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願江山無恙,天下皆安


冬去春來,願江山無恙,天下皆安

最近很流行的一句古話“冬去春來,願山河無恙,人間皆安!”新冠病毒如一場浩劫,在江湖上掀起軒然大波,在災難面前,生命的脆弱,人類的渺小,不堪一擊。處於水火之中的黎民百姓,憤慨、無助、迷茫,不知所措。多少醫務工作者不顧生死,不計報酬,毅然決然的走上陣地,抗疫的號角吹響,他們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此次疫情蔓延,影響深遠,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不少外國人伸出援助之手,彰顯著人性光輝。最讓人感動的是島國日本,第一時間為中國捐贈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在他們捐助物資的外包裝上,有幾句話,讓人熱淚盈眶。其中一句便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另一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拋開往日恩怨,民族情懷,單就這一舉動而言,確實讓人佩服,心生敬畏!

這幾句文字背後,有多少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冬去春來,願江山無恙,天下皆安


一、同樣是抗疫,為何國人只會說“加油”、“挺住”?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可繼承和發揚卻遠不如島國日本。舉個例子,日本捐贈醫用品所引用的這兩句話,其實都有出處。

繡袈裟衣緣

唐 長屋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據說,在唐明皇時期,日本王子饋贈大唐袈裟上正是繡的這十六個字,當年的鑑真大師被這幾句話打動,決意東渡,傳播佛法。

一千多年前的故事,也許只是傳說,我們也無證可考,但一千年後的今天,真實的故事就擺在我們每個人的面前。日本人既表達了他們的愛心與誠意,也傳承了千年的經典文化。在這一點上,國人確實該自省。

也許有人會說,這本就是日本的文化,興許是湊巧,剛好會這一句。那麼,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的本土文化《詩經》。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詩經•秦風•無衣》

《詩經》是我大中華幾千年前最早的一部詩歌著作,其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說的是戰場上,誰說沒有戰衣,我們同穿一件衣服。在災難面前,沒有國界,沒有新仇舊恨,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中國的詩歌文化在大唐時期傳入日本,他們很好的傳承下來,並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融為一體。我們看到這幾句詩,再看看國人振臂高呼的“加油”、“挺住”,不禁汗顏!為何外國人都可以說得這般優雅,有深度,而我們,作為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卻如此這般“膚淺”、“直白”?文化沒有國界,我們如果不繼承發揚,終將被歲月消磨殆盡,最終不復存在。

冬去春來,願江山無恙,天下皆安


二、災難面前,外國人無償捐贈,為何不少國人卻起內訌?

剛說到的島國日本捐贈物資,體現人文主義關懷,而很多無知的國人卻在做什麼呢?哄抬物價,不少地方出現天價白菜、蒜苗;賣假口罩、發橫財的黑心商家更是不勝枚舉;雙黃連事件、十字會,多少事讓人寒心?

外國人尚且知道“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國人為何還有如此冥頑不靈之輩,我們不禁感慨,是什麼出了問題?學識?社會?還是教育?在我看來,一切惡行的根源都在於人心,提高國民素質,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冬去春來,願江山無恙,天下皆安


三、疫情背後,有多少中華兒女為之付出心血?

有國才有家,國難當頭,草木皆兵,最讓人敬佩的便是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作為03年“非典”時期抗疫的領軍人,義無反顧的扛起大旗,率領團隊奔赴一線,此等胸襟與情懷,把國家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再如,李蘭娟團隊,竭心盡力做科研,分離毒株,不眠不休研製藥品,在他們眼裡,人民的生命高於一切。特別欣賞她曾說過的一段話,她希望經過此次疫情,國家能高薪留住傑出的科學家、軍人、醫務工作者,年輕人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能盲目追星,特別是小鮮肉。當災難來臨之際,能救你們的絕不是拿著天價年薪的明星偶像,而是這一群默默奮鬥的普通人。他們才是民族的脊樑,祖國的希望。為一線的工作者點贊!

再比如,此次武漢修建的火神山醫院,以驚人的速度創造出了世界奇蹟,讓人歎為觀止。與病魔作鬥爭,與時間賽跑,讓全世界看到了什麼叫中國力量。這些才是年輕人應當崇拜和學習的對象。

“風月同天”,同一個世界,同一片天空,同一個夢想。

冬去春來,願江山無恙,天下皆安


四、面對疫情,我們能做什麼?

疫情雖然恐怖,但也有一些人不顧生死,堅守在一線,與病魔搏鬥,他們才是時代的勇者,應被人稱頌。作為普通人,宅在家中,不給社會添亂,不信謠,不傳謠,時刻關注疫情最新動態,落實防護疫情的措施,科普防疫知識。但作為當代有情懷的文學青年,關注時事的同時,更應該創作一些激勵人心的作品,弘揚正能量,向前線的戰士致敬。

情書不才,最近關注疫情,亦寫過很多拙作,一來弘揚中華古典詩詞文化,二來亦想為前線的戰士鼓勁。

《抗新冠肺炎》

微情書

為防瘟病暫封城,昨夜醫壇又點兵。

萬眾一心同抗疫,何愁天下不清平。

全國多地為抗擊肺炎已採取封閉式管理,最大程度的抑制病毒傳播,全國各地已有幾批志願者奔赴災區,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何愁天下不安寧。

《無題》

微情書

常將口罩掩香腮,秀髮飄飄自剪裁。

且待他朝歸故里,再梳雲鬢理珠釵。

驚聞國內很多年輕的姑娘為了抗疫工作,自發剪短了自己心愛的長髮,她們才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天使。而香港卻有很多醫務工作者,逃避疫情,躲避危險,紛紛辭職。如此一對比,真是相形見絀。

《立春》

微情書

疫病風波尚未平,街頭巷末靜無聲。

瀟瀟雨後春回暖,祈盼明朝早放晴。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願山河無恙,天下皆安,雨過終究會天晴,疫病終將消逝。

也許有人會問,寫這些詩詞有什麼用?對抗疫有半點幫助嗎?舉個熟悉的例子,魯迅先生,他原本是個救死扶傷的醫生,最終卻棄醫從文,因為他明白當時的國人患病的根源,不是疾病本身,而在於人心。同理,如今亦有很多不明是非之人,顛倒黑白。如果人人都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問題,群策群力,總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大家一味的消極懈怠,終不戰自敗。

冬去春來,願江山無恙,天下皆安


結語:

悠悠歷史長河,從來都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統文化沒有國界之分,總會有人繼承和發揚,但我真心希望詩歌文學能在我們這代人身上發揚光大。從《中華好詩詞》到《中國詩詞大會》,讓更多人喜歡詩詞,愛上詩詞。我始終相信那句“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從一個人的舉止談吐,便能感受到她的氣質與情懷。

多少年後,不奢望當下創作的詩詞能如大唐盛世般璀璨奪目,名傳千古。唯願老之將至,我們再翻開這塵封的詩句,證明我們也曾青春過,放肆過,就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