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委第五版診療方案公佈,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

曹貓魚


關於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很多普通人知道其傳染性強,危害大。但是具體的細節,很多人並不太清楚,今天張大夫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為藍本,給大家做一下相應的科普。

1、新型冠狀病毒到底是什麼來頭?

新型冠狀病毒屬於β屬的新型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常為多形性,直徑60-140nm。

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與蝙蝠中發現的SARS相關病毒擁有87.1%的相似性,與SARS病毒有79.5%的相似度。與一個雲南的蝙蝠樣本中發現的冠狀病毒的相似度甚至高達96%。

2、傳染源是誰?

主要是已經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特別注意,無症狀的感染者也會成為傳染源。

3、傳播途徑有哪些?

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大家特別關注的是否有氣溶膠傳播和消化道傳播,第5版指南認為尚待明確。

4、易感人群有哪些?

前幾版指南認為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者感染後病情較重,因為後期發現兒童及嬰幼兒也有發病,所以新指南認為人群普遍易感。

5、如何才能殺滅新冠病毒?

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 30 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6、感染後可能有哪些症狀?

一般說來,這個病潛伏期在1-14天,特殊案例可能更長。大多數潛伏期是多為3-7天。可以表現為發熱、乏力、乾咳。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瀉等症狀。重症患者多在發病一週後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癥。

7、疑似患者怎樣才能排除?

疑似病例,需要連續兩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陰性,病原標本採樣時間至少間隔1天,兩次陰性才能算是排除。

新版第五版指南又一些相關方面都做了更新,張大夫慢慢給大家解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之瀛大夫


鍾南山團隊首篇新冠病毒論文:最長潛伏期24天,超一半患者早期不發熱!

<strong>

最新新冠病毒的研究,迄今最大規模樣本分析,鍾南山團隊出品。

這篇剛剛預印發布的論文中,鍾南山及其研究團隊分析了1099病例後,得出最新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臨床表現:

只有43.8%在早期表現出了發熱症狀,但住院後出現發熱症狀的佔87.9%。

他們還在論文中指出,檢測新冠感染患者病例,不能過分側重於是否發燒

鍾南山團隊還在論文中披露如下研究結論:

  • 一些感染患者中卻存在正常的放射學表現,僅靠CT確診新冠病毒感染準確率為76.4%;

  • 疾病潛伏期中位數只有3天,最長達到了24天,不能排除“超級傳播者”的存在;

  • 通過胃腸道分泌物的傳播可能在病毒的快速傳播中起了作用,這也意味著糞口傳播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他們也在論文中斷開了新冠病毒與肺炎的聯繫,而是把這一病症稱之為2019-nCoV ARD,新冠病毒急性呼吸道疾病。

因為他們得出結論,肺炎與否,不必納入臨床症狀…

這些結論基本上刷新了當前對新冠病毒的認知,對抗擊新冠病毒帶來了新的參考,也是鍾南山團隊在新冠病毒疫情以來首次以論文形式發表研究成果

<strong>


高樂幼兒教育諮詢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相關專家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試行第二版、試行第三版、試行第四版和試行第五版。

現最新公佈的為試行第五版,其內容包括冠狀病毒病原學特點、臨床特點、病例定義、鑑別診斷、病例的發現與報告、治療、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轉運原則和醫院感染控制等內容。

第五版有個特別關注點就是: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這給我們防控疫情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我們更加要提高警惕,儘量減少外出,外出去人員密集的地方一定要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因為你可能不知道誰會是傳染源,(由於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成為傳染源,而我們量體溫基本不能把這樣的傳染源篩查出來),從概率上來講,你接觸的人越多,被感染的幾率就越大。

其次,我們還要關注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治療。

①抗菌藥物使用:強調了要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尤其是聯合使用廣譜抗菌藥物。

②抗病毒治療:增加了“目前沒有確認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方法。”,也就是說暫時還沒有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效藥,在可試用α-干擾素霧化吸入、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基礎上,增加了“或可加用利巴韋林”。同時指出,要關注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相關腹瀉、噁心、嘔吐、肝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以及和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

