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足球和中國足球的衰落有啥關係?

七橋風月1


新中國的體育宗旨是“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而金元足球的主旋律則是金的增值。假如有一天“金”不再增值了,那足球作為載體自然就會崩塌。除非投資人僅僅出於“酷愛”才肯在足球這個舞臺上“揮金如土”。


曉甘梓


物以稀為貴!從古至今,皆是如此!根不在金元足球,在踢球人數太少!足球運動本就是燒錢運動,沒錢你玩什麼職業足球呀?現在一說中國足球落後,就怪罪恆大開啟了金元模式,恆大加入足球聯賽前,中國足球成績就好嗎?如果青訓搞好了,出幾百上千個郜林,他還能拿高薪嗎?喊的最兇的陳碼頭,他座陣上港時,上港隊員薪資反倒是排第一,這又做何解釋?恆大再怎麼說也是花私人的錢玩足,你說你國企上港,花了國家近百億拿了一個冠軍,你一個國企,拿再多的冠軍有什麼用?恆大玩足球是為了擴大影響力。他不擴展業務,他就得死!你上港做為國企,旱澇保收,你不玩足球,害怕沒人知道上港是世界名港嗎?害怕國企上港集團倒閉嗎?

金元足球和中國足球好不好,屁關係沒有,搞好青訓才是根本。如果不是恆大的金元足球,給中國足球還撐著點門面,中國足球在世界足壇屁都不是!

噴恆大的,睜開眼睛看看下面這張、恆大入超前後國足對照表:



渭河飛雁


那麼中國足球落後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足球人才的匱乏!往深了說是人才選拔機制出了問題。中國的孩子要想踢球,必須先上足校,然後進入梯隊、預備隊、一線隊,關鍵是足校高昂的費用讓窮人家的孩子望而卻步,即使進了梯隊、預備隊,還必須繳納可觀的培訓費用,沒錢一切都是空談!

中國足協似乎也感覺到了中國足球人才的匱乏,為此出臺了俱樂部梯隊政策、青訓政策、校園足球政策,但大多是形式主義,此前有媒體爆料,某俱樂部為滿足梯隊建設政策,拉來一支校足球隊頂替,最終釀成了29-0的慘案。某中學為了應付上級領導的檢查,讓學校男生統一虛報參加校足球隊,完成所謂的校園足球的指標。

形式主義、弄虛作假,造成了中國足球的虛假繁榮,一夜之間,全國多出幾十甚至上百支足球梯隊,我們的青訓就搞上去了?足球人才就不匱乏了?中國足球就強大了?值得我們深思!


球在你腳下


中國基層足球氛圍不怎麼樣的情況下,青訓發展也是一塌糊塗,人才的後備儲蓄跟鄰國韓國日本完全沒法比。在青訓不行的情況下,中國足球居然開啟了金元足球。2010年恆大開啟了金元足球,金元足球的衝擊下恆大拿到了中超七連冠。恆大的金元足球的成功,讓中國足球市場前所未有的繁榮。在恆大金元足球后,第二支對中國足球的繁榮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是前天津泰達權健隊,2015年權健集團用當時號稱天價轉會的6600萬把孫可從江蘇舜天買到權健俱樂部。權健的天價轉會正式將中超聯賽帶入金錢足球時代,之後中國本土球員轉會都是千萬甚至過億,而國外球員轉會也都是數千萬歐元。再加上足協的一些政策,中超徹底進入有錢或者沒錢有人脈才能玩的時代。2018年世界足球年薪榜,有三位球員來自於中超聯賽。分別是:排名第五的上港球員奧斯卡年薪2400萬歐元、排名第七的上港球員胡爾克年薪2000萬歐元、排名第九的河北華夏幸福球員馬斯切拉諾年薪1900萬歐元,2017年的特維斯更是登頂年薪榜榜首。國內知名球員的年薪加獎金也都接近或者超越千萬,但現在再看看中國足球世界賽場的表現,不禁讓人深思,我們的聯賽虛假幾何?中國的金元足球,嚴重的兩極分化,頂級聯賽的球員拿著不菲的報酬,但是更多的普通職業球員收入卻不堪入目。同一個國家,同一項運動,甚至連實力相差也不是很大,但是他們的收入卻是無比巨大。

