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跟我在一起的員工年薪百萬,為什麼離開公司卻不行了呢?

喜歡封起的日子


這樣看起來學歷閃光、經歷閃光的管理者,只是金色的塔上頂尖的那一點,他只是被放在了閃光的位置,不代表他的能力強。

真正的人才,是具備從無到有塑造出一個團隊或者一個項目、公司的人,這樣的人能打能拼,親自戰鬥,是從最低的條件奮鬥出來的,這樣的人才是放到市場裡有價值的人。

那些學歷閃光的管理者只要放在一個剛起步的私人企業,立刻會顯出很多短板,艱難的環節都沒經歷過,也沒克服過困難,他們只會等著下屬拿成績,坐在辦公室聽彙報,然後再上報,基本沒有整個市場各個環節困難的應對能力,而且他們大多不親自過問具體困難,也不具備解決的能力。

這種年薪百萬者一般是有著閃光的學歷,在很多“人才”共同努力、組織架構科學、薪酬分配合理的大平臺上做管理者的人,還有一種就是在國家壟斷行業、或是紅利行業上升期的行業做高級管理者的人。

他們的業績看起來非常的優異,但換個地方就不好用了,這是因為他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他們的成績是環境和團隊造就的輝煌,跟這個管理者基本沒有關係。

具體來說,在市場競爭型的企業,如果老闆營造的企業內部規則比較科學,符合市場競爭法則,團隊成員素質、能力普遍較高,用人正確,給予的薪酬合理,能出好的業績是必然的事,管理者只要具備一定的學歷,很多時候只需要簡單將成果總結匯報即可,成員有經驗又專業,管理者即使不管也一樣能有合格或者優良的結果。

在壟斷行業或者市場紅利期上升期的行業更是如此,基本沒有競爭對手,既然沒有競爭對手,那怎麼做都是最好的,管理者就算平常不管不問,也能很輕鬆就能拿好的成績來展示。


馬又見馬


一隻猴子,覺得在樹林裡當猴王久了,太沒勁了,就想去草原,想象著自己管理著一大群山羊和斑馬,一定會很爽……結果還沒見到牛群,就碰到了雄獅一家子……

我的一個親戚,三十歲之前一直東混西混沒正經幹過活,沒有過正常穩定的收入,常常要父母的錢出去浪,有時續不上就擺臉色給父母,成為家族中的一塊心病!前年,我的一個朋友新開了個酒店,他父母找到我,說這孩子看起來有點混賬,但也有優點,就是人活絡,嘴巴甜!朋友多(大多是牌友與混混),叫我介紹給我朋友當他的大堂經理,礙於親戚面子,我就向朋友說起了這事,朋友也是一半礙於面子,一半確實需要個人幫他招呼招呼客人,就收留了他!談好工資六千,生意好了年㡳會給大紅包!

剛開始幾個月,一個是飯店新開,老闆自己會下廚,手藝也可以,再加上他也有點社會圈子,另一個可能是這小子的確狐朋酒友有點兒,嘴巴也會說點兒,能應付點事,不久飯店生意很快轉入正軌,基夲達到預期目標,這朋友給我親戚正常發工資6000。他父母和他起先也很滿意,覺得總算讓這小子走上正路了!

那年底,我朋友給了他一萬紅包……

結果第二年,他不來上班了,沒和我商量打招呼自己夥同幾個所謂的朋友,合資接手了個小飯店,又是請廚師請服務員,開張時聽說也請了幾大桌朋友,甚至有許多是我朋友的飯店老客戶,準備大幹一場……

然而,半年不到,也就去年夏天,好久沒他信息的我想去看看他經營得怎麼樣了,過去一看,竟換了老闆……

後來才詳知,這小子嫌我朋友年㡳紅包給少了,他認為他為我朋友的飯店生意這麼好,(據他說朋友最起碼前年那八個月賺了二十萬)。他的貢獻不少,紅包至少再加二萬,結果只給一萬,覺得很氣不過,與父母一合計,覺得憑他的人際關係和能力,開個飯店一年賺個十五萬二十萬也沒問題,於是馬上動手,父母湊錢給他五六萬與人合夥接手一家飯店,自立門戶幹了起來!

幾個月下來,看上去天天吆五喝六,人來人往的飯店,居然因為被供電所停電而關門,後來才知,他的什麼朋友,什麼兄弟,全是一幫社會渣子,吃了飯喝了酒,有的收不到,有的收不足,有的糊塗賬,廚房管理混亂,每天用掉多少油多少調料多少水電煤氣都不知道!每個月廚師服務員阿姨工資一發,交水電煤氣的錢都沒有了,因為四個月沒交電費,合計一萬多,供電所催徼好幾次都沒錢去徼,依照規定斷電處罰……這才讓他的虛幻榮景顯出原形,半年來,沒賺回一塊錢,不僅虧光他父母的血汗錢,甚至還欠了不少灑類供應商,菜販攤主,水產海鮮肉類老闆一屁股的賬,少的幾百,多則上萬……得知供電所停了他的店,債主紛紛上門,勿忙之下,低價轉讓了店,還了債主們約一半多點債務,生活不止回到解放前,更回到原始社會去了……

