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武漢抗疫醫療隊年輕人的心聲

1月27日,哈醫大二院派出46名醫護人員支援武漢抗擊疫情,這其中以80後90後年輕人為主要力量,他們中很多人都是共青團員。這些年輕的共青團員們,勇敢富有擔當,在這次疫情防控的戰役中,充分發揮了優秀的先鋒模範作用。我們擷取幾位團員的戰地日記,來傾聽90後年輕的人面對疫情的心聲。

王東博是來自哈醫大二院重症醫學科的男護士,今年28歲,是援鄂抗疫醫療隊臨時團支部書記

2020年2月2日 星期四 天氣:陰

經過了五天緊張的感染監控培訓和考核,我今天作為援鄂醫療隊重症組的一員,第一次到協和醫院醫院的隔離病房輪值班。來的路上,天色陰暗,我的心情忐忑不安。我已經有了7年的臨床工作經驗,也算是重症醫學科的"老同志",又順利的通過了這次防疫崗位前培訓和考核,防護服的穿脫已經演練了無數次,按理說該有足夠的自信心了,但面對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我心裡還是有些發虛。我們負責重症病例的護理工作,患者的病情更復雜,醫護的壓力也更大,穿著層層隔離裝備,做複雜又忙碌的操作,隨時緊盯著病區裡每一位患者的所有指標,任何一步操作都要求精確再精確的防護,高度緊張和精力集中,這可比上學時候的考試難多了……

同行的有一位參加過抗擊"甲流"疫情戰役的前輩,一路上不斷為我加油鼓勁"別緊張,只要防護到位,注意手消毒,沒問題!"看著前輩鎮定平和的表情,彷彿只是應對日常的醫療工作,我的緊張情緒緩和了很多。

走進協和醫院的西院,緊張的氛圍又再一次襲來。每個工作人員都行色匆匆,神情嚴肅,進入病區,護士長親自為我穿上了隔離服,之後在衣服外寫上我的名字,現在的我是"全副武裝"了。之前培訓的知識又像電影一樣在我腦中來回放了幾遍,終於覺得自己沒什麼遺漏。到進入感染區內,陌生的工作環境,和與普通病房迥然不同的工作方式,對我的身體、心態都是個巨大的挑戰,我不斷鼓勵自己:加油,你一定可以的!

重症隔離病房是每4小時輪一次班,可剛剛工作了一小時,全身就被汗水沁透了,我的眼鏡,護目鏡上全是汗水和霧氣,呼吸也開始艱難起來。可看到病房內大口喘氣的患者,看著進食行走都困難的他們,我的疲憊漸漸消失,我的職業是護士,我的職責就是救人!

同組的一位武漢當地的護士,在聊天中她說到家裡的家人也被隔離,因為床位限制,只能在家治療,言語間已經有些哽咽,可當新的患者來到病房後,她還是第一個衝上前去,幫助醫生搶救患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許我們每個人恪盡職守,就能救助更多的人,我和這樣勇敢仁愛的戰友並肩作戰,我們一定能贏。

完成了4個小時的輪班,脫下防護服的我已經是大汗淋漓,接過同事遞過來的水,一飲而盡,回到駐地酒店的路上,下起了小雨,第一次輪班就這樣結束,回想全天的工作,對患者的安撫做的不錯,各項操作也很準確沒有失誤,我給自己打了80分,下一個輪班我應該不會那麼緊張了,原來我可以做的很完美。

拖著疲憊的身軀,我心裡卻滿懷感動,武漢當地的醫務工作者,已經維持這種工作狀態很長時間了,很多人都是超負荷運轉,為了武漢人民的健康生活負重前行,可大家沒人喊苦,沒人喊累,這不正是我要學習的榜樣嗎?

回到酒店,雨停了,天空逐漸放晴,我相信,疫情就像這場雨,是暫時的,抗擊疫情這場戰鬥終會放晴,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傾聽武漢抗疫醫療隊年輕人的心聲

傾聽武漢抗疫醫療隊年輕人的心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