在金元足球前,中國球員都向往外面的世界,努力的訓練,希望有朝一日登上歐洲聯賽的賽場。現在這種人少了,大部分人都滿足於現在的足球環境,不需要太過於努力,每年都有不菲的收入。甚至有些人,在聯賽生龍活虎的表現自己,以某得更加豐厚的報酬,但是一到了國家賽場各種散步、失誤、犯規。比賽輸了,對著攝像機留下不值錢的淚水,然後說回去努力下次贏回來,結果一回國燒烤、啤酒、小龍蝦瞭解一下。更讓感到可笑的是,在同泰國隊比賽結束後,為了犒勞這些賽場上努力的球員們,給他們請來專業的廚師,吃的菜清一色重葷大油。就在這飲食習慣,我不知道為什麼對他們有期待。

在這種足球氛圍,中國足協為了改變青黃不接的現狀,對中超聯賽下達了一系列要求,然而其結果卻是有能力的年輕球員被各大俱樂部花重金買了過去,比賽也踢不了多長時間,達到足協要求就好,這使得中國足球環境更加惡劣。在青訓極度匱乏的情況下,不著手於基層青訓,反而大力干預頂級聯賽,我不知道中國足球有什麼值得期待。

我不知道金元足球能夠持續多久,也不知道中國足球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但我知道,如果金元足球如果只停留在頂級聯賽,不發展自己的青訓,那麼聯賽就只是虛假繁榮。在中國真正喜歡足球的人數,遠遠少於籃球愛好者。然而,你會發現在網絡上中國足球影響力卻遠遠大於籃球,這就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一有大型比賽,不管是世界盃還是亞洲盃或者歐洲盃,突然會湧現一大批‘資深球迷’,然而這些球迷大多卻都是人云亦云,甚至連什麼是越位都搞不清楚。想當初世界盃的時候,我朋友圈各種感慨梅西,什麼梅球王,你是我的唯一,這些人在世界盃前我從未看過,他們有發過任何一條與足球或者梅西有關的朋友圈。中國男足要想擺脫每況愈下的現狀,必須大力發展青訓,開展不同級別的足球賽事,讓那些最基層的真正喜歡足球的人看到未來可期。 如果金元足球只停留在頂級聯賽,足協的眼睛也只能看到頂級聯賽的話,中國足球只會越來越差。今天看到鄭智賽後哭泣,心裡很不是滋味,雖然我也因為鄭智的一些低級失誤而噴過他,但放在中國男足這個大環境中,你會很悲哀的發現,像鄭智這樣敬業、努力有拼搏精神的球員竟然寥寥無幾。年近40的他,在上屆亞洲盃就說可能是最後一次參加亞洲盃,然而時隔四年他還是無人可以替代,反觀四年前備受吹捧的孫可卻連國家隊都進不了。我衷心的希望,中國足協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在眼高手低,不在只是撈錢場所,不在外行管理內行,不在發佈無視國情的指令。中國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中超聯賽的燒錢能力已經讓世界側目,中國男足不論好壞都在中國有著極大的影響力,但為何卻只是亞洲三流水平,而且還在每況愈下。中國足球的現狀,需要讓更多的人從身體上接觸這項運動,需要更專業的人士參與進來管理、推廣這項運動,需要把高高在上金元足球拉下來,我們需要更多的理性的聲音發出建議,需要更多有能力的人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足球的現狀,需要從教育上將足球解放出來而不是天天喊口號。





精彩看球


在說金元足球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金元足球的定義。

金元足球就是就是不計成本,不考慮收入支出平衡,用鈔票大肆投資足球。組建足球隊,對取得成績後獎勵很豐厚。

在說到中國的金元足球時,許多媒體與球迷,把矛頭直接指向廣州恆大,甚至將中國足球的衰敗也與恆大聯繫在一起。

為什麼要劍指恆大,上海上港的外援收入大大超過恆大外援,難道它就不是金元足球?

我認為一個老闆或一個企業喜愛足球,投入大的資金去買斷一個不景氣(不成熟)的球隊;再買幾個有用的大牌外援也是無可非議的;甚至買其他俱樂部被疏忽、不被重用的球員,來補強自己球隊的位置也是不會被指責的。

目前各媒體、球迷劍指恆大的關鍵是恆大它所買的球員,都是各俱樂部的明星球員;都是國家隊當打之年的主力球員;更是各俱樂部極具潛力、今後要擔當球隊重要位置的球員。而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恆大的有些國家隊隊員,在國家隊和在俱樂部的表現可說是天壤之別。

恆大足球俱樂部獲得8個聯賽冠軍、二個亞冠冠軍,隊裡面的人基本上都是各級國家隊的隊友,但恆大卻帶不動國足的進步。這就不得不讓人把金元足球使中國足球衰敗的帽子扣在恆大的道理所在!





