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麼多優秀的IT公司,為什麼有的公司做不出Adobe全家桶這樣的軟件?

熊貓的望遠鏡


如果那麼簡單,啊倒閉不是早就倒閉了嗎???

有人說“Photoshop看著簡單,如果把每個功能都試一遍,這輩子也就過去了……”

我覺得說得有些誇張了。

但是就Photoshop負責人,肯定對圖形處理,顏色,計算機繪圖都得有深刻的認知才行。這些經驗是積累的,不是幾十人或者幾百人能夠得到的。

所以你就算照抄,你也不理解每個功能的“邊界”在哪裡。

除非你有人家源碼,每個功能都看看參數……然而等你讀完源碼,你這輩子也就過去了……

所以構建這個軟件,只有從簡單開始,逐漸試用,聽取客戶意見並且改進,才有可能n年後達到別人水平。

當然如果是個非常有經驗的圖形處理軟件開發公司,開發肯定快的多!比如color公司之類。

但是客戶為什麼要用你的殘疾軟件?ps盜版到處都有。你開發個軟件如果不要錢,後續改進的資金哪裡來?

即使有資金,ps是標準化的,互相之間傳輸文件也是用的它的幾種格式,為啥用你的殘疾軟件?殘疾軟件必然還有各種不穩定情況……無論如何沒有市場。更別說改進了。

Windows系統號稱每個都耗費幾千人幾年努力,也就幾千乃至幾萬人工年。Photoshop不比它簡單多少。


姚江濤專注電腦


讓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為什麼,前年我簽了一家IT公司做一個在線平臺,事先我也考查過,界面設計一塌糊塗就不說了,大家的審美不同,可以理解。過了快一年,在我的左催右催下,終於告訴我完工了,可以驗收了,我上去一看更不就不是一個產品,千瘡百孔,錯誤百出,我協助他們測試,基本上是我找到問題告訴他們,他們再修改,而且整個程序你可以看出 一丁點兒責任心都沒有,最後經過大半年的辛苦,終於可以運轉了,開始逼著我要錢,付錢以前,態度還好,雖然沒有責任心,起碼告訴他們什麼他們會馬上修改,交錢以後。態度立刻180度大轉彎,再讓維護什麼,左推右推。我國外的一個IT朋友看了這個平臺,牙都笑掉了,問我,他們每天早晨起床後洗臉嗎?意思是臉都不顧。我發誓以後不再找國內的公司做這種開發了。所以責任心是第一位的,能力其次,不是國內沒有人才,而是這些人缺乏最基本的做人的責任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做不出優秀的軟件的真實原因。公司從上到下都是利字當頭,但他們忘了逐利的同時也自毀了前途。下次有機會再說說只顧抄襲,根本沒有創新的問題。


落基山村夫


Adobe、Office等眾多實用的辦公軟件都是美國做出來的,目前中國優秀的IT公司不算多,不是有的公司做不出,而是大部分的公司都做不出!

第一、在互聯網時代,只有最先做出東西的人才有話語權!人家該申請的專利早都申請完了,在別人之後做出來的很有可能侵權。

現在PC端的軟件基本上該做出來的全出來了,各種大大小小的辦公軟件應有盡有,很多還是免費的。中國人有個特性就是喜歡走捷徑,既然人家都做好了那就直接用就行,何必再花功夫做一套自己的?

第二、中國的互聯網產業起步晚,上世紀90年代電腦在中國就是稀缺物,那個時候互聯網在美國已經普及了,美國大力扶持互聯網產業,各種企業紛紛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等於人家已經跑很遠了中國才剛從起跑線上出發。

第三、創新意識遠遠不夠,這可能和中國的應試教育有一定的關係,上學時認為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就對了。長大後進入企業,老闆說什麼就是什麼,老闆說做個網頁,那就做個網頁,老闆說加個功能,那就加個功能。我敢肯定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都是這樣,思維就像束縛在鳥籠裡一般,這也就是為什麼別人把沒有的東西做出來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軟件這麼方便,然後又迴歸到原來的重複性工作中。

其實真的要做他們完全有能力做,只不過都盯著有什麼,而不去思考還欠缺什麼,能否做個軟件讓某項工作更便捷。

優秀的軟件是填補空缺,做出人們沒想到的東西,絕不是別人做出來之後再去模仿。很慶幸中國有阿里、華為這樣的企業,不斷地投入,不斷地創新。互聯網、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大勢所趨,贏得未來的關鍵就是能否搶先一步,做最“新”的東西。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我就搞了一個技術上能夠媲美PS—Cs5的軟件。直接debug版免費下載提供給大家,咱不圖錢。收穫很大。首先是真的懂了圖形圖像該怎麼做,怎麼研發。其次是培養了自己看到效果圖啥的就直接代碼出東西的能力。貌似這種能力絕大部分人不具備。而且自學能力也極強,到現在我眼看就走完所有圖形圖像3D的頂級技術了,內心一片安寧。這輩子爽。

