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為什麼印度沒有大面積爆發?印度的人口密度和生活環境更容易傳播才對?

LILI539



印度2月3日宣佈有3人為新冠狀病毒的確診者,至今沒有再增加。很多人對此很納悶。其實,如果根據冠狀病毒的特徵和傳播過程來分析的話,印度出現的這種情況並不奇怪。

從基本常識來講,不管是哪種病毒,都必須要有寄生的環境和傳播的條件。顯然,溫度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據一些專家分析,此次爆發的冠狀病毒比較怕高溫。而印度的很大區域內溫度大都在攝氏30度以上。所以,這種病毒在印度的氣溫條件很難在“宿主”身上站穩腳跟。

印度的3例確診者均在卡拉拉邦,不過,都是輸入性病例。有的可能已經是二代以上的傳播源了。病毒的毒性肯定已經下降。再者,卡拉拉邦的氣候條件顯然與此次病毒源頭地的氣候條件差異過大。這可能就是除了那三人外沒有再蔓延的根本原因之一。這個道理很好解釋。因為,這三例得病者不可能沒和其他人接觸。也就是說,被隔離的接觸者也並沒有疑似的。這足以說明,這個病毒在印度的氣候條件下“無法傳播”。


印度國土面積並不大,所以,人口密度特別大,醫療條件也不好。如果一旦蔓延的話,後果則是很難想象的。因此,世界衛生組織特別擔心印度。在此次疫情剛開始蔓延時,世界衛生組織就對印度進行了特別關照。可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印度反而是疫情最輕的一個。最主要的是沒有“新感染者”。想來,氣候條件應該是主因。當然,與印度人的自身免疫力肯定也有些關係。

目前,還沒有抑制冠狀病毒的特效藥。治癒康復者大多數都是通過自身免疫力戰勝病魔的。所以說,在未知情況下,個體的自身免疫力是個關鍵。印度的人口很多,已經達到了13.8億。而GDP則只有2.68萬億美元。可想而知,它不可能富裕。確切的說,還很貧窮。不過,有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在最近的四次世界性傳染病爆發過程中,印度人均沒有被大面積傳染過。大家知道,印度是世界上僑民數最多的國家。可以說,印度人遍佈世界各地。但奇怪的是,即便是在疫情爆發的源頭地,在那裡打工的印度人也很少被感染。因此,有專家認為,可能與印度人的體質有關。


其實,在對抗病毒時,所謂的體質並非是指你的肌肉和體魄。而是指每個人的免疫系統。所以說,別看有的印度人很瘦弱,但他的免疫系統卻很強。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正常人如果吃了不乾淨的食品的話,很可能就會拉肚子。可是,那些常常在垃圾堆裡撿食物吃的人卻不會有明顯的反應。道理就是在不斷的反應中已經不知不覺的產生了抗體。也可以說是免疫力增強了。

印度人的飲食不太講衛生,可以說是世人皆知的事實。但在印度,卻很少爆發病毒性傳染病。據有的專家分析,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印度的物質雖然比較貧乏,但由於宗教方面的原因,他們並沒有“亂”吃東西的習慣。所以,印度很少接觸到一些罕見的病毒。二是印度人自小養成的生活習慣(不太講衛生)已經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自身的免疫力。這並無嘲諷印度之意,但也確實具有生命學原理。我們從古人來說,那時候沒有科學,自然也沒有治療病毒的藥物。一旦發生了瘟疫,都是靠自身的免疫系統調節的。能夠活下來的,肯定都是自身免疫力強的。綜上所述,印度的疫情控制的較好,並不是他們措施有多麼得當,而是人口流動性,氣候環境條件,病毒的代差,印度人的自身免疫力等綜合因素的原因。


卞競婉


首先,因為印度不是傳染源。

其次,印度也並不是我們在網絡上看到的那 麼片面。沒有防禦措施。

並且,我國在發現到發展極快速的採取了行動,遏制住了傳染源。阻止了大量病毒攜帶人群四處擴散。




姑娘,緣來你缺我


受疫情影響,新冠肺炎衝擊了全世界,多國都出現了確診病例。然而在我們印象中“髒亂差”的印度,在此次疫情防控上的成績卻是可圈可點。印度在1月30日確診第一例新冠肺炎,2月3日共確診3例假,之後沒有新增確診,也沒有疑似病人的出現。病毒如此肆虐橫行,為何在印度沒有大面積傳播呢?