趙國俊5


中超的金元時代

不知道什麼時候金元足球跟中國足球的衰落扯上關係,說到底還是因為中超各大俱樂部的投資讓俱樂部成績上去,國足這幾年的成績卻沒有跟上中超的發展。中超這幾年的水平的確比甲A時期要高,拋開甲A時期帶有古典大神情懷和鳳毛菱角的球員,中超的影響力在亞洲是有提高的,而恆大則是其中的代表。

中國職業足球從未獲得過亞冠,也沒有資格參加世俱杯,廣州恆大在許家印的支票幫助下,國內無敵手,亞冠2獲冠軍,我們說恆大是舉全國之力成就一傢俱樂部也不過分,恆大幫助中超擴大影響力的攻擊我們不可否認。你說這些外援完全是金錢吸引來的也沒錯,但中超沒有水平沒有提高的話,這些球員也不一定會來。

“我們花了10億,都無法保級球隊!”這是貴州恆豐老闆所說的,這說出了現在中超的泡沫繁榮,也說出了很多俱樂部的無奈。的確,中超每年超過10億的投資只能換來勉強生存的位置,像恆大、上港、國安這樣的大戶,一年不花個2、30億都算沒有完成任務。但我覺得這就是金元足球給中國足球帶來的弊端~

金元足球的弊端

花了大價錢來養球隊,哪裡來的錢投資青訓,每年隊裡都有能力更強的球員進入,假如你是教練的話,你會選擇已經證明自己的球員還是愣頭青?賭對了那是你應該的,要是放棄成熟球員選擇年輕球員導致球隊成績下滑,那下課是遲早的事!

我們經常看到國足在國家隊表現差,回到俱樂部生龍活虎,這是為啥?踢一場國家隊比賽才多少錢,萬一受傷,就不能參加俱樂部賽事,那贏球獎、全勤獎、上場時間獎勵這些怎麼算?要怪就怪俱樂部開出的獎金太高了!

快遞員侃球:

最後我要說:金元足球本身是沒有錯的,這是一個大趨勢,世界上成功的球隊都離不開資金,皇馬、拜仁、巴薩、曼聯這些球隊如果沒有高薪吸引球員,光靠歷史和情懷能行嗎?球迷們認為金元足球害了中國足球,我覺得是中超的飛速發展讓大家看到中國足球的希望,但國足成績每況日下,一對比,你說能補生氣嗎?


所以,我覺得中國足球的衰落不能全怪金元足球,如果沒有恆大在亞冠賽場上的成績,你敢說中超的球迷會更多嗎?至少我是因為恆大才關注中超的!

各位,意下如何?

謝謝閱讀,祝您心明眼亮~


體育快遞員


我認為中國足球目前的情況不能說跟金元沒有關係,但肯定不是主因。你說中國足球退步了,其實作為一個老球迷(1994開始看),我並不覺得是明顯退步,只是其他小國都在進步,而且快得多。上個世紀中國打烏茲別克,跟現在的國足一模一樣,都是場面略為佔優,但結果都是輸球。而起碼現在打香港可以穩贏,以前是不行的。目前大肆批評金元,我覺得更多是足協在甩鍋!畢竟大多數人其實是清楚的,根本問題在青訓,沒有足夠的選材基數。難道說是因為楊旭貪財不認真踢嗎?錯,他底子就那樣……掙十萬跟一千萬都沒區別。另外,金元的壞處大家放大了,好處卻被忽略了,國足的戰績現在跟以前一樣,沒太大變化。但現在球迷還是比以前幸福的呀!起碼我們現在能看到國際球星,能看亞冠!以前甲A都有啥?馬麥羅、瓦洛佳,這些叱吒風雲的都是國外的業餘球員啊!!!今天這些人還能奪得中超射手嗎?以前郝海東就是跟這些人競爭的,還T. M輸給他們了


美國高中廣州SAT


金元足球,這是具有諷刺意義的一個詞語,意味著用金錢來玩轉足球,意味著用錢來搞定足球中的一切。 一個企業願意為足球投資、願意搞足球,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但是​如果因為自己財大氣粗,靠著自己資金雄厚而破壞遊戲規則,破壞行業規則,進而引起了惡性循環的連鎖反應則是我們不願看到的。

