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開啟“止血”模式,自如遭投訴漲租最高30%

自如回應漲租是個例,但租客並不認同。

内部开启“止血”模式,自如遭投诉涨租最高30%

因疫情在家辦公的北京自如管家們,卻出乎意料的比任何時候都更忙。

2月10日一整天,一位負責北京區域的自如管家,不斷回覆著自如客關於續租漲租的電話諮詢。與此同時,自如客對於疫情期間續租漲租的憤怒情緒,也一波一波見諸社交媒體。

短短一個春節假期,北京朝陽區一位自如客劉欣就發現續租租金上漲了好幾百。劉欣租住的自如單間月租金是2460元,2月8日發起續租時卻被自如管家告知月租金為2830元。

這意味著,除了隨之上漲的月服務費,劉欣的房租上漲了15%。

據一條君瞭解,這並非孤例。隨著大量外來務工人員返城,租房和租金問題成為討論熱點,不少自如客忽然發現自己“被漲租”了,他們組成了多個維權群,投訴各自面臨的漲租境遇。據一條君瞭解,續租漲租情況確實存在,漲價幅度在10%-30%之間。

自如方面今日回應媒體稱,目前媒體關注到個例,公司確認多為原長租客臨時希望短期續約引起的。我們本來是鼓勵長租,更穩定也有利於安全管理。但現在是特殊時期,有短續需求,我們可以理解,也會盡快推出相應便利措施。還有可能因為業主合約變動等其他因素引起的價格浮動,我們也會根據租客實際跟進解決。

短租成本高於長租是租房行業常識。界面新聞從一位自如管家處瞭解到,自如現推出一項短租政策——“針對2月到期但無法返回租住地的租客可以短續。租金為正常續約價格基礎上再漲15%租金。自如會申請租金卡,將上漲的15%價格抵消,但這僅適用於疫情期間客戶。非疫情期間,還是會漲15%。”

一條君聯繫自如方面詢問漲租情況,自如未予以回應。

漲租是個例嗎?自如客對於自如回應並不認同。自如客向一條君反映,漲租是普遍情況,並不只是針對“原長租客臨時希望短期續約”這一特殊情況。

北京大望路一位長租自如客向一條君表示,2017年9月30日,她租下的一間自如合租房月租金是2860元,加上服務費和手續費月租金是3000元左右,這一價格現上漲至3799元。

續租就要被高比例漲價,因疫情不能返回租住地,不續租又被單方面解約,不能搬家就得支付違約金。一位自如客稱,他並未同意解約,卻收到來自自如的解約信息。自如管家說,讓他在16日完成搬家。

為什麼漲價?劉欣的管家告訴她,“以前續租規則是房租上漲不超過原房租百分之三。但今年2月份規則改為根據市場行情定價。“

上述自如管家也告訴一條君,漲價是市場行為,“天通苑一間2100元合租房,市場行情價已經漲到2700元,自如這邊已經承受不了這種損失。”

疫情期間爆發的漲租矛盾,事實上已由來已久。面對連年上漲的租金,租客們難免情緒不平,“房東承受不了,自如承受不了,難道租客就應該承受嗎?”

早在2018年8月,北京住建委聯合市銀監局、市金融局、市稅務局等部門,就集中約談自如、相寓、蛋殼公寓等主要住房租賃企業負責人。

住建委明確要求住房租賃企業:不得利用銀行貸款等融資渠道獲取的資金惡性競爭搶佔房源;不得以高於市場水平的租金或哄抬租金搶佔房源;不得通過提高租金誘導房東提前解除租賃合同等方式搶佔房源。

彼時自如CEO熊林聲明稱,這個行業本質應該是靠規模化、精細化、低成本運營驅動的低毛利行業,如果只有一個管理指標就是出租率,30萬間存量情況下,出租率降低一個點,月收入減少1500萬;而提高出租率最管用的一個辦法就是平出房價,所以六年來自如客戶端的價格漲幅遠低於市場整體漲幅。

此次約談後,北京房租依舊在上漲。而熊林給出的數據和解釋也未能消除外界對於長租公寓哄抬租金的印象,自如作為長租公寓頭部企業的漲租行為也飽受詬病,屢遭投訴。

追根溯源,漲租背後是企業自身經營和盈利目標的壓力。自如等二房東模式企業的盈利方式,一般是通過收房、融資、租房使用的租金貸,獲得租金差、利率差和資金差。但歸根結底,盈利邏輯還是基於預期中的租金上漲。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不管是租金差還是租金上漲都不如預期。因此,去年自如成立了新的“止血”部門,調動全國收房業務員工,與業主進行交涉,降低收房價格,效果卻不理想,很多業主與自如解除了合同。

一位北京大興自如客向一條君表示,他租住自如合租房馬上到期了,但疫情期間卻不能繼續續租,得重新找房子搬家。原因在於,該房源為“止血房源”。

所謂止血房源,就是說自如內部虧損房源,因業主不同意降租,只能解除合同進行止血。自如管家也稱,資產收益率不見好轉的房源,自如就會禁止收房。

自2018年開始,長租公寓行業狀況急轉直下,運營商資金鍊危機頻發或陷入盈利困境。自如還未上市,是否盈利外界無從知曉,但同類型長租公寓上市企業,青客和蛋殼目前均未擺脫盈利困境。

作為第一家長租公寓美股上市企業,青客公寓連年虧損。其招股書顯示,公司2017年淨虧2.45億元,2018年虧損增加至3.24億元,截至2019年前9個月淨虧3.73億元。

蛋殼公寓雖有諸多機構加持,上市時還募資超過1.49億美元(約合10.4億元人民幣),但同樣未解決虧損難題。蛋殼公寓招股書顯示,最近三年虧損高達41億元——2017年、2018年分別淨虧2.72億元和13.69億元;2019年前9個月,淨虧25.16億元。

截至去年11月,自如就宣佈房源數量已經突破100萬間,這一數字是蛋殼公寓同期房源數的2倍多。

成立8年多,自如在運營、產品和服務上一直不斷提升,算是行業領跑者。在共同抗疫的特殊時期,自如的漲價是個別情況、市場行為,還是“趁火打劫”?還未有定論。

此外,據一條君瞭解,除了隨意漲租,自如客對於自如的投訴還有自如服務——未能實施相應的清潔、消毒、檢測和隔離工作。

多位自如客向一條君反映,在春節以及疫情期間,自如並未兌現公區清潔、消毒工作,而服務費照收。也有自如客反映,對於來自湖北以及武漢租客,自如並未承擔租客隔離工作。

但這些問題是否應該由自如等“二房東”管起來,也沒有統一標準。如熊林所言,簡單的C2C平臺模式一定是低效、低質、不安全的,做C2B2C模式道理明顯,複雜度極高,供給、裝修、配置、服務、品質、安全不一而足。

除了漲租,甲醛風波、隔斷問題也是困擾自如以及整個長租行業的老問題,能否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