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六七年存款才二十萬多,沒房沒車,如今31了,很迷茫,你們存款多少了?

紅立秋


工作了六七年存款才二十萬多,沒房沒車,如今31了,很迷茫,你們存款多少了?

說實話,我還是比較羨慕你的。一是年紀還輕,正當“三十而立”的年齡,今後的事業還大有作為;二是年紀輕輕,居然還能存下二十多萬。想想好多年輕人不僅沒有存在,而是有大量負債。

有銀行人士就提出,部分90後客群出現過度消費傾向,要對這些消費群體在總體授信上進行調整。

再來想想我當年三十歲的時候,雖然有一套從單位買來的舊房,但欠下了不少債務,工作十多年後才慢慢還清,但是至今未止又換了一套房,當然還得欠下銀行的貸款。

何況有很多家庭,終身可能都沒有你那麼多的存款。而且錢這個東西,是身外之物,今天有,不一定明天有;今天沒有,不代表明天沒有。

如何擺脫人生的迷茫?關鍵要找到工作和生活的樂趣、意義。房子、車子是可以有的,像你已經擁有了二十多萬存款,可以試著去買房。當然如果是一線城市,壓力可能就太大了。要記住一句話,人是不可能把錢碼在一起去買房的,錢要去湊。當年我買房的時候,連首付都湊不齊,但只要下了買房的決心,我居然都湊過來了。因為錢在你的手裡,不知道怎麼就會花出去,留不住的。

而重要的是你對於工作的態度。我覺得有兩點很重要:一是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修養、知識與能力。這一點能夠幫助你在事業騰飛方面有持久力,否則即便未來有新的機遇,如果你能力不夠,也只能望而興嘆,看著機會一個個溜走。

所以,趁著年輕,多學一點本領,為自己未來的騰飛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要正確對待每一份工作。不管是什麼樣的工作,都要做得最好。如果你覺得這份工作沒意思,就不想去做。那麼什麼才是最有意思的工作,或許在人家眼裡,你連這份沒意思的工作都做不好,還做得好什麼呢?

所以,趁著年輕,多幹一點活兒,你乾的越多,學得越多,掌握得也就越多,未來給你的機會也就越多。


碧翰烽


這個年齡擁有20萬就不少了,說明你很優秀,努力了!我是從農村考學出來的,家中無力助你,我31歲時,手中只有2萬元,沒房沒老婆,當時很迷茫!現在45歲,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省會現有兩部車兩套房,2個車位,和自己的事做!你還年輕,彆著急,努力工作,一切都會有的![微笑]


江北一點


不要迷茫,振作起來!比起你存款20萬,我負債200萬說什麼了?

你只要有目標,就不會迷茫,怕的是你連目標都沒有,一年過完又是一年,那是沒有任何前途和希望的!

我原來有個同事,說話做事,各方面都不錯,當時拿的工資也不低,月薪1萬,但是他卻是個典型的“月光族”,工作5、6年了,一分錢沒存。當然,他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平時花起錢來大手大腳,喝個咖啡非要星巴克,穿個衣服和鞋子非名牌不要,買個最新款蘋果手機1萬塊眼睛眨都不眨一下……這樣幾年下來,他也是沒房沒車。

說句實話,這個同事的消費理念我不太認同,作為小老百姓,我個人覺得,如果你生在了普通家庭,你的消費水平最好還是由收入決定比較好,不要搞的月光光,否則以後真到了用大錢的時候卻什麼都沒有。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題主31歲有個20多萬的存款,真的不能算差的了。

看上去,你工作六七年,沒房沒車好像挺悲哀,其實想一想,你是工薪族,能聚點錢也不容易了,至少比我30歲的時候強多了!回想我30歲的時候,根本沒有什麼存款,可以用“一貧如洗”來形容。但幾年之後,我不也一樣有房有車了?