毫不避諱的說,恆大就是從事金元​足球的典型代表,就是金元足球的罪魁禍首,就是它破壞了足球的行業規則,帶壞了中國足球從單純的足球到金元足球的惡性循環。

從恆大入主足球那天開始,他就依靠自己的財大氣粗買遍了中國所有的國腳,就連替補都是國腳的身份;它出高價、甚至是高於市場價幾倍的價格買外援;它出高價去聘請世界知名教頭。它也的確靠著買來的外援、請來的教頭​、買來的國腳獲得了無數的榮譽,擴大了自己的知名度,賺得盆滿缽滿,也獲得了中國政府相關部門的“友誼”,擴大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恆大入住中國足球,給中國足球帶來了什麼呢?它帶來了九年中八次中超聯賽冠軍、兩次亞冠的冠軍和其他無數的榮譽。其他還有什麼好處嗎?它給自己帶來無數榮譽的同時,也給中國足球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從它與2010年入主足球開始,就靠著自己的財大氣粗,買遍了中國所有的國腳,如果我沒有記錯,恆大最瘋狂的時候,所有國內球員都是國腳,就連替補都是國家隊正選球員;所買的外援更是連巴薩這樣的球隊都垂涎三尺的球員。恆大的做法,使得國內球員身價暴漲,只要有點國字號經歷更是身價倍增,使得球員不願意鑽研球技,而是鑽研怎麼進去國家隊,通過各種方式不正當的手段進入國家隊;其他俱樂部因為恆大的緣故,不得不加大資金投入,否則就可能被淘汰,以天津和上海等的幾家俱樂部和恆大競相開展了金元足球競爭。原來3-5個億就可能正常在中超運營,後來即便投資10個億才是保級的基本門檻。搞足球成了讓人望而卻步的事情,願意踏踏實實的搞足球的小球會則不得不到低一個級別的聯賽去生存,比如亞泰,比如貴州,即便能衝超也不去。

有人說恆大帶給了中國足球亞冠冠軍,個人覺得這種榮譽不過是能讓某些人意淫罷了,並不能代表中國足球的水平,只能代表俱樂部的水平。恆大入主中國足球至今,據我所知,現有的陣容中幾乎所有​球員都是從其他俱樂部買來的,沒有一個是自己培養的(希望我的統計有誤)。恆大的做法,使得中國球員的身價整體虛高,形成了泡沫經濟;使得其他俱樂部也不得不急功近利的去買球員,不願意自己培養球員;使得球員賺錢太容易了,不需要怎麼刻苦就可以賺很多錢了,錢來的這麼容易,誰還有勁頭去拼命呢,至於國家隊,那更是不能用勁踢,受傷了影響賺錢啊;使得球員更願意留在國內,國內生存更容易,誰還願意去國外吃苦呢;使得足球相關從業者更是互相勾結,以各種方式來增加球員的收入,而自己賺得佣金,比如運作不知名的球員出口轉內銷,到國外某個小俱樂部轉一圈後,再運作這名球員成為各級國家隊國腳,然後再高價簽約國內俱樂部,落得大家皆大歡喜的局面豈不是更好;至於國家隊的榮譽,只要有錢賺,才不管呢!有水平的人即便進入成年國家隊也不願意出全力,其他級別進入國家隊的都是水平很差的,所以出現各級國家隊成績不好的現象也就很正常了。

恆大及其他俱樂部金元足球的出現,凸顯了中國足協的業餘,真正職業的職業聯賽是有準入門檻的,既有進入的下限也有運作的上限,而不是靠著財大氣粗就可以任意妄為。這次中國足協應該是做了非常正確的事情了,制定了非常職業的聯賽運作準則,避免了金元足球的繼續惡化,應該為足協點贊。​

還是那句話,我們歡迎恆大這樣的企業去搞足球,但是要在規則允許的範疇內,而不是破壞遊戲規則,最終形成惡性循環。我們歡迎恆大這樣的企業紮紮實實的利用手裡的資金去搞好青訓,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利用足球去做廣告,達到自己賺錢的目的。

中國的職業聯賽一直都是偽職業聯賽,希望這次足協管辦分離後能真正的進入職業化道路,中國足球​從02年世界盃後就一直停步不前,本來以為這是中國足球的起點,沒想到卻是巔峰,以後的中國足球一直在倒退,中國足球真的禁不起折騰了。

中國人為什麼一直搞不好足球?因為中國人太功利了,太急躁了,缺少紮紮實實搞足球的心態,今天學習西班牙,明天學習意大利,後天又學習德國,走了無數的彎路,最後落得邯鄲學步。中國足球缺少一個宏觀的規劃,更缺少對中國足球五年十年的宏遠計劃。

學習這個,學習那個,而真正的老師其實就在身邊,那就是日本和韓國,尤其是日本足球。當我們還在為學習誰而選擇的時候,日本已經成了世界足球強國;當我們還在為能在亞洲​出線而煞費苦心的時候,日本足球已經可以和巴西、荷蘭這樣的球隊互有勝負了。說日本足球最近20年發展很快,不如說我們太差了,不但沒有進步,還在退步,與日韓足球的差距越來越遠。

希望中國足球從這屆足協領導班子開始能真正的觸底反彈;從這屆國家隊開始能真正的讓人看到希望;從今天開始能踏踏實實的放下身段去學習日本和韓國;少年強則國強,中國足球的發展在於青訓系統的完善和強大。當孩子都願意去踢足球的時候,就是中國足球強大的時候!











