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種嚴峻形勢,對於中小企業主的你,最關心什麼問題?

郭說郭有理


其實對於我們小型企業來說,這兩個月不怕。怕的是疫情影響到底有多大。後面幾個月訂單怎麼樣?如果訂單和回款跟不上,就真的麻煩了。


子夜燈塔


發藍從事的是機械製造業,面對目前嚴峻形式,最擔心的其實不是什麼時候復工,不是職工是否還能穩定,甚至不擔心為全體員工承擔二月份的工資。最關心的,只有兩條:

1.當疫情穩定後,會不會面臨一段時間的漲價潮?

2.產品的運輸會不會受影響?

機械製造業普遍利潤其實都是很低的,數據顯示一般在年產值的10%到30%,但是發藍所在單位利潤最高只有15%!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實際一千萬的年產值,單位最高只有150萬的利潤可言,甚至還會更低!

為什麼利潤這麼低?產品附加值太小是影響因素之一,但主要的,其實還是成本的投入,包括人員,管理,物料,廠房,設備,運輸,售後等等方面。

根據目前形式,我們綜合去考慮這幾個方面,不難看出最可能出現波動的就是物料及運輸這兩個方面!

人員,管理,廠房,設備,售後等方面,之所以影響不會太大,因為它們的核心是“人”,是與這次疫情息息相關的中國人,不得不說國人在面臨國難時是非常團結的,落井下石,過河拆橋的只是個別個體,所以發藍有信心在這幾個方面,發藍的單位不會受多大影響。

但物料及運輸就不一樣了,因為那不是一個人或者一群人,那是整體環境,是宏觀調控!

物料方面,機械行業不可缺少的原材鋼材以及標準件損耗件,即使那些鋼廠,標準件廠面對疫情還在生產,產量也勢必有所折扣!

復工以後,各個生產型企業全部全力以赴下,市場的需求量定會大到無法想象,狼多肉少之下,肯定會有一定幅度的漲價去平衡市場。

運輸方面,疫情穩定卻未完全控制以前,單位的產品大多發往外地甚至國外,收貨方會不會不收?

對於機械單位來說,零庫存雖然很難達到,但絕不能出現產品堆壓的情況,因為堆壓的是成本,是風險!說白了,賣出去的就是產品,賣不出去的那些就是一堆廢鐵!單位如何能拖的起?

綜上,站在發藍的職業角度來看,面對疫情,唯一擔心的就是疫情之後市場及環境的影響!因為利潤已經低到了15%,物料漲價意味著成本增加,利潤會再降低!生產的產品供應受阻,更是一大風險,甚至將單位拖垮!


關注發藍,一起聊聊職場,品鑑【禪與機械加工藝術】


發藍


我最關注的是《勞動法》是不是能夠廢除。

因為那是一個極其不公平的法,也不嚴肅;或者說是一個一邊倒的法,一方是全部的權利,另一方是全部的義務。

其結果就是加劇了勞資雙方的對立情緒,惡化了市場環境。

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很可能挺過了疫情,卻死在這個法上。


用戶4399585474756


當前疫情下,中小企業最關心的問題是:

1.企業的現金流儲備還能扛多長時間;

2.政府扶持政策

3.復工後的人員流失和供應鏈恢復正常週期;

4.復工後大概率的人工和原材料漲價導致生產成本增加後合同履約能力;

5.市場需求萎縮


慾望蜘蛛


精兵減政,降稅方有支撐,方有持久,否則短暫即夭,小業主驚心膽顫,大業主也同,衡心無,信心無,經濟必衰敗。


王之基


祝大家新年發財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0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79000dd1048d53a823\

A輝太狼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17760a3cbfe74ab59a63d010ea47c58a\

簡單生活2521


疫情比較嚴峻,最關心問題如下:1.業務影響,疫情前談高的業務,疫情後有變動嗎?會不會擱淺或暫停。2.資金壓力,貸款的利息還在增加,業務在停滯。3.疫情對消費習慣,對行業發展影響。


富勒手創


關心什麼時候疫情能得到有效控制,希望能出特效藥,早日解除封路,早日上班!


中培華創集團CEO


員工流失,貸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