有的人,人家給你一個舞臺,觀眾給你一點掌聲,就以為自己是舞臺的主人,忘乎所以起來,隨心所欲亂跳起來,結果跳得崴了腳,跳在了舞臺的縫隙裡……

後來他父母又找到我,想叫我再幫幫忙,我只給了他們一句話:這孩子,現在應該長大了吧?要找活,自己去找,才會珍惜……


風輕雲淡有情天


離開公司為什麼不行了呢?這裡邊有很多的原因。

第一,在原公司年薪百萬,是因為他有一個好的平臺,一個好的平臺是一部高效運轉的機器,他只是機器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件,他的工作是符合他的價值的。整個機器生產的產品,價值較高,他在這個公司中實現了他的價值。離開了公司,失去了這樣的平臺,他可能就沒有那麼大的價值了。一個機器不是靠一個零件運行的,而是所有的機器零件同時運行。

第二,離開公司後他可能創業了。創業需要一點一滴積累的,不可能一下子就發達起來了。可能今天比你差,那以後可能比你強十倍百倍。你在原來的位置裡還是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而他闖天下,經歷艱難困苦,若干年後你們也會天壤之別。

第三,只要我們肯努力,早晚都會成功的。



一壺明月共天明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按照我的基於架構思維的個人發展思考框架,分三個層次,第一次是個人的價值,對公司、對他人或是對社會,對於在一個公司人而言,年薪百萬是公司對於他在這個崗位上能夠發揮的價值以及對個人認同部分(如老闆對他個人的感情等)的定價體現。

我嘗試著把他分為兩部分:

  • “他在這個崗位上能夠發揮的價值”並不等於他個人的價值,這裡有一個前提,他在該公司的這個崗位上能夠創造,脫離這個公司平臺,他是否能夠創造同等價值,這是未知的。所以有時候,合適的公司平臺,能夠充分發揮你價值,讓你如魚得水,不合適的公司平臺,可以讓你寸步難行。

  • “對個人認同部分”又是一個特定的環境,比如老闆對他的個人的感情(一直忠誠的追隨很多年等等),換一個公司平臺,未必還有這部分定價。

因此,個人在考慮自己的發展與評估自己的價值的時候,不能夠僅僅看第一層的東西,同時你看問題的深度又受第二層的自我認知格局與思維模型的影響,需要加強這方面的塑造和提升,才能夠讓你客觀的看到自己於平臺的價值,更好的識別和整合相關資源,做好針對性的規劃,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關注@架構思維看世界,看清事物本質,幫助你正確做好關係個人與家庭命運的關鍵決策。

關於個人發展的思考請參閱《基於架構思維的個人發展思考框架》

https://www.toutiao.com/i6789102314046095876/


架構思維看世界


最近幾年非常流行一句話,誤把平臺當能力。

現在不少在大公司工作的人都有這種感覺,認為自己動不動就賺了多少錢,投資了多大的項目,自我感覺非常良好。不過事實上這是平臺的優勢,還是你個人的能力,許多人並分不清。

如今說起華為手機,許多人都會提到餘承東。不過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當年在華為內部劉江峰的職位比餘承東還高。

不過如今劉江峰跟餘承東卻是差距很大。劉江峰創辦了榮耀,並且把榮耀發展成為年銷量2千萬部的品牌,一年幫華為100多億。不過隨後劉江峰卻辭職去創業。餘承東則繼續帶領華為手機開疆闢土。

劉江峰離開華為之後幾次創業失敗,還曾經把賈躍亭坑去樂視,如今幾年過去了,依然是一事無成。餘承東則在華為地位快速上漲。當年他接受華為手機的時候,華為手機是無人問津的業務。如今他不僅僅把華為手機的業務發展起來,而且也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總結: 現在能年賺百萬和平臺有關,個人能力是次要,離開平臺的資源很難再達到原來的高度,除非你的能力非常的強。



椰子優質影視雜談


這是一個好問題!從系統學的理論解釋,在企業系統當中,無論你的角色是老闆或者僱員,個人的能力再強都不可能超越企業系統整體的能力。從某種角度而言,在任何一家企業的系統中每個人都只是系統成員之一,他們因共同的願景、使命和目標聚合在一起、各司其職為系統服務,並進行共同的價值創造。當一員大將脫離了企業系統,他便無法獲得原有整體系統的相應支持,以一己之力即使你鉚足了勁也無法與系統能力匹敵。我自己曾經經歷這樣情況,通過系統學學習和反思,深刻體會到:在任何一個企業系統中,哪怕你是公司創始人或重要成員,首先需要學會向系統臣服,擺正自己的位置,然後是發揮自己在系統價值創造過程中的強項能力,以一人之力很難支持企業系統持續進步發展並得到應有的價值認同和反饋。



恆信凌毅


要麼欺上瞞下,剽竊,忽悠,要麼有後臺有背景有保障;還有在固定的一個位置一個崗位已經固化了,模式定型了,沒有轉化創新的可能,就像機器人在一個地方萬能的一旦脫離那個地方就是廢物;離開之後一切歸零所以成為了廢物

論思維的重要性


記憶Lele20


第一,平臺很重要!不是你很有能力,而是平臺成就了你的非凡業績。所以一定要珍惜平臺,珍惜團隊,珍惜當下!第二,當你抉擇離開時,一定要在想到最好的時候也想到最壞,作好最壞的打算!第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凡事因勢而起,要審時度勢,順勢而為,自然而成!


潮D


平臺成就了你

還是你成就了平臺

看看孫茂才



山西張老大


現在工作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原來在一起的員工年薪百萬,只能說你的同事在你單位上班時業務能力較強,單幹一方面的事情能力比較強,但是可能在其他方面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