當然,我30歲之前沒存款不是我不想存,而是陸陸續續存了一些錢,然後又花在了一些必須花的地方——花錢也是一種投資,當你不會投資的時候,你存的錢不過是死錢”,當然這裡的“投資”不一定是買股票、買房子,還有可能是給自己充電、結交人脈等。我也不太贊同什麼都不投資,什麼都不消費,那樣給自己搞的太苦了,也沒有多大必要,人生在世幾十年,該吃該喝該穿的一定不要省,只要掌握好一個“度”字就好。

總結來說,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要有所積蓄,主要靠三樣東西。

一是要進取。一個人要有進取心,不能老是守著自己原來的一畝三分地,滿足於現狀,那樣是沒有前途的。尤其對於年輕人來說,一定要有進取心,不要小富即安,只想今天不想明天。畢竟,父母不能養活看護你一輩子,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二是要積累。萬丈高樓平地起,不是一夜就形成的,而是一層一層蓋起來的,作為年輕人,不要覺得自己年紀小,不重視積蓄和積累,在消費的同時,一定要重視平時的積累,這樣才能聚少成多,積沙成塔,最後就能夠集中資源和力量辦大事。

三是時來運轉。前兩項(進取、積累)主要靠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但僅僅靠個人努力還是不夠的,關鍵時刻也要藉助外力,這樣才能夠時來運轉,所謂運氣來時鐵如金。如果你不小心站上風口,請一定抓住機會,說不定就能發財,所謂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就是這個道理!

總之,世界是不斷變化的,沒有什麼好迷茫的,你30來歲,正是給自己重新確立目標的時候,現在努力一切都還不晚。

我是作者@喻派職言,今日頭條簽約作者,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有料有趣有態度! 以上內容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和抄襲。

喻派職言


無負債,無惡性資產,有存款,有工作,唯一缺的是生錢資產,其實已經很不錯了。

迷茫很正常呀,我畢業一年多的時候,手裡有十萬存款,買不起車買不起房,心裡跟你一樣焦慮,但唯一的是我總是在想辦法掙錢。

想去想來發現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以外,發展一個可靠的副業,學習理財知識就很重要呀,尤其是對於我們這樣的工薪階層。

剛畢業那會兒我就算了一筆賬,按照單位前輩們的足跡,我工作幾年能存多少錢幾乎都是提前能看清的事情,如果想要獲得更多的資產,最好的方法就是發展一個副業。

最開始我想的是考建築方面的證書,通過掛靠證書的方式獲得一些外快,在當時看來簡直就是最佳選擇。

考一個證書就能吃一輩子,付出一次勞動就能重複的賺錢,這不就是最好的賺錢方式麼,但是因為剛好碰上住建部整頓行業,掛靠的風險變得格外大,因為怕影響本職工作,便放棄了。

後來嘗試過攝影、修圖、做PPT、CAD製圖等等路子,結果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對接資源,最後拐到了寫作上。

寫作是個辛苦活,但能夠掙點零花錢,解決房租生活費啥的沒啥問題,而且寫作是個很有用的技能,我便一直紮根在裡面了。

另外過了一段時間有存款之後,我便開始理財,理財是個長期投入的技術活,如果管理得好跑贏通脹是沒啥問題的。

我賺錢的資產就分為了三部分,一個是主業收入來源,一個是副業的輸入,還有一個就是理財的收入。

總的來說,我覺得這樣的配置目前沒有什麼問題,發展得也還不錯,準備今年買房。

另外再說說這樣配置的技巧吧。

01做好主業

主業永遠是最重要的,只有把主業搞好了,談論副業才有意義,我是在一個事業單位工作,輪班制的上班方式,閒散時間相對行政班要多一些。

上班時間除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之外,會盡力的幫領導做一些事,圖謀以後的發展。

