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名俗語“寧可得罪遠親,不可得罪近鄰”有道理嗎?

鄉村阿朝


什麼是遠親?什麼又是近鄰?這個問題對於農村人來說很好解釋,但是對於城市的年輕人來說,可能就比較陌生了。所謂遠親,指的就是相隔比較遠的親戚,比如你到城市安家落戶。父母在農村還有兄弟姐妹,也就是說你還有一些表兄弟,表姐妹,這就是遠親。

這些親戚平時跟你很少往來,往往只有在春節的時候才能見上一面。所謂近鄰,就是住在自己旁邊的人,跟你可能沒有什麼血緣關係,但是能夠天天見面的人。近鄰如果相處好的話,熟悉程度可能會高於遠親。

我們每個人都有親戚,理論上來說,親戚和自己的親密程度要遠遠大於鄰居,可為什麼說“寧可得罪遠親,不可得罪近鄰”呢?因為距離上的原因,遠親真的是很遠,遠到可能你一兩年都難見一次面。

即便是言語之間得罪了遠親,對你本身來說,也沒有什麼傷害,時間會沖淡一切痕跡。遠親再見面的時候,可能什麼恩怨都忘記了,畢竟親情血濃於水,誰都不會計較一些小事情。但是近鄰就不一樣了,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個人本來就是對立的,一旦發生誤會,又沒有中間人調和,極易結怨很深。

特別是在城市中,生活空間相對狹小,鄰居之間往往因為曬衣服滴水,水管漏水,垃圾亂扔等等小事而發生各種矛盾。這種情況如何應對呢?原則上就是寧可得罪遠親,不可得罪近鄰,有什麼事情和鄰居好好商量一下,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我們可以選擇朋友,卻選擇不了鄰居,因為買房子無論是對於農村人還是城市人來說,都是一輩子的大事情。一旦選擇了房子,就不可能輕易更換,選擇了一套房子,也就選擇了一戶鄰居,是有可能需要和他共處幾十年的。

你今天因為這件小事得罪了他,明天因為那件事情又和他發生誤會,那麼以後你的日子就難過了。當然這裡說的事情都是指雞毛蒜皮的小事,原則性的問題該堅持的還是要堅持到底。

對於鄰居,我們應該是本著友善的態度來處理問題,相信沒有誰願意和鄰居鬧翻。特別是在城市一家一戶的格局中,一旦和鄰居關係處理好了,那麼會給自己以後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家裡老人一旦有個緊急情況,或者家中失火、失盜、遭遇不測,都可以得到及時的通知。

鄰居無法選擇,但是我們可以正確處理和鄰居之間的關係,對於普通人來說,遠親重要,但是近鄰更重要。針對城市樓房結構特點,近年來,一些社區每到重要節日的時候,都會組織百家宴,鄰里宴,目的就是為了和諧鄰里之間的關係。

這種做法也確實達到了很好的效果,鄰里關係好了,對於每個人來說,心情都會變得舒暢,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生活,都會感到特別順心。得罪鄰居的事,往往都是一些芝麻粒大的事情,雙方如果各退一步的話,就會海闊天空,相安無事。


小小嬴政


農村這句俗語,“寧可得罪遠親,不可得罪近鄰“,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

我從小生活在農村,所以對這一句話有深刻的體會。

就拿我們家鄰居來說,我們家主導思想就是想和鄰居家搞好關係,互相有個照應,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處理不好,給家裡的生活帶來了不便。

我們家地和他們家地相鄰,我家的一棵桐樹長得比較大,鄰居說我們家的樹影響他們家的地了,我們就將那棵樹砍了。但他們家卻栽了一排樹,現在長得很大,影響的我們家地就不長莊稼,這我們也沒有和他家說什麼?