1.印度政府採取了科學的防控措施

在疫情爆發之後,印度第一時間將僑胞撤回國,這群人在回國之後接受了隔離觀察,印度的3例確診也都是從這群人中產生的。確診之後,印度政府也對與患者接觸過的人群進行了追蹤,統一進行隔離觀察。確診病例基數小,便於追蹤和控制,這也是印度政府能夠有效防控的原因。

2.可能存在沒有檢測出來的病患

印度政府的監控焦點是從中國回國的印度人,其餘群體的監控與檢測都存在漏洞。雖然中國和印度民間交往並不多,但肯定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做生意的人存在。印度人沒有看病的習慣,尤其是窮人階層,得病了都是自己熬過去。雖然印度實行全民免費醫療,但是醫療設施和醫療水平讓人不敢恭維,所以有些人寧願自己扛也不願意去醫院。



3.印度人身體免疫力強

印度大多數地區基礎設施不完善,尤其是公共廁所的數量無法滿足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再加上公共衛生意識和疾病預防意識不強,所以印度人的衛生環境並不理想。但就是在這種生活環境中,在經常與病毒為伴的日子裡,鍛煉出了印度人超強的免疫力,所以不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


國際視角淺說


冠狀病毒其實過去爆發了兩次大規模疫情,都很印度沒啥直接關係。

一次是大家耳熟能詳的sars,這個是2003年從南方起來的;

一次大家可能不熟悉,是mers,這個來自中東。

這兩次一次在東亞,一次在西亞,就是把南亞的印度給繞過去了。

不是印度有多麼幸運,而是印度其實本質上和接觸這些病毒的機會不多。

sars雖然現在還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引起的,但基本的判斷就是野生動物。至於是蝙蝠還是果子狸或者什麼老鼠,那就是細節上的技術問題。

mers也是來自野生動物,是病毒的一種變異。在2012年先是從一名來到沙特回來的卡塔爾人身上發現的,後來爆發了幾百起案例,據說都和接觸過駱駝或者蝙蝠有很大關係。

因此從常識上判斷,冠狀病毒的宿主和傳播途徑,野生動物是重要一環。

印度人吃東西雖然不太衛生,但是他們有一個好處,就是不亂吃。

印度人的宗教信仰很多還是挺虔誠的,或者長期的社會影響讓他們吃肉類不太多,要吃也只是簡單的幾種飼養的。

印度人不吃什麼野生動物,幾千年來就沒這種習慣,也不怎麼接觸野生動物,當然就很難具有傳播途徑。沒有傳播途徑的話,當然病毒和疫情就很難流行開來。

另外冠狀病毒有一個特點,就是怕熱。而印度的環境特點,正是熱。

sars到夏天也就消失了;mers病毒在夏天傳播力度也查了。新冠病毒據說也是如此。

印度很多地區的氣溫常年在30多度,2月份很多地方都突破30度了,更別提6-8月的夏天。

所以這種病毒在印度基本上傳播力度比較弱。

看來印度人應該慶幸他們的天氣環境吧!否則憑藉印度的那種醫療條件,真要爆發類似的病毒,後果很難想象。


木春山談天下


大家好,我是俗人壹枚小張,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其實也很好回答,因為首先印度人不愛吃野味。其次,一切都事先做好了充足準備,所有返回印度的公民都需要進行嚴格的檢測。在出現第二例病例後,印度衛生部要求所有在1月15日從我國返回印度的人都要求進行隔離。截止本月6日印度已經對1,265個航班的138,750名旅客進行了檢查。其實這時人們對於疫情已經有所瞭解,都已經做好防護措施,這也減少了病毒傳播感染的可能性。

其實重點在於從武漢撤離的印度公民的情況。印度總共有兩趟包機,總共撤離了645人,印度衛生部發布消息稱,所有人均為陰性。對於這個結果我其實是有點困惑,因為不知道印度是如何對他們進行檢測的。

印度衛生部長蘇傑生在7日表示,目前仍然有80人滯留武漢,其中70人是自願滯留,而另外10人因為發熱無法乘坐班機返回。如果僅憑不發熱來判斷是否被感染,那麼很顯然是存在很多風險的。而且印度還是有其他密切接觸者和疑似病例的,所以未來確診病例還會增多,但是大規模爆發的可能性很小。歸根結底還是在於我們與印度之間的人員來往並不頻繁,我們對於這個鄰居缺乏瞭解和認識,印度對於我們也認識如此。這點其實從入境印度的旅遊人數就可以看出。2019年入境印度的遊客人數為1090萬,然而我們只佔其中的3.12%。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大家,謝謝!