錢不是萬能的,尤其在研發階段。我等於研發了大半輩子了,終於走遍了視覺相關領域。感覺很歡樂。


比克大魔王50


做出來,你們又不掏錢買,都在像狗一樣跪求激活碼,破解版,誰他媽還開發軟件。人家國外用正版,開發有錢賺。你們這些呢,免費版,還嫌棄人家廣告多,還要個被安裝個帶木馬的無廣告版。你說憑啥給你們這些人開發軟件??


小李子家


中國軟件發展這麼多年,嚴格上應該屬於擁有非常多優秀的應用級IT公司,距離真正意義上核心軟件的研發還存在一定距離,雖然國內軟件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國內累計了幾百萬軟件開發工程師,從實際成果看大部分還是在玩圈地運動,利用國內人口福利快速成長起來一堆的互聯網公司,而且從市場的角度看市值還非常高,但真正意義上的核心技術還是缺乏,像拼多多,美團,滴滴這類的企業在相關的領域都是有著絕對的統治位置,但對應的技術能力並沒有跟上,市值價值只是體現在產品設計能力以及擁有的流量上。

國內軟件行業的繁榮其實存在很大的水分,主要國內網絡管控相對比較封閉,國外很多企業很難進來直接競爭,所以很多國內企業在競爭過程中並沒有遇到真正的敵手,並不是本身實力有多強,而是由於國內很多因素決定的,有些商業行為可能在國內就不受控制,但進入國際市場就顯得孤陋寡聞了,國內很多巨頭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的時候都不怎麼順利,主要原因在於本身技術能力有限並沒有積累到衝出國際的水準。

像Adobe全家桶其實代表意義已經超出了技術的範疇,這涉及到軟件生態的建設問題,國內企業還沒到建設全球化的軟件生態的能力,大部分的企業還是拿著國外開源社區的代碼,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定製開發。還在國外生態的基礎上構建自己的產品邏輯,如果從發展的角度出發這麼做沒有什麼問題,但從長遠看還是無法真正走向世界的舞臺,參照美國的科技企業只要是能叫上名字的大型企業都有其很強的核心技術,即使沒有很強的技術能力也會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態系統,無論是亞馬遜,谷歌,微軟這些巨頭都離不開這個規律。

像國內的騰訊,阿里巴巴等企業在國內相應的領域已經是霸主般的存在了,但在走向國際市場道路上遇到了很多的障礙,騰訊公司甚至請到了超級巨星梅西做代言依然改變不了現狀,還只能是守住國內的市場,國內很多企業發展已經受到了制約,再次引航出發的關鍵點就是核心技術能力了,科技巨頭通常利用技術先行然後慢慢構建生態環境,安卓和微軟都是這種模式構建生態系統。

對於國內企業來講開始階段基礎比較薄弱先從產品設計出發解決生存問題,後續想要長足的發展就是要在技術上發力,國內企業做的比較出色阿里雲算一個,完全的自主研發在開始階段經歷了痛苦的積累期之後,現在到了收穫期了不僅僅牢牢佔據國內市場第一,而且在東南亞市場開展如火如荼,這就是靠技術推進市場。國內靠技術推進產品的公司就是華為公司,只不過華為主要從硬件芯片方面著手,現在的因為早期在軟件生態方面建設不多,結果就被谷歌授權卡脖子了,強大不僅僅只是表面,度過初期的空白期就要向著技術高峰邁進,從目前狀態看國內科技企業要走的路還是很長,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都說是國內盜版猖狂造成軟件生態發展不起來。

這明顯是最大的藉口。

首先,比如ADOBE這樣龐大的公司開發的軟件,在國內盜版多得數不清,它為什麼就能存活下去?並賺得滿盤庚?

還有,比如windows這樣盜版滿天飛的系統為什麼能支撐出一個如此賺錢的微軟?

也就是說,我們用的盜版軟件不就是這些特別賺錢的軟件嗎?

另外就是,什麼是軟件生態?

