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你在家會做些什麼?

太陽心——sun


管理好家人,備好食源,儘量不外出,實逼有事,出間帶口罩,回到家就洗手,用流水洗



李俠的快樂生活


疫情防控期間更好遇上春節假期,對於我這樣平時出外工作的人來說是有好多空餘時間自由支配了,並且因為不聚會,不拜年,不串門等防疫工作要求,可以一心一意趁著自己的時間抓緊自己的事情。疫情在家期間我在家待了15天主要在家做了一些事情。

1.檢查打掃家裡衛生,特別是把油煙滿牆壁的廚房清潔打掃了一遍,還有把家裡上上下下三層樓的地板樓梯拖一遍,擦拭鋥亮,新年新氣象。[呲牙]

2.自己動手把家裡面壞的電熱水器維修好,方便家裡人洗澡,把家裡大門口和兩個樓層陽臺的照明燈更換成LED大燈,增強家裡的美觀程度和光線。[酷拽][酷拽]

3.利用四天的時間給家裡十幾畝的荔枝果樹林除草和施肥,做好春耕準備,同時減輕父母在家的農活負擔。

4.明天堅持鍛鍊身體,雖然不能到操場打球,村裡面也沒有像往年一樣組織球賽,但是我每天堅持在家做200仰臥起坐,走家裡三層樓梯上下30趟,不做懶床人,努力做到在家大魚大肉期間不增體重。

4.堅持學習,因為打算報考公務員和國家二級建造師資格證,我會每天按照學習計劃,看書,做題,刷網課,保持學習勁頭,希望皇天不負有心人吧。[耶]

5.和大多數人一樣,我也會在睡前睡後刷疫情信息,關注疫情防控發展,瞭解本地區本行業應對疫情的措施,學習防疫知識,也會及時向身邊的人普及疫情信息,也會勸誡家裡人引起重視,少出門,安心在家配合政府防疫…

6.回家了,基本上都是我負責家裡面的吃喝,所以準時忙碌一日三餐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廚藝也在天天實踐中有了較大進步。

7.網上聚會,聊聊女孩,網絡相個親也是我在家要參加的活動,沒辦法,年紀大了,家裡面老是催婚,也只能疲於應付在三姑六婆安排的相親活動當中,不過因為疫情沒能見面,也是微信聊聊也沒有多大進展…

1月21日回家到2月3日離家打工,回家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沒有特別費心的事情也沒有發生驚天動地事,平平淡淡,都是日復一日過日子,個人感覺,疫情在家,對大多數回家過年的年輕人生活影響不大。大家有特別與眾不同的收穫也可以一起分享[害羞][害羞][害羞]











八桂生活圈


我是一個比較想得開的人,疫情期間我就承擔起了做飯,炒菜,和家人一起分享美食,做家務,陪孩子看動畫片,寫作業,一起在家玩遊戲,拼玩具,這樣也保護好家人,陪伴好孩子,不給國家添亂,反正這些事平時還不一定有時間去做!






祿哥影視


現在所有的人們基本上都在家待著呢,不會外出,就拿我為例子吧,從正月初三就一直在家待著,其中冒著出去買過一次東西,就買吃的喝的,買了兩袋米一袋面,到現在基本沒有出過屋子

我每天的生活就是看手機陪孩子玩,早上起來吃完飯開始和孩子玩,玩一個多小時在睡覺,睡晚在吃飯,吃完飯再手機,玩完手機睡覺,反正就是吧,除了睡就是吃,已經半個月了,在這麼下去我就成廢人了,整天在炕上躺著,下地都是有次數的,可想而知了,所以大家在家抗疫期間,不要覺得沒意思,這個時候我們在家裡待著就算是為國家做貢獻了,先是保護了我們自己,為了自己的安全著想,一定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勤洗手,多通風,做好消毒工作


土老帽vlog


疫情期間,我在家工作。

17年前的非典那個時候我還小,所以我壓根不害怕。
但是現在,我的孩子還小,才不到11個月,所以我很害怕。

我必須要保證我和家人的健康,所以,我目前打算半年之內不出門工作了。

我感覺在家很好,由於是哺乳期,之前我是到辦公室後找廁所去擠奶,然後倒掉,很浪費是不是?而如今在家的日子,我能夠隨時餵奶,孩子也不用吃奶粉。有母乳的孩子抵抗力也會比較強一些。

除了餵奶,在家裡我還有兩份兼職,一份是之前單位的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工作,還有一份是自己決定要開啟自己的健身事業。

我覺得人不可以閒著,閒著會讓人發瘋的。

為我加油吧!


美業縱橫


疫情期間,不能出去,我在老家農村,活動範圍比城市大一些,在院子裡走走,去門口小河邊轉轉,去菜園子裡幫媽媽摘菜挖草種春耕的豆子和蔬菜。

沒有要緊事堅決不出門,不串門,不接觸外人。

也會自己找一些樂趣,比如用不穿的舊衣服結繩子跳繩,可以鍛鍊身體。摘些蔬菜當花點綴房間。很多事情可以做。





果果愛旅行


哈嘍大家好!我是努力向前衝的虹虹。

疫情期間我應該和大多數人一樣吧,為了不給社會添麻煩,除了老公隔三天去超市買一下菜外,一家人一直宅在家裡做到不出門,宅久了雖然有一些悶得快發黴,但能一直陪伴在兒子身邊也不是件壞事,除了陪剛二歲的兒子玩各種玩具遊戲,邊喝茶邊看了《葉問》系列的4部電影,煮飯做菜,看👇👇相片:






努力往前衝的虹虹


一、充足的睡眠

(1)精神頭好,辦事效率高。

(2)有利於保護大腦,如果睡眠不足,我們的大腦記憶力就會減退。
(3)提高免疫力,專家指示,充足的睡眠,是最直接有效的提高免疫力,身心得到滿足,身體免疫力自然增強了。

二、充電學習

平常我們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利於這個小假期可以補補,聽聽課。我們平常買的書,沒有看得完,大家可以繼續閱讀。也可以學一些提升自己身心、或者工作的學習,不斷的嘗試新鮮事物。

三、學做美食

平常我們工作的時,都是在外面吃飯,回家做飯的小夥伴很少,幾乎大多數上班族都是在外面吃飯,大家可以利用假期,學做一些美食,等復工之後,建議大家可以先自行帶飯,畢竟外面用餐還是很不安全的。

以上就是小編的建議。願疫情早點結束,人民幸福安康!