我們家大門外有一棵棗樹,長得有碗口粗了,他們說這棵棗樹影響他們家陽光了,我父親說,那你就把他砍了吧,他們家就將我們家的棗樹砍成禿頂了這我們也不吭氣。

還有一次我不在家,我父親在家收的核桃,被他兒子晚上偷走了,(我父親從扛東西人的背影看出來是鄰居家的兒子)他們家胡攪蠻纏不承認,我們也不追究了。

他們家蓋房子時想佔用臨近我家的一塊角地,那塊三角地在我們家產權證和圖紙上明確規定是我們家的,我們沒同意讓他佔,他們家就有些不高興。其實還有好多事在這也不一一列舉了。

可是最讓我不能容忍的是,他們家蓋房子佔用了兩家走的道路,致使車開不到我家門口,也開不到他家門口,我真想這種損人不利己事,他家也能做得出來,給我家裡交通帶來很多不便。我找鄉政府協調。他們家沒理,沒辦法只有將佔到路上的門墩給鋸掉了,但是還是沒能解決通車的問題。後來沒辦法,我只有用挖掘機重新給我家修了一條路。修好的路,他們也過車使用,我認為修路就是為了讓人走的,我也不和他計較,由於這件事好像就惹了他們家。他們家兒子見了我們從不打招呼說話,為了緩和氣氛,每次都是我主動給他打招呼,但他鼻子裡只是哼一聲就過去了。

後來鄰居家的孫子結婚,他們家沒邀請我們 我們家也沒去人。這樣鄰居關係不好,搞得我非常彆扭。

我也想著我們把關係處理好些。但不管怎麼讓他們,他們都是一副不知好歹的樣子。

現在我只有不管怎麼樣,見面給他們打個招呼,面子上過得去就行了,不要搞得那麼僵。

如果說我們鄰里關係很好,大家在一塊兒互相幫忙,遇到任何事,大家一牆之隔,一個招呼就過來了。那是多好的事啊。

我是深刻體會到鄰里關係不好,給自己帶來的諸多不便。所以農村說的”寧可得罪遠親,不可得罪近鄰”,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和鄰居關係處理好了那比有多少遠親都好。因為鄰居有事就可以隨叫隨到幫忙,而遠親是做不到的。

所以大家好好和鄰居處理好關係,給自己將會帶來莫大的好處。

[我是農人潘哥,一名熱愛三農的退伍軍人,喜歡我的觀點或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哈!]


農人潘哥


寧可得罪遠親,不可得罪近鄰。從個人利益出發,這話是很有道理的。寧可…不可…,選擇主旨十分清楚明確,指向性方向性導向性理性都明白不含糊。人生自然中受自然影響,生於社會中也受社會人文影響。人會擇地而居,也會擇鄰而居,更要會善待。

從人的經驗閱歷總結看,遠水救不了近火,遠親不如近鄰好。遠親無事不相往,有事相求難救急,不如近鄰容易方便,犁時不著耙時著,朝不見碰見晚上見,一呼即到,一喊就來。所以鄰居不是親而勝似親。正是基於這樣的利害和心理目的,在為人處事上就要學會權衡,分清主次輕重先後緩急了。非要得罪人不可時,就寧可得罪遠親,不可得罪近鄰了。與近鄰關係一定要處好,別輕易得罪,那是與關係,與己利益,與己心態最為相關的,利害得失最為直接的,吉凶好壞立見的。

過去有個謀略計策,叫“近攻遠交”,有人更是棄近取遠。這用於為人處事,實是不對的,應近交遠不攻,取近又看遠才好。





樹德漢碩


農村很多俗語都是從經驗中得來的,尤其是為人處世講的非常有道理,教會了我們後人很多東西。就拿這句“寧可得罪遠親,不可得罪近鄰”來說吧。其實這句話非常好理解,一般人一看就懂,意思就是寧可得罪遠方的親戚也不能得罪住在你附近的鄰居。

現在很多親戚當中只是偶爾逢年過節走動下,還是比較近親的那種,平時一年到頭也見不到一次,更加不要說遠親了,和遠親幾乎根本不見面,也算是斷絕來往了。如果得罪遠親大不了就是以後不相往來,也沒有對自己產生多大的不利。

如果你要是得罪了自己的鄰居估計就沒有那麼好的日子過了。住的這麼近你每天進進出出都能見到他,他看你不順眼你也看他不順眼,一天的好心情就這麼給對方搞沒掉了。如果對方是個狠角色那估計你的每一天都要過的提心吊膽的。再一個打比方說你家裡有老人有突發情況,老人唯一求救的就是你的鄰居。再或者家裡有出現火災之類的,第一個發現的也應該是你鄰居。

