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们大显神通的时候到了么?|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爆发蝗灾

蝗灾在古代是与水、旱灾并列的三大灾害之一,我国人民与其进行了数千年的斗争。现在,蝗灾在国内已经是陈年往事,但在全球范围内,却并非如此。

肯尼亚当地媒体报道,"蝗虫群像乌云一样悬在地平线上。"

大批蝗虫开始袭击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植被及农作物,并且蝗灾已经扩散到巴基斯坦全境。

巴基斯坦信息部长阿瓦恩1月31表示:"我们正面临20多年来最严重的蝗灾,已决定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这一威胁。"

印度拉贾斯坦邦超过20万公顷的农田受到了蝗虫袭击,邦财政部长哈里什·乔杜里要求总理莫迪宣布:该邦发生的蝗虫袭击是一场国家灾难

蝗灾这么严重,网友们却觉得可以凭借吃货的能力将其消灭,看下图:

吃货们大显神通的时候到了么?|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爆发蝗灾

吃蝗虫的力量很强大

很多人会以为凭借强大的消费量,能把蝗虫吃光。

吃真的能解决问题么?甚至还有的人质疑古代蝗灾引起饥荒时,为什么不吃蝗虫?难道看着蝗灾泛滥,国内外的古人真是连"吃"这么简单的方法都想不到么?

唐太宗首开先河

贞观二年的长安城,蝗虫铺天盖地而来,京畿地区的农作物受灾严重。唐太宗亲到皇家林苑视察,见蝗虫在禾苗上贪婪地啃噬,愤怒地捉起几只,"百姓靠谷物生存,却被你们糟蹋光了,这不是害人么?人类即使有过,也都是我的过错,如果你们真的有灵,那就吃掉我的心,不要害老百姓。"说完,皇帝就抬手把蝗虫往嘴里送。

左右急忙劝阻:"不可以呀,会生病,有损圣体"。

唐太宗灭虫心切,"我希望把灾祸转移到自己身上,以使百姓度过灾难,还怕什么么。"随后,将蝗虫吞了下去。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成灾。——《贞观政要·卷八·务农第三十》

古代人类的能力有限,对待蝗虫的手段,也随着认识的进步而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宋代之前,更多的是向神祭祀,蝗虫是神虫,不敢得罪。

宋以后,对蝗灾的人工扑杀越来越多,吃蝗虫已不再是禁忌。

吃货们大显神通的时候到了么?|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爆发蝗灾

天津小吃:油炸蚂蚱

外国人也吃蝗虫

巴基斯坦是穆斯林国家,他们可以吃蝗虫么?

答案是肯定的。在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就有这个传统。其蝗虫的吃法多样,除了油炸,还将其晒干磨碎,之后就可以与燕麦搭配或烤或煮,多余的蝗虫还可以喂骆驼。

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与他的战士们,曾一起吃蚂蚱:游牧人给穆罕默德的妻子们送来蝗虫,作为礼物,她们又把蝗虫转送给其他人家。

今天,阿拉伯地区仍有吃蝗虫的传统,蝗虫还是餐桌上的美食。

吃货们大显神通的时候到了么?|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爆发蝗灾

蝗虫是传统的食材

吃为什么不管用?

1、蝗虫群的规模太大了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入侵肯尼亚的蝗虫群,仅一个虫群就覆盖了2400平方公里。"就算只有一百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数千万的蝗虫,吃能消灭得了灾情么?

2、蝗虫群是不断迁徙的

蝗虫群并非一个地方的常驻居民。

它们啃完了一地的绿植,会马上飞往下一个地区。

蝗虫的飞行能力超强,可以连续不停歇地飞行1-2天,连续飞行距离达上百公里。要想捕捉,其难度不言而喻。

由上可知,蝗虫吃不完,捕捉难,带来的危害却是一年或一季的粮食绝收

蝗虫路过可以吃几天,蝗虫飞走则要忍耐饥荒。

吃货们大显神通的时候到了么?|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爆发蝗灾

蝗灾严重影响农畜牧业

面对上千亿只蝗虫,吃货再强大也无济于事。

现代灭蝗多以农药飞机喷洒专门的杀虫剂,大范围的灭杀。

理论上最好的灭蝗虫时机在成虫起飞之前,如果错过初期,就不可避免要面对形成了规模的蝗灾,需要花费更大的物力及财力。

防治蝗灾仍是人类要面对的重大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