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把手,讓愛不孤獨

  引題:“我們沒有錢捐贈,只有一份力氣。醫護人員下班,能送他們回家,讓他們感覺暖暖的,就知足了!”西安“愛心車廂”交通抗疫支援隊隊員李永蘭道出了的哥的姐的心聲-------

搭把手,讓愛不孤獨

  你在一線戰“疫情”,我送你們回家!

  1月29日,西安市出租行業 “愛心車廂”交通抗疫支援隊成立。十多天來,400輛出租車免費接送醫護人員,成了西安一道亮麗的風景。

  誰都怕

  劉衛是西安出租車行業“愛心車廂”的發起人,免費接送80歲以上老人善舉,在他的倡導下,已經在古城9000多輛出租車推廣。連日來,近距離接觸這群85後、90後白衣天使,讓他覺得自己的好人好事不值一提。

  2月7日,西安市交大一附院護送第四批赴鄂醫療隊出征。前一天,在接送大家時,劉衛聽到最多的話是“職責使然,必須去!”但他能感覺到他們的擔心。“我昨天晚上一夜沒睡!”“我沒給父母說,只是給我弟說了!”“還瞞著老公呢!”……

  很少與醫護人員深度交流,但隻言片語經常讓他鼻頭酸楚。

  參加抗議志願隊,家人因孩子小不同意,他總是用“我會做好防護的”,為家人寬心。

  可他知道,不是小心就沒事的。

  晚上到家門口,他總是把外衣、外褲、鞋子裝進塑料袋,進門衝完澡才同大家說話。11個月零4天的女兒咿呀學語,示意抱抱,他只能遠遠地看著。

  正月十四,從小帶大自己的外婆過三週年。劉衛在村口磕了三個頭,就匆匆離開了。事前,他給三個舅舅按個打電話解釋,為了大家安全就不回去!

  “我把口罩在鍋裡蒸了!”劉衛的老大哥錢軍利更有絕招。雖然也害怕,但400名逆行者的決心絲毫沒有動搖。

  搶著上

  的哥王鋒利是中國好人,20萬元拾金不昧的佳話在行業無人不知。

  這些天,同事碰見他經常開玩笑,“你這是‘搶紅包’麼,做好事也給我們留點餘地。”人都被你搶了,其他人幹啥呀!

  “就是搶紅包!”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臟科護士石玉芬很有體會。前幾天,他們科室群裡發出到傳染門診支援的號召,需要一名護士。她第二個報名,最後被同事搶走了名額。

  這些天,王鋒利經常能聽到醫護人員聊天,全科室護士搶著報名去武漢,明天就要去一線傳染門診,時刻等待著準備出發等話語。在危險面前,大家搶著上,他能做得就是多拉快跑。

  如果順路,時間點也合適,兩人一起送。醫護人員下車時,附近若有其他護士上班,順手拉回來。如何讓大家少等待,王鋒利總在琢磨。一天接送十多趟是常有的事,十三趟次的記錄,暫時還無人打破。

搭把手,讓愛不孤獨

  帶上防護手套,查看微信群裡的接送信息不方便,他把右手大拇指剪開。王鋒利走心做事,不少的哥模仿跟進。如:擔心醫護人員有顧慮,車體一人次消毒一次,登記信息的本和筆當面消毒。

  為了誰

  李永蘭是堅守西安交大一附院兩名夜班司機之一,也是抗疫支援隊,西汽第一分隊百名司機中僅有的幾名的姐之一。家住高陵區馬家灣,可她堅持要上夜班。理由是大半夜護送女孩子回家,大家會感覺更安全。

  每天18點,她從家裡準時出門。夜班本是晚上21點上班,可她總是早去兩個小時。

  她說,接醫護人員上班是大事,至少早到10分鐘,他們才不會遲到。她提醒對方下樓時,總要嘮叨:“時間充裕,檢查下鑰匙,別忘了啥東西。” 目的地到了,她又不忘提醒:“不急哦,回頭看看座位!”

  人非草木,誰能無情!

  2月7日,一名經常坐車的醫護人員把醫院送的幾袋牛奶遞給他。她連連擺手拒絕,治病救人衝鋒在一線,很了不起。接大家回家比平時賺錢還高興,心裡熱乎著。

  小學文化程度的李永蘭,講不了大道理。同醫護人員交流不多,只是傾聽。

  2月8日,一名護士上車後,眼圈紅潤。原來對方放下兩歲孩子要去支援武漢。“都怕,誰不怕呀!”她哭了,對方也哭了。接、送,在近百人次的往返中,她收集了很多感人事蹟。

  凌晨2點回到家,她經常把一些素材寫下來,為的是更好地分享給讀大學的兒子。短短几天,她明顯感覺兒子變了很多。每天一大早,兒子把車擦拭的乾乾淨淨。再晚回到家,迎接她的都有大大的擁抱。

搭把手,讓愛不孤獨

  人人都是父母的孩子,人人又都是孩子的父母。

  五星級駕駛員、的哥邱健說,醫護人員挺在一線,自己充其量算二線。盡一份力,孩子看在眼裡,對他們有好處,就值得了!

  愛是橋樑,這是大家的心聲。

  有愛,人民有信仰!

  有愛,民族有希望!

  有愛,國家有力量!

  ……

  (本報記者 薛生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