③糖皮質激素:可根據患者呼吸困難程度、胸部影像學進展情況,酌情短期內(3~5日)使用糖皮質激素,建議劑量不超過相當於甲潑尼龍1~2mg/kg/日,應當注意較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會產生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會延緩對冠狀病毒的清除。

④腸道微生態調節劑: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

⑤中醫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屬於中醫疫病範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病位在肺,基本病機特點為“溼、熱、毒、瘀”;各地可根據患者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可參照推薦的方案進行辨證論治。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藥物都是治療用的,從診療方案的第一版到第五版都未提及過任何藥物有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作用,我們對待網絡上的消息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盲從。

最後,奉上

新型肺炎最好的預防方法:少出門,勤洗手,在家勤通風,外出戴口罩!


楊藥師話健康


所謂傳染病,必須要有傳染源,所以判斷是否感染了,前提是明確接觸史及流行情況,如果沒有流行病學支持,支持診斷的概率是很低的。

開窗通風會傳播空氣中病毒嗎

開窗通風,很多人怕病毒漂進來而感染,這種感染方式就是氣溶膠傳播。

與飛沫傳播不同,說話、咳嗽及打噴嚏出來的飛沫,大的飛沫很快掉到地上,一些小的飛沫可能懸浮在空氣中,以氣溶膠方式存在。已知的白喉桿菌、結核桿菌等耐乾燥的病菌可以此方式傳播。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還不明確是否存在氣溶膠傳播,但根據SARS病毒喜溼而不耐幹,所以推想以此方式傳播的可能性還是很低的,這方面已得到研究者關注,很快就會完善、明確傳播途徑。

開窗通風,可以改善空氣質量,稀釋空氣中的微生物,從而減少這些微生物接觸人的機會。

接觸傳播

正常人的皮膚完整,接觸是不會造成傳播的,如狂犬病毒,就是犬的唾液通過接觸人破損的皮膚和粘膜感染。

所以,接觸傳播最大的傳播方式就是手接觸,手接觸病毒後再接觸眼睛、抓東西吃而感染,切斷接觸傳播自身需要做的就是管理手衛生。

管理手衛生可以這樣做

一、對於可能或大幾率接觸到了感染源時,手皮膚無破損情況下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二、對於可能要接觸或將要接觸到感染源時,戴乳膠手套,必要時可戴兩層,脫手套時要遵循無菌原則(脫手套時手不要接觸手套外層);

三、洗手,目前最流行的是七步洗手法:


內科塵先生


同樣一件事情,在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結論,有不同的表述方法。

無症狀感染者,其實就是隱症者。隱症者是在潛伏期內,潛伏期也可以叫隱症期。

可以簡單地說:處於潛伏期/隱症期內也會傳染。這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處於隱症期傳染的疾病種類有很多。比如結核、乙肝、丙肝、戊肝,比如艾滋病,比如SARS等等。

其實不應該叫無症狀,叫隱症最合理。無症狀也包括正常人。所以用無症狀會擴大了內涵,加大人們的恐慌力度。再說,無症狀不代表沒有疾病。有症狀不代表一定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其實只是因為檢查手段的進步,能讓尚未出現症狀的人及早被發現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肯定會有症狀表現出來的。

注意,不是處於整個隱症期都會傳染,只有在隱症的中後期才會傳染。

隱症即處於下圖中亞康狀態,用kǎng字表示


看看隱症和顯症之間的邏輯關係圖


揭秘白髮第一人


衛健委於2020.02.03公佈了新型肺炎第五版診療治療指南,其中提及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此外還有那些值得關注的信息呢,跟隨醫鼻哥我們一起解讀:

一.流行病學特點

1.傳染源,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無症狀感染者極少,但是卻是隱匿,最好的辦法就是少出門,出外必帶口罩,勤洗手;

2.傳播途徑 明確主要經呼吸道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消化道傳播等未明確。

呼吸道傳播即飛沫傳播,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甚至呼出氣體被近距離接觸者吸入,導致感染。這是對新冠最早的認識,也是最早強調帶口罩預防的原因,帶口罩基本可隔離飛沫傳播;

第五版明確了接觸可傳播,廣州已經明確門把手上有病毒存活,即健康人的手不小心接觸新冠患者的飛沫,然後用汙染的手摸了自己的嘴唇、口腔、鼻子、眼睛等,通過接觸也染上了,再這裡強調勤洗手,每次洗手最少20秒以上,最好是七部洗手法;