由於單位比較缺能寫的人,我寫作的能力得到看好,很多領導都提到這一點,甚至有領導找我談過話,說有這個能力的話就多寫寫。

當然這都是建立在把本來該做的工作做好之外的。

我有個同事平時上班吊兒郎當的,屬於自己的業務做不好還經常給大家捅婁子。一下班就賭錢,線上線下賭得不停,後來追債的人堵到單位門口來,還差點發生鬥毆事件。

領導擔心他工作做不好給兄弟們惹亂,還可能幹一些讓單位蒙羞的事,乾脆逮住一次機會把他辭退了。

當然另一方面是如果把主業做好了,也會帶來很多收入,甚至可以不用考慮副業賺不賺錢的問題。

我一個同事的朋友是骨科醫生,他屬於那種技術很拔尖的人,每年光是做手術就能賺好幾百萬,他甚至跟我同事說一個骨科醫生年收入200萬的都算是混得差的。

所以說,先把主業幹好再說其他絕對是不會錯的,除非你想轉行換一個更好的工作。

02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副業

副業這個東西呢,因人而異吧,能否賺錢就看你願意用什麼資源去換取,有社會資源的用社會資源,有技能的有技能,其實只要用心再加點耐心都會過得不錯。

我有個同事的左手上班,右手和幾個朋友合夥開餐廳,混得也挺好的,他每天除了上班時間就泡在餐廳裡,工資收入對他來說都不是大頭。

而開餐廳也促進他不斷地去了解經濟和市場行情,經常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他每天成長的速度也比我們快得多。

他是我最羨慕的那種人,把副業變成技能賺錢又能增加學識和閱歷的資源,真的是很棒也很不容易。

我另外一個朋友大學的時候就擅長攝影,自己在微博上運營了一些自媒體賬號也還混得蠻好的,後來他把這個發展成一個副業,和幾個朋友聯合開了一個影樓,每天除了上班就去影樓幹活,掙得就比我們多多了,而且目前生意越做越大,主業副業都風生水起。

我的經歷前面講過了,我正在搭建自己副業的道路上,終極的目標就是不僅能賺錢,也能學點知識長點見識吧,畢竟在一個小圈子裡待久了真的很容易坐進觀天。

如何選擇一個自己的副業呢?

我的意見是,多去嘗試,先以能賺錢為目的不斷地去嘗試,直到找到那個能讓你又享受於吃苦又滿足於賺錢的行業。

比如我從考證跨越到修圖,再跨越到寫作,直到發現寫作對我的好處是最多的才停下試探的腳步。

03學習理財技能

理財不是炒股。

理財是經營和管理好自己資產的基本。

當有一定的存款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理財,如果一直把錢放著不管它,它真的跑不贏通脹的,反而會逐漸縮水變得越來越不值錢。

具體如何理財,我也一直在摸索和學習,總體思路是不要做一個投機倒把賺快錢的人,要做一個長期投資,專注於有價值的事的人。

總之,存款少無所謂,工資低無所謂,只要你在路上,一直在想著怎麼前進並且付出行動,不敢說最後會不會變得更好,但至少能超越大多數人。


文山


說說我吧89年的蛇,我是我們村最早出去打工的,跟家裡嘔氣不回村砸鍋賣鐵首付的第一套房子現在已經還清,很能吃苦,礦井底下幹過活,開過剷車弄過前四後八,坐過小買賣,認識的人多了就在想為啥自己這麼這麼努力只能解決溫飽,然後發誓不打工了,房子抵押然後信用卡借唄花唄啥的湊了80萬,說真的我現在都佩服我自己也感到後怕,如果輸了一無所有負債累累,然後開始倒騰石料沙子,跟別人合夥做生意,5年裡面我又按揭了3套房子,車也買了,有時候選擇比努力重要的多。當然現在我外債更多了200多萬吧,但收入也比不是打工掙工資多的多,努力吧,再忙再累記得抽時間思考


極道天成


92年生人,前幾天剛過了27週歲的生日,今年工作大概結餘10萬塊左右。

五年前父母在哈爾濱給我買了房,5800一平,現在漲到了12000左右,當時是家裡拿了35萬,剩下的說等我畢業自己還,畢業三年自己還了17萬左右,剩下的10萬還是家裡給還的。我現在手裡剩餘7萬,房子裝修的問題,父母說給出,我自己在攢錢買車就可以了。