前面的提問,如果你明白了就不用往下看了。

軟件生態就是想辦法讓更多人使用自己的軟件,不管是賺錢的不賺錢的,首先重點就是把他們培養成自己軟件的不可分離的用戶。

這其中,自己的軟件必須夠強大,對用戶有用。同時收取一部分用戶的費用(比如企業或者給得起錢的用戶)。

另外一部分用戶可以由他們用盜版,起到對軟件的普及和依賴還有推廣的作用(這個比花錢去推廣更有效果,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不盡全力打擊盜版的原因)。

企業需要使用這種軟件的人才,而會這種軟件的人才又多如牛毛,如此逐漸鋪開,就是穩定的生態。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軟件沒有盜版、不給用盜版,它離失敗也不遠了。

那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都用盜版了,依靠收取少部分人的錢,能支撐起一家軟件公司嗎?

當然能。

首先,一個軟件是特別貴的,比如一個MAYA只能用一臺電腦,要5、6000千一個。單一家動畫公司算它60臺電腦要用MAYA,那將會是36萬。那幾千上萬家公司呢?

接著就是,這些軟件基本是一年一更新,那些公司也跟著更新又得另外給錢。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這些軟件的每次更新都是添加那麼一點點東西,那就是說,成本並不高。

而事實是,這個軟件在幾十年前開發出來的時候最花錢,但是接著下來的所有時間它只是不斷地一點點添加功能,這些的成本低得多。

它成本低了,但是還是收著完整開發需要的軟件費用,它會不賺錢?

簡單點就是,你花幾個月畫了一幅畫,然後接下來的幾十年,你每年都在上面加一筆,然後複製很多拿去賣,你還會害怕沒錢賺?

軟件生態形成了,你不感激盜版?

所以說盜版導致國內沒軟件,那是扯談。

誰用國內盜版軟件了?

如果你怕盜版,那你可以換一種與ADOBE不同的形式,比如它賣幾千塊一個軟件(縱容盜版),那你就做一個一樣厲害的軟件賣幾百或者幾十塊錢一個(嚴厲打擊盜版)。

也就是低價出售,賺取更多購買量(薄利多銷)。

而它們是高價出售,賺取少部分購買量。

另外一點就是,國內不太嚴厲打擊盜版,估計也是因為都是國外的軟件太貴(那得被美國榨取多少啊?)。

如果國內軟件足夠好和親民,一定會得到大力版權保護的。


TL天洛


幾十年前,方正和WPS就幹過這個事了,主要市場在國內。

第一、是方正人才技術實力沒美國那邊強。舉個例子,比如ps各種多如牛毛的特效,在幾十年前需要大量創新算法,還要性能優秀的實現,國內要麼涉及專利,要麼實現起來性能太差。方正的東西只有自己封閉起來才能保住國內部分市場。

第二、是國際標準明顯都是美國人主導的,出一個HTML5,再來個PDF你是跟著開發還是不跟,或者是等別人出來再用別人的?

第三、市場方面,國內盜版,全家桶還沒做完你可能破產了。靠政府採購也不是長久之計。

標準定製也是跟著市場走的,美國市場培養出來的標準,到中國,你也只能按他們的標準繼續走下去。

主導權在別人手裡,他們就有第一時間的開發,第一時間發佈的產品用慣了,其他廠商只有跟的份。


三袋大菠蘿


說一點最根本的可能很多人不愛聽,但是確實是最本質的:國內的知識版權保護弱到可以忽略不計,我們不缺乏it人才,缺乏對他們創新成果的保護,盜版、抄襲充斥著這個行業,想想騰訊,誰還敢搞研發創新,都是為大鱷提供點子、做嫁衣。



郭德爾綱


作為有二十年的老碼農經歷過多家公司,看到的,經歷過的說說我的一些看法,國內大部分公司都是開發應用類型的系統為主,我經歷的公司都是這種,公司開發的技術都是拿國外開源的技術直接做開發或者簡單的封裝提升開發效率,產品發佈完成後基本都會在此技術上繼續開發新產品,但不會投入太多的時間有專門團隊完善基礎架構,老闆也不大願意投入一個團隊維護一套滿足公司開發的基礎架構,但嘴巴會說的很好聽,基本都是市場為導向追求業務,單子來了就把基礎的東西拋到腦後,說到這裡是公司層面問題;接下來是員工方面,我見過無數的開發人員他們代碼開發的時間大部分在七到九年還有更短的,這些人的後續去向要麼離職創業,要麼做產品經理,項目經理等等都不是搞真正技術的,十年以上非常少了有也是兼任公司一些管理事務,很少真正讓你一心一意的搞研發,再說想要搞一個像ADOBE這樣的軟件沒有10年以上的修煉剛出道沒幾年菜鳥是搞不出來的,國外程序員的壽命幾乎可以幹到退休而我們中國都是吃青春飯,稍大點的程序員不改行一但離開公司就很不好找工作了,像這樣的環境是搞不出Adobe這樣優秀的軟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