青年籃球說


金元足球對於中國足球來說有利有弊,金元足球對於國足的衰落有一定的關係,但是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從積極的角度來講,金元足球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客觀來講,現在的中超無論是經濟水平還是關注度上都比甲A時代的聯賽要好,說起這個,就不得不說恆大,恆大自升超之後,八奪聯賽冠軍,兩度奪得亞冠,吸粉無數,成功的為中超帶回一大波流量。不僅破天荒的奪得亞冠,還能參加世俱杯,和拜仁,巴薩這樣的球隊交手,這是以前國內球隊想都不敢想的。這也為處在低谷的中國足球帶來依稀曙光,為球迷帶來一絲慰藉,從這個角度來講,恆大推動的金元之風是有意義的。

但是不可忽視的是,金元足球的弊端也是非常大的。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使得國內球員身價虛高,工資虛高,他們在俱樂部賺的盆滿缽滿,在國家隊畏首畏尾,害怕受傷會影響俱樂部掙錢,導致了國家隊比賽很多球員出工不出力。而且各個俱樂部紛紛將大筆資金用於購買外援,爭搶國腳,很少有資金能投入到俱樂部的各級梯隊和青訓工作,這也使得國足本來就很薄弱的青訓越來越人才斷檔,這些都是金元足球帶來的虛假繁榮,鏡中月水中花,一到國足就原形畢露。

但是中國足球的衰落並不完全是金元足球導致的。縱觀世界上的足球強國,他們的聯賽也很厲害,而且那些豪門也不吝惜花大價錢引進球員,所以金元足球並不必然導致國家隊的衰落。國家隊的衰落更多的是國家隊自身的原因。我們的國足,自己的青訓基礎薄弱,投入力度不夠,選拔機制不夠公開透明,行政對於聯賽的干預過大等等,這都是我們自身的體制原因,這些才是我們足球衰落的根源,而不是全歸咎於金元足球。各位怎麼看呢?


體壇集結號


金元足球曾一度繁榮中超聯賽,吸引了世界上最好的球員來到中國效力,中超聯賽的價值也一度上升到5年80億元的轉播身價,但很顯然金元足球能夠刺激一時,卻弊大於利。

首先,金元足球讓球隊走捷徑。

球員的培養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早年的大連足球能人才不斷湧現,就跟青少年培訓基礎搞得好有關係,後來魯能青訓、國安青訓、崇明島青訓都發展的不錯。

但是,青訓見效慢,很多俱樂部只爭朝夕,用金錢砸球員、挖角其他球隊,使原本平衡的市場發展變得扭曲和不公平。捨得投入大資金可以吸引球員前來,但也讓青訓無人關注,當最後一批優秀球員開始老去的時候,人才斷檔就變成了了現實問題。

其次,金元足球讓球員喪失奮鬥目標。

日本、韓國足球能夠快速發展,除了本國聯賽和青訓機制先進以外,球員想發展、想賺錢就必須到歐洲賽場去打拼。韋世豪曾經說過,日韓球員只有出國一條路,有水平的都在外邊踢球。

反觀中國球員,留洋是為了“出口轉內銷”,回國既不用努力練球,還可以賺超級薪水,這讓很多有天賦的球員都失去了奮鬥的目標和動力,長此以往,在低水平聯賽裡鍛煉出來的球員,與亞洲一流水平越來越遠。

最後,金元足球讓根基出了問題。

踢球有錢賺,是所有人的共識。為了讓孩子能夠進入職業隊、進入一線隊,很多家長都不得不走捷徑、花心思,對青訓教練和球隊教練進行攻關。孩子的成才需要資金的積累,但絕不是現在這種輸出方式。

金元足球讓有天賦的孩子遠離足球,讓家庭貧困的孩子遠離足球,讓中國足球的未來希望變得越來越少。

很顯然,金元足球與中國足球的衰落是必然的因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