氣溶膠傳播,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目前尚未明確是否存在氣溶膠傳播,但存在這種可能性,醫院裡面氣管插管、支氣管鏡、鼻內鏡、喉鏡、胃鏡等檢查容易形成氣溶膠,故在疫情期間絕大多數都暫停了無必要的內鏡檢查,有上述檢查要求的頭條朋友這段時間就不要去湊熱鬧了,預防氣溶膠傳播主要還是帶好口罩和防目鏡,主要針對醫療環境而言,廣大吃瓜群眾不必驚慌;

消化道傳播即糞口傳播,目前已在感染患者的糞便中檢查出病毒核酸,但沒有分離出存活的病毒,故未能明確是否存在消化道傳播,但糞口傳播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我們要做的依然是勤洗手!

二、病人分類增加了輕症患者,即確診患者只有很輕微的類似感冒症狀,但CT檢查沒有肺炎的表現,輕症患者佔了確診患者80%以上,病情輕卻具有傳染性,除了湖北省,輕症患者都能在定點醫院得到很好的隔離治療,第五版指南增加了輕症患者這一類別主要是針對湖北武漢的病人,截止今日,武漢一共建立了11所方艙醫院,可收治輕症患者1萬名以上,大大緩解了武漢的醫療壓力,也為重症患者的搶救創造了更好的條件,有助於降低新冠的死亡率,可以說分出輕者患者這一類別是防疫站中一里程碑事件!

三、診斷標準,在第五版中有三個重要改變:

1.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現在已經認識到新冠患者可能沒有發熱,而可能只有類似感冒的症狀;

2.湖北省疑似病例診斷標準放寬,粉碎了之前湖北省故意隱瞞疫情、人為減少確診新冠患者的謠言,而是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3.增加了臨床診斷病歷,儘管核酸試驗陰性,但疑似病歷CT檢查提示病毒性肺炎也可以確診新冠感染,國家衛健委在最短時間回應了諸多一線影像學專家的疾呼,明確存在臨床診斷病例,讓這一類患者也能得到及時的治療,不得不感嘆,我們國家也會犯錯,但我們的糾錯能力也很強!

為什麼說這三點很重要,到了第五版指南,無論是無症狀、輕症、普通、重症、危重症、核酸陰性但影像學陽性的新冠感染患者,到了醫院都能得到相應的診療,第五版指南是抗戰新冠的里程碑指南!

三、臨床表現

1.潛伏期為1~14天,一般為3~7天,也就是說如果不行感染了新冠病毒,最長潛伏在體內14天就會發病,故密切接觸者一定要隔離14天。

2.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有鼻塞、流涕、咽痛、腹瀉等表現,較第四版增加了咽痛,故有些患者以鼻炎或者咽炎的症狀去看了耳鼻喉科以至於有可能漏診,耳鼻喉科和口腔科也成為了重點防治科室!

四、治療,目前沒有確定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方法,包括瑞德西韋的抗新型冠狀病毒的療效也是不確定,目前還在做三期臨床試驗,當然希望瑞德西韋在不久的將來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好的消息,新冠感染主要還是以對症治療為主。

截止2020.02.07,以上是國家衛健委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診療的最新解讀。

當然了,關於新冠的消息隨時都在更新,關注醫鼻哥陳醫師,後續我會為大家帶來更多的前線靠譜信息!

我是醫鼻哥陳醫師,希望世界無毒,天佑中華[祈禱][祈禱][祈禱]










診療方案更新得很快,說明我們對病毒的認識在不斷的變化,確切地說是越來越豐富。目前的疫情情況,也的確需要我們更快地發現新的問題,對應提出新的解決方案。

試行第五版診療方案中提到,冠狀病毒對紫外線敏感,這是我們不太覺得詫異的事情。因為一直以來,紫外線一直運用於空間的消毒。

一個家庭可以備有一臺紫外線消毒燈,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更需要經常對老人房間進行殺菌消毒。