總之這句話個人覺得是非常有道理的,鄰居之間就應該搞好關係,主要是為了相互之間有各照應。這句話也不是教壞我們把遠親的關係搞差,只是做個比喻而已。

以上是個人所答,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村裡的男青年


農村的老俗話都是經過長時間的實踐總結而來,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寧可得罪遠親,不可得罪近鄰"這句話也是有道理的。


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明鄰居關係的重要性。許多農村俗話都是用襯托的語法,他說寧可得罪遠親並非一定得罪遠親,而是用遠親來襯托近鄰的重要,是勸說人們應和鄰居們搞好關係。例如:你家冰箱壞了需要拉到網點上修理,一個人無法把冰箱弄到三輪車上,你的遠親能來幫你嗎?這時你只需喊一聲,鄰居馬上來幫忙,如果鄰里關係緊張,遇事連幫忙的人都沒有。

二、這句話的意思反映出遠親也同樣重要。農村老話“親不親看老墳,一揸沒有四指近“,親戚之間不論相距再遠,內心還是親近的,當你家中有什麼困難需要解決,親戚們都會樂於幫忙,與外人相比要好的多!所以農村俗話中用來襯托的事與要講的事是並列關係。例如"寧可借屋停喪,不能借屋成雙",它實際意思是說自己的屋子不能借給人停喪,更不能借給人結婚用,而不是能借人停喪。


心累力乏


農村俗語“”寧可得罪遠親,不可得罪近鄰”,是無數代先人在生活中的經驗總結,放在今天的農村近鄰關係顯得比以前更加重要

我的老家在恩施深山裡,山裡的村莊不像平原,平原村莊多為群居,山裡因受地形、土地限制,多以三五戶分散居住為主,俗語所說的“遠親”最多也就有紅白喜事或年節才走動,有的甚至一年也難得走動一回,而在農村生活,鄰居是天天要打交道的人,家裡的大事小事、農活都需要鄰里之間相互照應幫忙,下雨天、農閒時鄰里間需要走動聊天解悶。如果得罪了鄰居,不光生活諸多不便,下雨天連說話的人都找不到,悶也悶死了。

之所以說鄰里間良好的關係在今天顯得更重要,是因為今天的農村年輕人都出外經商務工了,留下的大多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做農活需要互相幫襯,特別是生病了,鄰居就更重要了,小病需要每天看望,幫助餵養畜禽,大病需要幫忙聯繫醫生看病,聯繫外出的子女回家照料,如果鄰里關係不好,只能靠自己可能熱水都沒喝的。而親戚最多是靠血緣關係維繫,農村說的親戚是走動才親,不走不親,即使關係不好,最多少了門親戚,不會影響自己的日常生活,這就是這句俗語中的道理吧。





恩施新農民


我是鄉村黑嫂,我來回答。

農村俗話可以深刻的揭露一些人性,但不可否認的是,並不是所有俗話都有道理的。題主這裡說的是寧可得罪遠親,不可得罪近鄰有沒有道理。

咱們先得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然後才能論證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說人在沒有辦法的時候,你可以得罪遠親,但千萬別得罪自己的鄰居。

很多人看到這裡或許會不解,因為遠親也是親戚,這個鄰居有可能啥關係也沒有,為什麼要寧可得罪親戚也不能得罪鄰居呢?

我們要知道的是,遠親有可能一年甚至是幾年都不見一次面,而鄰居則不一樣,鄰居有可能是一天見幾次面。你得罪了這些遠門的親戚,大不了把不見面的頻率由幾年改成更多年,可是你要得罪鄰居這個難受勁就別提了,天天見面,倆人跟仇人似的,會嚴重影響心情。另外,真要有什麼事出現,這個遠處的親戚也沒有鄰居作用大,因為他們太遠不能馬上來到,而鄰居則不一樣。

二、這句話有道理嗎

其實,為什麼是農村俗話呢?是因為這適應在農村用。為什麼說適應農村呢?因為農村其實是個半封閉的小圈子,三里五村,鄰居之間大家都是認識的,整天低頭不見抬頭見,有什麼事兒都需要互相幫助。

