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鋒 晝夜奮戰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我省廣大醫護人員臨危不懼、恪盡職守,視疫情如命令,視病房如戰場,視病人如親人,竭盡全力救死扶傷,構築起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堅固防線。他們摁下滿滿的紅手印,許下鐵骨錚錚的誓言,一張張請戰書,書寫著青海醫護人員的使命和擔當。

暈倒後喝杯紅糖水繼續工作

“白衣戰士”也是血肉之軀,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他們比我們普通人更知道隱藏著多大的危險。

年近五旬的張瑩,是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從2019年11月18日起,就設置病區開始收住傳染性疾病患者。由於病區剛成立,人手嚴重不足,而又時至傳染病高發期,患者比平時多了好幾倍,工作量也相應加倍。

身為科室主任的張瑩首當其衝,主動承擔起了絕大多數患者的主治工作,經常加班加點,下夜班不休息。有位護士回憶:“主任有天接診了九十幾位患者,平常最多四十幾位,忙得根本顧不上吃飯。”

其實在疫情開始之前,張瑩已經連軸轉白天收治病人,晚上值夜班一個多月了。

從1月20日開始,按照西寧市疫情處置要求,張瑩帶領科室人員開展發熱患者的排查工作。面對隔離人員,她說:“我有經驗,也有專業特長,我先上。”隨後,她按照流程對病人檢測體溫、及時組織會診,同時細緻做好傳染病篩查及消毒、隔離和登記工作。

工作延續到了大年初二的早上,由於勞累過度,張瑩一個趔趄,暈倒在工作室。同事們將她扶到休息室,喝了點紅糖水稍作休息後,她又開始對醫院的保潔員和護士作消毒和防護知識的培訓,同事們勸她回家休息,她說:“這是我的崗位,這是我的職責,我要保證零誤差。”連續多日在科室值守,沒有回過家,即便她的家就在距離醫院住院部後面50多米的家屬樓上……

疫情就是命令,他們臨危受命,甘冒風險,衝在了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線,沒有退縮。關鍵時刻,那枚印有“為人民服務”字樣的黨員徽章佩戴在他們胸前,在白衣的映襯下格外醒目、熠熠生輝。

不吃不喝就為節約一套防護服

疫情發生後,西寧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科一組(心內科) 90後醫生李偉主動請纓前往疫情第一線。連續多日,他和同事們奮戰在一線,積極樂觀的他總是用幽默的話鼓勵大家。

由於醫院防護物資緊缺,進入發熱門診隔離區後,李偉和同事們能節約一套就儘量節約一套。

隔離衣、防護服、護目鏡……一整套的防護衣物穿戴好以後,整個人既悶熱又難受。“既然穿了防護服進去,能多堅持一分鐘就多堅持一分鐘。”本來按照規定,每次進入發熱門診只需要工作4到6個小時,就可以由別的同事接替工作。為了節約防護物資,加上就診病人增多,李偉第一次進入發熱門診就待了十幾個小時,直到實在憋不住要上廁所了,才換了另一位同事。

有一次在換班休息中李偉跟其他同事開玩笑說:“在每天的防控工作當中,發現不吃不喝確實能減少上廁所的次數,不僅能減肥,還能節省我們的防護物資。”雖然是玩笑話,但大家都明白,和“死神”較量中,一分一秒都容不得耽擱。患者期盼的眼神,身上肩負的職責,讓他們克服重重困難,一心想著打贏這場阻擊戰。

他們用體溫焐熱“體溫槍”

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西寧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醫護人員紛紛請戰,挺身而出,衝在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最前線,每天24小時值班,配合公安機關值守在小峽口收費站,對過往車輛內的人員測量體溫。

“天氣太冷了,溫度計都沒法正常使用。”小峽口所在檢測點完全暴露在寒風中,早晚溫差大不說,一到零下的氣溫,就會導致溫度計無法正常使用。為了確保所測數據真實、有效,醫務人員便將電子體溫計放在大衣內,用體溫焐熱溫度計。

連續多日的返程高峰,路上來往的車輛和需要檢測人員太多,來不及放在懷裡,他們就一直用雙手緊握著溫度計,用手心裡僅有的溫度焐熱探頭,雙手暴露在凜冽的寒風中像刀割一樣疼痛難忍。

“自己凍手是小事,漏查錯判可要出大問題。”一人接一人,挨個測量;一車接一車,逐一排查。雖然雙手被凍得刺痛、麻木,除了給過往人員測量體溫那短短几秒鐘,他們緊握著探頭的手始終沒有鬆開。

擔當就是奮力前行。“白衣戰士”冒著生命危險,勇敢地選擇了“逆行”。他們是勇敢的天使,更是堅定的戰士。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們無怨無悔、迅速投入戰鬥;“請命赴前線,家國都要安”,響應黨和人民的召喚,他們主動請纓,與武漢人民並肩作戰;“只要患者早日康復,我們再苦再累也頂得住”,為了爭奪寶貴的救治時間,他們長時間高強度工作,甚至儘可能減少吃飯、喝水……他們,以“白衣戰士”的責任和擔當,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奉獻之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