在以往的診療過程中,我經常能遇到一些老年的肺結核患者,肺結核之所以出現的原因,與身體的免疫力、生活居住的衛生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這些老年肺結核患者大多有一個共同點,所獨居的房間昏暗。不少老人是喜歡在房間內堆積廢棄而捨不得丟的雜物,還有就是為了節約用電長期不開燈而導致的昏暗。

昏暗、雜物堆積的環境,加上老人不注意個人衛生,洗澡頻率下降,導致了細菌的滋生,尤其是肺結核桿菌、黴菌的生長。

所以為了避免老人因為居住環境骯髒而患病,需要及時清理房間內雜物,保持採光和通風,還要經常用紫外線等進行殺菌消毒。紫外線燈相較於消毒液,使用起來更方便。

但是使用過程中也需要注意:

1、紫外線消毒燈不能照射人體皮膚,更不能直射眼角膜。

2、不是所有的消毒燈都能有效殺滅細菌病毒,一是紫外線燈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會出現老化,二是不同型號紫外線消毒燈光強和輻射範圍不一樣。所以需要根據燈的參數安排燈的數量並及時更換燈管。

3、建議是照射劑量達到300J/㎡,照射強度(J/㎡)=照射時間(s)×UVC強度(W/㎡)。照射半小時以上。

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過程中,紫外線燈可以用作房間消毒的重要工具,比起消毒液難聞的氣味以及帶來潮溼的環境、誤吸的風險,紫外線消毒燈兼具方便和高效的特點。

還是要強調,使用紫外線消毒時,人一定要離開房間,關上門。不需要用時,要收好,謹防兒童勿插插頭,引起意外照射。關注@羅醫生健康說,收穫更多權威健康科普,讀懂更多感人故事。歡迎轉發、評論、點贊,把我推介給你的家人和朋友。也可以私信我,一起交流更多健康話題。


羅醫生健康說


大家都在圍繞無症狀傳染者來談,那麼我就說說這一版診療方案其他變化的地方。第五版的診療方案同前一版相比,大概有十餘點變化,不過值得我們關注的,大概有以下四點,吳醫生將一一給大家解讀:


關於旅居史和接觸史

目前在診療過程中最重要的依據依舊是疫區相關的旅居史,但這個標準已經不是絕對標準了。

在前幾版《診療方案》中,由於彼時全國尚未出現大量病例,新冠肺炎發病主要集中在湖北省,且發病前多有武漢等地旅居史,因此疫區的旅居史和感染者的接觸史是確定疑似病例的重要原則。


但在第五版中,《診療方案》關於疑似病例特別強調了兩點:湖北省以外的省份如果出現臨床表現高度符合,但沒有相關旅居史和接觸史的也需要納入疑似病例排查。而湖北省內的居民,無論是否有感染者的接觸史,只要有發熱和/或呼吸系統症狀,加上血常規的改變,就可以被算作疑似病例。

這次關於疑似病例診斷標準的更改,對於湖北居民自己在家進行自我評估是否去醫院就診的難度就加大了,或者說就不再建議根據旅居史或接觸史來自行判斷是否去醫院檢查了。這無疑會像新聞裡說的那樣,未來的疑似病例反而會有一個上升的趨勢,但這不一定是不好的事情。


關於臨床表現和疫情防控

第五版診療方案中對於輕症的臨床表現有了明確的定義:”強調“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

這結合題主提到的“無症狀傳播者”,反應了兩個問題:首先是無症狀傳播者和輕症患者一般病情不中,進行適當的對症治療皆可痊癒。有數據表明,除湖北省外,其他地區的新冠肺炎平均住院日為9天,也就是說基本上9天上下就能夠治癒出院。這樣能夠適當地減輕民眾過分擔憂甚至是恐懼的心情。

但同時,因為無症狀傳播者和輕症患者的存在,對於疫情防控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我們依然要保持此前學習到的個人防護守則,出門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風,避免同他人密切接觸等;此外還需要配合工作人員做好流行病學調查,配合防疫人員的網格化管理,爭取一同將疫情控制在有限的範圍內,不散播出去。


鑑於最近很多的藥品都在被傳是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但是在第五版診療方案中,明確了目前抗病毒並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案,一切治療仍以對症為主,目的是消除或預防併發症,讓患者儘快建立自身免疫體系,消滅病毒。