俗人壹枚小張


因為印度人不是什麼東西都吃。老百姓沒錢吃白餅蘸湯,米飯拌香料湯。有錢的印度人受西方人影響很重。只吃一些高端食材。


哥哥10663539


因為傳染源在在中國。其次,可能和兩國的飲食習慣有關。還有這次我們發現的早,及時的採取了,隔離,向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有關媒體發出了通知。他們第一時間知道了事情正因為早知道所以有充足的時間來做相應的準備和措施才避免了災難的發生。


畢節龍龍海


①傳染源為武漢,不在印度,2地距離遙遠。

②印度與中國人員往來較少。中國春節期間人口大規模流動與印度人口大規模流動在時間上沒有交集。

③印度的氣候炎熱,紫光線光照強烈,不利於在溫帶丶寒溫帶流行的新冠病毒在空氣中傳播。印度檢測出3例確診病例,均為境外輸入型患者,本地感染病例無。

④中國對新肺病毒防禦措施力度大,防控嚴密,有效地阻止了新型病在境內外大規模傳播(包括印度)。

⑤印度在世衛組織指導下也採取了相應的防控措施。


趙凡丁201


如果按照你的意思豈不是固態環境衛生更差,為啥也沒出現過這樣的瘟疫,新冠狀病毒的傳染不是說衛生條件差導致的,病毒寄宿在蝙蝠身上,如果你不去碰她,這個自然是保持相對平衡的,就是因為有些人利慾薰心,打破了這個生態的平衡,才導致病毒從野生動物身上傳遞到不能抵抗該病毒的宿主身上,進而傳給了人類。

自然界內的生態系統運轉至今,自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邏輯控制著。

誰能在天上飛,誰能在地上跑,誰又能在海里遊,這是自然界整體上的部署邏輯來控制。

誰能吃誰,誰不能吃誰,這是自然界縱向上的食物鏈循環邏輯來控制。

誰與誰是鄰里合作關係,誰與誰是競爭關係,誰與誰是共生關係,這是自然界橫向上的關係邏輯來控制。

每一種生存至今的生物,都應該是它所在的特定環境的特定適應方案的體現。

因為自然界內的生態系統,有著38億年的進化時間,它經歷了無數次的選擇、淘汰與修正等演變,才存續至今。

人類只是一個後來者。即使人類歷史的發展短暫而又迅猛,也無法超脫自然界巨大體量的控制。

遠古的人類由於自身力量弱小,所以老實遵守自然界的邏輯規律,辛苦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生存邏輯,知道住在哪裡會安全,知道吃什麼食物會填飽肚子而不會毒死,知道如何合作能夠活得更久。他們都知道自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對自然界應有敬畏之心。

自然界的演化規律,也回饋了遠古人類。人類馴養下的其它物種夥伴越來越忠誠,得到的食物越來越豐富可口,居住的地域範圍也越來越大。

但是,人類在攻佔了食物鏈的頂端位置後,自身文明的力量逐漸變得強大,自信心開始變得爆棚,甚至自命不凡。誠然,作為地球上佔據統治地位的物種,人類可以驕傲,但不能神化自己。

現代人類在自然界之上搭建自己的系統,以為將自己與自然界在物理上隔離開來後,便可以擺脫自然界的系統控制。因此人類為了建設自己的社會系統,開始強力壓縮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食物鏈上大小通吃,不加節制地、破壞性地、汙染性地攫取自然資源,瘋狂打破著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事實證明,這都是大錯特錯的。

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永遠是人類應該銘記的!



超哥之vlog


因為傳染地在武漢。很快被中國控制在境內,中國跟印度的交往比較少,沒有對印度進行輸入。所以印度發生的比較少啊。就印度那個水平,如果發燒這種瘟疫,死人無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