面,玻璃的一面迅速失去熱量,隨之收縮。玻璃兩側存在溫度的對比,因為玻璃的兩側不能達到與凍結空氣的熱平衡狀態,正如我們前面所討論的。

因此,當熱量從玻璃的一側散失時,另一側就相對較熱,因此膨脹得更大。這種膨脹的反差會導致玻璃破裂。


科技領航人


是因為熱脹冷縮,溫度低會使玻璃變脆,從而容易破損。

玻璃的外部環境,通常不是恆溫,玻璃膨脹和收縮週期性進行,導致玻璃超過自身的疲勞強度,產生破損。

熱脹冷縮是物體受熱時會膨脹,遇冷時會收縮的特性。由於物體內的粒子(原子)運動會隨溫度改變,當溫度上升時,粒子的振動幅度加大,令物體膨脹;但當溫度下降時,粒子的振動幅度便會減少,使物體收縮。


故紙蘊書香


1溫度低會使玻璃變脆,從而容易破損。

2玻璃過薄

3空氣中的水蒸氣吸附在玻璃表面,結冰的水和局部玻璃應力不平衡。導致玻璃破損


磁場圈


熱脹冷縮,整塊玻璃受力不均就會破


天馬8763


熱脹冷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