不過診療方案還是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利巴韋林的使用建議,這款臨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藥或許有些作用,有待後續研究(無預防作用,大家無需搶購)。


關於解除隔離的標準

原有的解除隔離標準是體溫恢復3天以上和呼吸道症狀好轉即可解除隔離,但在這一版中強調需要有明確的影像學表現支持,即胸片或CT顯示炎症明顯吸收。這樣的改動顯得更嚴謹一些,影像學上炎症的吸收基本可以代表著肺炎的痊癒,再配合核酸檢測陰性,這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以上就是關於第五版診療方案的解讀,同第四版相比,內容更加完善,細節更加準確。吳醫生分析這預示著我們在抗擊新冠肺炎的道路上已經取得成效,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開展,臨床一線治療的不斷精進,我們終將在春天結束前,把病毒打敗!


五號醫生吳昊


菁媽自己是學公共衛生的,今天過年班上的微信群非常熱鬧,因為我們班上不少同學是在防疫一線工作,有些上門去檢測體溫的,更多在到路口測過往車流駕駛員的體溫的。大家每天在微信互相問候,希望都平安。

而昨天一個譚同學說她們一個同事被隔離了,因為同事的姐姐被確診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了,核酸是陽性。

而短短半個月的時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的試行版本已經從第一版到第五版了。

而第五版中菁媽對於我們的一般的民眾來說有以下三個重要的信息需要關注:

1、無症狀感染者也成為傳染源

也就是可能明明和一個看著健康的人在一起,可能過幾天她被檢查出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而你也可能再過幾天也出現症狀了。

傳染病都存在著潛伏期,傳染病不像我們吃飯,餓了吃很快就覺得飽了,傳染病的病毒潛伏到身體再使壞讓身體生病,中間有一定的時間差,也就是病毒發力需要一定的時間,而病毒沒發力時人和正常人無異,沒有發燒,也沒有咳嗽,當然也不會出現呼吸困難。

但是這時候飛沫中已經有病毒了,已經可以傳染別人的。

所以一句話少出門。出門一定戴口罩,儘可能不在外面就餐。

2、糞口傳播也就是消化道傳播和氣溶膠傳播尚不明確

不明確的意思就是不可以說肯定傳播,也不能說肯定不傳播。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衛生。建議我們就按會傳播來防護,小心為上。

少出門,實在是要出門的話,最好在家裡解決三急,少在外面上公共廁所。

氣溶膠傳播也就是病人打了一個噴嚏周圍一米的地方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都會有病毒,所以自己做好防護,戴好口罩才是最重要的。

3、沒有特效藥

也就是前幾天大家去搶的X黃連的藥說是抑制病毒,都沒有明確的證據。建議大家不要去排隊買藥。

排隊的過程中極可能會感染上病毒,而且這病毒也不是買來的藥可以治得好的,這樣被感染會更冤枉。

還是就是一些保健品說可以提高免疫力的,如果家裡不差錢的,有人送貨上門的,直接放門口的,微信轉賬的。不用見面接觸人手的,可以買買,當安慰劑。

可能也可以讓我們的身體得到一定的調節。

但是還要帶著娃去排隊買那就沒有任何必要的。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五版更注重的是重症病人的搶救,因為我們只有把重症病人搶救過來才能降低死亡率。

以及注意防止醫護人員被傳染,而醫務人員因為要對病人進行治療可能要更多的接觸到病人的分泌物和體液,這些會更加要注意。

比如我們同學說他們醫院一個發燒門診的護士就不小心被傳染了。

所以我們現在可以做是就是可以不出門就不出門,不出門就是為國家做貢獻。


菁媽育兒


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早期有發熱症狀者只佔43.8%,且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因此建議各地緊急叫停以接觸式測體溫的排查方式,避免引起人為的交叉感染。通常檢測者會有較好的自我防護,但被檢測者的防護就未必,有的甚至連口罩也不一定戴(特別是居家排查,不戴口罩很正常,何妨現在口罩也不是隨手可得的物資),隱性感染者的病菌粘附到檢測者的防護衣物、裝置等上,再傳遞給正常的被檢測者,就成為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