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在線教育以及社群的機遇

隨著大年初一的鞭炮聲,我們正式進入到了2020年,但可能是打開的方式不對,2020的開局便甩了我們的一個王炸。

記憶中的春節應該是闔家歡樂,燈火馬龍,大街小巷熱鬧非凡的一個景象,而在這個春節,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新冠疫情。它的到來,徹底打亂了人們對於春節這個隆重的節日的期待。

各地封城,公交停運,所有娛樂場所關門等等,這些所有的一系列措施都在表示著我們對於這位“不速之客”是多麼的不歡迎!

而採取這些措施的背後必將會影響中國經濟的衰落,對於企業者來說,這是一道生死坎,挺過去了或許你就能突破瓶頸,遇到新的機遇。挺不過去,就只能進行業務縮減,裁員,甚至關門停業。

美團王興在2019年曾說過一句話:“2019年是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但會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當時可能覺得只是一句玩笑話,並不當真。而現在看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沒準還會進行一番自我嘲笑。

疫情之下,在線教育以及社群的機遇

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或許這會是一個新的機遇!疫情的發展,讓大家都不得不待在家裡面,而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的時間頻率就會提高,所有的消費手段都將偏向於線上進行。

最近,常常能看到在線教育的巨頭瘋狂進行廣告轟炸,手機APP的開屏宣傳,各大搜索引擎的信息流等,都能見到這些教育品牌在做廣告宣傳。

對於教育企業甚至於學校,線下不能進行授課開業,而學生不能停止學業的學習,所有上課手段都將會變為線上進行。社群運營便將成為這一過渡期的轉折點。

甚至於一些四五線城市公辦學校,也在開始建設於學校的錄播室,給老師單獨準備直播間,進行線上授課,課程準備好之後再把鏈接發於班級群。學生家長看到會再次進行轉發。

城鎮之間的群體鏈接本身就比較於密切,我曾親身看到於一個老師進行上課,通過班級群的分享,再由班級群向外宣傳,最終整場課程有上萬人次的觀看。

疫情之下,在線教育以及社群的機遇

設想:一般傳統學校的老師平均一個月的工資也就3000-5000左右(除開一些灰色收入以及年終獎),如果開始過渡線上授課,很多家長應該清楚,這些學校的老師在學校之外如果給學生進行線下補課,課時費高達好幾百。但如果是線上授課,老師付出的成本也會降低,而相對而言就可以給課程進行門檻降低,一門課設個9.9之類的價格,那麼也將會是一個客觀的收入。

從商業角度上來看,這更是一個對於四五線城市學校的一個商機,一線城市的線上教育模式並還沒有完全滲透到這些地方,城鎮學生家長還在處於傳統的線下授課方式,一旦有新的更方便便捷的授課模式便將會去嘗試新的上課模式。

而雖然這些城鎮居民整體數量沒有一二線人口多,但他們更為密集,一旦找到小部分精準群體,便能影響整個圈子。

除了常規的線上手段操作,在這期間,教育企業可以增加線上直播的方式給學生進行上課,區分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群體進行社群搭建,直播間授課,群內閱卷答疑等,以社群為載體,增加與學生家長的交流信任,進行後期的轉化。

根據教育局頒發的最新消息,所有學校停課不停學。所有學生包括於大學生,都需在家進行網絡學習上課。對於做高校群體的教育企業來說,現階段,可以針對學生在家的情景,策劃相關的線上活動進行招生。

比如:打包自家入門班系列課程免費學或者一元解鎖。進行用戶拉新,把前端吸引過來的學員邀請進入社群,通過社群運營,群內課程助教輔導,進行後續轉化。

而對於用戶裂變,先期間大部分學生都處於在家沒事做,除開有很多閒餘的時間之外,對於學習的態度也會有所改觀。通過前端課程過來用戶,可以在社群裡開始嘗試做 送書活動。或者打包課程老師的PPT以及學習資料之類,讓學生家長進行分享邀請,從而達到用戶自發增長。

疫情之下,在線教育以及社群的機遇

而傳統線下模式教育企業,這也將是一次從線下過渡轉型線上的機會。

對於社群,微信龐大的用戶流量奠定了這一崗位的發展。從目前微信生態下來看,各行各業都開始建立社群來增加業務發展。建材、教育、電商、新零售,本地生鮮等等,如想讓社群長期生存下去,處於活躍以及持續帶來業務增長的狀態下,必將需要這一崗位的人才。

只是唯一需要改善的或許是,以往的社群運營都偏向於執行,甚至有的企業把社群這一崗位當成了社群客服。而普遍的一些社群玩法也會面臨淘汰,需要做一些新的嘗試。未來的社群崗將會是更注重於策略型人才,能將業務與社群相結合,進行業務增長。

同時,現有企業的社群運營人員也將面臨幾個問題:

1、在現階段,如何讓公司的業務社群在這巨頭湧入的環境下殺出一條路來。

2、常規套路的玩法已經玩爛了,對於用戶來言已經麻木,如何開闢新的玩法讓學生家長樂意參與其中。

2020年的開頭雖然並不友好,但同時也充滿著挑戰,不管是對於企業還是從業者,都是一個轉折點。只有在這過程中挺過去了,一切都會變得春暖花又開。

03年的非典成就了阿里,京東等互聯網企業,我們期待著今年的新冠病毒之下,互聯網還能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

最後,對於這個疫情期間,我們見證了很多的人性弱點。疫情發展後,各地出現一些什麼封村封路,減免房租,大力提倡延遲復工等這些網上話題。

甚至在於前幾天還出現了一個謠傳說,當天12點前吃一個雞蛋,可以躲避這場災難。

在這個階段下,很多人過於慌張,喪失自己的判斷力,盲目進行跟風,從而導致謠言的迅速蔓延。

保持理智,不要盲目跟風,控制好居家飲食,保護自己,即是對於國家的最大貢獻。

“個體往往一旦變為群體之後便會失去自我的判斷以及理智”

作者:劉志興,95後互聯網人,專注於社群/產品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