沒對象,明年打算辭職回家裡那邊工作了,工資會降一大截,預期8K左右一個月(還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早日升職加薪),工作壓力小,工資搞投資(定投基金、不涉及股票,不懂股票堅決不碰),最近準備搞個副業(自媒體方向,沒太想好怎麼做,目前註冊了頭條和微信公眾號,發佈了幾篇影評也沒啥反應,打算專職一個領域的了),預期估計一年結餘10萬塊還是應該可以的。

30歲之前要買車(20萬左右的),存夠15萬,找個合適的人結婚,有規劃才會有動力,從迷茫到堅定,讓自己變成一個可以依靠的人,只有你足夠優秀,不斷進取,才會生活的更好,讓我們一起加油。


柏林西行


牛逼,我工作快二十年,真正無產階級,沒有任何資產,沒有任何存款。還沒有文化!你猜我打工多少年沒有回家了?6年整沒有回老家。連路費都沒有,不開玩笑!

告訴大家我是怎麼過得這麼差?主要是沒有文化啊,打工工資低,父母也沒有掙錢,結婚前我的一點點工資也給家裡補貼生活費了,結婚後不但不能補貼父母,養自己老婆孩子都困難。老婆嫁給我後基本是沒有做事掙錢的,我才5千工資,你們說說是不是月光?


菜老闆


存款二十多萬不少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如果在北上廣一線城市會覺得房子遙不可及,在一些好多線小縣城你這些錢可以交個首付了,算算你工作了六七年,每年能存三萬多,我月工資4000多,一年不吃不喝才5萬塊錢,別去攀比,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就像那句話說的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多去常想那一二開心的。


呼啦啦糊


我,1996年生,大學畢業兩年半,現在在一家公司當軟件實施工程師,兩年半存了近5萬塊錢,感覺十分迷茫,在廣州這樣一個諾大的城市,每個月也是領著死工資,不敢多花怕父母覺得我在外面掙不到錢叫我回家,我們95後一出社會就發現,房子買不起,車子不敢想,老婆不敢娶,感覺自己好像沒有剛出社會的那種朝氣,那時候非常堅決認為自己就是成功的那塊料,那時候也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最後相信了自己確實是個普通人,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慢慢爬。

今年徹底改變了一下自己,也學別人弄自媒體,下班了也跑美團眾包外賣,為的就是給自己爭口氣,多攢點錢,機會是等不來的,需要努力向前,麵包會有的,就算做鹹魚也要做最鹹的那一條,繼續增加自己的存款,2020加油。


楠霸天


你這個問題最後一句話有點多餘,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回答存款1萬,你就有優越感嗎?說成10萬,你找到心裡平衡?我說100萬,你給我點個贊?要是1000萬,肯定又說我吹牛逼了。

看到這個問題,隱約能感覺到你的挫敗感和壓力,甚至能體會到你掙錢難的苦衷!因此我猜測,或許你只是想吐槽一下,順便找點刺激。也就是說,聽聽別人勵志的“致富”故事,找到點動力?

好,我如實分享一下我的情況和看法吧!

我30歲了,13年畢業就工作了,咱們應該有共同語言。15年結婚時負債累累,房子的首付有一半是湊的。16年初有了大寶,年中買了一輛6-7萬的代步車,這時候負債才還清一半。直到18年底才還清,還結餘2-3萬,但是這一年有了二寶……截至目前存款多少自己算。

或許你覺得不好算,那就對了。其一,我工資多少、房子位置(面積)未知、養孩子開銷、居住地消費水平等都不清楚;其二,這些年我的工資有沒有變動,是有經歷意外事件,你還是不瞭解。

每個月花1000元能過,花10000元也能過,而且過得開心不開心,好像跟這筆數目沒必然聯繫,主要看孩子是否健康、家庭成員間是否和諧、工作是否順利等因素。

中年人的生活不容易,想要長期保持鬥志昂揚的狀態也不可能。累了就歇會,停下來去散散步、睡一覺或者喝杯茶,學會自我放鬆。

哥們兒,你只是累了,你該歇歇了;不要在乎這點時間,勞逸結合,狀態更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