大農圈


中公教育友情提示:自我隔離,不放棄對知識的搶救!

不出門不等於不學習啊,一線醫務工作者在搶救病人,作為潛在的教師我們也不能放棄對知識的搶救,何況我們未來也需要培養更多的人民天使呢!所以,在做好個人健康防範的同時,抓住這個“突如其來”的假期好好複習,全力備考教師招聘!

如何複習?

1.堅定信念,制定計劃。萬事開頭難,很多考生剛開始信誓旦旦說要努力複習準備考編,結果沒堅持多久就不了了之了。所以在你準備考試之前一定要堅定自己的信念,耐得住寂寞,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壓力,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堅定了信念,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給自己制定一個非常明確的計劃,計劃要儘量明確具體,比如在家隔離的這段時間每天覆習多少內容,做多少題目都要有明確的規劃,而計劃制定了就必須要堅持不懈地執行,不給自己找任何藉口!

2.梳理知識,夯實基礎。執行計劃的第一步就是準備書籍,並按照計劃梳理書本知識,梳理知識不僅僅是識記,更重要的是理解,梳理第一遍遇到的問題可以先做好圈記。每一章節梳理完之後要及時進行鞏固複習,可以通過列思維導圖來將知識系統化。一定要銘記出題無論怎麼變化,知識還是來源於書本,所以一定要先把基礎知識打牢固。

3.真題演練,突破重點。知識梳理的基礎上再通過做題來加以鞏固,通過做題既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還可以通過真題來把握考試重點。可以通過線上APP做題也可以購買一些真題集來練習。做題過程中建議準備一個錯題本,把一些容易出錯的題目進行歸納和記錄,從而突破重難點。

4.藉助外力,事半功倍。在家學習需要有足夠的自制力,對於缺乏自制力的考生,可以通過網絡課程來進行學習,教師招聘考試涉及的知識廣而泛,大家千萬不要覺得只是簡單的識記就行,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大部分題目都是以理解型進行考查。通過網絡課程的學習,跟隨專業老師的講解,有利於促進我們對知識的理解,更好地將知識系統化,並更加準確地把握重難點。

疫情結束後,會即將迎來教師招聘考試的高峰,距離考試時間並不充裕,大家要抓住有限的時間,加油複習!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談公考等楓來


2020年,備受矚目的一年,這一年的春節少了往日的熱鬧,肺炎的出現,疫情的爆發,讓這個春節多了些許的焦慮,為了更好的隔離疫情,大家都選擇呆在家裡。

呆在家裡,很多人都在刷著疫情的消息,每個人都期盼著疫情趕快過去,全國人民都健健康康,但有時侯看到網上不斷擴散的疫情信息還是會害怕擔心。畢竟大家還是會出去買菜,多少還是會和人接觸,不要怕,做到這幾點,讓你這個假期在家宅得更安心一點。

1.拿到外賣或快遞,需要消毒嗎?

宅在家裡難免需要叫外賣,收到快遞也不可能一直不去拿。但很多人擔心,外賣小哥快遞小哥每天在社區間奔波,接觸很多住戶,萬一攜帶了病毒,而自己拿到外賣,也增加了沾上病毒的風險。

  如果擔心外賣和快遞帶來的間接接觸,可以讓外賣小哥放在門口,等他走了再拿進屋(雙方都少接觸一個人,都安全),再用酒精擦一擦包裝袋,洗手以後再打開吃。

2.據說傳染源是野生動物,那日常吃的雞鴨魚肉會不會有問題?

  目前沒有發現正規的肉製品、海鮮製品傳播病毒的依據,該吃還是放心吃。

  但要注意無論是肉類還是雞蛋,必須煮熟再吃。愛吃生魚片的還是忍忍吧,命要緊。

  要注意的是,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禽類海鮮。也不要在無保護的情況下接觸活禽。

3.洗手戴口罩我記住了,家居環境到底應該怎麼消毒?

  除非家裡已經有疑似感染的患者,否則不需要特別消毒。

  現在的病例幾乎都與武漢有關,還有一些是家庭聚集型發病,這些都屬於密切接觸。

  如果你既沒有跟任何確診或者疑似病例接觸過,最近也沒怎麼出門走動聚餐,就實在不必對「病毒」這個詞過於緊張。家還是相對安全的環境。

4.鄰居、家人發燒了,我該怎麼辦?

  減少溝通交流,他好你也好。如果非要交流,戴好口罩,與他們保持 1 米以上的距離,避免飛沫傳播。

  不要擔心過年見長輩戴口罩是不禮貌,在這種特殊時期,再也沒有比戴口罩遠遠喊話更有愛心、更懂禮貌的了!

當然,非常時期,如果您在家中已出現低熱、咳嗽、乏力等情況,我們要高度重視,切忌劇烈運動,及時監測體溫,必要時及時就診。

  最後祝大家開開心心過大年,不出門是為社會盡一份心力,只有我們學會自律和自強,前方的醫護人員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去救治患者,病情才能獲得有效控制。防治疫情,人人有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