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會清零


要學會清零


過去老北京揶揄清朝宮廷暴發戶有一句話——樹小房新畫不古,此人必定內務府,這是說暴發者的迅速和張揚。但那些人與當代的新貴相比又遜一籌。如今滿街上大卡車拉的都是大樹,移植大樹成風,鄉間的大樹一棵跟著一顆進了城,焦躁的新貴們已經等不得樹木成長。小樹長大,那十幾年十幾年以後的事情,他們要的是眼下。他們現在就要改變“樹小房新”的局面,似乎有大樹撐腰,就有根基、有品位,一切都是那樣的迫不及待!

和我一塊吃過飯的朋友都驚訝於我吃飯的速度,那可真是風捲殘雲,半斤米飯我一般會在五到八分鐘之內解決。其間原因很多,不僅僅是因為腸胃功能好、不僅僅是由於小時候家裡吃飯人多,稍慢一點鍋就見底了所形成的習慣,更多的是因為性格急躁。

以我的急躁脾氣,我的文字從沒有進行紋理脈絡、遣詞造句方面的任何推敲與修改。可想而知,這樣的文字在今日頭條、個人公眾號是不可能掀起大風浪的。我總幻想,網絡上有很多人,可能也有和我一樣脾氣急躁的,也有好我這一口的,混得久了,臉熟了,碰上個對眼的出版商,出版個三兩冊書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經過這段時間的經營,有時候又覺得我有這種想法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有多可笑呢?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有人說過:一箇中國人心裡悶得慌,兩個中國人有事好商量,三個中國人做不成事,四個中國人麻將一場。麻將需要四個人打,三缺一打不成麻將,這說明在這個遊戲中四個人都非常重要,誰離開誰都不行。一旦四個人坐在了麻將桌上,卻是各自為戰,為了能贏,他們互相拼殺,一人勝者王侯,三人敗者為寇。而這四個人打麻將,他們是亦敵亦友的關係,相互依賴又相互傾軋。這就是中國人為人處事的方式。

一場麻將只有兩種結果,或和牌,或黃莊。胡牌是一個人贏了,黃莊是四個人白打。打麻將講究頂上家,卡下家,逼死三家。麻將的規則是毫不利人,專門利己。只能自己贏,這叫胡牌。我若不成,你也別成,我寧肯自己不胡,也不能讓你胡,這叫黃莊。

很多和我一樣的寫手穿著馬甲在網絡上寫帖子,時而揮磚亂拍,時而指點江山,時而激揚文字,時而糞土當年,博得都是出位,看誰能贏得最多的關注與喝彩。

當年明月、南派三叔那種天才幾億人才有一個,其餘的都是和你我差不了多少的混混。見天兒在網絡上混的,不是來打醬油的,都是來打麻將的,都希望自己胡牌,都不希望別人胡牌。我還顧影自憐,形影相弔的在這兒賣弄自己那一點私貨,還認為可以遇到伯樂從而日進斗金,不是很可笑嗎?

可笑歸可笑,如果我不斷地進行“清零”,把浮表的、功利的、虛假的、無端的幻想、嗔念一件件清除出去,只留下自然和純真,力求簡單,力求淡泊,讓自己心中最重要的感悟浮出水面,凸顯出來,才不會辜負“楊柳岸邊悟道”這個頗有意境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