比如農村的紅白喜事,大多都是共同幫忙才能過去。所以,這句話在農村就有著一定的道理。但是放在城市裡就又不太適合了。

因為城市的交際圈子和農村截然不同,鄰居之間有可能幾個月見不了一次面,大家都並不熟悉。那這種情況下,親戚就要比鄰居的作用大了。

寫在最後:所以,我們看到這些話時,一定要學會分辨並且靈活使用,不能一味的認為只要是老話就永遠有道理,並且適合用在任何地方。沒有什麼是絕對的,包括黑嫂說這一句沒有什麼是絕對的也同樣包括在內。

我是鄉村黑嫂,一個有態度的農村觀察者。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鄉村黑嫂


有道理。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人生難免有困難的時候,能得到幫動的也必然是左鄰右舍,所以平時要與街坊鄰居搞好關係,大家有事互相幫忙,相互照顧,這是遠親做不到的。至於得罪不得罪,哪要看你平常的為人了。


李志宇老驥識途


文人筆下的農民形象一直是很淳樸的,但在現實中其實也並不一定那麼完美。農村的人際關係更是一門學問。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這是很有道理的,也正因為如此,大多數的農民朋友們都十分注重鄰里關係的維護,大家有什麼事也都會互相有個照應。但是“寧可得罪遠親,不可得罪近鄰”也十分欠妥,為什麼要得罪遠親?難道就不能遠親和近鄰都不得罪嗎?



01

以我看來,親戚就是親戚,不可用住的遠與近來衡量;鄰居就是鄰居,不搬家之前就是這麼近。鄰居和親戚都是重要的人際關係,而得罪與不得罪之間,應該以道德和法理來評判,切莫因為離自家是遠或是近而是非不分、黑白顛倒。


02

關於近鄰,我們要注意鄰里和諧。很多農村地廣人稀,居住人口都比較分散,鄰里之間的互幫互助是很有必要的。誰家沒有個緊急、突發狀況呢?我很小的時候老爸就跟我講,做人做事一定要懂得尊重別人、要團結要禮貌。他還用一個很有趣的舉例說,別人家的牛吃自家稻子,鄰居看到了,可以告訴你,也可以不告訴你。事例很形象,團結鄰里的道理很深刻。

03

關於遠親,平時也要多來往走動。親戚畢竟是親戚,有些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其實農村的朋友應該知道,如果家裡有什麼重大事情,關鍵時候往往能幫忙的或者幫忙力度最大的就是親戚。雖然現實中有的親戚很勢利,但還是要保持一顆善良的心,是非公道自有定論。人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越看重感情,特別是親戚感情。切莫因為不來往,導致親戚之間走在大街上都不認識的尷尬場景。


農紀


“寧可得罪遠親,不可得罪近鄰”有一定道理

農村俗語多是指一些老一輩的農民總結的一些經驗,它與生活、耕作等等都有關係。並且,這些俗語看起來很簡單,但也非常有道理。

意思

“寧可得罪遠親,不可得罪近鄰”這句話的意思是非常簡單,意思是說:寧願選擇去得罪離自己家住的遠的親戚,也不要得罪與自己家住的近鄰居。

觀點

首先,我個人覺得,不管是遠親還是近鄰,儘量都不要去得罪。畢竟得罪一個人就堵了一條路。但是如果遠親與近鄰兩者非要選擇一下可以得罪的話,選擇得罪遠親而不得罪近鄰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現在斷親現象非常嚴重,即使你不得罪某些遠親,你們有可能以後也不會有任何來往,也有可能與陌生人異。

親身案例

我們村有一戶村民,逢年過節他家裡幾乎都沒親戚來往。後來聽說她與很多親戚的關係都不好,但這樣的話基本上對他沒啥影響,無非是少一些走動罷了。

後來,他與與鄰居因為地邊的事情吵了一架,一直到現在都搞得非常不愉快。兩家人住的近,很多村民在一起聊天時他們雙方互相不搭理,甚至有時候會因為對方一個莫名的舉動搞的雙方都不開心,關係非常緊張。

所以,“寧可得罪遠親,不可得罪近鄰”這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