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薄之人,身上往往有這3個特徵......


福薄之人,身上往往有這3個特徵......


禍福無門


唯人所召


以前覺得,人的運氣好壞都是命中註定,後來才明白,命裡福氣多少關鍵在於自己的修行。

正如《左傳》中所說:“禍福無門,唯人所召”,一個人命裡福氣多少是由自己創造的。


福薄之人,身上基本都有這3個特徵:


第一 ,尖酸刻薄。

最近,再次讀《紅樓夢》,對林黛玉有了新的認識。在很多人看來,林黛玉從來不掩飾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是代表一種自我與真實。


的確,林黛玉有美麗純真的一面,但她的“直性子”,有時也不免尖酸刻薄,苛刻挑剔。

好比,有一回薛姨媽讓周瑞媳婦給賈府眾姐妹送花,本來是按照路線遠近安排的,黛玉距離最遠,自然最後一個才送到她手裡。

結果,黛玉收到花時,非但沒有對辛苦跑腿的周瑞媳婦說一聲感謝,反而冷言冷語的說:“都是別人挑剩下的才拿給我。”

福薄之人,身上往往有這3個特徵......

性格豪爽的史湘雲就曾批評過她:“專挑別人的不是!見一個打趣一個,誰還會同你往來?”


黛玉在賈府格格不入,就連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陪在身邊的只有一個貼身丫鬟,這和她敏感多慮,平時總是得理不饒人的性子不無關係。

荀子說:“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常常說話尖酸刻薄,事事挑剔苛責,既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的福分越來越薄。

生於塵世,沒有十全十美,處處挑別人毛病,很難收穫真心的朋友,更別說擁有好運。


對人對事,只有多一些寬容仁厚,言語間多一些柔和理解,如此,福氣才會時常眷顧。


第二,驕傲自大。

莎士比亞說:“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中毀滅了自己。”


從古至今,因自傲自滿而導致失敗,甚至毀掉自己一生的人不在少數。

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龐涓,在馬陵之戰中之所以會敗給兵力不如他的孫臏,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他的自大狂妄。

龐涓為人,好大喜功,目中無人,又極愛吹噓,當時在魏國可以說被許多人所排斥,就連魏王也對他多有不滿。正是龐涓本身這一缺點,讓他落得兵敗被殺的結局。

滿招損,謙受益。太把自己當回事,一有點成就,就得意忘形,自驕自傲,不把別人放眼裡,結果不但會遭周圍人反感,還容易損失福報。

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無論何時,都應該懂得收斂謙卑,做到自信而不自負。

正如《論語》中說的:“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真正厲害的人,明白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知道放低自己的姿態,給予別人足夠的尊重,讓自己贏得更多人的歡迎,同時也為自己積累福報。


第三, 貪得無厭。

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個故事,有一位漁夫和他的妻子,住在海邊一個窄小簡陋的茅舍裡。


一天漁夫釣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金魚,金魚答應漁夫,只要他放了自己,就給他貴重的報酬。

漁夫願意無償的將金魚放回大海,可是他的妻子卻要求漁夫去向金魚索要東西,一次兩次成功之後,漁夫的妻子始終不知滿足,變得越來越貪婪,每一次都變本加厲。


金魚最終無法忍受,將漁夫和他的妻子打回原形,變得一無所有。

一個人過度貪婪,完全沒有尺度和分寸,最後往往會雞飛蛋打,落得命苦福薄的下場。

福薄之人,身上往往有這3個特徵......

有道是,貪心不足蛇吞象。因為不懂得審時度勢,見好就收,總想貪圖更多東西,結果把現在所有的也丟失了。

所以說,做人不能太貪得無厭,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原則,講道德,該知足時就知足,這樣,才會有自己的幸福和好運。


生活是一場修行,福德是自己修來的,苦痛也是自己種下的,往往越沒有福氣的人,以上三點特徵越明顯。


這一生,若想做一個福分深厚的人,就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改掉上述缺點,學會積極為人處世,到那時,福氣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